編輯嚴選
個體合理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我看著同事的個性,一言一行讓我明白,要改變一個人,幾乎不太可能,即使你當面說他的習慣很差勁,也一定會找一個理由去合理化他本身的行為,他認為這似乎根本沒有對不對的相關問題。有人說我有「正義魔人」的習慣,但仔細想像個人行為的一種合理化,也似乎關乎我們行為的一套言論主義。
一個人吃素,卻整天要喝含糖飲料,身體的小腹很明顯,顯然沒有在運動的習慣,他沒事喜歡看手機上的漫畫,看臉書,當我問他時,他說,難道不能有小腹嗎?而重點不是在於小腹與否的問題,而是你為何有小腹明顯的這個問題。換個意思是說,吃素「照理」說應該有一定的健康問題(先排除你是什麼原因吃素),小腹明顯微突,這就應該是否要檢討你有代謝症候群的因素在裡面,如果你不了解你的生活型態,那麼你對於你的身體健康可說是一點也不在乎,甚至說是你是以生活為一定的型態在裡面作祟。
當我們把生活個體行為合理化之後,你就明白要改變一個人為何這麼難。一個人是個癮君子,我可以明顯聽到他咳嗽的聲音已經不太對勁,還是持續的抽煙,上班一大罐一千五百毫升的果汁飲料狂灌,另一個則執意要吃得飽飽,還要上班穿拖鞋,還有一個上班吃得快,講話也快,有急性子的個性。則另一個則是喜歡上班沈浸在手機的世界理,這些人的行為,你可以說是正確,當我看起這些人行為的背後,我沒有辦法說他們的行為是對還是錯,並且我們都會把自己的行為訴諸合理化,當社會合理,走向社會可以,到個體合理,以及個體可以之後,我們從來就是把行為作為一個最簡單合理的一種順應之間的視差。
因此,想想個體合理化之前的那種,我們並不覺得有什麼過錯。每一個人都愛美,都想要健康,更上層樓,能夠有明星般的賞識,每一個人都希望有明星般的光彩,但套用吳宗憲的話:「我們藝人算什麼咖?是小咖!」然後你真的看看那些藝人,努力了很久,也不見得有很好的收入,主要就是靠著說學逗唱,賣弄才藝才有「今天」。每一個人宛如網紅般,唱歌跳舞是基本才能,然後什麼都不會。演戲要演得真,演得有技巧,有投入,才有可能抱回一座金馬獎,然而,說到演戲,我們投入人生戲場這麼久,什麼時候,我們才會真正看到自己的人生是真正的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個體合理並沒有錯,當我們去看個體行為,用行為主義的理論去解釋,是一種言行合一的一種本身行為,屬於行為之間的一種舉止動作。但想法反映作法,你的行為在內心轉化為一種合理上的解釋,告訴我們,行為是一種個體正確的思考過程,告訴我們「要」做什麼,把行為合理,把想法認為是正確,不去思考行為本身,或是以外,是因為你沒有顧及到,沒有人覺得我這麼做,有什麼違反道德的部分,或是人性的部分。
法輪功說自己不是邪教,說遭到中共迫害,是因為中共把這種宗教列為邪教。然而,邪教的定義,用廣義的思考來論,那麼所有的宗教便是邪教。只是是否列為道德,或是人性本身來定論,如果以從善名義,不違反道德本身,或是人性本身,說神祇還是行為可以淨化靈魂本身,那麼邪教可以說是不言而喻,然而,這還有更深入的思考要去討論,例如,道德是哪方面的道德,有宗教說可以透過性愛來淨化人心的邪惡,於是要瘋狂做愛,我還真的有看過如此電影,或者,以某些獻祭可以淨化,或是捐獻等等之類的行為,或是一個人是某種神靈化身,如此瘋狂的邪教概念,看起來都像是合理宗教把行為作為某種至高的崇拜用途,使人畏懼,但神與人之間不是用人與人之間去分開,你瀆職神,神不會懲罰你。但你瀆職神職人員,也就是為神工作的人員,那就是不敬。沒有人可以真正代替神說話,即使你被神給附身。
神職人員的某種,例如現代的三大宗教,我們都真正相信神都存在那邊,你罵神,只有神職人員,包含教徒會罵你,神鼓勵你向善,但也要思考善的本身,並不是神一切說了算,即使有白紙黑字。我也曾經說過,就算是現代的國家憲法,也不能作為我們國家的背書,好像憲法說了算。根據憲法修正案第幾條說過......那些條文又如何?憲法保障的是你的基本人性自由,你不能說這是一種保障象徵,你就可以隨便亂用。
我們都沒有思考行為背後的言論解釋,好像一切可以說得通,只要尊重為前提就好。看起來現代社會文明的現在,我們都把行為作為合理的一切根本,所謂的行為正確,每一個人似乎都很固執,也很堅持己見。你說得有理,我說得有理,但有理的並非合理的當下,我們只是不服輸,每一個人都想要成功,想要幸福,想要快樂,想要平安,但是否你真正思考這些的背後呢?
