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探索「原生三角圖」與現在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為何要畫「原生三角圖」?

「原生三角圖」是「原生家庭圖」的簡化版本,比較完整的稱呼是「原生家庭基本三角關係圖」。「基本三角關係」指的是在你成年(以18歲為界)之前的父親、母親以及你自己三者的關係,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些都是過去的經驗、感受和眼光,不同於現在的父母和你的關係,儘管現在和父母的關係改變了,但幼年的成長經驗和關係,但卻深深的影響成年的我們,影響到當前重要的關係,如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

「基本三角關係」又被稱為「黃金三角」,因此,它不僅僅是原生家庭圖的簡化版本,更是凸顯出早年的基本三角關係的重要性,在成年之後持續的影響我們的應對模式、關係型態,彷彿原生三角關係銘印在我們內心一般。因此,畫原生三角圖的過程中,會讓我們開始覺察自己的關係模式,並開始重新學習與改變,創造與發展自己與過去不同的正向關係,走向自己的想要的方向。

畫「原生三角圖」的步驟:

下圖是一個完成的例子,先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再開始一步一步的畫自己的關係圖。

raw-image

1.首先畫上圖的左半邊。分別畫出三個圓圈,並在圓圈中寫下父親、母親和你自己三個人的「稱謂」、「出生年」、「現在年齡」(如父母已過世,寫出過世的年齡)等三項資訊。
這裡要說明的是,根據前輩的說明(忘了是誰),圓圈代表的是「個人」,如果圓圈之外加了方框,代表的是男性。當年薩提爾女士在西方並沒有特別替男性加方框,因為英文名字的性別很清楚,到東方畫家庭圖時,才為了分辨不同性別而加了方框。

2.回想你「十八歲之前」的心情,並依當時你對父親、母親和幼年自己的記憶,寫出你對這三個人的「個性形容詞」。每人三個「個性形容詞」,可以有正向或負向的認定,你認為是正向的就在形容詞前面加上「+」號,若認為是負向就在形容詞前面加上「-」號)。

3.再找出你在「十八歲之前」,家裏發生的重大歧異,或在重大壓力下的特別時期或事件。畫出此一時期三人間的關係線,如果某兩人之間,有不只一種明顯的關係,則可以同時加上第二種關係線。關係線分成下列四種:

raw-image


細實線:代表普通的、接納的、少衝突的、正向的關係。
曲折線:代表風暴的、騷動的、憎恨的關係。
虛直線:有距離的、負向的、冷淡的關係。
粗實線:代表很緊密、很黏或糾纏不清的關係。


4.同上,畫出在壓力的情況下,每位成員的「應對姿態」。如果某位成員不只一種應對姿態,可以加上第二種。

5.以上是你的「原生三角圖」,接下來畫你「現在」的家庭三角圖(你、伴侶和其中一位子女),如果有兩個子女以上,可以先畫你覺得和你的關係比較挑戰的那一位。當然,如果有伴侶而沒有小孩,就只畫兩人的關係圖。如果沒有現任伴侶,可以畫前任伴侶的兩人或三角關係圖。

依照上述說明完成之後,可以開始檢視一下,左右兩張圖的關係。找一位夥伴或是學習三人小組相互分享與討論。
可以參考下述的問題進行連結與分享:

1.先總體的比較兩張圖,看看有什麼樣的相似或相異的地方,對你而言,聯想到什麼樣的事情?你認為過去的原生三角圖對現在的家庭三角圖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2.再看看原生家庭中的父親、母親和幼年的自己,每個人的「個性形容詞」,分享背後的故事,你從哪裡、哪些情境下看到這些形容詞的行為表現?
幼年的你學習到父母的哪些「個性形容詞」?你是怎麼運用在日後的生命經驗中的?
以上圖為例,我學到了媽媽的「負責的」,似乎也從她的「嚴厲的」、「急躁的」受到影響,形成我的「情緒化」。另外,似乎也學到了爸爸的「關懷的」,因為和我的「貼心的」部分很相像。和這些形容詞相關的故事,在此不多敘述,但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能去描述這些形容詞後面的小故事,會帶來很多的看見和領悟。

