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我是我自己,不是誰的附屬物-社會角色的累積與自我定位探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社會角色的累積

隨著年紀增長,和他人的互動愈來愈多,建立了更多的連結之後?我們身上似乎逐漸累積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角色』

我是父母的兒子、我是哥哥的弟弟、我是對象的伴侶、我是老師的學生、我是同學的夥伴、我是學生的老師、我是來訪者的心理師、我是......

好多的社會角色交織在我身上,也很多的『應然』束縛著我。但這些都是我嗎?


父母帶著孩子去上學

父母帶著孩子去上學


很多的父母在生了小孩之後,Line的名字便成了『小明的媽媽』、『小華的爸爸』等。結婚了之後,從王小姐變成了張太太。似乎在逐漸適應不同社會角色的同時,自己也通通消失了,生命的主體性便也不見了。抽離了這些角色,我還是我嗎?我在哪裡呢?


很多專業的人,拿到某些執照後,就變成了『那個樣子』。醫生得要有醫生的樣子,字字不能離開專業。心理師得要有心理師的樣子,同理心點滿,順便每句話關心他人的情緒和狀態。老師要有老師的樣子,道德感給足,身上永遠散發孔子的光芒。但卻忘了,這些社會角色並不是紋身,刻上去就定型了。他就像是一件衣服而已,隨時都能脫下。


找尋自我的定位

我認為,人就像是一桶染缸,每個社會角色的經驗(帶孩子的經驗、心理師的養成訓練等)都會為這桶染缸注入一點顏色,或多或少會影響這桶染缸的顏色,但他絕對不會變成單一顏色,也許某些顏色特別突出,但不會抹煞其他顏色的存在。如同每段經驗都是重要的,都會為人的生命加入點調劑。