哈佛大學畢業又如何?智商超越愛因斯坦又如何?你是世界首富又如何?得過諾貝爾獎又如何?拿過普立茲新聞獎又如何?你曾經上過戰場,當過戰線記者又如何?好像我們都可以把這些作為某種標的,拿來作為我們某種成功的鐵證,因為只要有以上可能的這些,離成功勝利組並沒有很遠,但我想說的是,行為並不是用以上這些作為憑證,但成功的意義,或是想要成功的意義,若是能重新思考與定義。才應該更去想想我們為何要這麼做的主要原因。
sydney Rae on Unsplash
一種行為,一定是千千萬萬的成因去牽制,就像相互拉扯行為的因子,或是身體裡的脈動,我們都沒有真正了解到,感受到。當把行為去合理化之後,我也常明白,現代人要改變行為,也一定是「我為何要改變行為這麼難」的原因。我也曾抱怨,現代女生實在很難「懂」,或者女生要的,我當然給不起。因為台灣社會的男女觀念懸殊,如果要多幾對佳偶走入婚姻,一定要雙方共同去包容與理解,放下彼此的不快才行。
但我想,這很難。用我個體的行為來說,就算非我本身,對方行為也一定要真正去彼此思考才行。放大之後,去了解行為本身,因為現代人的行為——用教育來著墨,小孩的行為已經變得更加不知所措。
我們晚婚,太晚生小孩,所以乾脆選擇不生。那些生出第一胎的新手爸媽根本不懂得照顧小孩,幾乎只會「寵」小孩。根據美國的最新調查,螢幕兒童有增長的趨勢,我也時常看到,新手爸媽,幾乎就把手機平板丟給小孩子去玩,那些新手爸媽由於工作忙碌,根本沒時間多陪陪孩子,就算有,幾乎只有一小時,甚至不到這個時間。那些螢幕兒童由於長期在平板或手機的陪同下,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交朋友」,甚至與人打交道。對於陌生人更是敬而遠之,這當然是好,問題是,螢幕實在太絢爛,比起傳統的玩具,我們當然更喜歡有聲光效果強的「玩具」。
這還不打緊,重點是,螢幕兒童長期處在藍光強烈的螢幕前,近視,晚睡成了平常的現狀。我們都知道要阻斷螢幕,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斷開螢幕。切斷網路,並且用一些懲罰性的效果來代替孩子行為本身的問題。然而,真正有效的做法是要孩子自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會帶來什麼「反效果」,以為當我們把行為當成合理正確之後,自然認為成功是正確的,當我們去了解摔倒,受傷以及被人拒絕,還有更多困境之後,不是去思考失敗是正常的,更應該跳脫框架去思考失敗與成功本身行為的意義是什麼,是讓你快樂的毒品泉源嗎?
所謂的行為正確,每一個人似乎都很固執,也很堅持己見。你說得有理,我說得有理,但有理的並非合理的當下,我們只是不服輸。
你可能從來沒有真正思考這些問題。畢竟,用你自己行為來說,你只想到你自己,最多就是你的朋友家人,以外?沒了。誰會想到陌生人?誰會想到那些弱勢族群?誰會想到地球的生態危機?氣候危機?塑膠災難?人道議題,以及充斥你我身邊的種族,性別等等相關議題?
如果你忽視這些,你當然手機的上的未讀紅色圓圈有多到讓你只在乎你現在的眼前種種,你去不處理這些「垃圾」訊息。就像人體的垃圾 DNA 是真的有多垃圾?還是把名詞通通當成動詞來用,也都正確?