3.在右邊的關係圖中,伴侶的「個性形容詞」是否也有和父母類似或相反之處?對於這樣的連結,你有何看法?此外,子女是否也有和你及伴侶在「個性形容詞」上,有相似或相反之處?對此又有何連結?
以上圖為例,伴侶的「聰明的」、「不負責」和爸爸有很多的相像。孩子的「聰明的」也似乎學到了伴侶(孩子的爸爸)的特質,同時,孩子也有「貼心的」部分是和我的特質很接近。

上述這三個問題是針對「個性形容詞」或是「資源」來探索,在薩提爾模式會特別關注我們在父母身上學習到的個性特質,並且認為這是我們的資源,不論是正向或負向的特質,都可以經過有意識的認可以及轉化,形成我們所擁有的豐富資源。同時,更加明白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是受到什麼樣的個性特質所吸引,或是相反的,去避開某些特質的對象。也會發現從父母到我們到孩子,三代之間有一些特質會傳承下去。

以上是根據「個性形容詞」的探索。接下來針對「關係線」和「求生存姿態」,可以看到在原生三角關係中三對的一對一的關係,是如何對現在的關係產生影響的?

4.探索上圖左半部原生三角關係中三對的一對一的關係,和右半部的現在的一對一的關係,是否有相關的連結?
例如上圖中,圖左母親指責、父親打岔的關係,似乎和圖右中我指責、伴侶打岔,以及我指責、孩子打岔的關係很類似。而圖左父親和我相互討好的關係,也和伴侶與孩子的關係很相像。當然,這些關係的類近之處,主要是當事人自己的連結和領悟,如果以不了解當事人經驗的局外人,用分析方式來尋找這樣的關聯性,是沒有太多真實的作用的。比較具體的案例和更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原生家庭的影響力(下)

