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在社群主義的定義中,每個人都是鑲嵌在這個社會之中的每個角落與位置之中。換言之,每個人在不同的位置上都會有不同的角色與責任義務需要扮演與達成;同時每個人也都同時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可以是學生、可以是兒子女兒、可以是兄弟姐妹,也可以是任何人的心靈伴侶。

「應該如何扮演好這些角色」,或許就成了活在這個世上的最大命題。真實與完美之爭,往往是一種存在與認知之爭。什麼是認知?那是一種他人或自己基於經驗知識所產生的評價標準,在這個評價標準之前「自己」這個本體往往已經先存在了。

基於這樣的前提假設下,所謂的完美事實上不過就是基於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道德與價值觀念所產生一種評斷標準。那麼完美與不完美便很容易因為每個人的經驗、審美、價值觀的種種不同而有所差異。

那麼真實呢?在經驗理解上,所謂的真實往往是對於最貼近自己生活經驗的可以稱之為真實。與我行我素不同的是所謂「真實的自己」必須是基於對自己的存在與目標有明確認知的前提條件下,清楚明白自己所要追求與達成的目標與生活,並且盡其所能地去完成,是為真實,也是對於自己人生的掌握。然而這樣的真實,也有可能在他人眼中會是完美的。

在我的生命歷程當中,有若干位相對來說對我影響很深遠的長輩與老師。其中一位老師便是如此。中研院院士、美國知名大學留美博士回國,台大政治系第一名畢業。在校期間書卷獎等諸多獎項獲獎無數。待人謙和、風度翩翩、彬彬有禮,更是不吝將自己所學傳達給學生們。家庭幸福和樂,孩子們也都學有所成。這在很多人眼中應該是屬於神一般的存在,如此完美人生,夫復何求。但當某一次與老師談論到有關這些的時候,我想知道老師怎樣達成這樣完美的人生時。老師的回答是:「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完美,只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然後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他人的眼光其實撼動不了你。因為你很明確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最真實的不過就是生活,所謂的完美其實就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頓時我似乎懂了,卻又若有所思。

