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小教室】工時第1講-加班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前言

加班對於雇主與勞工都不是陌生的課題,根據勞動部公布的「108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勞工近一年有延長工時(加班)占總勞動人口之46.3%,平均每月延長工時為15.9小時,而勞工近一年曾經月加班時數超過46小時占5.1%,加班人口並不算少。而加班後雇主可以選擇給付加班費或補休,攸關勞工朋友的權益,同時雇主若有違反相關規定,可能受到主管機關處罰,這個課題不容忽視。

法學講座

首先,俗稱的「加班」在勞基法上被稱作延長工時,以下將採用「延長工時」的用語,以便說明。

再者,勞基法將延長工時分為三種,分別為「一般延長工時」、「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之延長工時」以及「因公眾便利或其他特殊原因之延長工時」,規定於勞基法第32條及第33條。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三者間的實質要件、程序要件以及限制。

三種延長工時在實質要件上,皆須「有延長工時之必要」,所謂有延長工時之必要,例如案件係有時效性之要求[1];不必要的延長工時,例如由勞工片面延長工時[2]、勞工自行逾時停留在公司內部[3]。值得注意的是,勞工自行加班,雇主是否應給予加班費,實務判決有不同的見解:

1. 不須給與加班費

臺灣高等法院 97 年勞上易字第 68 號民事判決:「如未經雇主及勞工雙方同意,由勞工片面延長工時,則非合於規定之加班,勞工自不得以此依同法第24條之規定向雇主請求加給工資。況且…,一般情形而言,受僱人所提供之勞務應於正常上班時間為之,是受僱人如有於正常上班時間無法完成工作,須再延長工時,自須與僱用人另行約定,由受僱人加班,僱用人再予支給加班費,否則,不問受僱人於正常時間之工作效率或生產力,受僱人無須僱用人之同意,自行加班,即得逕向僱用人請求支給加班費,不惟與民法上僱傭契約之本旨相背,亦有違勞基法之上開規定。因而雇主為管理需要,規定員工延長工時應事先申請經同意後始予准許,於法並無不合。倘若雇主並無使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之必要,勞工自行逾時停留於公司內部,或未依雇主規定之程序申請加班,因雇主無法管控勞工是否確為職務之需而有延長工時之情形,勞工自不得向雇主請求給付加班費。」

2. 須給與加班費

最高行政法院 106 年判字第 541 號行政判決:「是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外,延長工作時間,基於雇主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為雇主提供勞務,以及雇主明知或可得而知勞工在其指揮監督下之工作場所延長工作時間所提供之勞務,卻未制止或為反對之意思而予以受領,則應認勞動契約之雙方當事人業就延長工時達成合致之意思表示,雇主即負有本於勞動契約及勞動基準法規定給付延長工作時間工資之義務,且不因雇主採取加班申請制而有所不同。」

就程序要件上而言,「一般延長工時」之情形,雇主須經工會同意,若無工會的話,則須經勞資會議同意;「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之延長工時」之情形,因屬突發事件,無法事前取得工會或勞資會議之同意,故應於工時延長後24小時內通知工會,若無工會則向當地主管機關備查;至於「因公眾便利或其他特殊原因之延長工時」之情形,由當地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工會,就必要之限度內以命令調整之。

然而,勞基法對於各種延長工時設有限制,以保障勞工權益。「一般延長工時」所延長的時間,加上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例如某甲正常工時為8小時,則雇主最多僅得命其再上班4小時,而一個月加總起來不得延長超過46小時,然而,倘若雇主經工會同意或經勞資會議同意後,可將加班總時數增加至54小時內,不過三個月累計不得超過138小時。

這邊規定複雜,讓我們放慢速度,換個方式說明,原則上,每天的加班時間與正常工作時間加起來不得超過12小時,一整個月的加班時間不得超過46小時,如果雇主取得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後,可以突破「一整個月的加班時間不得超過46小時」的限制,將延長工時上限提升至54小時,但是每三個月加總不得超過138小時,以保護勞工權益。

至於「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之延長工時」,並無時數限制,但雇主應於事後補給勞工休息時間;「因公眾便利或其他特殊原因之延長工時」之情形,則由主關機關命定之。

看到這邊,相信大家對於延長工時的要件與限制有初步的基本認識,好奇的朋友一定會有更多疑問:

「正常工時以外的值日夜之值班是不是加班」、

「加班費要怎麼計算」、

「可以在約定的工資裡面就包含加班費嗎」、

「雇主可以不付加班費直接補特休嗎」、

「雇主可以在端午節的時候叫我上班嗎」

這些與加班相關的問題,將會於下一期專欄中與大家說明,敬請期待!

