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過之後|金雅緣《媽媽 不只是媽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是由韓國作家金雅緣所著作,寫給媽媽們的心理勵志書。

其實,勵志類型的書籍不常是我的選項,只是有次書店亂晃時,意外看到這書名,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翻開試試,沒想到它竟成為接住我的一本書。

自序標題寫著「成為母親後,遇見最真實的自己」,作者娓娓道來成為母親之後,所遇到的各種難題,身為職業母親的作者金雅緣,面臨工作與育兒兩頭燒,常在忙完一整天之後,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

「我今天有把孩子顧好嗎?」

「我今天上班有認真嗎?」

連如此簡單的問題,她都無法自信的回答,她雖然很喜歡「媽媽」這個角色,卻不喜歡自己當媽媽時的樣子。所以開始重新思考媽媽這個角色以及工作對她的意義,拋開世俗的「好媽媽定義」,以及「成功人士標準」,因此遇見真實的自己,活出了她想要的生活。

記得,第一次觀看這本書時的我,其實已經低潮一陣子了。表面看來平靜,生活也按著既有的秩序走著,但我內心卻常滿載各種負面情緒,感覺焦慮,老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那時是全職主婦的第七年,老大開始上小學,老二幼兒園中班,我白天的時間變多了,以為即將迎來睽違已久的個人自由,沒想到卻是另一場心靈的煎熬。

本書〈當心情低落時〉的這篇中,作者引用韓國知名的精神科醫師尹鴻鈞書裡的調查:

「有些工作長時間下來會造成自尊心低落,其中一項工作是職業媽媽。因為職業媽媽表面上光鮮亮麗,但她們心裡面還是放不下孩子,把心力集中在工作時,又會被罪惡感包圍。回到家還得繼續做家事,在身心俱疲的狀況下,不容易對自己的工作和處境感受到存在的價值。

緊接著下一個職業受災戶就是全職媽媽。雖然社會上總是說家庭主婦一邊帶孩子一邊做家事,地位跟外出工作的男性一樣重要,但等到真的當了家庭主婦,馬上就會感受到社會歧視的眼光。」

這時我才明白,自己沒來由的焦慮與不安是來自於什麼。也明白為什麼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不相干的人問起「白天小孩上學後,你都做些什麼?」,就讓我覺得心煩意亂。一度我還以為,或許我放下家庭主婦的身分重歸職場,就能解決這個煩人的問題,也能拋開自己的低價值感。而由於此書,才讓我明白就算我重返職場,仍然會面臨到相同的價值感問題。

找到了負向情緒的源頭後,我決定慢慢由內探索自己,並開始尋找自己人生的目標。也漸漸明白,「工作」跟「家庭」對一個母親而言,可以不是二擇一的難題,它們可以同時存在我們的人生之中,只要在心態上先進行好微調。

在〈終究是「我」的人生〉這篇章裡,作者提到精神分析學家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的研究,認為一個人會經歷兩種階段的成年期。

「第一階段是12-40歲,這個時期會把自己定位成是誰的兒子女兒,誰的爸爸媽媽、哪間公司哪個部門的主管。這個時期內心深層的自我感不夠強大,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把自我價值依附在他人身上,透過這樣的方式建立自我感。換句話說,這樣的自我並非真我,是假我,而假我,是一連串選擇的產物。 第二階段的成年期,是重新找回自我定位和蛻變成長的機會,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這時的你,會想拿掉那些外在的角色以及定位,重新檢視自己。」

作者說她在成為母親之後,剛好來到這樣的轉捩點。我也是。我在每個情緒糟糕的當下,總是不斷地反問自己:「我到底怎麼了?我真的很愛孩子,也很想陪伴孩子,我在不滿意自己什麼?」我在這裡找到了解答,也因此出發開始尋找屬於我自己生活的意義與目標。

因為這本書,我發現自己所面對的困境,也有人在相同的路上,讓我有了陪伴。雖然作者金雅緣是以職業媽媽的身分書寫,但我覺得身為全職媽媽,也同樣被她安慰著。她在自序裡面提到,當她跟友人提到她想寫一篇跟媽媽有關的心理勵志書時,友人問她:「寫這種書,不是要等成功再來寫會比較有說服力嗎?」她聽完後反問:「所謂的成功是什麼?」她繼續說著:「至少我很滿意現在的自己,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時不再感到空虛寂寞。」