生命經驗就像染缸

生命經驗就像染缸



切記,社會角色只是一段影響自己生命的經驗,不是烙印與紋身,不是刻在骨子裡的印記。







我們都以為這世界上有真理,有一個我們應該靠近與變成的樣子 然而,這是真的嗎? 我難道不能有一些自己更喜歡的樣子嗎? 在這裏,我們邀請大家看看每一個自己 在每段故事縫隙中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存在主義是諮商領域中一種形而上學的取向,強調死亡、孤獨、意義與自由等議題。文章探討了這些概念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重要性,並引用海德格、沙特及Frankl等學者的觀點,提出了我們對生命的覺察能力是追求意義的關鍵。透過正視死亡與孤獨,並承擔自由的責任,個體可以在痛苦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真實的活著
在當前的討論中,AI諮商受到廣泛關注,但根據多項研究,AI無法取代真正的諮商。本文探討了諮商關係的真實性、人際互動的重要性以及諮商的本質,強調心理師的角色不僅是解決問題,而是驅動當事者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正如所言,AI只能擔任詢問的角色,無法替代探索的過程。
這篇文章探討了童年時期受到的責備對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影響。童年面對父母的責備他們在錯誤發生時的互動變得低容忍,使用責備的方式來克服問題是無效的。文章也強調接納與理解的重要性,指出通過接納個人的感受與錯誤,才能真正成長與改善關係。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伴侶關係中的經歷,表明了以支持的方式回應錯誤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理工科與文科之間的對立與優劣評價,分析了背後的文化與歷史脈絡,特別是在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後,數字主義如何影響社會對學科的價值判斷。作者以自身經歷探討人文社會科學在當前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對於個人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並鼓勵讀者反思自己在這個數字化世界中的存在與價值。
本文探討了諮商中的哲學觀點為何是基礎性的重要。強調治療技術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植於治療者的核心思想。透過反思與自我提問,治療者可以釐清自身理念,選擇合適的諮商學派,並實踐真誠的同理心。文章也用比喻來表達缺乏哲學基礎的諮商的無味與黯淡,強調治療者應成為選擇理論的主體。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參加東港三年一科慶典中的感受,深刻反思傳統文化在當前主流社會中的地位。作者探討了文化儀式的技巧與重要性,及社會對參與者的標籤,並質疑西方文化對臺灣原生文化的看法,強調每種文化的獨特性與價值。文章也呼籲大眾珍視與活化臺灣的多元文化,並尋求平衡於現代化與傳承之間的智慧。
存在主義是諮商領域中一種形而上學的取向,強調死亡、孤獨、意義與自由等議題。文章探討了這些概念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重要性,並引用海德格、沙特及Frankl等學者的觀點,提出了我們對生命的覺察能力是追求意義的關鍵。透過正視死亡與孤獨,並承擔自由的責任,個體可以在痛苦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真實的活著
在當前的討論中,AI諮商受到廣泛關注,但根據多項研究,AI無法取代真正的諮商。本文探討了諮商關係的真實性、人際互動的重要性以及諮商的本質,強調心理師的角色不僅是解決問題,而是驅動當事者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正如所言,AI只能擔任詢問的角色,無法替代探索的過程。
這篇文章探討了童年時期受到的責備對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的影響。童年面對父母的責備他們在錯誤發生時的互動變得低容忍,使用責備的方式來克服問題是無效的。文章也強調接納與理解的重要性,指出通過接納個人的感受與錯誤,才能真正成長與改善關係。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伴侶關係中的經歷,表明了以支持的方式回應錯誤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理工科與文科之間的對立與優劣評價,分析了背後的文化與歷史脈絡,特別是在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後,數字主義如何影響社會對學科的價值判斷。作者以自身經歷探討人文社會科學在當前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對於個人意義與價值的思考,並鼓勵讀者反思自己在這個數字化世界中的存在與價值。
本文探討了諮商中的哲學觀點為何是基礎性的重要。強調治療技術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植於治療者的核心思想。透過反思與自我提問,治療者可以釐清自身理念,選擇合適的諮商學派,並實踐真誠的同理心。文章也用比喻來表達缺乏哲學基礎的諮商的無味與黯淡,強調治療者應成為選擇理論的主體。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參加東港三年一科慶典中的感受,深刻反思傳統文化在當前主流社會中的地位。作者探討了文化儀式的技巧與重要性,及社會對參與者的標籤,並質疑西方文化對臺灣原生文化的看法,強調每種文化的獨特性與價值。文章也呼籲大眾珍視與活化臺灣的多元文化,並尋求平衡於現代化與傳承之間的智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現今多元性別的社會,同志身份不再那麼難以啟齒。也不只是鎖定在特定的外在形象。 因為成長的環境及家庭因素,更因為同志的身份。在成長的過程中將自己武裝成男性的角色。 在親密關係裡扮演起那個承擔一切責任的「陽性」角色。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認為所有的困難自己都得一肩扛起。也是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中養成了伴侶
Thumbnail
身份認同是一個人活著很重要的心理需求,但不斷尋找自我認同在困惑的大海裡浮沈,最終會撐不下去。除了個人身份認同外,政治傾向、宗教信仰、選擇的信仰等也是身份認同的領域。然而,信仰可能有善惡,選擇所信仰的人或事物時,需檢視其背後的真相。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把自己設定得太高或太低,適當的謙虛和自我欣賞是成長的關鍵。停止與他人比較,不要讓自己心累,也不要讓自己嬌傲自大。
Thumbnail
現代人不婚不生,想要把所有時間都留給自己和家人。一旦婚與生,就是無止盡責任的開始,責任若能與得到成正比,也許還能勉強湊合,可惜現代人越加重視自我感覺,對責任已經不願無條件承擔。何謂責任,責任就是每個人都能安份守己,有守有為,不貪求不推卸,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本份。如果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婚不婚、生不生其
Thumbnail
【解憂圖書館03】:我這不屬於自己的人生 【閲讀處方】:《世界這麼大,不做自己要幹嘛?》——放飛自我去當你自己 【作者:逸菁】 你曾經也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嗎?你有沒有覺得當你表現了自己獨特的一面,社會卻讓你變成跟主流一樣的模樣?我們好像都只是追著父母的期望、另一半的期望、社
Thumbnail
與其鼓撐一張大眾都喜歡,但得辛苦維持的面皮,那這樣就好:這就我本人。
Thumbnail
身分認同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存在意義的證明,但當身分消失時,如何重新定義自己便是關鍵。這篇文章從《原子習慣》和《刺激1995》中摘取引言,並從中探討了身分認同帶來的影響和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感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從靈性圈子到家庭的經歷,以及尋求認同感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文章裡描述了作者曾經感到無力受支持的情境,以及如何漸漸意識到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做出選擇。同時闡述了放下過去的重要性,並帶出了幸福和人生互動的關聯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現今多元性別的社會,同志身份不再那麼難以啟齒。也不只是鎖定在特定的外在形象。 因為成長的環境及家庭因素,更因為同志的身份。在成長的過程中將自己武裝成男性的角色。 在親密關係裡扮演起那個承擔一切責任的「陽性」角色。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認為所有的困難自己都得一肩扛起。也是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中養成了伴侶
Thumbnail
身份認同是一個人活著很重要的心理需求,但不斷尋找自我認同在困惑的大海裡浮沈,最終會撐不下去。除了個人身份認同外,政治傾向、宗教信仰、選擇的信仰等也是身份認同的領域。然而,信仰可能有善惡,選擇所信仰的人或事物時,需檢視其背後的真相。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把自己設定得太高或太低,適當的謙虛和自我欣賞是成長的關鍵。停止與他人比較,不要讓自己心累,也不要讓自己嬌傲自大。
Thumbnail
現代人不婚不生,想要把所有時間都留給自己和家人。一旦婚與生,就是無止盡責任的開始,責任若能與得到成正比,也許還能勉強湊合,可惜現代人越加重視自我感覺,對責任已經不願無條件承擔。何謂責任,責任就是每個人都能安份守己,有守有為,不貪求不推卸,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本份。如果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婚不婚、生不生其
Thumbnail
【解憂圖書館03】:我這不屬於自己的人生 【閲讀處方】:《世界這麼大,不做自己要幹嘛?》——放飛自我去當你自己 【作者:逸菁】 你曾經也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嗎?你有沒有覺得當你表現了自己獨特的一面,社會卻讓你變成跟主流一樣的模樣?我們好像都只是追著父母的期望、另一半的期望、社
Thumbnail
與其鼓撐一張大眾都喜歡,但得辛苦維持的面皮,那這樣就好:這就我本人。
Thumbnail
身分認同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存在意義的證明,但當身分消失時,如何重新定義自己便是關鍵。這篇文章從《原子習慣》和《刺激1995》中摘取引言,並從中探討了身分認同帶來的影響和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感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從靈性圈子到家庭的經歷,以及尋求認同感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文章裡描述了作者曾經感到無力受支持的情境,以及如何漸漸意識到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做出選擇。同時闡述了放下過去的重要性,並帶出了幸福和人生互動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