撰擬日期:109.6.12

[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08 年簡上字第 151 號行政判決

[2]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91年簡字第82號判決

[3]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8年度勞小上字第2 號民事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104 年簡字第 16 號行政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105 年簡更(一)字第 7 號行政判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初律相談室的沙龍
3會員
10內容數
勞資關係日趨緊張,過往依靠默契的管理方式已失去作用,加上勞動法令管制嚴格,但對新型態勞動模式卻又缺乏彈性,致使雙方應如何適用法規無所適從。為此,初律將從法院判決、函釋、公司實務運作及親自參與法院/勞動局調解經驗等角度,整理相關資訊並提供意見做為參考,希冀能促使勞資雙方有效、良性地溝通,進而漸少勞資爭議的發生。
2021/07/07
行政院於7月1日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及《就業保險法》第19-2條之修正草案,為使勞工安心養育子女,本次修正草案除增加產檢假天數,亦提升中小企業受僱勞工育兒上之工作彈性,並鼓勵父母應共同承擔養育責任,而刪除原先配偶須就業或父母不得同時請領育兒津貼之限制。
Thumbnail
2021/07/07
行政院於7月1日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及《就業保險法》第19-2條之修正草案,為使勞工安心養育子女,本次修正草案除增加產檢假天數,亦提升中小企業受僱勞工育兒上之工作彈性,並鼓勵父母應共同承擔養育責任,而刪除原先配偶須就業或父母不得同時請領育兒津貼之限制。
Thumbnail
2021/05/20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於4月23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施行日期尚未定),透過制定專法將勞工職業災害保障加以整合,並擴大納保對象、提高投保薪資上限等,大幅增進勞工職災權益之保障。  而雇主為每名勞工每月需負擔之職災保險保費僅50~153元不等,保費低廉,即可為雇主減輕數十萬、上百萬元的職災補償責任
2021/05/20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於4月23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施行日期尚未定),透過制定專法將勞工職業災害保障加以整合,並擴大納保對象、提高投保薪資上限等,大幅增進勞工職災權益之保障。  而雇主為每名勞工每月需負擔之職災保險保費僅50~153元不等,保費低廉,即可為雇主減輕數十萬、上百萬元的職災補償責任
2021/05/20
近期很紅的台劇──《未來媽媽》,探討現代女性面對的生育、不孕、婚姻等人生難題,劇中不少令人揪心的情節,寫實地描繪出女性面對的壓力,也讓這部劇受到廣大迴響與共鳴。  大多的職場女性們都會在就業期間經歷懷孕、生產、育兒的階段,不管是產檢、生產、坐月子或照顧幼兒,都可能需要向公司請假,先暫時放下工作,好好
Thumbnail
2021/05/20
近期很紅的台劇──《未來媽媽》,探討現代女性面對的生育、不孕、婚姻等人生難題,劇中不少令人揪心的情節,寫實地描繪出女性面對的壓力,也讓這部劇受到廣大迴響與共鳴。  大多的職場女性們都會在就業期間經歷懷孕、生產、育兒的階段,不管是產檢、生產、坐月子或照顧幼兒,都可能需要向公司請假,先暫時放下工作,好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許多事業單位針對加班多會規定以「延長工作時間之計算應以半小時計,即未滿半小時不計,未滿1小時以半小時計」,也就是將延時工作時間設定一個最小時間單位(例如:半小時或一小時),對此勞動部是採否定見解的。 二、勞動部的理由 勞動部說明,雇主給付勞工工資應計算至「分鐘」為止,至工作未滿1
Thumbnail
