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AI著作權之法律問題解析-AI著作的重製及合理使用(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延續上次我們講到的「合理使用」

我們可藉由探討美國2013年、2015年Authors Guild v. Google, Inc.案例中的法律概念,來研究Google圖書搜索計畫/Google Book Search是否構成合理使用,進而援引適用在諸如微軟小冰這樣的創造型AI是否也構成合理使用。

該案的關鍵事實在於,2004年、2005年Google公司在圖書介紹頁中提供片段瀏覽(snippet view),及在進行掃描(重製)時未經作者同意或支付相關費用。

美國法院認為,是否構成合理使用的關鍵,在於Google的利用行為是否能「達成促進藝術及科學發展之著作權立法精神」,也就是形成「轉化性使用」。

美國法院依據「著作權法」第107條中的四項標準來進行判斷,即「利用之目的及性質」、「著作之性質」、「所利用的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之中所佔的比例」、「使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等。就此,國內學者曾勝珍教授已以專文整理此案例如下:


(一)美國法院審酌美國「著作權法」第107條合理使用的四項標準,特別指出Google Book計畫所提供的搜索功能,特別具有「轉化性」(particularly transformative)

法官以其功能在檢索而不在閱讀,具有極高的創作性,讓公眾無需翻閱全書、僅憑任意字段即可上網搜索圖書的相關片段,重在提供資訊,並沒有取代書籍原先所具備只是被閱讀的功能,絕不能僵化的認定商業利用就不是合理使用。一審判決援引先例,判定Google公司的營利性並不妨礙其合理性,因其「營利的同時,還有促進教育的作用」。二審法院針對上訴人「Google最終旨在壟斷性營利」之控訴,闡明「營利目的」並非絕對判斷標準,因為在一個高度商業化的國家,第107條所列的所有科教、藝術類合理使用都不可能完全杜絕營利。判決指出,Google圖書館將著作重製成電子檔,並提供強大的關鍵字搜尋及分段呈現的功能,這些功能創造實體圖書館內書籍所無的轉化利用,也因此變相地促進整體社會藝文知識的發展,且不致對被利用著作產生市場替代效果,合於合理使用。因為「文字檢索的結果,與書頁(或書籍)的瀏覽不論在目的、表達、意義及所傳遞訊息等各方面,都完全不同。」同時,Google Book以檢索字詞為核心而提供預覽,能大幅增加合理使用的轉化效果,並讓使用者清楚評估該提供預覽的書籍是否符合需求,此一高度轉化性造成Google之營利意圖無法凌駕其上,因而仍屬合理使用。據了解,國內學者章忠信、楊智傑等教授亦均肯認此項說法。


(二)法院認為第二項判斷基準「著作之性質」有利於Google的行為

通常是以著作的創意性高低、著作是否已發行,為參考依據。單就此一判斷基準而言,在合理使用判斷上通常不具有重要性,然而本案因Google的轉化性利用而產生有價資訊之提供,已賦予與原作不同的意義,故不論Google所重製的著作是寫實或虛構創作,都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三)法院就第三個判斷基準「利用內容所佔被利用著作的比例」,也對Google有利的判斷

