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從鳩摩羅什生平談金剛經中的佛性意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金剛經是流傳於中華世界重要的般若經典,記載的是佛陀與弟子須菩提之間關於如何破除人生煩惱的「佛性意識」(Buddha Consciousness) 的談話紀錄。
就像所有的梵文經典一般,受到唐朝文學三教(儒、釋、道)調和和宋代禪宗文學的影響,大多現今華人雖然對其中的佛性迷因並不至於完全陌生,但由於不熟悉梵文的原始語境,因此要在華人世界中找到善解「金剛經」原文的講經人其實不多。
對於不懂梵文語境的華人來說,「金剛經」的語境始終帶著幾分的朦朧美,只能在似懂非懂間,試著去理解佛陀提點須菩提的人生哲理。
另一方面,金剛經可以在華人世界流傳如此普遍,西域僧人鳩摩羅什的優美譯文應當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但或許我們更該驚嘆的是,鳩摩羅什之後,其實還出現了許多漢文譯本,但讀起來都太拗口,所以最後大家傳抄的還是最早被翻譯出來的鳩摩羅什的譯本。
從這脈絡看來,鳩摩羅什可算是將佛學傳入中國傳入的第一人,但,很特別的是,若不是金庸小說出現了「鳩摩智」這個角色,現代華人大多不曾聽過「鳩摩」這個姓,也不太知曉「鳩摩羅什」這個人對佛教傳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其實,作為一個僧人,鳩摩羅什生平也很精彩,絕對不輸金庸筆下的鳩摩智,值得「金迷」用點心思去了解。
首先,鳩摩羅什和佛學的因緣很不一般。他的父親本是天竺貴族,按照當時印度教的規矩,他本應繼承世襲的政治職位,卻像佛祖悉達多一樣,拋棄了世襲的職位,到龜茲(今天的「庫車」,又做丘慈)宣揚佛法。在那裡,龜茲國的王妹對他一見傾心,鳩摩羅什也在這種殊勝因緣下誕生了。
鳩摩羅什出生後,母親即出家修道,因此在他七歲時,他也跟隨母親離開龜茲到當時小乘佛教的中心出家成為沙彌,並且在學習過程中顯現出了過人的記憶力與領悟力,折服了許多大人。到了十二歲時,他與母親要返回龜茲時,經過另一個西域小國時,遇見一位大乘佛教的高僧,在經過一番反覆思辨後,他開始接受大乘佛教的「空論」,棄小乘的「一切有論」,最後,讓因為小乘佛教過度膨脹而困擾不已的龜茲國王決定請他回龜茲宣揚「大乘佛法」。
此舉自然令西域諸國的小乘經師不滿,大家紛紛來找鳩摩辯論,最後連鳩摩的授業恩師也來找他論戰,最後學生以「破一切法」的中觀學說,讓老師信服,對鳩摩說:「和尚是我大乘師,我是和尚小乘師」。(在這裡要說明的是,今天漢語中凡是出家剃度者皆可稱和尚,但和尚當初是一種尊稱,比較類似我們今天所說的「高僧」。)
不過,二十歲的鳩摩羅什雖然辯經無礙,而且因此贏得龜茲國師的名號,卻面臨一個令人困惑的預言。據說,有一位「北方羅漢」告訴他的母親:(鳩摩羅什)「若能在四十歲前都不破戒,必可成為度人無數的法師,如若破戒,則只能當個有學問的法師」。
這個預言似乎有很多人知曉,也成為環繞鳩摩羅什一生的重要預言。那麼,這個預言成真了嗎?
有一部分似乎是。
在鳩摩羅什近四十歲時,龜茲因為本身的耽於安樂,最後被符堅手下大將呂光擊潰,身為龜茲的國師的鳩摩羅什就這樣被俘了。當時的苻堅,雖是氐族人,但已以關中為根據地統一北方,所以以「秦」為國號,據說他會派呂光出兵龜茲,也是因為想要聽鳩摩羅什講經。只是,呂光是不信佛的,非但如此,他還很瞧不起佛教徒的清規戒律,所以一直想逼鳩摩羅什破(各式各樣的)戒,最後甚至佈置了一個洞房,將一絲不掛的龜茲公主和被灌醉的鳩摩羅什一起送入。(熟悉金庸「天龍八部」的讀者在讀這段故事時。想必可以從中發現不少金庸的寫作靈感來源吧?)