許多事業單位針對加班多會規定以「延長工作時間之計算應以半小時計,即未滿半小時不計,未滿1小時以半小時計」,也就是將延時工作時間設定一個最小時間單位(例如:半小時或一小時),對此勞動部是採否定見解的。 二、勞動部的理由 勞動部說明,雇主給付勞工工資應計算至「分鐘」為止,至工作未滿1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為您提供一份簡單的指南,幫助您快速了解工時及加班費計算的相關規定。我們將介紹勞動基準法中有關工時、加班費、休息日和國定假日的相關條文,並提供一些實用的計算方法和技巧,幫助您快速計算加班費。希望這篇文章摘要能夠幫助您了解工時及加班費計算的相關規定。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為您提供一份簡單的指南,幫助您快速了解工時及加班費計算的相關規定。我們將介紹勞動基準法中有關工時、加班費、休息日和國定假日的相關條文,並提供一些實用的計算方法和技巧,幫助您快速計算加班費。希望這篇文章摘要能夠幫助您了解工時及加班費計算的相關規定。
Thumbnail
關鍵分析 加班法源。 可以加班的時段。 補休規定。 補休期限。 解釋函與法理論述。 〈勞基法 第 32 條〉加班法源 雇主有使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之必要者,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後,得將工作時間延長之。 前項雇主延長勞工之工作時間連同正常工作時間,一日不得超過十二小
Thumbnail
關鍵分析 加班法源。 可以加班的時段。 補休規定。 補休期限。 解釋函與法理論述。 〈勞基法 第 32 條〉加班法源 雇主有使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之必要者,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後,得將工作時間延長之。 前項雇主延長勞工之工作時間連同正常工作時間,一日不得超過十二小
Thumbnail
身兼"勞工"身分的人資夥伴們,除了協助雇主避免觸法,還有保障勞工的權益,人資夥伴【勞工】們,一定要知道加班費怎麼計算!如果你還搞不懂:平日加班跟假日加班費的差異?例假日、休息日還有國定假日加班該怎麼算、倍率到底是用1.33還是1.34?還有相關的勞動基準法條號為何?
Thumbnail
身兼"勞工"身分的人資夥伴們,除了協助雇主避免觸法,還有保障勞工的權益,人資夥伴【勞工】們,一定要知道加班費怎麼計算!如果你還搞不懂:平日加班跟假日加班費的差異?例假日、休息日還有國定假日加班該怎麼算、倍率到底是用1.33還是1.34?還有相關的勞動基準法條號為何?
Thumbnail
[分析要點] 一、目前法令明定,加班時數的補休是需要依照勞工意願選擇的,不能由事業單位單方面規定。 二、回推至原本加班事實核算加班費給勞工。 三、國定假日是屬於勞動基準法規範的休假日,若雇主徵得勞工同意於國定假日工作的話,工資應加倍發給。 四、......
Thumbnail
[分析要點] 一、目前法令明定,加班時數的補休是需要依照勞工意願選擇的,不能由事業單位單方面規定。 二、回推至原本加班事實核算加班費給勞工。 三、國定假日是屬於勞動基準法規範的休假日,若雇主徵得勞工同意於國定假日工作的話,工資應加倍發給。 四、......
Thumbnail
加班換補休,離職時沒有休完怎麼辦? 1. 加班時數換補休,但來不及休完時,應依原來加班時數換算回工資結算。 2.換算回加班時數時,應確認加班當時是落在哪個加班費費率。
Thumbnail
加班換補休,離職時沒有休完怎麼辦? 1. 加班時數換補休,但來不及休完時,應依原來加班時數換算回工資結算。 2.換算回加班時數時,應確認加班當時是落在哪個加班費費率。
Thumbnail
加班的起算區間怎麼約定? 1.加班須符合公司規定的加班時數才能算加班費或補休嗎? 2.休息30分鐘後才能起算加班嗎?直接繼續加班可以嗎?
Thumbnail
加班的起算區間怎麼約定? 1.加班須符合公司規定的加班時數才能算加班費或補休嗎? 2.休息30分鐘後才能起算加班嗎?直接繼續加班可以嗎?
Thumbnail
工作時數與加班時數的注意事項(一般狀況) 1.每天9小時含1小時的休息時間,這樣的規定是正確的嗎? 2.加班上限46小時可以超過嗎?如何調整?
Thumbnail
工作時數與加班時數的注意事項(一般狀況) 1.每天9小時含1小時的休息時間,這樣的規定是正確的嗎? 2.加班上限46小時可以超過嗎?如何調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