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吃了藥,血壓還是壓不下來怎麼辦?你的家人也有「血壓血糖不穩恐慌症」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很多人來說,血糖高,跟手機沒電一樣緊張

對很多人來說,血糖高,跟手機沒電一樣緊張

此篇文章收錄在「阿嬤の字典計畫👵」,只要搜尋「胡廷岳藥師」+「醫學名詞」,就能得到「從阿嬤角度翻譯」的超~簡單文章。擁有「做得到」的醫療建議,並動員身邊的人照顧自己。
關鍵字:血壓壓不下來、如何量血壓、血壓多少正常、血壓150要吃藥嗎
有空可以來聽聽我的環島公益演講:公益演講的時間與地點

*

「每5分鐘量一次,量到正常為止!」

你也是這樣,當看到血壓血糖值的數據不對,就會擔心自己的身體會不會哪裡受到傷害、哪裡出了問題、急著想要把血壓血糖降到所謂的「醫療標準值」嗎?

那你可能也有「血糖不穩恐慌症」!

「血糖不穩恐慌症」、「血壓不穩恐慌症」是我特別的名詞。這在醫療特別發達、衛教特別廣泛的台灣,很常發生。我的經驗是每10個病人,就一個這樣的朋友。

這篇文章,請讓我來告訴你,我是怎麼想的。

*

身體是顆消氣的彈力球

身體是很聰明的,可以允許一個忍耐的範圍。透過內部的平衡機制,身體會自己適應血壓血糖、適應一整天下來的變化量。

就像一顆「消氣的彈力球」一樣,雖然被壓縮之後無法馬上恢復,但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消氣的彈力球,還是會慢慢地回到原本的狀態。

人體百萬年來,就是藉由腎臟、心臟、血管互相幫助的「天然機制」,來調整你的血壓。別擔心,當血壓血糖高起來的時候,你還是有內部的保護力的。

我們的身體都有一個能忍受的範圍,並不會一時的血壓比較高,就對身體造成什麼樣不可逆的傷害。

說真的,每5分鐘量一次,其實也不能表示一整天的血壓變化。就連天氣、賀爾蒙、情緒、時間也能影響血糖血壓,更別說當下儀器誤差、或人為操作儀器的誤差了。要看傷害多大,真的要抽血驗尿,測腎功能才比較準。

你想想看,若高血壓、糖尿病是個一天就會惡化的疾病,那它就不會被稱為「慢性病」。既然是慢性病,就表示血管並不會因為一天的血壓高就被沖壞。

不然那些沒吃藥的人,應該高血壓的當天就會送急診才對。對吧XD?


哦?那幹嘛還量血壓、量血糖?

raw-image

需要每天量的原因

會需要每天量的原因是,是因為醫生想要看到你「每天血壓血糖的變化」,對我們醫療人員來說「變化的程度不要太大」,才是健康的指標。

「變化量太大」,身體不堪負荷,才是影響健康的因素。

意思就是:血壓血糖雖然被要求每天量,那也不代表「早上數據不正常」,就表示你「整個人生都不正常」。但每天忽高忽低,就真的要擔心一下了。


有回診就不怕

剛剛提到「每天都處在極端值」 +「沒有接受治療」的身體,才會影響健康。

只要固定回診健檢、找醫師討論,醫師就會從病人的身體情況、有沒有糖尿病、體重多重、腎臟的好壞,去拿捏血壓到底要控制在多少,才是對病人最好的。

意思就是,身體已經被醫師關注的你,就不用怕啦!

