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數位工具於教育領域之運用〈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幾年來,數位學習這個議題不斷在教育圈被提起,美國知名智庫 Brookings institution 於 2019 年底發布的研究報告,針對全世界 2,854 間教育創新組織、機構進行調查,其中超過半數 (57%) 為教育科技 (Ed-tech) 相關[1],無論是在學校現場、政府政策、亦或是各式各樣的教育新創組織,都可以看到這件事越來越被重視。親子天下於 2020 年主辦的教育創新國際年會,更是直接以「數位學習新教育」作為主軸,在疫情肆虐的一年,也讓大家看到科技作為教育工具之一的發展性與必要性。

了解需求,才能真正發揮成效

在看待各式數位學習平台、工具時,其中一個重要的切入點,便是其使用情境。例如教學現場大量運用的 PaGamO、均一、因才網等平台,偏向提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常見使用情境偏向在課餘時間讓學生加強練習用,像是許多小學的課後學習扶助活動便會利用此類平台。另外還有像是 Classting, Iamschool 這類平台,將課堂外的班級經營數位化,Classdojo, Kahoot 等工具運用於日常教學使課堂更豐富、活潑,Google Classroom、Zoom 更是在疫情中直接實現了課堂線上化。
若要進一步進行更明確的分類,我們可以看到 Online Learning Consortium (OLC) 於 2020 年發布的報告 Digital Learning Innovation Trends,其中將數位學習(工具)依照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劃分為十個類別[2]:
主要趨勢:
適應學習 (Adaptive Learning)、開放式資源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遊戲化學習 (Gamification and Game-based Learning)、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學習管理系統與互通性 (LMS and Interoperability)、行動裝置 (Mobility and Mobile Devices)、設計 (Design)。
次要趨勢:
混成學習 (Blended Learning)、儀表板 (Dashboards)、虛擬實境與人工智慧 (Virtual realit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這麼多種類的工具,背後傳達了一個概念:在教學/學習場域中,隨著情境的不同,對工具的需求也會不一樣。換句話說,並不存在一個工具,可以滿足所有的教學、學習情境。因此,運用數位工具追求更有成效的學習與更有彈性的教學時,了解使用情境與性質就成為重要的議題。

工具背後所帶來的學習數據亦不可忽視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數位學習工具尚未被開發出來的潛力,就是數位工具伴隨而來的數據,這裡所說的數據不只是指考試分數那類的一般學習成果,更是包含描述整體學習過程行為的紀錄。如同近年來快速崛起的電商產業,儘管商業模式為使用者的購買行為,但帶來更大價值的卻是使用者的瀏覽行為、消費偏好等數據。
現階段在數位學習的領域中,特別是在第一線現場,大多都還停留在輔助學習等使用層面,還未針對此點做太多著墨。儘管「學習」這個領域有其特殊性,量化的指標使用上並沒有那麼單純,不過若能更多地掌握這點,這個領域或許能夠往上提升不只一個層級。

數位化是世界的改變趨勢,不是解決教育問題的萬靈丹

儘管數位學習發展地如此蓬勃,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推動或討論數位學習時,透過各種不同角度、立場思考的重要性,我們仍然可以見到許多迷思。這裡有一個重要的觀念,數位學習並不是專為教育問題所被發展出來的領域,而是這個世界在快速數位化的情境下,教學現場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筆者過去以不同角色接觸各式數位學習工具,本系列專文會從學生、教師、業界三個角度分別出發,聊聊數位學習對各個角色代表的意義,以及這些工具在這種情境的運用與幫助。另外,也分享觀察到的迷思或問題、背後可能的成因,以及我們可以怎麼改善這些現象,讓整個學習場域得益於整個數位發展趨勢,往一個更理想的場景邁進。
最後還是要強調,在談論教育議題的時候,很少有什麼是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在不同的條件下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適合的很可能完全不同,期待讀者也對筆者接下來的分享提出自身觀點、經驗進行交流。

