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的女性,你是否有時限制了自己,卻不自覺呢?
我們心裡大大小小的阻礙把我們往後拉
例如缺乏自信不主動表達或爭取、應該積極進取時反而退縮等。降低女性對自我成就的期許
這本書的作者是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曾經待過Google,現在則為Facebook的營運長,她在書的前言中提到
這本書是為了想要增加自己進升到領域頂峰機會,或積極追求目標的女性所寫的。當然不是所有女性都想發展職業生涯、不是所有女性都想要孩子、也不是所有女性都想要兼顧事業和家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規劃出自己獨特的道路,定義符合自己人生、價值觀和夢想的目標。
也許你的人生選擇不一樣
但作者非常希望你是在了解自己的所有可能性之後,才做出的選擇,而不是“被迫”做選擇。
因此讀完書後,我想分享幾個確實影響到我、讓我有所反思的觀點
期望也對你有所啟發~!
《挺身而進LEAN IN》_雪柔‧桑德伯格 Sheryl Sandberg
.女性的自我心態
這邊作者先提到了「領導抱負的落差」,在他的身邊有相同的學歷畢業的同儕,進入職場後,發現男女投身職場的比例日益懸殊,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在職場上倒退甚至退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
今天一位身居高位的女性常常在社會上被形容「她很有企圖心」,而通常這個詞對女性並不是讚美,倒較常遭到社會的懲罰。
因為周遭充斥著各種新聞警告她們,無法兼顧家庭和事業,一再告訴女性必須有所抉擇,如果想要兼顧最後什麼都做不好是自討苦吃!所以大家限縮了自己的抱負,轉而退向家庭
如果今天你沒有這些顧慮,或者說如果你毫無畏懼,你會怎麼做?(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 ?) 你不一定是想要追求事業,但在這邊作者鼓勵女性拉高企圖心。
除了企圖心外,女性應該對自己更有信心,在研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冒牌者症候群」
也就是說,女性常常以為自己的成功通常來自運氣好及他人幫助,而男性則更常認為是自己的個人特質及技能,引導出這個成果,但實際上男性與女性的能力是一樣好的
女性在缺乏自信時作者學到的一個增加信心的技巧,就是弄假成真
作者這裡提供一個非常有趣、又立即可執行的方式,就是「往桌前坐」
你想把握機會就要有信心或至少假裝有信心。
.令人值得審思的實驗?其實我自己有時也掉入了性別歧視!
2003年哥倫比亞大學做了一個實驗,測試大家對職場男性和女性的觀感
用相同的內文描述兩個卓越的創投家,包括創業時努力、受人喜愛的性格、在業界有很大的影響力
差異只在更換了內文中主角的姓名,分別為男生霍爾Hall和女生海蒂Heidi,各自發給多數學生閱讀,並調查學生對這兩位的印象。
結果是雖然學生都很敬佩這樣的創投家,但他們覺得霍爾是比較有魅力的同事
而海蒂則可能比較自私。
這實驗說明了男性功成名就大家都喜歡他,女性功成名就大家的喜歡程度都比較低
對男性來說專業成就的每一步都是加分;對女性來說卻常得到不利的評價。
例如太強勢、有政治手腕、人緣不好、很難搞等。因此也許也能說明「冒牌者症候群」有時是女性的自我防衛,為了避免自己不被喜歡因此會一直質疑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成就說得無足輕重不等別人打壓就先貶抑自己。
讀到這裡時,我試著想了自己公司中位居較高的女性,確實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如上面研究所述,這樣的發現讓我非常的驚訝及羞愧,原來我自己同為職場女性,也會對女性主管有刻板印象!那何況其他人呢!?
