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空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有兩面,屬外的和屬內的。外在可以是公眾的,內在的不能。如果你將屬內的公諸於眾,你將失去你的靈魂,喪失原來的你。⋯⋯這易發於政治演員等公眾人物身上——他們活在公眾中,成為公眾的,完全喪失了內在;除了大眾評斷的之外,他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倚賴他人的看法;對自我無覺。
回來看《無間距關係》這本書,再看看網路時代,彷彿看見越來越多迷失自我的臉孔。人對於外在的認知80%是視覺認知,屬視覺的網路又是以超越身所在之便包羅萬象,成就了多少虛幻華麗,純屬外在的人生?在這人人都可以書寫刊登的網路裡,什麼是公眾什麼是私人的界線開始糢糊,有多少人以為在和自己內在相處,卻是在喪失內在失去靈魂,不知情的景況下存活著?
瑪麗蓮·夢露自殺了,因為那是她私密範圍內唯一剩下,他人無可置喙的事。⋯⋯她的每一件事都被公眾化;那是唯一她能躲入自我、隱藏,私人、獨自可完成的事。生命中一定要有完全秘密且私人,可以稱之為己有的一些什麼。
多少人要到瀕臨瑪麗蓮·夢露復無任何私人空間可尋的最後,才省知想要的是自己一個人,無邊無疆的空間。多少自殺是因為網路侵略性的蜚短流長,多少人把網路當作私密空間一樣的展開自己所有?又有多少廣告是侵犯私人空間所達就的?
我是內向的。內向的人一向都有多於他人的私有空間,但連我也不禁懷疑起因為商業關係或非法獲取私人資訊的時下,有多少為了與外接觸所開啟的門,卻也是掠奪私人空間的空門。在如永晝的外在意識下,失去一個可以躲入面對自我書寫的私人空間,魂神即無處可躲。如睡眠之所需一樣,魂靈無法處於隱的狀態,主人便無所適從了。
在開始書寫之即,竟即開始思隱退,至少在於魂靈方面的藏。這或許有違來這兒的人的雄心壯志,但就像作家在寫一本書途中不會理會他人的看法一樣,也或許我根本就不是個作家的料,在我的命中沒有分享這一欄。公眾人物在於內向的我來說,每一分享都是一種耗,所以所有的書寫都得挑著寫,能被人看見的都只是一個外在的門,和內在的我是分開的。
所有美都是內在的,屬內的就是私密的。
那麼我的外在值得一看嗎?我是不知道的,那也是不重要的,這些都不是我來此的目的。如果我無法將外在成功的以美表示,那就表明我不是個作家,不應當到了掏取內在還不知情。在一個內向人的私密生命中,在這裡的書寫之意在於維持外在這一扇門的敞開,在於平衡。
種子需要在黑暗中發芽,凝聚能量,長成生命,重新開始;之後它還是需要出來面對光,面對暴風雨。它必需迎接外在帶來的挑戰。⋯⋯閉上雙眼深入內在不是永遠不再出來,而是出來時充滿力量、愛,和欣賞的。
不論內向外向,每個人其實都需要黑暗的包容和休息。面對光是人生,暴風雨是抱著內在避風港的後盾而面對的。每一次的歇息都應該是一次成長,每一次的愛、柔和、和欣賞都應該是加倍的。
瑪麗蓮·夢露沒有理由不想活,在她身上再不能找到更多的名、成就、魅力、美貌或健康。她擁有一切,均達到極致無可再更進了。然而在這些之中卻缺了什麼。她屬內的、內在是空洞的。自殺便是唯一的一條路。
我雖然不是瑪麗蓮·夢露,但我的生活也是永遠呈於完美無缺的狀態。如果我的內在是空洞的,自殺也是我唯一能想見的出路。人生漫長的經歷使一切稀薄,如果我將我所儲蓄的內在書寫出來轉化成外在,我的內在能量就會無可止的流失。反覆不盡填滿內在空洞的行為使我疲倦。
生命不應當是本敞開的書。翻開幾章是好的,但必需有幾章是關閉,完全屬謎的。⋯⋯一半正好,翻開一半的書——給所有的人看,每個人都能看。但讓另一半隱藏,隱密至唯少數幾人能受邀進入。
每個人都因為際遇而自人群中學會處世,當學會自人群中退回一個人的空間,退回不曾學習繁雜人世的狀態時,就擺脫了人群彌久的影響。再出外面對人世時,就會處於理解的狀態而擺脫依頼;會關愛,它卻不是個非不可的需求。
沒有妒嫉沒有佔有心的,才是該行走在人世間的自我;以這樣的自我認知另一個自我,才能彼此交換愛,或者真善美,高層次的能量。人群中若遇見未達此境界的人,他們認知的你就會是幻覺式的,虛幻式的,因為在他們的自我認知中並沒有這一面,在這樣的關係中,兩人並沒有於實質上可以落實並且發芽成長的。沒有找到自我的人,他們害怕的其實是孤單,所以就算以爭吵、掙扎、口角、操縱的方式,他們也聲稱那就是理解,就是愛。
以前認為外在是公眾,所以在外尋找可以相知相惜的人。如今知道相知相惜,竟應屬少數受邀入心靈隱密的人,才知道自己精氣神之長年耗損,是因一直把內在公諸於世,欲自外尋求共鳴,期待力量和長存。「一半正好」,翻開的人生書不應該和內在流長的美有關係,應當屬於震盪式的爽朗和短暫,知性的傳達和鳴和。
至於源源不絕的能量、屬神的,讓它歸於書本、智慧、性靈,在私人自我的空間中休息生成。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許多人害怕老去,但是老也是一個人生過程,怎麼才能開闊的窺見、審視、珍惜這不同的人生階段,似乎就存在於每一天對生活的細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千帆過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命是一場朝聖之旅,除非獲取了愛,它一直都會是一場朝聖之旅,不會扺達。