從畫原生三角圖與現在關係圖的過程中,以及上述的探索與分享,會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和伴侶、孩子,甚至是朋友、同事之間的關係型態,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改變、可以重新學習,讓我們創造與發展和過去不同的關係,走向自己的幸福之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天安的沙龍
648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此經驗有更加清晰、深入的學習歷程,以及學到重要的成長方法。
張天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5
家庭生活年表(family life chronology)的學習,將會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在未來面對不同的難題和挑戰時,你會更快的回溯和連結到過去的記憶和體驗,覺察到當下如何受到過去的影響,並從中找到關鍵事件進行理解與轉化。
Thumbnail
2021/06/05
家庭生活年表(family life chronology)的學習,將會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在未來面對不同的難題和挑戰時,你會更快的回溯和連結到過去的記憶和體驗,覺察到當下如何受到過去的影響,並從中找到關鍵事件進行理解與轉化。
Thumbnail
2021/05/28
即使親密關係的雙方無法同時學習薩提爾模式,也可以先由其中一方學習和成長,在關係中練習和自己連結、接納自己,轉化原生家庭的影響力,讓自己變得更完整,才有能力用一致性的方式和伴侶互動與溝通,促使伴侶也有機會用他的步調開始學習和改變,逐步走向可以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階段。
Thumbnail
2021/05/28
即使親密關係的雙方無法同時學習薩提爾模式,也可以先由其中一方學習和成長,在關係中練習和自己連結、接納自己,轉化原生家庭的影響力,讓自己變得更完整,才有能力用一致性的方式和伴侶互動與溝通,促使伴侶也有機會用他的步調開始學習和改變,逐步走向可以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階段。
Thumbnail
2021/05/23
如果你想要明白成年的自己是怎麼回事,以及可以如何改變,但暫時沒有足夠的條件參加工作坊,也能透過文字的說明,形成一個可行的探索過程。 重要的是,你願意投入自己的心力嘗試和體驗,若能有同好一起交流,就更有機會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但不論如何,這樣豐富的學習不是來自於我或其他人,而是來自於你自己的生命經驗!
Thumbnail
2021/05/23
如果你想要明白成年的自己是怎麼回事,以及可以如何改變,但暫時沒有足夠的條件參加工作坊,也能透過文字的說明,形成一個可行的探索過程。 重要的是,你願意投入自己的心力嘗試和體驗,若能有同好一起交流,就更有機會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但不論如何,這樣豐富的學習不是來自於我或其他人,而是來自於你自己的生命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關於家庭中的三角關係。三角關係如何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之間的感情疏離如何影響子女?為什麼在家庭中會出現對立兩極化的衝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對抗模式?
Thumbnail
關於家庭中的三角關係。三角關係如何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之間的感情疏離如何影響子女?為什麼在家庭中會出現對立兩極化的衝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對抗模式?
Thumbnail
家庭的根源對於婚姻的塑造有著深遠的影響。原生家庭,即一個人在成年前所成長的家庭環境,對於個人的婚姻觀念和行為模式有著複雜而深奧的作用。讓我們深入探討這個主題,探索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婚姻生活。   在談論這個議題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原生家庭的價值觀和信仰體系如何轉化為婚姻中的期望和價值觀。這些價
Thumbnail
家庭的根源對於婚姻的塑造有著深遠的影響。原生家庭,即一個人在成年前所成長的家庭環境,對於個人的婚姻觀念和行為模式有著複雜而深奧的作用。讓我們深入探討這個主題,探索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婚姻生活。   在談論這個議題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原生家庭的價值觀和信仰體系如何轉化為婚姻中的期望和價值觀。這些價
Thumbnail
文 / 江年依(藝術心理治療師) 在我的工作裡,時常聽見媽媽談到自己的教養與先生有多不同,有時候這個不同可以共存,有時候帶來的是競爭:「誰的教養才是對的?」。。。
Thumbnail
文 / 江年依(藝術心理治療師) 在我的工作裡,時常聽見媽媽談到自己的教養與先生有多不同,有時候這個不同可以共存,有時候帶來的是競爭:「誰的教養才是對的?」。。。
Thumbnail
任何曾經的存在 日子久了 還是會逐漸被淡忘 但 在心中的某個角落還是保有專屬的位置 以記錄存在的曾經... 是否曾被其他家人說過 和父母或是某些家族成員很像? 這個「像」可能包含長相 說話的語氣或口吻 類似的思考模式 擇偶條件 又或是看待社會&金錢的價值觀 甚至是生活習慣等等 總是會有些小線索能發現
Thumbnail
任何曾經的存在 日子久了 還是會逐漸被淡忘 但 在心中的某個角落還是保有專屬的位置 以記錄存在的曾經... 是否曾被其他家人說過 和父母或是某些家族成員很像? 這個「像」可能包含長相 說話的語氣或口吻 類似的思考模式 擇偶條件 又或是看待社會&金錢的價值觀 甚至是生活習慣等等 總是會有些小線索能發現
Thumbnail
呼應此篇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607110868109835&set=a.411227291031528 接續討論 在原生關係中,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親密關係,他們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與人格塑造。如果父母年輕時對待自己的孩子不尊重、不信
Thumbnail
呼應此篇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607110868109835&set=a.411227291031528 接續討論 在原生關係中,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親密關係,他們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與人格塑造。如果父母年輕時對待自己的孩子不尊重、不信
Thumbnail
有些人用「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比喻父女親情,但若是遇上失職的父親,有如遇上前世的渣男,此生就是來相愛相殺的。
Thumbnail
有些人用「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比喻父女親情,但若是遇上失職的父親,有如遇上前世的渣男,此生就是來相愛相殺的。
Thumbnail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
Thumbnail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