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的台灣・台灣的跨國》思索

2021/03/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全球化的今日,跨國主義常成為討論的話題。跨國主義最重要的概念在於批判過去只限於單一民族國家的看法,認為民族國家時常將國家內部設想成一個同質性的整體,然而國家內部其實存在複雜的族群、性別、階級等差異,無法一概而論。
例如我們將嫁來台灣的新移民女性皆視為「外籍配偶」,卻忽略這些女性並非來自同一國家,就算是都來自印尼,也可能因種族身分不同有所差異,所出現適應台灣的情形也不盡相同。
  全球化的時代,人員、資金,甚至是觀念都因此隨之流動,並非像過去民族國家所論如此狹隘,空間不再侷限,打破國家與國家的界線,移民與跨國活動皆是全球化下值得被關注的議題。
跨國主義挑戰了過去人類學的疆界化概念,開始關注於地方與跨國結構的關係,甚至是帶入中心/邊陲的框架來觀看文化如何在跨界間產生流動。
而這當中,人類學者對於文化如何在跨國關係中發生轉化特別關注,包括文化如何受到政治經濟影響,並提出究竟是什麼形塑了全球化?全球化網絡背後與歷史的關係又是如何?全球化並非理所當然的歷史過程,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地方文化在全球化下被重置與理解,以及國家政治與認同如何重構現代社群。
  提到全球化,我們時常聯想到的是跨國企業、文化交流,然而處理全球化議題更多的是需要看見背後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像是台灣身為多元文化國家,然而面對全球化在台灣,看似多元,移工、新住民等跨國文化背後更須留意的卻是與國家政治、經濟間的權力關係。
權力的不平等展現在日常生活,比如在台灣的新移民子女,在學校與家庭裡使用的語言,基本上展現了不同文化在台灣的權力關係。國語被視為主流,英語則為「全球化語言」,然而自身的母語卻不受到重視。
面對全球化來臨,人群的移動更加普遍,國家的跨界交流打破過去我們對國家的想像,但是文化的碰撞其實不單只是表面「美好」,全球化的挑戰深及各層面,在跨界的同時亦脫離不了權力在之間扮演的角色。
當我們在討論地方、全球、台灣、世界的關係時,可學習從不同角度來面對國家與全球化的議題,以及思考其所帶來的跨界想像。

分享靈魂與宇宙的觀點,探討人類社會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疑問,包含宇宙的樣貌、靈魂藍圖的發展、社會趨勢、社會價值觀、集體潛意識、心靈與心理等等層面的議題,提供不同看待事物的視角,擴展我們對生命的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