法院認為Google對著作雖然是進行全文重製,然而依Campbell案的見解,本項基準之分析應在於系爭重製行為「是否能合理、適當達成轉化性目的」、考量系爭著作的利用是否為達成「利用目的及性質」所必須,以及「是否成為原著在市場上的競爭或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72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現代人必懂的資訊法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建佑律師_NoMoreLaw的沙龍
153會員
187內容數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任何在網路上搜尋資訊、使用網路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路上交易等,無不與資訊法有關,是當代網路世代的人們必須要了解、認識的領域!
2025/01/20
如同美國最高法院多數意見所指出的,該法案並非直接規範或涉及言論自由,而主要是從國家安全這面大旗的角度作評估,所以如此高度涉及政治或現實考量,不論從憲法上的嚴格或中間審查標準去看,很容易得出合憲的結論。更遑論網路平台的責任,就直接Get Out!
Thumbnail
2025/01/20
如同美國最高法院多數意見所指出的,該法案並非直接規範或涉及言論自由,而主要是從國家安全這面大旗的角度作評估,所以如此高度涉及政治或現實考量,不論從憲法上的嚴格或中間審查標準去看,很容易得出合憲的結論。更遑論網路平台的責任,就直接Get Out!
Thumbnail
2024/10/22
[摘要] 本文探討多元宇宙、Web3和網路治理等概念如何塑造未來數位世界。筆者指出,唐鳳提出的多元宇宙概念強調運用數位科技支持民主,促進社會協作。而Web3則著重去中心化技術,確保用戶對數據的擁有權。
Thumbnail
2024/10/22
[摘要] 本文探討多元宇宙、Web3和網路治理等概念如何塑造未來數位世界。筆者指出,唐鳳提出的多元宇宙概念強調運用數位科技支持民主,促進社會協作。而Web3則著重去中心化技術,確保用戶對數據的擁有權。
Thumbnail
2024/07/30
探討數位轉生和AI復活的議題,並對這些技術在法律層面存在的風險與爭議進行深入分析。藉由涉及的人工智慧、數位遺產、個資法、民法等法律領域,提出合理且具體的修法建議,以規範死者個人資料在AI應用中的合法性及倫理標準。
Thumbnail
2024/07/30
探討數位轉生和AI復活的議題,並對這些技術在法律層面存在的風險與爭議進行深入分析。藉由涉及的人工智慧、數位遺產、個資法、民法等法律領域,提出合理且具體的修法建議,以規範死者個人資料在AI應用中的合法性及倫理標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透過大量圖像資料庫訓練達成的結果 開始之前大概講一下,AI繪圖藉著大量圖像資料庫訓練後,由使用者下「關鍵字」(詠唱),AI就會透過強大的運算功能,隨機產生一個相應圖像,隨著AI進化,這些畫作或圖像已經變得真假難辨,無法得知它是否由AI運算產生,還是真實的人類創作。
Thumbnail
透過大量圖像資料庫訓練達成的結果 開始之前大概講一下,AI繪圖藉著大量圖像資料庫訓練後,由使用者下「關鍵字」(詠唱),AI就會透過強大的運算功能,隨機產生一個相應圖像,隨著AI進化,這些畫作或圖像已經變得真假難辨,無法得知它是否由AI運算產生,還是真實的人類創作。
Thumbnail
正當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侵害 正當目的之合理範圍內引用公開發表著作之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
Thumbnail
正當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侵害 正當目的之合理範圍內引用公開發表著作之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
Thumbnail
Google翻譯進步那麼多,拿它來輔助翻譯應該可以省很多事吧?(天真地眨眼)
Thumbnail
Google翻譯進步那麼多,拿它來輔助翻譯應該可以省很多事吧?(天真地眨眼)
Thumbnail
企業投入人工智慧產業時應注意著作權的議題並事先規劃,應注意重製行為之合理使用,以避免侵犯他人著作權,以免喪失產出之經濟效益。  
Thumbnail
企業投入人工智慧產業時應注意著作權的議題並事先規劃,應注意重製行為之合理使用,以避免侵犯他人著作權,以免喪失產出之經濟效益。  
Thumbnail
我們藉由探討美國2013年、2015年Authors Guild v. Google, Inc.案例中的法律概念,來研究Google圖書搜索計畫/Google Book Search是否構成合理使用,進而援引適用在諸如微軟小冰這樣的創造型AI是否也構成合理使用。
Thumbnail
我們藉由探討美國2013年、2015年Authors Guild v. Google, Inc.案例中的法律概念,來研究Google圖書搜索計畫/Google Book Search是否構成合理使用,進而援引適用在諸如微軟小冰這樣的創造型AI是否也構成合理使用。
Thumbnail
AI機器學習從訓練資料數據集Dataset開始,至AI產出的output,所有過程舉凡:資料數據集的重製、中間步驟的重製、模型的非文義性重製,皆有重製行為,是否構成侵權?
Thumbnail
AI機器學習從訓練資料數據集Dataset開始,至AI產出的output,所有過程舉凡:資料數據集的重製、中間步驟的重製、模型的非文義性重製,皆有重製行為,是否構成侵權?
Thumbnail
1.無論有沒有商業使用,都可以主張合理使用。只是商業使用的狀況,主張的空間較小。 2.如果將別人商業使用的作品,自行重製、改作、散布。你就算不收錢,也是侵權行為。 3.雖然著作權法第52條有規定,但不是所有的報導、評論、教學、研究,都叫作「正當目的」
Thumbnail
1.無論有沒有商業使用,都可以主張合理使用。只是商業使用的狀況,主張的空間較小。 2.如果將別人商業使用的作品,自行重製、改作、散布。你就算不收錢,也是侵權行為。 3.雖然著作權法第52條有規定,但不是所有的報導、評論、教學、研究,都叫作「正當目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