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表裏日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蔡亦竹
出版社: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11-09
ISBN/ISSN:9789869366328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56頁
開數:25開
類別:中文書>社會科學>文化研究


  這本已經出版好幾年,記得剛上市時總是在銷售榜上名列前茅,這兩、三年雖已不見它的蹤影,市面上也沒有實體新書了,但在我心中老是惦記著有這麼一本待讀書冊,所以在去年大量購書時買入了電子書。

  不過直到我讀了內容,才發現原來我一直被書名給誤導了;我以為內容講的會是日本的文化(表)以及文化演進的緣由(裏),結果百分之九十都是在講歷史。

  可是要我說的話,我還是會推薦這本書的(但限定對日本歷史有興趣的人)。作者就像是一名很會講故事的歷史老師,能夠把歷史講得很有脈絡性;出社會之後能夠像是這樣重溫歷史課的感覺,機會已經很少了。只是也因為內容多少比較硬,讀起來還是有點吃力,好險我對日本歷史本來就蠻有興趣的,就當作是趁機把這塊知識給補起來了。

  以下簡單記錄。

上古時期
  繩紋人:狩獵維生
  彌生人:農耕文化。
  此兩個種族的交替被作者與《古世紀》與《日本書紀》裡的天孫降臨神話連結在一起,認為前者對應讓國的出雲族,後者則對應了大和族。

奈良時期
  奈良古稱大和,被作者稱為日本人心靈上的首都。聖德太子代表著飛鳥時代,其立下的憲法第一條為「以和為貴」,很多時候可以投射成為現代日本人的民族性與約束。此外他也從中國隋朝引入佛教,並以「日出處之國」日本為名,開始走向國際。
  相較於日本原生的神道教,佛教在當時被視為先進文化,藉以奠定天皇的權力基礎。作者在這邊的描述十分有趣,如果我沒會錯意的話,簡單來說,天皇一族在日本的歷史上從未(或說鮮少)實質掌握過兵權,他們主要靠的是文明的軟實力來讓地方臣服(也因此會需要《古事記》與《日本書紀》來連結天皇與天照大神,確立其正統性);就連後續的武士與將軍,手上所握的武力其實也是和天皇脫鉤的。

京都時期
  京都被作者視為日本人的文化首都。在此時期以前,神道教的觀念認為死亡會造成汙穢,因此每有天皇死亡,便會需要將首都遷離汙穢之地,是一種勞民又傷財的做法;可是自從導入隋唐的佛教、陰陽道、風水等等,日本人開始相信他們能夠利用這些「尖端科技」來消災解厄,才終於免去了不斷遷都的命運。

武士崛起與鐮倉幕府
  古日本裡,與天皇血緣的遠近決定身分高低。武士其實就是低階貴族,因為他們在平安京裡地位不高,因此到京外務農,也成為農民們的領導者。只是在當時的律令制度下,雖然付出勞力的是農民與武士,京都裡的真˙貴族卻仍有權利向與自己毫不相關的土地徵收稅賦。兩方因此產生了衝突,這就是源平戰爭的原因。
  平清盛雖然也是武士,但跟藤原家一樣,藉由與皇室聯姻站到了貴族一方,而源賴朝在關東鎌倉被推舉為武士的領導者,建立了幕府,最後靠著一度出家還俗的弟弟源義經打敗了平家。
  故事本該到此為止,可是義經在最後竟傻傻地擅自答應了白河天皇所提供的職位,觸及了他哥哥的逆鱗,招來殺身之禍。而他哥哥源賴朝之所以會如此看重此事,其實目的依然是為了維持武士與貴族之間的勢力平衡。作者說義經是軍事天才卻是政治白癡,很可憐,可是我不能苟同更多了。
  是說看完了這本書,我終於可以用自己的話好好講出源義經和源賴朝的故事了,不然每次動畫電玩講到這裡時我總是會搞混,這肯定是《表裏日本》帶給我的很大的收穫之一吧。剛好最近在看《記錄的地平線》第三季,這是一季政治意味非常濃厚的作品,裡頭圓桌會議裡的某一角色擅自接受了貴族的冊封成為公爵,因而打亂了會議裡互相牽制與合作的勢力平衡,便有種類似義經這樣的意味。

