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像或長得不像-人生相對論10之4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默片時代喜劇大師卓別林曾經匿名參加一個卓別林明星臉的比賽,不過他居然落選。
卓別林的外型特徵非常明顯,瘦小身材,留著仁丹鬍,穿著寬大老是下滑的吊帶褲,手拿把拐杖;也因為太有特色了,辨識率非常高,所以很容易模倣。
不過這個卓別林不像卓別林的故事,不只是我們茶餘飯後的笑話,而是一個重要的生命隱喻:我們愈來愈不像自己,我們也或許離原本的自己愈來愈遠,也或許我們想像的自己與別人眼中的自己根本是兩個模樣。
近年常常在臉書看到或網路上收到朋友傳來的所謂「正妹」的相片,也有人感慨韓國選美怎麼每個人長得都一樣?!的確,這也是我這些年的疑惑,不只是韓國美女,其實我看所有網路流傳的正妹相片幾乎每個長得都一模一樣。
我們年輕時當然也喜歡看賞心悅目的美女,可是當時每個人美得都不一樣,都有個自的特性,簡單講,過去的人美得有個性,現在美得沒個性。
為什麼會愈來愈像?是不是無遠弗屆的網路與即時訊息,把全世界同質化、單一化了?於是所有東西看起來就都一樣了?
這也使我想起荒野保護協會常舉辦的自然解說活動。不管大人或小孩,剛接觸大自然,想作自然觀察時,首先遭遇到的困難就是找不到東西,除了不會動的植物之外,似乎就看不到會動、會跳、會飛的生物。
  即便是青蛙,生活在草叢中的就跟水溝中的不一樣,甚至到了溪邊石頭堆裏的青蛙長得就跟石頭一樣,通常我們會簡單地以動物有保護色就一語帶過,而忽略掉了所有生物,包括人類,與周遭環境彼此之間的影響。
  著名生物學家道金斯在回答:「人究竟是什麼?」的問題時表示:「在1859年之前,所有針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錯的。」道金斯指的就是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源始」,才將人從上帝創造的高高地位拉下來與所有生物位在同一個演化的位置,也改變了人類看世界的觀點。
  其實達爾文本人沒有說過「適者生存」這句話,他是說生物在繁洐後代過程中會有變異,當環境資源有限時,具有某些特徵的個體會有比較好的生存機會,經過許多世代之後,就會形成新的種類。這個環境本身,並沒有優劣好壞之分,只是恰恰好形成,沒有特殊目的性的,換句話說,有那種環境,就會恰恰好有適合那個環境的物種活下來。
  從演化論的另一方面來看,也就是所有物種都會變得跟環境一樣,甚至人類也不斷在適應著環境,也就是環境也不斷在改變著人。最近這些年的腦神經科學或基因工程學也有許多報告發現,即便到分子這麼基礎的結構,基因還回應著環境不斷在改變,原因是控制某一個性狀表現的基因其實不只一組,除了顯性之外,還有隱性的,當碰到不同環境時,原本被抑制的隱性基因被解開變成顯性,我們肉體外觀也隨之改變。
  這些年來台灣的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的愈來愈多,養貓養狗當寵物,整天抱著一起吃一起睡的人很多,甚至還幫這些寵物穿衣服,綁頭飾。仔細看這些朋友抱在懷裏的貓或狗,居然跟牠們的主人有七、八分神似呢!在生活中,往往也能看到結婚後的夫妻愈長愈像,我們稱為夫妻臉,可見得即便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不必經漫長的演化世代,也能在短短的時間之內改變,當然,這不全然來自於基因後天的變化,而是早就被設定在人類演化裏的本能,包括我們神經系統裏有「鏡像神經元」。
  大腦神經幾乎沒有意識地不斷進行模仿的舉動,我們周遭的人做某些動作,我們腦中控制那動作的神經元也會被活化,這種本能的模仿是群居生活的人類生存的條件,幫助我們與其他人類建立連結,產生彼此是自己人的情境,因為我們的祖先在大草原狩獵時代中,若被團體排斥,與別人不一樣就無法獨自存活,雖然到了文明的現代,被團體排斥並不會危及生命,但是古老的本能似乎還一直影響著我們,包括我們的「從眾心理」。
  因為怕被排斥的恐懼,我們很不願意跟別人不一樣。有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告訴實驗對象,他與房間裏的所有人都將一起接受測驗。但是實驗對象不知道的是,房間裏其他人都是研究人員雇來的演員,而且他們都將提出同樣一個錯誤的答案。題目非常簡單,答案也顯而易見,但是當那些演員一個一個指出其實是錯誤的答案時,實驗對象會開始覺得困惑,但是非常奇怪的,大多數的實驗對象沒有堅持自己對的答案,反而跟隨其他所有人錯誤的答案。這種「從眾」的心理力量比我們想像中強很多,在一個團體中,尤其彼此面對面處在同一個空間,要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是非常困難的。
  除了從眾心理之外,還有一種「團體的迷思」現象。在一個有高度凝聚力的團體中,有時候為了尋找共識,常常會堅持團體的決策是正確的,所以會忽略掉不同的聲音,因此往往形成極端的意見,也就是一件事情的決策,在經過眾人討論之後,往往會比個人單獨決策時更趨向極端的決定,也就是激進的會更激進,保守的團體會更保守,換句話說,中庸或多元的意見會完全不見。
  從歷史經驗中,有時候我們會好奇為什麼許多有智慧又正直的人會附和那麼離譜的意見?原因是人處在團體的壓力情境中,我們一方面怕被排擠,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擔心,如果自己提出與所有人都不同的看法,其他人是不是會懷疑我們的智商,能力或品味?當然,也有可能只是不想耽誤大家時間或打亂事情的進度,總之,要獨自反對你周邊所有人的共同意見,是極為困難的。
  而且,這個有想法的人,在跟隨眾人之後,會歷經幾個不同階段,首先是表面雖然順從,但是內心不服氣,也就是口服心不服;在來是內化階段,往往為了自尊,不想承認自己怎麼會那麼怯懦沒骨氣,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觀,也就是口服心又服;到了最後會認同,因為集體的氛圍或共同對抗不同團體的緣故,我們進而將自己的主體意識融入團體意識了!