.工作不再是爬階梯。如果有人讓你上火箭,別問位子在哪裡
作者身為Facebook營運長,她認為職涯不是階梯,而更應該像是方格攀爬架。
你可以想像階梯上,只能上下爬,或是離開梯子。
而方格攀爬架,像是兒童時期玩的設施,爬上頂端的方法不只一種,你可以轉換跑道、倒退繞道等。
換個模式思考職涯,可以培養每個人創造自己獨特發展路徑的能力,也就有更多實踐自我的機會。
今天如果有人新的職位內容,報告顯示,女性只申請他們覺得自己100%符合工作條件的職缺,但男性如果覺得自己符合工作條件的60%就會去爭取工作。
女性需要改變想法從「我還沒準備好做那件事」變成「我想做那件事而且我會做中學習」。
在這裡作者想分享的是,透過方格攀爬架的職涯,會讓你有更好的視野,不再只有高層的人才有能見度。所以當今天有人讓你上火箭,你不該問是什麼職缺、是否適合我,而是思考「我想做那件事而且我會做中學習」。
.別一路踩著煞車
作者提醒,一般來說,女性很少做一個重大決定『直接離開職場』,而是在生涯一路的過程中做一連串的小決定,認為建立家庭而必須做的一些調整與犧牲,提早壓抑自己的發展。
我們應該等需要休息或孩子出生後再放緩工作,而不是在發生之前,甚至在好幾年前就限縮企圖放慢腳步。
作者甚至提出,計劃生小孩的幾個月或幾年間的時間,不是工作退縮的時候,而正是該積極投入的關鍵時刻、接下新工作的絕佳時機,如果覺得新工作很有挑戰性、成就感,生完小孩後會更期待回到職場。除此之外,有些女性不會因為懷孕放慢腳步,懷孕反而讓他們更加專注、更準時完成工作。
有些女性的一大失算,是很早就退出職場,因為他們賺得薪水幾乎不夠支付托育費用。但是專業女性應該拿托育支出和未來的薪資相比,而不是和現在的薪資相比。因為隨著時間你會有職場上更好的成長
所以幸運擁有選擇的人,都應該讓自己有機會嘗試,不要在進入職場時就已經想著離開,別老是踩剎車。
我們應該要加速,把腳放在油門上,直到必須選擇的那一刻。唯有如此,當決定的時刻到來,你才是真的在做選擇。
.兼顧一切的迷思
最後我想分享的是,作者提到許多女性都有想兼顧一切的迷思。
兼顧一切(have it all)是一個陷阱因為不管我們擁有什麼、對擁有的多麼感恩,沒有人敢說自己真的兼顧了一切。
兼顧一切這個說法忽略了經濟關係的基礎:取捨、交換。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在做「限制最優化」,試圖在事業、孩子、關係等參數下,追求效益最大化,竭盡所能地分配時間。
想要兼顧一切、期待自己每件事都能做得好,這樣的想法注定讓人大失所望。
康乃爾醫學院院長說她之所以能夠追求事業同時養育小孩,關鍵是學會把力氣放在何處:「
必須決定什麼事情重要、什麼不重要,學會只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完美主義者。」像是拒絕操心床單被子折了沒這些不重要的事。
你要了解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不要堅持難以達到的標準,追求完美容易讓人挫折甚至造成停滯。
當然,對一位母親來說,對於工作會影響家庭會充滿了內疚。2006年,研究人員發布的一份報告,「完全由母親照顧的孩子,和由他人照顧的孩子,在發展上並無差異。父母的行為因素,包括父親關懷與正向積極、母親注重自動自發的孩童行為,以及父母婚姻美滿的,對兒童發育的影響比任何育兒形式的影響大兩到三倍。母親獨自照顧和兒童發展得好壞無關」。所以母親決定外出工作時,其實不需要覺得那樣對孩子有害。
與其追求完美我們應該設定可持續與可滿足為目標。正確的問題不是「我能兼顧一切嗎」,而是「我能為自己和家人,做最重要的事情嗎。」
作者說:如果我必須接受一種「成功」的定義,我會選:成功就是做出自己能做的最好選擇、然後接受這個選擇。
這本書的最後,作者希望這些交流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你可以造訪
Lean In網站持續關注,或是找到同伴一起前進。
讀後筆記
作者透過自身經驗,提倡女性應該在職場甚至是女性相關議題,挺身而進。
因為當我們有所行動並堅持到底時,是接就有可能一點一點被改變。
自己現在在職場的狀況,確實會擔心無法兼顧而有所顧慮,或是面對新挑戰時,先想著要不要拒絕。
調整心態,試著在無所畏懼的情況下,思考自己想要什麼,對於你的生涯規劃,你期望達到什麼事情,之後就試著為自己挺身而進吧!
你好,我是創辦『一綺趣話畫』的綺綺chi7
透過繪畫及閱讀,找到自我療癒及成長的工程師
相信畫畫離每個人都不遙遠
只要一支筆,一杯咖啡的時間就可以開始
你可以在以下連結找到我
FB : 一綺趣話畫
IG : chi7_dra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