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不變的我存在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上次討論「我眼前看到的人,不一定是真實的他。」那反過來說,真實不變的我存在嗎?


曾經,我覺得自己是個非常多變的人,面對不同對象會展現不同的姿態:在主管面前會畢恭畢敬、在朋友面前會表現隨和、在伴侶面前會顯露出可愛的一面。


讓我不禁思考:那真正的「我」到底是誰?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我認為:「我」是由很多不同特質堆疊而成,這些特質就像光譜一般,會根據當下的環境或限制而有所變化,而每一個不同面向的我,都是我。

舉例來說,我國中時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同學覺得我內向,但到高中我刻意訓練,讓自己變得樂觀開朗,同學們反而覺得我外向。再如,現在在職場上,我比較少與人聊天,同事覺得我內向,但我一回家跟家人相處時,就變得非常多話。


這讓我意識到,我其實並不是在所有場合都呈現同個樣子,內向跟外向是同時並存在我身上,每一種特質的展現都取決於我所處的環境與目的。如同自我接納是除了看到自己需求背後的善意外,也要接受自己的所有面向,包括我們通常不想面對的陰暗面。


其中,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要知道自己「為何而選」。


例如,在職場中,當我希望被主管看見時,我會展現外向積極的一面,是因為我經過思考分析後,明白自己想在職場獲得成就感,而「選擇」這麼做;再如參加新活動時,如果我並沒有想認識新朋友,則「選擇」不主動與人聊天。


這種選擇是有意識的,反映出我對自己需求的清晰認識,並為其負起責任,而非任憑潛意識操控。

 

當我能讓藏在潛意識的特質,浮出水面,轉化成有意識的特質,我便能「自由選擇」什麼時候、什麼場合要應用這些特質,讓它們成為自己的好工具。


學習心理學的過程,讓我逐漸看到真實的自己。透過自我覺察情緒與行為背後的深入分析,我能理性地看待自我、調整自己的應對方式,便能更自在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情境。瞭解越多、看到越多,就能減少被潛意識操控的可能性。