就這樣「折麼」了「鳩摩羅什」一年多,呂光要帶鳩摩羅什返回長安時,卻傳來符堅在淝水之戰大敗,呂光只得待在今天的甘肅一帶自立為王,國號「大涼」。
鳩摩羅什在呂光的身邊一待十七年,默默地掌握了漢語之外,也慢慢學習觀察東西文化的異同。
呂光病死兩年後,當時佔據關中的姚興,(如同苻堅一般)再度因為仰慕鳩摩羅什而出兵,並且成功地將鳩摩羅什迎回長安,並且為他建立了一座譯經場,產出的作品中包括「金剛經」、「心經」等在華夏世界中被引用最多的佛經和被視為中國文學瑰寶的「維摩詰經」。
金剛經第一品
不過,宋代以後,中華佛教界甚至連日本佛教界最常討論的其實是鳩摩羅什犯戒與娶妻生子的作為。這位「西域和尚」是如何為自己辯解,這樣的處境又是否對其講經說法造成困擾?
關於這點,斯人已遠,所以我們只能大概確定當時他的名聲響遍西域與中華世界,連南方廬山的慧遠和尚都曾寫信向他請益,但他到底是如何擺脫「犯戒」的「指責」,真相或許沒人能說得清。
但是,我們不妨從他所身處的時代背景著手尋找一點線索。
鳩摩當時身處的是政權更替頻繁的十六國亂世,不論是統是獨,打戰都需要人力,所以許多政權必須限定出家的人數。能夠出家其實是一種特別的權利。很多人即使有心出家向佛,也難以如願。所以,當時北方和西域的人們或許非常能夠理解鳩摩羅什被迫娶妻生子的緣由。洞察了這種情況後,聰慧的鳩摩羅什冷靜分析,覺得與其做無謂反抗,不如仍舊秉持度人之心,以佛學開導云云眾生。
「金剛經」說的大約也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這部經一開始就說「如是我聞」--- 因為這部經不是佛陀寫下來的,而是他的大弟子在追隨佛陀多年後,根據自己旁聽佛陀開示須菩提的對話時所記錄下來,告訴後人的。
根據現代印度哲人奧修的詮釋,須菩提其實已經非常接近佛性覺醒,所以他是一個菩薩,一個努力修佛但還未到彼岸的人。他其實可以很容易到彼岸,但他更願意停留在此岸,以度化更多眾生。
所以,須菩提想要請教佛陀的是,「一個想要度化更多眾生的人,應該如何在世間自處?一個已經放下執著的人,應該如何讓更多人得到幫助?」
這不是一個常人會遇見的問題,這是一個菩薩才會遇見的問題,而鳩摩羅什大概就是以一個普薩的心態在翻譯佛經,譯作才能得到如此多當代以及後代菩薩們的肯定。
但是,佛陀也提醒像須菩提這樣一個菩薩,你應當以「自信」(shadaha) 繼續面對「如是」(tathata),這樣才可以見「如來」(Tathagata)。
「如來」在梵文中是一個奇妙的字,可以意味者「這樣來」,也可以意味者「這樣去」,佛陀對須菩提說的就是,不論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有「自信」面對「如是」,「如來」就可以認得你,幫助你。
那麼,什麼是「如是」呢? 其實就是「放下成見看事情,看見事情的本質,不要加以判斷或譴責」。
所以,如果時代不允許人們出家禮佛,那麽又何必對一個破戒娶妻生子的和尚妄加議論呢?
這也是「金剛經」中佛陀所說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太著重在表象,心靈將永遠處在動盪之中,永遠無法平靜。想要靜心,就要學習用「如是」的方式觀察週遭的變化,這樣才可以從容來去。
奧修講金剛經
鳩摩羅什也許就是用這種「如是」的態度,講經說法,讓世人接受了他,也促成了大乘佛教在華夏文化的傳播與延續。
所以,當初「北方羅漢」的預言成真了嗎?
似乎不然。悟性極高的鳩摩羅什對金剛經的了悟或許不會亞於當初開示須菩提的佛陀,他所翻譯的「金剛經」也因此成為漢文世界最廣為流傳的版本。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浪漫雖是讓故事好聽的重要元素,但是歷史劇中錯設的浪漫自然會引起觀眾認識歷史的混淆與戲劇結構的偏斜。很不幸地,花了大筆前瞻預算製作的公視戲劇「斯卡羅」似乎就犯下了這樣的錯誤。
所以,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說「浪漫」,其實多是從「romanticism」轉來的 ; 我們感受到的「浪漫」也是非常「romatnic」的。不過,浪漫和羅馬帝國有關係嗎?一起來探討「浪漫」和「羅馬帝國」的關係吧!
因為文化的關係,「狀元」雖然在華夏文化圈中的意思很明確,卻不是一個英語世界容易理解的字眼。到底,狀元和天才有什麼不一樣?狀元們的成功之道又是什麼呢?一起來了解吧!