至今,我仍把這本書放在書架上最顯眼的位置。一旦感覺沮喪,我便拿起它翻閱,像一個朋友時時在那邊等待一般。我實在很感謝作者,沒有因為友人用世俗的成功定義她,讓她因而打消書寫這本書的念頭。而我也能因此從這本書當中找到勇氣跟力量,它是接住我的一本書,誠心分享給跟我一樣面臨困境的媽媽們,讓我們一起加油。

❤️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給我小愛心讓我知道哦。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毛小姐的沙龍
288會員
98內容數
發牢騷而已,都是些小事
小毛小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07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Thumbnail
2021/12/07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Thumbnail
2021/08/19
羅妹號事件,宛若台灣歷史蝴蝶之翅的第一次拍動,接續拍出了1874年日本人的台灣出兵(牡丹社事件)、1875年沈葆楨的開山撫番,以及1895年長達五十年的日治時代,一直到日本人離台,這片海灘產生的台灣史蝴蝶效應才倏然而止
Thumbnail
2021/08/19
羅妹號事件,宛若台灣歷史蝴蝶之翅的第一次拍動,接續拍出了1874年日本人的台灣出兵(牡丹社事件)、1875年沈葆楨的開山撫番,以及1895年長達五十年的日治時代,一直到日本人離台,這片海灘產生的台灣史蝴蝶效應才倏然而止
Thumbnail
2021/07/20
全篇文字充滿詩意,在詩與字的流動之間,傳遞著布農族男孩哈魯牧特的心緒紛飛,那內心的衝突與壓抑,終在前往三叉山救援的途中迸發,這是一段尋求自我與蛻變成長的旅程。
Thumbnail
2021/07/20
全篇文字充滿詩意,在詩與字的流動之間,傳遞著布農族男孩哈魯牧特的心緒紛飛,那內心的衝突與壓抑,終在前往三叉山救援的途中迸發,這是一段尋求自我與蛻變成長的旅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人類對於自我價值感到困惑時,會尋求歸屬感來讓自己的迷惘得以歇息。」《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早上跟高中同學對話,他正為了回職場好,還是要繼續當家庭主婦而徬徨著,我想這是很多媽媽生完小孩都會遇到的困難,究竟是該追求職場上的成就感與價值感,還是該把心思放在家庭,為照顧家庭而貢獻
Thumbnail
「人類對於自我價值感到困惑時,會尋求歸屬感來讓自己的迷惘得以歇息。」《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早上跟高中同學對話,他正為了回職場好,還是要繼續當家庭主婦而徬徨著,我想這是很多媽媽生完小孩都會遇到的困難,究竟是該追求職場上的成就感與價值感,還是該把心思放在家庭,為照顧家庭而貢獻
Thumbnail
成為母親之後,和孩子在一起時, 「我」並不是真的「我」; 但孩子不在身邊時,「我」也不是完整的「我」。 身為母親的我們,總會像這樣在內心反覆糾結著, 在過程中跌跌撞撞,才終究學會過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成為母親之後,和孩子在一起時, 「我」並不是真的「我」; 但孩子不在身邊時,「我」也不是完整的「我」。 身為母親的我們,總會像這樣在內心反覆糾結著, 在過程中跌跌撞撞,才終究學會過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這是一本職業媽媽的真實心聲,也是一位「過度努力」的女性代表,作者自述從小即是在課業上力求表現,也順利進入名校就讀,在職場上也自我要求很高,在進入婚姻之後卻苦惱於工作與育兒無法兼顧,在試圖找到平衡點的過程中有了許多領悟與心得,於是寫下了這本書。
Thumbnail