References

[1] Brookings institute. (2019), "How ed-tech can help leapfrog progress in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rookings.edu/research/how-ed-tech-can-help-leapfrog-progress-in-education/
[2] Every Learner Everywhere. (2020), "Digital Learning Innovation Trends". Retrieved from https://solve.everylearnereverywhere.org/asset/h7NIH5hGhprKAYWPuiEZ/
avatar-img
6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彥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韓國瑜的罷免後談話仍舊試圖激起對立,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溫暖堅定,但卻找不到教育議題的蹤跡,我們必須從下一代的教育改變起,才能真正從根本消弭社會的對立。
如同杜威的其他數本著作一樣,本書一貫地在書名便點名書中所欲闡述的內容,在短短不到一百頁的正文當中,便完成闡述了他對經驗之於教育的重要性的看法,這樣的篇幅絕對稱不上精確或扎實,卻完整地就教育場域的各個面向進行了討論,論述了經驗理論的必要、規準,以及運用於教育中有關社會、目的、教材等議題。
韓國瑜的罷免後談話仍舊試圖激起對立,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溫暖堅定,但卻找不到教育議題的蹤跡,我們必須從下一代的教育改變起,才能真正從根本消弭社會的對立。
如同杜威的其他數本著作一樣,本書一貫地在書名便點名書中所欲闡述的內容,在短短不到一百頁的正文當中,便完成闡述了他對經驗之於教育的重要性的看法,這樣的篇幅絕對稱不上精確或扎實,卻完整地就教育場域的各個面向進行了討論,論述了經驗理論的必要、規準,以及運用於教育中有關社會、目的、教材等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數位行銷的核心與實踐 談到數位行銷,許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門高度專業的領域,與創意或技術息息相關。對我來說,數位行銷的成功,關鍵在於如何將線上與線下的活動緊密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品牌體驗。線下活動是真實可觸的,能提供直接的感官體驗,而線上內容則通過圖片、影片等視覺形式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但無法觸及
Thumbnail
每年法國文壇的盛事—鞏固爾文學獎,今天(十月22日)由十六本複選名單,公布最後四本小說進入決選。 入選作家組成,為兩男兩女,兩名外裔、兩名法國本土,說明了法國當今文學界,對「性別意識」與「國族認同」的敏感性。 兩名外裔作家,不約而同講述母國的內戰,成為今年鞏固爾文學獎的大熱門…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線上教學逐漸在各個學校普及,但這一轉型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特別是數學學習,不僅需要數位技能,還深深依賴於閱讀能力。文章分析了學生在數位學習環境下的適應情況,尤其是對於國中小學生的影響,並指出學習自律性與監督的重要性。疫後,這一現象值得教育界深入研究。
Thumbnail
這次分享數位學習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AI技術和疫情影響下的變化。優點如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課程選擇使學習變得更加靈活與自主,但同時也面臨著數位素養不足、互動性不足等挑戰。最後,提出了一些優化建議,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利用數位學習資源。
Thumbnail
  大方向上,姜峯楠強調的是創造與表達中「人」的要素之重要性。譬如作家在每一句話的用字遣詞上有意無意做的無數選擇、或一名孩童寄給奧運選手的粉絲信上的真誠激動。他認為這些不是當前的生成式AI能提供的,而且,這不是因為當前的AI還不夠好,而是因為,當前的這種生成式AI,本性上是一種「去人類化」工具。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數位行銷與轉型已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從目標群眾和組織內部兩方面深入探討為何數位行銷與轉型成為當今不可忽視的趨勢。針對數位行銷以及數位轉型提出相關建議,以迎合當今急速發展的市場。
Thumbnail
內容探討如何讓學生正確使用AI工具。首先,每個世代的孩子都經歷用過被汙名化的工具,當前的學生則是AI工具。工具的效能取決於使用者的熟練程度。強調不應害怕學生使用AI工具,而應教導他們如何正確使用,尤其是需要進一步考慮到城鄉差距對部分學生的影響。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數位行銷的核心與實踐 談到數位行銷,許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門高度專業的領域,與創意或技術息息相關。對我來說,數位行銷的成功,關鍵在於如何將線上與線下的活動緊密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品牌體驗。線下活動是真實可觸的,能提供直接的感官體驗,而線上內容則通過圖片、影片等視覺形式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但無法觸及
Thumbnail
每年法國文壇的盛事—鞏固爾文學獎,今天(十月22日)由十六本複選名單,公布最後四本小說進入決選。 入選作家組成,為兩男兩女,兩名外裔、兩名法國本土,說明了法國當今文學界,對「性別意識」與「國族認同」的敏感性。 兩名外裔作家,不約而同講述母國的內戰,成為今年鞏固爾文學獎的大熱門…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線上教學逐漸在各個學校普及,但這一轉型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特別是數學學習,不僅需要數位技能,還深深依賴於閱讀能力。文章分析了學生在數位學習環境下的適應情況,尤其是對於國中小學生的影響,並指出學習自律性與監督的重要性。疫後,這一現象值得教育界深入研究。
Thumbnail
這次分享數位學習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AI技術和疫情影響下的變化。優點如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課程選擇使學習變得更加靈活與自主,但同時也面臨著數位素養不足、互動性不足等挑戰。最後,提出了一些優化建議,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利用數位學習資源。
Thumbnail
  大方向上,姜峯楠強調的是創造與表達中「人」的要素之重要性。譬如作家在每一句話的用字遣詞上有意無意做的無數選擇、或一名孩童寄給奧運選手的粉絲信上的真誠激動。他認為這些不是當前的生成式AI能提供的,而且,這不是因為當前的AI還不夠好,而是因為,當前的這種生成式AI,本性上是一種「去人類化」工具。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數位行銷與轉型已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從目標群眾和組織內部兩方面深入探討為何數位行銷與轉型成為當今不可忽視的趨勢。針對數位行銷以及數位轉型提出相關建議,以迎合當今急速發展的市場。
Thumbnail
內容探討如何讓學生正確使用AI工具。首先,每個世代的孩子都經歷用過被汙名化的工具,當前的學生則是AI工具。工具的效能取決於使用者的熟練程度。強調不應害怕學生使用AI工具,而應教導他們如何正確使用,尤其是需要進一步考慮到城鄉差距對部分學生的影響。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