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火塘|西非與南美,地域差異的獵奇美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今天讓我們以鏡頭下的疾病困厄為例,進一步探討觀點差異的具象表現。有需要可到此讀取前情提要。
raw-image

去年 5 月,卡達半島電視台出現一則標題有點刺眼的評論:〈只有發生在非洲的時候,西方媒體才會拍出死人〉。新聞評論的執筆人是肯亞記者兼政治漫畫家加舍拉(Patrick Gathara),而他毫不客氣的對波斯灣地區的讀者指出今日正在赤裸上演的歧視。

想像一下,假設當前疫情的中心不是歐洲和北美,而是非洲,這疾病正在殺死成千上萬的非洲人。你能想像西方世界的電視新聞影像或報紙頭條嗎?⋯⋯很不幸的,我們根本不用想像。五年前有個傳染性疾病肆虐非洲大陸,我們只要看看那是怎麼被報導的就好了。

加舍拉所謂「五年前的傳染性疾病」就是可怖的伊波拉出血熱(Ebola Hemorrhagic Fever),於 2014 年影響了六個非洲國家,導致 11,300 人死亡。跟當前的疫情相比,這死亡人數恐怕連零頭都算不上,但當時的媒體報導卻不像報導當前的歐洲和北美這樣自制。

加舍拉以 2015 年普立茲專題攝影獎得主貝魯拉克(Daniel Berehulak)刊登在《紐約時報》的作品為例。他形容貝魯拉克捕捉的是「病人陳屍街頭和醫療人員穿著防護服的景象」(下圖為其中之一),而那就是西方世界裡伊波拉瘟疫的經典影像。加舍拉指出,如果此等情事出現在歐美街頭,不會有媒體敢於刊登這種攝影作品,這種照片也絕無可能拿下普立茲獎。

raw-image

加舍拉對西方媒體報導伊波拉的觀察是:只在非洲出現的瘟疫不會被西方世界大肆報導,而一旦登上新聞版面,手法總是很聳動。非洲人的悲痛在記者獵奇的鏡頭下蒸發於無形,畫面則成為西方世界報章雜誌上供人消費的公共奇觀

下圖是美國 NBC 採用的《國家地理》攝影作品,比貝魯拉克的影像更聳動。

raw-image

同樣是傳染性疾病,非洲與歐美受到西方新聞媒體的不同對待,因為儘管同樣是死亡,發生在近處或遠處,發生在自己或他人,感受很不一樣。

加舍拉發表評論後不久,普立茲原住民新聞中心刊載了一系列美聯社新聞照片,這些作品試圖表現亞馬遜雨林居民在瘟疫中面對的多重困境。可能因為南美洲在歐美國家的感受裡有點遙遠又不那麼遙遠,這些攝影作品也就比較收斂,但取鏡經過設計,就像舞台表演一般,擬真但不真,可是不真當中又訴說一定的真實。所謂不真,因為攝影所捕捉的是刻意擺設的姿態。所謂訴說了一定的真實,因為供人操弄的困境本身正是全球原住民在各個領域難以逃躲的命運。