亞瑟王和羅賓漢都是因為受到好萊塢青睞而在二十世紀成為自由世界裡家喻戶曉的人物。不過,亞瑟王畢竟是一個王,所以相關創作還是以國王、貴族、騎士的生活為重心,而羅賓漢則是濟弱的民眾英雄,領導人民反抗當權者不公不義的統治。想要了解亞瑟王和羅賓漢的英雄塑造,就不得不提諾曼人對英國歷史的影響。
如果我們試著了解「亞瑟王」這段傳說的背景,我們就可以明白,自有文字紀錄以來,英格蘭最早的居民並不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盎格魯薩克遜人是在大約西元第五世紀時從現在的德國、丹麥和低地國家遷徙而來的。因為亞瑟王的傳說,圓桌武士成為現代議會政治的象徵。只是,英格蘭議會的聖杯是什麼?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歷史武俠小說作家為自己的十五部小說的標題用一副對聯串了起來,讓書迷們注意到自己的作品是在一個「系統」概念下慢慢發展出來的。一個問題因而衍生出來,到底哪部小說的武功境界最高呢?
浪漫雖是讓故事好聽的重要元素,但是歷史劇中錯設的浪漫自然會引起觀眾認識歷史的混淆與戲劇結構的偏斜。很不幸地,花了大筆前瞻預算製作的公視戲劇「斯卡羅」似乎就犯下了這樣的錯誤。
所以,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說「浪漫」,其實多是從「romanticism」轉來的 ; 我們感受到的「浪漫」也是非常「romatnic」的。不過,浪漫和羅馬帝國有關係嗎?一起來探討「浪漫」和「羅馬帝國」的關係吧!
因為文化的關係,「狀元」雖然在華夏文化圈中的意思很明確,卻不是一個英語世界容易理解的字眼。到底,狀元和天才有什麼不一樣?狀元們的成功之道又是什麼呢?一起來了解吧!
亞瑟王和羅賓漢都是因為受到好萊塢青睞而在二十世紀成為自由世界裡家喻戶曉的人物。不過,亞瑟王畢竟是一個王,所以相關創作還是以國王、貴族、騎士的生活為重心,而羅賓漢則是濟弱的民眾英雄,領導人民反抗當權者不公不義的統治。想要了解亞瑟王和羅賓漢的英雄塑造,就不得不提諾曼人對英國歷史的影響。
如果我們試著了解「亞瑟王」這段傳說的背景,我們就可以明白,自有文字紀錄以來,英格蘭最早的居民並不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盎格魯薩克遜人是在大約西元第五世紀時從現在的德國、丹麥和低地國家遷徙而來的。因為亞瑟王的傳說,圓桌武士成為現代議會政治的象徵。只是,英格蘭議會的聖杯是什麼?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歷史武俠小說作家為自己的十五部小說的標題用一副對聯串了起來,讓書迷們注意到自己的作品是在一個「系統」概念下慢慢發展出來的。一個問題因而衍生出來,到底哪部小說的武功境界最高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位和尚,原本應弘揚佛法,但卻被逼破酒戒、色戒,他的一生娶過兩任妻子、十名小妾,生下兩位兒子。在這樣坎坷的一生中,他自認出淤泥而不染,致力弘法傳道、講經譯經,最終讓佛教在中國迅速流傳。他就是中國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者──鳩摩羅什。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觀音山 6月19日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導讀:   佛陀告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聲聞聖人觀我空,聞說《金剛經》,無空可住而有怖,一切法空而
2015年9月5日,在美國一場『金剛法曼擇決佛陀』的法會史無前例地在數十位藏密尊者、法王、仁波切與法師參與下舉行,由西藏大活佛,曾在西藏閉關46年,佛法證量為金釦三段,三星日月輪的旺扎大尊者主法,金剛法曼擇抉出釋迦牟尼佛是真正的佛陀,第三世多杰羌佛是真正的佛陀,六祖大師慧能不是佛陀,是一位大菩薩轉世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位和尚,原本應弘揚佛法,但卻被逼破酒戒、色戒,他的一生娶過兩任妻子、十名小妾,生下兩位兒子。在這樣坎坷的一生中,他自認出淤泥而不染,致力弘法傳道、講經譯經,最終讓佛教在中國迅速流傳。他就是中國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者──鳩摩羅什。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觀音山 6月19日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導讀:   佛陀告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聲聞聖人觀我空,聞說《金剛經》,無空可住而有怖,一切法空而
2015年9月5日,在美國一場『金剛法曼擇決佛陀』的法會史無前例地在數十位藏密尊者、法王、仁波切與法師參與下舉行,由西藏大活佛,曾在西藏閉關46年,佛法證量為金釦三段,三星日月輪的旺扎大尊者主法,金剛法曼擇抉出釋迦牟尼佛是真正的佛陀,第三世多杰羌佛是真正的佛陀,六祖大師慧能不是佛陀,是一位大菩薩轉世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