教育有一大問題,我們也有一大堆問題要處置。剩食危機應該去處理,就應該去想想「浪費」食物與過多食物,當然還有食物的問題本身。我們變得不太會吃飯,不太會睡覺,不太會呼吸,以及只想把生活品質拉高的一種奇特邊緣人。為何說是邊緣人?因為我們內心還是會寂寞,每一個人都希望可以「被」愛,勝過去愛上一個人,內心的孤寂像是想要被了解,但說來說去,你的合理行為,也變成像是你要被包容你的全部,難怪你找不到適合你的人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會員
20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理性的爭辯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不如你......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愛・情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箴言(續)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陰謀說法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隨筆(19)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榮格心理學:個體化的心理成長與心靈療癒之路本文以中年之路的穿梭敘事,描繪了作者在土星迴歸期間遇到其伴侶,共沉澱內在的傷痛與陰影。透過星盤解析、心理諮商的學習,作者逐漸發掘自己與伴侶靈魂深層的共鳴,並投入陪伴與療癒的旅程。文章對心靈探索、創傷心理學、個體化與中年掙扎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avatar
于玥心理師心靈命理
2024-06-19
個體性的建構當我們太常過於傾向於使用標準制
avatar
Kentzeur(aka 邱胤瑋)
2024-05-12
個體意識 人類制訂了規則教條,來使人們服從,也讓自己受限與被制約, 然而, 制訂規則教條的,是全觀地洞察,還是企圖控制, 制訂的是真理,還是以真理為名的限制?! 誰能夠決定誰,誰又能夠定義誰, 我們可以做的, 是從個人意識的覺醒、賦權與整合, 為集體意識的推動與進展貢獻一份力量。
Thumbnail
avatar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2023-12-13
體制化和個體化的迷思那天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聽到了體制化這三個字,一下子靈光一閃,豁然開朗。 原來我的人生過程中,不管是自覺或是不自覺的都在排斥體制化,努力追求屬於自我的個體化。 這並不表示我是自私的,我願意在體制化裡面認真扮演我的角色,可是當體制化侵犯到我個人的自由或原則、甚至底線時,我就會悍然拒絕,然後走向個體化的
Thumbnail
avatar
新石
2023-10-03
個體自由與性騷擾──無法「逆轉變好」的壞人? 「對於做過壞事的人—他們自己應該怎麼做,我們這個社會應該對他們做什麼。現今,不斷有毫無誠意的人公開道歉,很可能已經讓大家懷疑原諒的意義。但過去做過壞事的人應該怎麼辦呢?……我想我的意思是,如果等待自己惡劣行徑被揭露的壞人不在少數,那該怎麼辦?要是我們全都是那樣的人,那又該如何?」
avatar
不可方物
2023-06-24
個體經濟學筆記(2)生產者理論 生產要素:L、K、土地、企業能力 追求最大利潤 會計利潤、經濟利潤 生產函數:產量Q=f (X1,X2, ..., Xn)。 廠商的決策期間區分為短期與長期 SR短期(short run)有固定生產要素的存在variable factors 短期分析 MP線為任意點切線斜率 長期分析
Thumbnail
avatar
C.K.Liu
2022-02-13
個體經濟學筆記(1)理性是指決策者以有效率的手段追求一致的目標 經濟模型的建構: 先排除(控制)外在因素,單純觀察現象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並逐步摸索其中的法則 科學分析的過程: 觀察、推理、假設、檢證。 經濟問題→理論分析→解決 效用:滿足感因個人主觀而有所差異 相同的金錢價值會因「效用」 高低而有所不同
Thumbnail
avatar
C.K.Liu
2022-02-13
【個體經營】你也經常覺得感動,卻沒有付諸行動嗎:人為何害怕改變? 從大歷史的脈絡中,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時,人們開始建立組織並且訂定勞動契約,開啟了團隊協作及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 再到互聯網社群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獨立完成工作,因此漸漸地又能走向個體產出並且快速交流的協作關係。 因此,過去有句話說「以不變應萬變」或許已不再適用⋯⋯
Thumbnail
avatar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
2021-12-14
【個體經營】在他人的身上,看見成為Giver的責任:不是我太博愛,而是這世界真的需要關懷「我明明嘗試了很多,卻好像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那天深夜,與我一同參與創業計畫的夥伴這麼說著。 不只因為開會導致身體疲憊,我彷彿看見她的眼中透漏出心裡的疲倦。那樣的無力來自於,明明已經那麼努力的參與各種社團、實習、培訓,但每到了送出履歷的那一刻,我卻還在猶豫...
Thumbnail
avatar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
2021-11-21
個體看到就一定存在嗎? 看不到就不存在嗎? 每個人的定義不同 孰對孰錯無關對錯 不盡相同尋求解答
avatar
一線曙光
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