這是一本職業媽媽的真實心聲,也是一位「過度努力」的女性代表,作者自述從小即是在課業上力求表現,也順利進入名校就讀,在職場上也自我要求很高,在進入婚姻之後卻苦惱於工作與育兒無法兼顧,在試圖找到平衡點的過程中有了許多領悟與心得,於是寫下了這本書。
Thumbnail
關於母職的書籍在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傾巢而出,尤其韓國出版業似乎特別也針對這一塊去做大量的行銷與出版,而我特別被吸引的不只是關於「媽媽」的主題,而是封面設計總是有一位女性圖像,而傳遞出來的視覺感受是溫柔且療癒的,也因此忍不住就讓人產生想閱讀的慾望。
Thumbnail
關於母職的書籍在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傾巢而出,尤其韓國出版業似乎特別也針對這一塊去做大量的行銷與出版,而我特別被吸引的不只是關於「媽媽」的主題,而是封面設計總是有一位女性圖像,而傳遞出來的視覺感受是溫柔且療癒的,也因此忍不住就讓人產生想閱讀的慾望。
Thumbnail
媽媽是種稱呼、是身份、也是個工作,但媽媽不只是媽媽
Thumbnail
媽媽是種稱呼、是身份、也是個工作,但媽媽不只是媽媽
Thumbnail
鄰居奶奶見到我偶爾閒聊幾句之後總是會問:「妳有在上班嗎?」 帶孩子逛街買東西時跟店員不小心聊了起來之後被冷不防問一句:「媽媽妳平常有在上班嗎?」 跟同為媽媽的網友在網路及現實生活中互動時也總是被好奇詢問:「妳平常有在上班嗎?」 相信每個全職媽媽都會被問到千百次這樣的問題,到底我是如何回答的呢?
Thumbnail
鄰居奶奶見到我偶爾閒聊幾句之後總是會問:「妳有在上班嗎?」 帶孩子逛街買東西時跟店員不小心聊了起來之後被冷不防問一句:「媽媽妳平常有在上班嗎?」 跟同為媽媽的網友在網路及現實生活中互動時也總是被好奇詢問:「妳平常有在上班嗎?」 相信每個全職媽媽都會被問到千百次這樣的問題,到底我是如何回答的呢?
Thumbnail
「媽媽」應該是什麼樣的角色呢?什麼樣的人能夠成為及格的媽媽?當了媽媽後,我還能是我自己嗎? 與孩子共生及分離的過程,都促使媽媽一次次面對自己過去與母親(主要照顧者)的關係;有時孩子也像一枚照妖鏡,透徹著媽媽與爸爸的伴侶關係;最後媽媽如何理解並回應孩子的需要,或許也透露著媽媽如何看待與自己的關係。
Thumbnail
「媽媽」應該是什麼樣的角色呢?什麼樣的人能夠成為及格的媽媽?當了媽媽後,我還能是我自己嗎? 與孩子共生及分離的過程,都促使媽媽一次次面對自己過去與母親(主要照顧者)的關係;有時孩子也像一枚照妖鏡,透徹著媽媽與爸爸的伴侶關係;最後媽媽如何理解並回應孩子的需要,或許也透露著媽媽如何看待與自己的關係。
Thumbnail
「我今天有把孩子顧好嗎?」「我今天上班有認真嗎?」連如此簡單的問題,她都無法自信的回答,她雖然很喜歡「媽媽」這個角色,卻不喜歡自己當媽媽時的樣子。
Thumbnail
「我今天有把孩子顧好嗎?」「我今天上班有認真嗎?」連如此簡單的問題,她都無法自信的回答,她雖然很喜歡「媽媽」這個角色,卻不喜歡自己當媽媽時的樣子。
Thumbnail
閱讀別人的故事容易,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總是一言難盡。
Thumbnail
閱讀別人的故事容易,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總是一言難盡。
Thumbnail
身為「媽媽」就是這樣吧!孩子永遠放第一,從物質需求的照料,到心理層面的呵護,無非期待孩子平安快樂的成長,也期待往後行為的正向。有好幾次,聽著媽媽們絮絮叨叨地說著孩子的情況時,我都會拉回來先關心說話的媽媽本身,問問他們當下的心情,試圖陪他們聊聊背後那份無助的感覺。畢竟⋯⋯
Thumbnail
身為「媽媽」就是這樣吧!孩子永遠放第一,從物質需求的照料,到心理層面的呵護,無非期待孩子平安快樂的成長,也期待往後行為的正向。有好幾次,聽著媽媽們絮絮叨叨地說著孩子的情況時,我都會拉回來先關心說話的媽媽本身,問問他們當下的心情,試圖陪他們聊聊背後那份無助的感覺。畢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