室町時代
  此時的幕府設於京都的室町,作者在此敘述了金閣寺與銀閣寺的由來,基本上就是足利義滿與足利義政逃避政治下的產物,茶道、日本家屋、能樂等眾多文化的基礎都是在此時期奠定,商業階級也逐漸抬頭。但因為將軍無心於政治,據說當時的日本是道德混亂、只講利益、不論仁義的時代,階級問題導致民間開始出現暴動(稱為「一揆」),衍伸出包含德政令的一連串問題,以及後續的戰國時代。
  說到德政令,前一陣子我在玩的桃太郎電鐵裡就有這張功能卡,讀到這裡才發現原來其來有自,這種意外的發現真的很讓人驚喜。

戰國時代
  在戰國時代裡,就我理解,可能是因為先前武士透過幕府已逐漸獲得了身份地位,因此漸漸與地方脫節,而在地方上真正出力者,又形成了另一種被稱為「國人」與「地侍」的人。他們為了爭取自己的身份地位,開始利用「苗字」(也就是後來所衍伸成的日本姓氏)以及家徽等等方式,來與名門貴族以及天皇家攀附關係。凡舉戰國時代裡的三大霸主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他們的姓氏與正統性皆是這麼而來;不然原本日本民間對姓氏的觀念似乎沒那麼廣泛,且真正與天皇相關的姓氏,原本只有源、平、藤、橘四支而已。
  而針對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作者舉出了「天下餅」與「杜鵑不啼」的比喻來形容三人的差別。以我的話來說,我認為織田就是以武恃人、豐臣則擁有極高的 EQ(爬升的故事也是傳奇),德川則是順應局勢。

江戶時代
  作者在此提出「賊軍」與「官軍」的概念,敗者為賊、勝者為官,可是因為江戶時代的勝敗常作輪替,所以這裡開始我就看得亂了。不過就我理解,主要是結束了戰國時代的德川家康對地方勢力的安排上有著很心機的手腕,使他能夠監控地方的勢力、避免威脅到自己;而被德川視為賊軍的長洲、薩摩,他們在有所懷恨的同時也養兵千日,成為了後續尊皇攘夷與明治維新的爆發點。不過在這之後,勢力一直換來換去,我就真的看不是很懂了。