*

最近有粉絲說我是「藥師界的白居易」,用字精闢、卻老嫗能解。

但還是叫我胡廷岳藥師好了,還不是很習慣XD 還有點羞恥XD

老話一句:照顧自己就能減少吃藥,

人生短短100年,能不用臥床,能減少吃藥最好。

減藥最好。

*

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看懂,請放心傳給你的家人群組。

公益環島演講中!我幹嘛公益演講:關於我

諾諾藥師,減藥藥師,胡廷岳藥師
關於「減藥」、「好好活著」我相信我可以幫上忙。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廷岳藥師的醫病故事集的沙龍
1.1K會員
131內容數
當我公益演講時,民眾來問我問題,我只有一次說服他的機會、還必須盡量保有這個人原來的習慣。所以我給的「低門檻養生建議」必須超實用、超簡單、又超有道理。漸漸的,已經蒐集100種方法、蒐集成一本故事集了。
2023/03/20
吃魚與吃魚油,是一樣的嗎?一些人可能擔心「天然的魚油」是否還會有副作用?以下是減藥藥師胡廷岳幫你整理的,關於魚油的幾個常見問題
Thumbnail
2023/03/20
吃魚與吃魚油,是一樣的嗎?一些人可能擔心「天然的魚油」是否還會有副作用?以下是減藥藥師胡廷岳幫你整理的,關於魚油的幾個常見問題
Thumbnail
2023/03/07
隨著年紀增加,真的只想要藥越少越好。如果你也像廷岳我一樣,不想看著自己和家人從健康變成臥床,希望減少藥物使用,並想做出一些改變,那麼這篇文章所提到的減藥四大絕招,一定非常適合你。
Thumbnail
2023/03/07
隨著年紀增加,真的只想要藥越少越好。如果你也像廷岳我一樣,不想看著自己和家人從健康變成臥床,希望減少藥物使用,並想做出一些改變,那麼這篇文章所提到的減藥四大絕招,一定非常適合你。
Thumbnail
2022/08/23
「被自己人陷害」、「警員被壞人收買」、「壞人的勢力越來越大」,看到這三個形容詞你會想到什麼呢?這樣的環境,簡直就是在說最近造成人心惶惶的「柬埔寨豬仔案」。事實上,大腸直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等等的任何身體癌症,也和這三個條件有關。
Thumbnail
2022/08/23
「被自己人陷害」、「警員被壞人收買」、「壞人的勢力越來越大」,看到這三個形容詞你會想到什麼呢?這樣的環境,簡直就是在說最近造成人心惶惶的「柬埔寨豬仔案」。事實上,大腸直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等等的任何身體癌症,也和這三個條件有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醫師實測「靠1動作」不吃藥也能降血壓,10大有益血管食物曝光 高血壓已經不是老人病了!根據2016年到2019年國民健康營狀況變遷調查,18到39歲的年輕族群高血壓盛行率為5.69%,甚至有66%的40歲以下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對此,營養師就指出,平時可以多吃10種食物,有助於控制血壓。
Thumbnail
醫師實測「靠1動作」不吃藥也能降血壓,10大有益血管食物曝光 高血壓已經不是老人病了!根據2016年到2019年國民健康營狀況變遷調查,18到39歲的年輕族群高血壓盛行率為5.69%,甚至有66%的40歲以下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對此,營養師就指出,平時可以多吃10種食物,有助於控制血壓。
Thumbnail
國人的三大疾病裡面,不外乎就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而我覺得問題最多的還是在於高血壓及糖尿病的自我監測,因為藥物的影響,是需要評估及調整的,而學習的量血壓和驗血糖,卻是很多患者不願意學習的情況,而這種案例就會非常多。
Thumbnail
國人的三大疾病裡面,不外乎就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而我覺得問題最多的還是在於高血壓及糖尿病的自我監測,因為藥物的影響,是需要評估及調整的,而學習的量血壓和驗血糖,卻是很多患者不願意學習的情況,而這種案例就會非常多。
Thumbnail
你知道嗎?在台灣18歲以上超過500萬人罹患高血壓,且超過三成以上的民眾,完全不知情。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郭師妙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
Thumbnail
你知道嗎?在台灣18歲以上超過500萬人罹患高血壓,且超過三成以上的民眾,完全不知情。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郭師妙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
Thumbnail
控制高血壓五個字,你早就聽膩了吧。是的,有沒有同時過上喜歡的生活,高血壓卻可以控制得很好的建議呢?
Thumbnail
控制高血壓五個字,你早就聽膩了吧。是的,有沒有同時過上喜歡的生活,高血壓卻可以控制得很好的建議呢?
Thumbnail
「醫師啊,我從前體檢的血糖好像有一點超標,算不算糖尿病?需要再驗嗎?我平時都沒有不舒服,應該沒關係吧!」一到診間坐下,中年大叔就開口詢問:「我應該是健康的胖子,雖然這顆肚子消不下來,不過假日都有出門散步運動,體力還不錯。」語畢,滿意地拍拍自己的肚子。
Thumbnail
「醫師啊,我從前體檢的血糖好像有一點超標,算不算糖尿病?需要再驗嗎?我平時都沒有不舒服,應該沒關係吧!」一到診間坐下,中年大叔就開口詢問:「我應該是健康的胖子,雖然這顆肚子消不下來,不過假日都有出門散步運動,體力還不錯。」語畢,滿意地拍拍自己的肚子。
Thumbnail
「因為從沒想過自己會得到糖尿病,所以一開始心情是真的很慌亂、擔憂。」 「不過後來靜下心想想,會演變成糖尿病這個問題,也是自己平常在日常生活中不夠善待自己的身體,身體已經在抗議了。在工作上遇到這麼多棘手問題,最終都能迎刃而解,遇到自己的健康問題,又有什麼不能被解決的?」
Thumbnail
「因為從沒想過自己會得到糖尿病,所以一開始心情是真的很慌亂、擔憂。」 「不過後來靜下心想想,會演變成糖尿病這個問題,也是自己平常在日常生活中不夠善待自己的身體,身體已經在抗議了。在工作上遇到這麼多棘手問題,最終都能迎刃而解,遇到自己的健康問題,又有什麼不能被解決的?」
Thumbnail
楊宜瑱醫師說:「一開始要幫助病人建立血糖監測的習慣,然後可以根據飲食、運動、藥物與血糖對應的關係,做一些改善、調整。如果有完善的紀錄,醫療團隊就可以有更好的策略介入,後續的策略可能是藥物,也可能是不同的生活型態,讓病友可以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
Thumbnail
楊宜瑱醫師說:「一開始要幫助病人建立血糖監測的習慣,然後可以根據飲食、運動、藥物與血糖對應的關係,做一些改善、調整。如果有完善的紀錄,醫療團隊就可以有更好的策略介入,後續的策略可能是藥物,也可能是不同的生活型態,讓病友可以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