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自己

2021/04/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社群主義的定義中,每個人都是鑲嵌在這個社會之中的每個角落與位置之中。換言之,每個人在不同的位置上都會有不同的角色與責任義務需要扮演與達成;同時每個人也都同時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可以是學生、可以是兒子女兒、可以是兄弟姐妹,也可以是任何人的心靈伴侶。
「應該如何扮演好這些角色」,或許就成了活在這個世上的最大命題。真實與完美之爭,往往是一種存在與認知之爭。什麼是認知?那是一種他人或自己基於經驗知識所產生的評價標準,在這個評價標準之前「自己」這個本體往往已經先存在了。
基於這樣的前提假設下,所謂的完美事實上不過就是基於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道德與價值觀念所產生一種評斷標準。那麼完美與不完美便很容易因為每個人的經驗、審美、價值觀的種種不同而有所差異。
那麼真實呢?在經驗理解上,所謂的真實往往是對於最貼近自己生活經驗的可以稱之為真實。與我行我素不同的是所謂「真實的自己」必須是基於對自己的存在與目標有明確認知的前提條件下,清楚明白自己所要追求與達成的目標與生活,並且盡其所能地去完成,是為真實,也是對於自己人生的掌握。然而這樣的真實,也有可能在他人眼中會是完美的。
在我的生命歷程當中,有若干位相對來說對我影響很深遠的長輩與老師。其中一位老師便是如此。中研院院士、美國知名大學留美博士回國,台大政治系第一名畢業。在校期間書卷獎等諸多獎項獲獎無數。待人謙和、風度翩翩、彬彬有禮,更是不吝將自己所學傳達給學生們。家庭幸福和樂,孩子們也都學有所成。這在很多人眼中應該是屬於神一般的存在,如此完美人生,夫復何求。但當某一次與老師談論到有關這些的時候,我想知道老師怎樣達成這樣完美的人生時。老師的回答是:「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完美,只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然後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他人的眼光其實撼動不了你。因為你很明確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最真實的不過就是生活,所謂的完美其實就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頓時我似乎懂了,卻又若有所思。
所謂的真實與完美,漸漸的對我來說就像是平行時空一樣的存在。不一定會矛盾,也不一定會互相影響。但當出現互相影響的狀態時,必然是因為自己心中的那座天秤有所動搖,而產生的失衡。不一定要追求完美,因為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但活在當下活在最真實的世界之中,當一個最真實的人好好體驗人生,扮演好每個角色,也或許是一種不完美的完美。
梧儜
梧儜
其實就是無為,但是是無法作為,對生活無力、對工作無奈、對家庭無言,只好透過文字分享取得共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