所謂的真實與完美,漸漸的對我來說就像是平行時空一樣的存在。不一定會矛盾,也不一定會互相影響。但當出現互相影響的狀態時,必然是因為自己心中的那座天秤有所動搖,而產生的失衡。不一定要追求完美,因為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但活在當下活在最真實的世界之中,當一個最真實的人好好體驗人生,扮演好每個角色,也或許是一種不完美的完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梧儜的沙龍
3會員
11內容數
其實就是無為,但是是無法作為,對生活無力、對工作無奈、對家庭無言 只好透過文字分享取得共鳴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有的只是你自己。 生活是我們最好的上師,承認,接納,觀、空。 1.尋找自己 我是誰? 不是指名字、工作內容,也不是過去不幸的經歷、非凡的成就。 我們是身心靈的結合?但身體會隨時間改變。 而我們看得到自己的思想、情感、情緒嗎? 請閉上眼,什麼都不要想,感受自己的
Thumbnail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有的只是你自己。 生活是我們最好的上師,承認,接納,觀、空。 1.尋找自己 我是誰? 不是指名字、工作內容,也不是過去不幸的經歷、非凡的成就。 我們是身心靈的結合?但身體會隨時間改變。 而我們看得到自己的思想、情感、情緒嗎? 請閉上眼,什麼都不要想,感受自己的
Thumbnail
#能真實坦然以對的生命那應該是一種靈性的相約了!一個無法給人安全感的社會或環境(包括家庭和校園文化),就會創造許多隱藏在角色或面具中的人。這些需要透過偽裝保護自己的人,經歷一段時間後就會忘記自己的本我樣態,害怕走出虛擬的舒適圈(即使是受害場景中的角色)。一個人要找回真實的自己,不是一個用理性思想就能
Thumbnail
#能真實坦然以對的生命那應該是一種靈性的相約了!一個無法給人安全感的社會或環境(包括家庭和校園文化),就會創造許多隱藏在角色或面具中的人。這些需要透過偽裝保護自己的人,經歷一段時間後就會忘記自己的本我樣態,害怕走出虛擬的舒適圈(即使是受害場景中的角色)。一個人要找回真實的自己,不是一個用理性思想就能
Thumbnail
探索自我之旅:學習如何透過「分人」,創造出多樣化的快樂人生! 發展更多更值得被愛的分人。這樣,我們就能活出多樣的人生,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探索自我之旅:學習如何透過「分人」,創造出多樣化的快樂人生! 發展更多更值得被愛的分人。這樣,我們就能活出多樣的人生,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我們在開始上學之後,很自然也習慣地會用在家庭裏的互動方式和其他人相處。把老師當成父母的替身,把其他同儕當做自己的手足對待,或複製和父母相處的行為與同儕相處,不論是討好或是妥協,又或是對抗或指揮,以自我中心的角度,決定和認定他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在開始上學之後,很自然也習慣地會用在家庭裏的互動方式和其他人相處。把老師當成父母的替身,把其他同儕當做自己的手足對待,或複製和父母相處的行為與同儕相處,不論是討好或是妥協,又或是對抗或指揮,以自我中心的角度,決定和認定他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不注重社會禮儀、不顧慮行為後果、不對自己負責任,不等於在做真實的自己! 社會上,往往有些這樣的言論:不需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不必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也不需要顧慮社會上的社交禮儀,這才是不偽裝、不矯情,說話直接誠實的人,這樣的人才真實。 然而,「真實」需要來自探究,探究要來自覺察。
Thumbnail
不注重社會禮儀、不顧慮行為後果、不對自己負責任,不等於在做真實的自己! 社會上,往往有些這樣的言論:不需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不必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也不需要顧慮社會上的社交禮儀,這才是不偽裝、不矯情,說話直接誠實的人,這樣的人才真實。 然而,「真實」需要來自探究,探究要來自覺察。
Thumbnail
生活給我們各種束縛,表面上看起來,這些束縛是時間的、金錢的、人際關係的,但實際上,這些束縛,是心靈上的。  每天小心監視,你的成功是否是以害怕被他人討厭而換來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就是不幸,因爲只是代表“你爲他人活了一輩子”。 做真實的自己 從我們懂事開始,就開始懂得了別人給我們的評論是分好壞的
Thumbnail
生活給我們各種束縛,表面上看起來,這些束縛是時間的、金錢的、人際關係的,但實際上,這些束縛,是心靈上的。  每天小心監視,你的成功是否是以害怕被他人討厭而換來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就是不幸,因爲只是代表“你爲他人活了一輩子”。 做真實的自己 從我們懂事開始,就開始懂得了別人給我們的評論是分好壞的
Thumbnail
  我奉行的人生哲學就是活成那個最喜歡的自己就可以了,但是往往在當今的社會當中做自己是一件相當有難度的事……   在公司裡,你需要跟部門當中的同事打好交道,在上司的面前必須要極力去展現自己的能力,但是人性總是會去排斥那些過於突出的個體。能力太過於優秀會讓許多的人心生羨慕甚至是忌妒,職場上非常的險惡的
Thumbnail
  我奉行的人生哲學就是活成那個最喜歡的自己就可以了,但是往往在當今的社會當中做自己是一件相當有難度的事……   在公司裡,你需要跟部門當中的同事打好交道,在上司的面前必須要極力去展現自己的能力,但是人性總是會去排斥那些過於突出的個體。能力太過於優秀會讓許多的人心生羨慕甚至是忌妒,職場上非常的險惡的
Thumbnail
做為他的伴侶 做為媽媽的女兒 做為學員的內在療癒師 做為生命禮物團隊的領航員 做為朋友的傾聽、鼓勵者 做為自己 有的人特別執著於某種角色 有的人特別執著於不要帶有角色,自己最重要 有的人執著於角色所達成的功成名就、豐功偉業 有的人在乎自己的角色是否被他人認同 也有人完全不想費任何功 不費心思
Thumbnail
做為他的伴侶 做為媽媽的女兒 做為學員的內在療癒師 做為生命禮物團隊的領航員 做為朋友的傾聽、鼓勵者 做為自己 有的人特別執著於某種角色 有的人特別執著於不要帶有角色,自己最重要 有的人執著於角色所達成的功成名就、豐功偉業 有的人在乎自己的角色是否被他人認同 也有人完全不想費任何功 不費心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