有些新聞性的攝影作品偏好壓迫性的特寫,以此突顯想要聚焦的事物或營造的情緒,帶有近乎情色寫真的性質。
raw-image

今日關於觀點差異的討論暫時告一段落。最後請火塘諸君讀取歷史上的荼毒與非洲有關的部分,並期待不久後火塘再見。


歷史上的荼毒:第二次剛果戰爭・罕受注意的非洲世界大戰

①⑨⑨⑧|⓪⑧|⓪②

1998 年 8 月 2 日,第二次剛果戰爭爆發,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和鄰國盧安達之間的矛盾演變而成的戰爭,為時將近五年,最後導致九國參戰,戰火延燒半個非洲大陸,估計死亡總人數在三百到五百萬之間,有「非洲的世界大戰」之稱,但很少被非洲以外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注意到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戰爭是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題材,需要記者親身去記錄與呈現。《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戰地記者視角,呈現戰爭如何從各個面向改變國家的樣貌,以及記者在戰地如何面對內心掙扎。觀眾透過電影可以更深入瞭解戰爭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以及媒體在報導戰爭時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戰爭是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題材,需要記者親身去記錄與呈現。《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戰地記者視角,呈現戰爭如何從各個面向改變國家的樣貌,以及記者在戰地如何面對內心掙扎。觀眾透過電影可以更深入瞭解戰爭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以及媒體在報導戰爭時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時間模稜、時空通融的影像,指向過去,也指向現在與未來。重複播送的〈You and Whose Army〉唱著神聖羅馬帝國,說著法語的 Jeanne 抵達中東各地的語言屏障,以及維勒納夫自稱「外來者」的背景,在在異化著文本,異化著我們「定位」那些大遠鏡鏡頭下的環境空間。
Thumbnail
時間模稜、時空通融的影像,指向過去,也指向現在與未來。重複播送的〈You and Whose Army〉唱著神聖羅馬帝國,說著法語的 Jeanne 抵達中東各地的語言屏障,以及維勒納夫自稱「外來者」的背景,在在異化著文本,異化著我們「定位」那些大遠鏡鏡頭下的環境空間。
Thumbnail
繼《論攝影》出版二十六年後,桑塔格再一次對攝影倫理、媒體、社會現實的複雜性,銳利出擊。《旁觀他人之痛苦》既承襲桑塔格極其入微的觀察,以及信手拈來評述經典照片的健筆,本書進一步深入考究戰爭與受苦的影像,並對這些影像所內含或引發的社會意義與影響,提出了與《論攝影》若干相異的觀點。
Thumbnail
繼《論攝影》出版二十六年後,桑塔格再一次對攝影倫理、媒體、社會現實的複雜性,銳利出擊。《旁觀他人之痛苦》既承襲桑塔格極其入微的觀察,以及信手拈來評述經典照片的健筆,本書進一步深入考究戰爭與受苦的影像,並對這些影像所內含或引發的社會意義與影響,提出了與《論攝影》若干相異的觀點。
Thumbnail
攝影作品
Thumbnail
攝影作品
Thumbnail
《槍炮、病菌與鋼鐵》 如果你與我一樣,對於這世界為什麼如此不平停等感到好奇,作者已經寫出這本書作為答案,我推薦這本書給你。
Thumbnail
《槍炮、病菌與鋼鐵》 如果你與我一樣,對於這世界為什麼如此不平停等感到好奇,作者已經寫出這本書作為答案,我推薦這本書給你。
Thumbnail
《這不是電影》敘述關於《獨立報》的中東記者羅伯特‧費斯克的生涯故事,他採訪過賓拉登,譴責美國將中東國家定位為「邪惡的恐怖份子國家」,長期關注敘利亞內戰並在黎巴嫩首都駐守約30年。同時也將自己所見撰寫成書,告知更多人關於中東戰事和戰爭下的故事,探討生為一位記者該傳達本分與在報紙撰寫紀錄下真實的那一刻。
Thumbnail
《這不是電影》敘述關於《獨立報》的中東記者羅伯特‧費斯克的生涯故事,他採訪過賓拉登,譴責美國將中東國家定位為「邪惡的恐怖份子國家」,長期關注敘利亞內戰並在黎巴嫩首都駐守約30年。同時也將自己所見撰寫成書,告知更多人關於中東戰事和戰爭下的故事,探討生為一位記者該傳達本分與在報紙撰寫紀錄下真實的那一刻。
Thumbnail
「迷失的愛人啊,你在哪裡?」 「我在這裡。和你,在這個房間裡。」
Thumbnail
「迷失的愛人啊,你在哪裡?」 「我在這裡。和你,在這個房間裡。」
Thumbnail
加舍拉對西方媒體報導伊波拉的觀察是:只在非洲出現的瘟疫不會被西方世界大肆報導,而一旦登上新聞版面,手法總是很聳動。非洲人的悲痛在記者獵奇的鏡頭下蒸發於無形,畫面則成為西方世界報章雜誌上供人消費的公共奇觀。
Thumbnail
加舍拉對西方媒體報導伊波拉的觀察是:只在非洲出現的瘟疫不會被西方世界大肆報導,而一旦登上新聞版面,手法總是很聳動。非洲人的悲痛在記者獵奇的鏡頭下蒸發於無形,畫面則成為西方世界報章雜誌上供人消費的公共奇觀。
Thumbnail
敘利亞長年內戰,造成當地超過百萬的民眾受難。這些民眾裡,有一對父女不但獲得國際媒體關注,更取得土耳其的特許庇護。他們究竟做了什麼? 這篇文章分成三個部分,首先觀察敘利亞戰亂裡,什麼樣的表達力如此扣動人心。接著討論這種表達型式如何運用於同屬逆境的武漢肺炎事件裡。最後做歸納總結。
Thumbnail
敘利亞長年內戰,造成當地超過百萬的民眾受難。這些民眾裡,有一對父女不但獲得國際媒體關注,更取得土耳其的特許庇護。他們究竟做了什麼? 這篇文章分成三個部分,首先觀察敘利亞戰亂裡,什麼樣的表達力如此扣動人心。接著討論這種表達型式如何運用於同屬逆境的武漢肺炎事件裡。最後做歸納總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