生命是一場朝聖之旅,除非獲取了愛,它一直都會是一場朝聖之旅,不會扺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充滿謊言的天下,真實能夠買單多少份量;普世追捧著另一個國度不朽的樣貌,平庸要如何不隨波逐流等著被比價;焦慮虛海之中各種泛泛的確幸,被稀釋的勇氣要如何認清一切面對自己。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Thumbnail
日記通常是私密的,日記的預設讀者也通常是自己。讀他人的日記,就似乎在窺探他人的秘密:一個人私下想什麼,關心什麼。讀這本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卻不帶有這樣的感受。就算從來不認識他,也會觀察到他敞開的心靈狀態;就算有所謂的預設讀者——自己,這個「自己」也比我們能夠想像的更大更寬廣。
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失去了探照、覺察自己內心狀態的能力了呢?
Thumbnail
通常我們說心底的秘密地點泛指一處無他人知曉,只有當事人在身心靈需要獨處時前往的地方。這可能是一個防空洞,一處人煙稀少的樹林,一條巨大的廢棄排水管,甚或是一座樹屋。但森森心底的秘密地點只有2.8x3.5 公分。 多年以前森森工作的公司投入市長選舉。她一整週都在資料室找著上面交代的輿情分析資料,進而整
Thumbnail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只是貼一個標籤的話,並不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及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
Thumbnail
自主權 靈魂是否有自主性?靈魂是否可以不受外在影響?我們是否可以選擇? 是因為其他人稱讚我,我才有價值嗎?我的價值來源於何?一定要和普世社會價值觀一致嗎? 孤獨是正面還是負面的詞? 我們要像是狄金森一樣擁抱孤獨嗎?任何名利都無法影響自己,不是世界丟棄了我,而是我遺棄了世界。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只寫自己的事,可能會被素昧平生的人看穿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充滿謊言的天下,真實能夠買單多少份量;普世追捧著另一個國度不朽的樣貌,平庸要如何不隨波逐流等著被比價;焦慮虛海之中各種泛泛的確幸,被稀釋的勇氣要如何認清一切面對自己。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Thumbnail
日記通常是私密的,日記的預設讀者也通常是自己。讀他人的日記,就似乎在窺探他人的秘密:一個人私下想什麼,關心什麼。讀這本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卻不帶有這樣的感受。就算從來不認識他,也會觀察到他敞開的心靈狀態;就算有所謂的預設讀者——自己,這個「自己」也比我們能夠想像的更大更寬廣。
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失去了探照、覺察自己內心狀態的能力了呢?
Thumbnail
通常我們說心底的秘密地點泛指一處無他人知曉,只有當事人在身心靈需要獨處時前往的地方。這可能是一個防空洞,一處人煙稀少的樹林,一條巨大的廢棄排水管,甚或是一座樹屋。但森森心底的秘密地點只有2.8x3.5 公分。 多年以前森森工作的公司投入市長選舉。她一整週都在資料室找著上面交代的輿情分析資料,進而整
Thumbnail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只是貼一個標籤的話,並不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及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
Thumbnail
自主權 靈魂是否有自主性?靈魂是否可以不受外在影響?我們是否可以選擇? 是因為其他人稱讚我,我才有價值嗎?我的價值來源於何?一定要和普世社會價值觀一致嗎? 孤獨是正面還是負面的詞? 我們要像是狄金森一樣擁抱孤獨嗎?任何名利都無法影響自己,不是世界丟棄了我,而是我遺棄了世界。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只寫自己的事,可能會被素昧平生的人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