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在流動率高的業務單位,習慣人員的來去,雖然每次的離職洽談都不免俗問:「為什麼要走?」不管慰留與否,總而言之,真心想留下來只需要一個理由,真心要走就有千百種理由。
在流動率高的業務單位,對於人員來來去去已經成為習慣,剛開始還會花很久的時間慰留每一個業務,動之以情,說之以理都用上了,但這樣的慰留往往只是把離職延後一二個月發生,後來我問自己,到底是希望好的人才留下來,還是不甘心自己付出教會新人,然後新人找到更好工作,自己淪為為他人作嫁衣裳?
幾年下來後,我對員工跟我提離職已經處之泰然,離職洽談反而理智平和,雖然我總難免問為什麼想走,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說出真心話,有的人值得慰留,有的人就放生,我總說:「真心想留下只需要一個理由,真心要離開就有千百個理由。」
離職不該是個手段,但如果非得要用,就得斟酌自己是否能夠好好運用,否則到頭來傷人又傷己。離職就像伴侶分手,不管什麼理由分開,別指責對方,如果能夠好散一場,對雙方都是好事。
職場上不乏有人用「離職」當做加薪手段,這招是大險招,等於跟老闆槓上,而且還帶有威脅老闆的意味,沒有一個老闆喜歡被威脅的感覺,所以我不建議這樣看待「離職」這件事,我遇過這樣威脅老闆的案例,很多自信滿滿的都換成老闆的成全,如果離職真的是為了薪資,我建議兩種做法:一種就是直接跟老闆表明加薪,提出自己的貢獻度,要求加薪;第二種就是乾脆另謀高就,找個符合自己期望的工作。
離職就像伴侶分手一樣,如果能夠「好散」一場,未嘗不是件好事。不管你是代表公司來做離職洽談,還是被洽談的對象,請記得千萬別指責對方的不是,就算是開除員工,也要有所依據,別佔員工便宜,不管是休假或是薪資以及是否有扣除費用,都要好好的說明,以免之後造成困擾,不然說不準被一狀告上勞工局,還會在網路上被給很多負評,最後影響的還是公司。
身為公司代表,也別說出太情緒的話語,如:公司對你這麼好,你忘恩負義;公司福利很好,你去外面沒有比較好...如果你真心想慰留對方,請肯定對方的能力,用真誠的態度慰留,別用這種潑冷水或是類似詛咒的方式,這樣只會讓對方更想一走了之。
曾經我就遇上不能接受我提出離職的主管,當他知道我要轉換跑道時,他有點冷嘲熱諷的說:「跨界等於要重新開始?你彎的下身段嗎?我看大概撐不過半年!」我能理解他擔心我會帶走客戶的心情,但我也不跟他辯解,因為時間會證明一切,後來,透過前同事我知道我用行動來證明他看錯人了,我的確跨到別的產業,從零開始建立另一段職涯。
就算要離職也無需大肆批評公司,保有基本禮貌優雅退場。分手還是朋友嗎?離職後請先保持適當距離,避免流言蜚語,如果離職後會成為前東家的競爭對手,請做好面對強烈攻勢的準備。
如果你是申請離職者,就算再不爽公司,也不用大肆批評,雖然台灣不時興向求職者前東家打聽求職者的表現,但也說不定那天又遇上前東家,又或許有機會回到舊東家,所以還是保有一些基本禮貌,優雅退場對雙方都是好事。
當年我離開現任公司時,雖然我當時並不是對公司不滿,但老闆問起來,縱使我知道公司有些制度上的瑕疵,但我也語帶保留,我當時都沒想到有一天,還有機會回到公司服務,就像老闆說的:「也不是每個走的員工,公司都願意讓他回來。」因為一場好散,以及當年累積下來的口碑,才有機會回歸。
分手後還是朋友嗎?多數還是保持距離的好!剛離職請與前同事先保持距離,避免不必要的流言蜚語,至於離職後是否與前東家在同產業,那就見仁見智,比如:金融業都會希望同業帶著客戶一起走,這時你就得自己評估,客戶是信任公司多還是信任你多?如果太頻繁異動,是否到頭來打壞自己跟客戶關係?科技業或研發人員如果轉戰同業,更要注意是否有營業秘密的疑慮?這可能會有觸法疑慮,總之,跟前東家成為競爭對手,自己得要做好面對強烈攻勢的準備,否則,我個人的經驗是,可以同產業,但不同領域,又或者乾脆跨產業。
一但決定走出公司大門,過得好不好是離職者要面對的未來,至於公司找不找得到人接手,那是公司的問題,所以分手快樂吧,給予對方祝福,也許某天有機會攜手合作。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之分手快樂
#好散對雙方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