  不管從演化上或從心理學的研究都證實,我們很容易受環境或人與人相處的情境所左右,只有認清這些迷思,然後時時提醒自己,才比較有可能超脫這些本能的影響。
  正如「物種源始」最後一句話所寫的:「從如此簡單的開始,最美麗最神奇的無窮盡的生命形式,不斷演化出來,此時仍在發生。這種生命觀,有它宏偉壯麗的一面。」的確,一方面人類的智慧與想像力的發展似乎無止境,但是另一方面人類又受限於演化生存適應中的壓力,保留了許多的本能反應,如何不陷入這種集體決策的困境,是當今人類社會鉅大的挑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推動閱讀的創新流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A寶的“地球通行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與悲傷同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什麼是平凡的人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不能「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用對方法讓自己成為職涯勝利組 -- 《人生的長尾效應》不同世代不免為自己的職涯感到擔憂:年輕人擔心是否能適應職場、中年人在到達人生的高點時,如何在不大幅變動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而將屆退休的人,又該如何調整因應?許多人看待職涯的方式類似「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考量短期表現但忽略了就長期而言,不同階段應採取的策略各不相同,本書將提供你實際案例與策略建議。
    Thumbnail
    avatar
    我是老查
    2021-10-03
    EP5.人生在世,即使覺得不對,有時還是會像著了魔一樣。A走回位置上,恍神地看見了許多人上台自我介紹,那些跟自己同組的安安、Ade姊妹已經在各處跟不同的人交流著,而Cindy跳完後,身旁已經有一個外貌看起來年紀很小的男生在跟她聊天,A都在想,大概也是年紀的關係,A實在沒有什麼興致像這些鄰居一樣對這些會來參加的男生聊天,在這個樸實的鄉鎮上住了這麼多年,她沒
    Thumbnail
    avatar
    JD Daily
    2021-09-06
    街頭相對論》「活在令人抓狂的世界,要如何不被情緒壓死?」——孫得欽VS.李霈群抓狂瑣事天天有,雖然清楚自己要冷靜、修煉,憤怒、焦慮一旦發起來卻怎麼擋也擋不住。總是羨慕他人平靜面對世界嗎?想要知道別人如何控制情緒嗎?逗點編輯部邀請《白童夜歌》作者詩人孫得欽,與「註異文庫」總編輯李霈群,兩人在大雨磅礡的午後,撐著雨傘在泥濘公園漫步,從《獵人》聊到《鬼滅之刃》,一面拆解漫畫設定,一
    Thumbnail
    avatar
    逗點人
    2021-08-10
    阿飛的人生相談所 EP23:要變得更好,我們要先承認自己不誠實「阿飛的人生相談所」,故名思義就是聊人生的各種問題,我會在這裡用聲音跟讀者聊聊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也會開放讀者留言與來信提問,無論是感情上、工作上或是家庭、人際關係的問題都可以留言或來信問我,然後我會從中挑選適合的問題在音頻聊聊我的看法,當然不想問問題,單純留言給我鼓勵,我也非常開心。
    Thumbnail
    avatar
    阿飛
    2021-03-21
    閱讀心得/絕望名人卡夫卡的人生論愛米粒出版 閱讀完此書能對卡夫卡有基礎的認識,裡面節錄了其生平的日記及信件中的話語。並從細枝末節的日常瑣事,便能觀察他是如何形成一個傳奇人物的。 但在他生前倒也不怎麼傳奇,直至死後其摯友違反卡夫卡的意願,逕行奔坡集結卡夫卡生前作品並出版成書,才讓當代文壇又擁有了一位不一樣的才子。 怎麼樣一個不一樣法
    Thumbnail
    avatar
    書閣
    2021-02-10
    「臉書就像是希望妳盛裝出席派對的姊姊,但不希望妳打扮得比她還漂亮。」   Instagram與臉書不同,他們其實經常決定交由人類來主導選題,但沒人會批評他們有偏見。若社群團隊希望在@instagram帳號上推廣狗跟滑板,而非有著結實腹肌的人,那就這樣吧。Instagram創造出一個讓人感覺更友善的臉書替代品,人們能在當中吸收並創造跟他們興趣相關的內容,無論是陶藝品、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0-11-28
    人生的樂趣在於二元相對,痛苦也是二元相對,但要懂得模擬一元,得到自在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有一天翹班去打高爾夫球,結果打了個一桿進洞,他高興極了,可是因為是翹班,不能和同事家人分享,頓時這個一桿進洞沒有意義了,沒有人可以分享比較,哈哈,真的悲劇啊!  小我是活在二元世界的,自己會去訂標準,然後活在那個標準裡,喜怒哀樂都圍繞在自己的標準,如果失去了比較的目標,頓時失去
    Thumbnail
    avatar
    存乎一心
    201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