江戶三味
  可能是為了中和一點前面硬派歷史所帶來的嚴肅感吧,作者在最後這章才講了以食物為主的發展來由。所謂的江戶三味即是天婦羅、蕎麥麵、和壽司,皆是江戶時代為了滿足東京大量的外來人口才出現的屋台速食。其中天婦羅是因製油技術提高才出現的料理方式,蕎麥麵則是為了推廣難以下嚥的蕎麥才研發的商品,壽司最初則是被當成保存食品。
  雖然這本來才是我真正想看的,不過前面上了那麼長的歷史課,最後才用這個收尾,反而讓人有點意外呢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光卿的沙龍
27會員
150內容數
記錄我的閱讀書籍,也分享給大家
光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4
作者在這篇科幻故事裡探討了某些有關生命的議題,好比生命的意義、永生的形式、忒修斯之船悖論等等。我覺得好難看。
Thumbnail
2025/04/04
作者在這篇科幻故事裡探討了某些有關生命的議題,好比生命的意義、永生的形式、忒修斯之船悖論等等。我覺得好難看。
Thumbnail
2025/04/03
有的時候以日本人的角度來寫台灣,有的時候則是向台灣介紹日本。讓人蠻失望的兩本書。
Thumbnail
2025/04/03
有的時候以日本人的角度來寫台灣,有的時候則是向台灣介紹日本。讓人蠻失望的兩本書。
Thumbnail
2025/03/14
《孤獨世紀》的焦點不局限於任一年齡層,且述及的是整個社會現象;《過曝世代》則是著重在孩童的教養方面,不過我覺得作者的分享讓身為成年人的我也很受教。
Thumbnail
2025/03/14
《孤獨世紀》的焦點不局限於任一年齡層,且述及的是整個社會現象;《過曝世代》則是著重在孩童的教養方面,不過我覺得作者的分享讓身為成年人的我也很受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對照日本書紀的歌功頌德,我們大約可以猜想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大約不是以漢朝的家臣身份寫作的。那麼,司馬遷和漢武帝之間的君臣心結最後是否真的解開了呢?關於這點,雖然眾說紛紜,但除非有新的考古證據出現,恐怕難有定論。
Thumbnail
對照日本書紀的歌功頌德,我們大約可以猜想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大約不是以漢朝的家臣身份寫作的。那麼,司馬遷和漢武帝之間的君臣心結最後是否真的解開了呢?關於這點,雖然眾說紛紜,但除非有新的考古證據出現,恐怕難有定論。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日本。 作為中國地區的周邊,朝鮮,日本,他們的歷史都有很大部份依賴中國的記載來配合考古還原。 最早的日本記錄,出現在《三國志》,也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邪馬台女王卑彌乎。但邪馬台到底在什麼地方,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主流是九州說跟畿內(京都)說。稍微懂日本地理都知道兩地距離很遠。 這當然不是直線距離。
Thumbnail
日本。 作為中國地區的周邊,朝鮮,日本,他們的歷史都有很大部份依賴中國的記載來配合考古還原。 最早的日本記錄,出現在《三國志》,也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邪馬台女王卑彌乎。但邪馬台到底在什麼地方,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主流是九州說跟畿內(京都)說。稍微懂日本地理都知道兩地距離很遠。 這當然不是直線距離。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絕對不能錯過的環節,就是宗教的成形。 不論是哪個文明,自古以來皆有神話。 神話跟統治權,本是密不可分。 而隨著第一階段的神王體系崩潰,宗教信仰才會隨之誕生。 說得更準確一些,當人們確實體會到現實(王)與超現實(神)的區別後,文明將會出現兩個以上的統治者。 西晉一統,卻成了神話的終點。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絕對不能錯過的環節,就是宗教的成形。 不論是哪個文明,自古以來皆有神話。 神話跟統治權,本是密不可分。 而隨著第一階段的神王體系崩潰,宗教信仰才會隨之誕生。 說得更準確一些,當人們確實體會到現實(王)與超現實(神)的區別後,文明將會出現兩個以上的統治者。 西晉一統,卻成了神話的終點。
Thumbnail
(站標:讀《如水赴壑》──名為民族國家史的「中國」故事)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769 熟知的人都知道我不太買新書,曾被反問:「那你自己出書還要別人買哦。」但是我並不是完全不買新書,而是會挑那些我迫不及待想閱讀,以及透過消費這行動支持的
Thumbnail
(站標:讀《如水赴壑》──名為民族國家史的「中國」故事)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769 熟知的人都知道我不太買新書,曾被反問:「那你自己出書還要別人買哦。」但是我並不是完全不買新書,而是會挑那些我迫不及待想閱讀,以及透過消費這行動支持的
Thumbnail
作者就像是一名很會講故事的歷史老師,能夠把歷史講得很有脈絡性;出社會之後能夠像是這樣重溫歷史課的感覺,機會已經很少了。只是也因為內容多少比較硬,讀起來還是有點吃力。
Thumbnail
作者就像是一名很會講故事的歷史老師,能夠把歷史講得很有脈絡性;出社會之後能夠像是這樣重溫歷史課的感覺,機會已經很少了。只是也因為內容多少比較硬,讀起來還是有點吃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余秋雨先生的《新文化苦旅》〈歷史的母本〉中,對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描述與分析,引申到我們對於歷史的學習方式,有時容易淪為名詞記憶,卻忽略連結那些大事件的脈絡以及切身經歷這些事件的「人」。接著探討為何我們常說「文史不分家」,以及文學如何與歷史結合、甚至賦予歷史溫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一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余秋雨先生的《新文化苦旅》〈歷史的母本〉中,對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描述與分析,引申到我們對於歷史的學習方式,有時容易淪為名詞記憶,卻忽略連結那些大事件的脈絡以及切身經歷這些事件的「人」。接著探討為何我們常說「文史不分家」,以及文學如何與歷史結合、甚至賦予歷史溫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一觀。
Thumbnail
這是前衛出版社的出版物,每一個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各有不同的類型,長期閱讀就可以發現這件事,而前衛出版社的出版品就如同社名一般是很「前衛」的,所以他們的目標與其說是詳細說明,倒不如說是在拓展疆界,而這本由黃文雄在日本出版很明顯的是在對應「黃禍」這個名詞,而比起血統與膚色,可以從本書內容得知的是他認
Thumbnail
這是前衛出版社的出版物,每一個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各有不同的類型,長期閱讀就可以發現這件事,而前衛出版社的出版品就如同社名一般是很「前衛」的,所以他們的目標與其說是詳細說明,倒不如說是在拓展疆界,而這本由黃文雄在日本出版很明顯的是在對應「黃禍」這個名詞,而比起血統與膚色,可以從本書內容得知的是他認
Thumbnail
這是紅柿子寫的「歐陽孜:行墨」行前導讀,一方面回顧書法史的發展,一方面提醒大家品讀現代書法的重點。
Thumbnail
這是紅柿子寫的「歐陽孜:行墨」行前導讀,一方面回顧書法史的發展,一方面提醒大家品讀現代書法的重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