-

我想,光「存在」於這世界上,就是我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球引力
2會員
46內容數
來到星球的我們,與不同的心相遇;這些相遇有好有壞,大家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存在與相遇,就是意義
心球引力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最近我在閱讀《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書的作者是諮商心理師,主要分享她替個案進行諮商與自己接受諮商的心路歷程。雖然這本書看起來很厚,但閱讀起來非常輕鬆,讓我不知不覺就讀完了。
2025/04/21
最近我在閱讀《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書的作者是諮商心理師,主要分享她替個案進行諮商與自己接受諮商的心路歷程。雖然這本書看起來很厚,但閱讀起來非常輕鬆,讓我不知不覺就讀完了。
2025/04/20
最近讀到法蘭克(Frankl)的意義治療(Logotherapy),當中提到「在任何環境中,人都可以選擇面對環境的心態」。Frankl因為曾被囚禁於納粹集中營內,在如此困難的情境下,他仍然找到生命的意義。我意識到,Frankl的理念與我之前貼文提過「選擇環境的重要性」似乎相牴觸。
2025/04/20
最近讀到法蘭克(Frankl)的意義治療(Logotherapy),當中提到「在任何環境中,人都可以選擇面對環境的心態」。Frankl因為曾被囚禁於納粹集中營內,在如此困難的情境下,他仍然找到生命的意義。我意識到,Frankl的理念與我之前貼文提過「選擇環境的重要性」似乎相牴觸。
2025/03/28
前篇貼文提到,外界會不停變動,只有「我」是真實不變的。這讓我聯想到一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我們常常忽略環境對個人狀態的影響,實際上,選擇適合的環境對於個人發展是很重要的事。
Thumbnail
2025/03/28
前篇貼文提到,外界會不停變動,只有「我」是真實不變的。這讓我聯想到一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我們常常忽略環境對個人狀態的影響,實際上,選擇適合的環境對於個人發展是很重要的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上次討論「我眼前看到的人,不一定是真實的他。」那反過來說,真實不變的我存在嗎?曾經,我覺得自己是個非常多變的人,面對不同對象會展現不同的姿態:在主管面前會畢恭畢敬、在朋友面前會表現隨和、在伴侶面前會顯露出可愛的一面。讓我不禁思考:那真正的「我」到底是誰?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Thumbnail
上次討論「我眼前看到的人,不一定是真實的他。」那反過來說,真實不變的我存在嗎?曾經,我覺得自己是個非常多變的人,面對不同對象會展現不同的姿態:在主管面前會畢恭畢敬、在朋友面前會表現隨和、在伴侶面前會顯露出可愛的一面。讓我不禁思考:那真正的「我」到底是誰?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戴著面具生活。 面對不同的人,我們戴上不同的面具,努力讓他們喜歡自己。 這樣的自己感覺很虛假,好像隨時都要討人喜歡,活得像一個隨時都要迎合別人的人。但隨著時間過去,當試圖想成為「真正的自己」時,卻發現自己竟然無話可說。 「所以我根本沒有真正的自我嗎?」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戴著面具生活。 面對不同的人,我們戴上不同的面具,努力讓他們喜歡自己。 這樣的自己感覺很虛假,好像隨時都要討人喜歡,活得像一個隨時都要迎合別人的人。但隨著時間過去,當試圖想成為「真正的自己」時,卻發現自己竟然無話可說。 「所以我根本沒有真正的自我嗎?」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扮演很多角色,同時是公司的員工、主管、別人的同事、小孩的父母、爸媽的孩子、伴侶的先生/太太…..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己呢..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扮演很多角色,同時是公司的員工、主管、別人的同事、小孩的父母、爸媽的孩子、伴侶的先生/太太…..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己呢..
Thumbnail
“自我”一直是個複雜的個體,在多重與衝突的社會體制內,我們學會在不同角色裡快速切換,故而在不同稱謂的心中,有著不同的身份與形象的總合。 在這當今充滿愛恨嗔癡的紅塵俗世裡,小心翼翼的扮演不同角色,可能是隨性恣意或是充滿意義,又或者短暫的沉淪墮落,拿下好人的面具,當個魑魅魍魎或是衣冠禽獸。 尤其是功
Thumbnail
“自我”一直是個複雜的個體,在多重與衝突的社會體制內,我們學會在不同角色裡快速切換,故而在不同稱謂的心中,有著不同的身份與形象的總合。 在這當今充滿愛恨嗔癡的紅塵俗世裡,小心翼翼的扮演不同角色,可能是隨性恣意或是充滿意義,又或者短暫的沉淪墮落,拿下好人的面具,當個魑魅魍魎或是衣冠禽獸。 尤其是功
Thumbnail
你看不透我,因為我有很多個我。 你找不到我,因為每個都是我。 但是你一直都看到我啊, 只是那是一部分的我。 而全部的我,我還在尋找。 昨天,有一個我。 今天,也有一個我。 而明天,也還會有另一個我。 你可以接受,其實每個我都在變化,也都在變動嗎?
Thumbnail
你看不透我,因為我有很多個我。 你找不到我,因為每個都是我。 但是你一直都看到我啊, 只是那是一部分的我。 而全部的我,我還在尋找。 昨天,有一個我。 今天,也有一個我。 而明天,也還會有另一個我。 你可以接受,其實每個我都在變化,也都在變動嗎?
Thumbnail
學習用他人的角度與想法,理解對方的行為。是自己在行為中的改變。 是否會因而失去原本的自我?還是就此成為另一個自己? 答案總在是在追尋的過程之中,不斷也隨著改變。 人生的答案,不是升學考試的考古題,有標準答案可以參考; 也不會有化學或數學算式,可以代入公式即可得到解答。 我,是很多個我組
Thumbnail
學習用他人的角度與想法,理解對方的行為。是自己在行為中的改變。 是否會因而失去原本的自我?還是就此成為另一個自己? 答案總在是在追尋的過程之中,不斷也隨著改變。 人生的答案,不是升學考試的考古題,有標準答案可以參考; 也不會有化學或數學算式,可以代入公式即可得到解答。 我,是很多個我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