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瓦力」與「別讓地球成為垃圾場」―-避疫居家.親子共讀電影系列之1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近幾年陸續已有五.六篇文章被選入國小.國中與高職的國文教科書當課文,以下這篇是國三教科書採用的「別讓地球成為垃圾場」,編輯要我寫的背景說明供教師手冊參考用的。

當今青少年的時代課題與他們的長輩很不一樣,相對於戰後嬰兒潮從戰爭物質匱乏中走過,經濟成長與改善生活為王道,但是到了現在,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已經成為主流思潮,也是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的概念。

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身體力行,創造出有效的行動與改變,又是另一回事。我以為,能夠讓我們長期努力的動力來自於兩種途徑,第一種是內心被碰觸到,這種感動的力量是最持久的動機,另外一種是來自於知識上的真正理解,系統性且追根究柢式豁然開朗的理解。

以賈伯斯成立的皮克斯動畫公司拍的「瓦力」當作題材,就是希望在好看影片的包裝下,探討垃圾與資源這個議題。

中學的孩子應該已經學過物理化學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定律「物質不滅」。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基本上由兩種基本元素所構成:來自太陽的能量以及地球本身的物質。換句話說,除了偶爾出現的隕石以外,地球是個封閉的系統,物質是不斷在循環的。

比如說,我們現在呼吸進去的氧原子,也許兩千多年前孔子也呼過同一個氧原子;組成皮膚的碳原子,也許來自楊貴妃頭髮裡的碳原子。在地球這個密閉系統裡,所有元素,都是反覆循環再利用的;但是人類合成的化學物質大部分卻回不到這個循環再利用的系統,長久下來,當然會有問題。至於短期對個人而言,這些廣泛散布於整個環境中的人工化合物也會對身體健康有不良的影響。

是的,孩子應該可以理解到人類近百年來科技文明的發展,創造出無數種地球原本不存在的東西,這些東西也很難分解重回地球的物質循環。換句話說,人類之手阻斷了地球自然的物質循環,長久以往,若乘上龐大的數量(全世界無以計數的工廠一天三班制不斷地快速生產中),勢必會對地球的生態產生難以估計的影響。

當然,活在這個追求便利為核心價值的經濟體系裡裡,我們已經不可能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品,但是製造與拋棄的處理過程要更謹慎,站在資源永續的立場來研發新的科技,這也是文章後面提出「從搖籃到搖籃」必須這種設計概念的原因。

這篇文章的主旨似乎是環保,好像應該放在「生活科技」這個科目來上,但是國文課是現今中學所有科目中,比較能夠透過課文的多元選擇,與孩子一起探討價值觀的機會了。

而青少年階段,正是一個人建立價值觀最重要的階段,小學生還活在自我世界,大腦的發展也尚未成熟到思考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到了高中大學,價值觀已經定型,若是學校教育放棄與孩子共同思辯、共同討論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我們選擇用什麼觀點看這個世界以及會用什麼態度或方式來回應這個世界,就是價值觀,觀點沒有對錯,只是一種選擇,因此價值觀也沒有絕對的對錯,也是個人的選擇),那麼孩子就會從同儕、從網路那些偏激、極端的言論中,形塑出自己的價值觀。

但是價值觀的傳遞,若是用威權且教條式的宣傳,對於處在叛逆期的青少年,不僅沒效往往還會適得其反,這也是這些年我出了好幾本討論電影與日劇的書,希望提供給老師跟家長比較有效的工具來引導孩子思考的起心動念。

其實,對於家長來說,若沒有能力或習慣與孩子進行深度討論也無妨,只要影片挑得好,跟孩子一起專心看,心有所感,就會有效。而且當一個人在感動時,耳根子會特別軟,家長只要看完電影後,輕描淡寫地分享幾句自己的感受與看法,不必勉強孩子與你討論或發表看法,在感動的氛圍中孩子會聽進你說的話,也會在他們生命中發酵,醞釀,在往後人生裡,會適時的生根發芽茁壯長大的。

對於老師而言,不管是透過文字的閱讀或影像的閱讀,因為在課堂上,有同儕互動與刺激,以及因課程與作業的要求,可以理所當然的讓孩子發表意見,然後進一步的思考討論。

剛提到,青少年是建立價值觀的階段,但是除了國文課利用文章的選擇之外,其他科目很難承擔這個重要的任務。

在現今文字與影像都被歸類為廣義的閱讀,而閱讀的效用,一方面是能力的提升(基本學習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開拓視野改變人生(建立個人的信念與價值)。

我在電影裡的生命教育序言裡,除了分析文字與影像對人類大腦認知學習的不同作用之外,也特別提到生命教育該如何操作。台大哲學系孫效智教授提出生命教育的三大內涵(終極關懷與實踐、倫理思考與抉擇,人格統理與靈性發展)可以用「人生三問」來呈現生命根本的課題,亦即「人為何而活?」「人應如何生活?」「人又如何能活出應活出的生命?」

  這些問題我們或許可以條列些「標準答案」或「生命典範」為教材,但是單憑這些知識層面的認知,其實不太能夠內化為正確的人生觀或價值觀,因為這些生命的態度通常要在生命的「真實情境」裡去體驗。這也是生命教育最困難的地方,我們很難幫孩子設計或引領他們參與許多「情境」來讓他們去體驗,因為成本太高,我們的時間與資源都有限。但是若只是像一般學業科目一樣,設計教材教案,甚至必須繳交可以評量績效的成績,這麼一來就很容易淪為紙上談兵,空洞或荒謬,恐怕也是必然的結果了。

  要能夠真正影響生命,改變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大概就是被感動後所產生的力量,因此,看電影,而且是很專注地看適當的電影,當孩子精神上可以投射進入劇中的主角,跟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抉擇時,看電影就可以是一種模擬的「情境教學」。

好電影很多,就像古往今來偉大的文本也有很多一樣,如何在茫茫影片之海中撈取沙金,與孩子共渡成長的時光,我寫了三本電影裡的生命教育及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這本書,大約介紹了近三百部影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瓦力」看瓦礫堆中的省思與希望

  從今年八月到十一月,在台北美術館有場「皮克斯動劃二十年」特展,這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電腦立體動畫公司,他們把電腦繪圖科技帶到另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瓦力」是皮克斯公司的第九部作品,應該也是至今最巔峰的傑作,除了影像畫面的成就之外,內容也跨入了思索「人是什麼?」「什麼是生活?」以及「環境的未來與人的命運」等等哲學的課題。

  不過,在這些大哉問的議題背景中,故事主軸居然是兩個機器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兩個主角沒有講話,卻能譜出浪漫、溫暖與感人的戀曲。

  故事描述了未來的地球因為垃圾堆積如山,污染嚴重,所以人類只好紛紛移民到外太空居住,只留下一具打掃機器人「瓦力」負責整理環境,歷經七百年,瓦力一個人在垃圾堆中工作,也尋找一些有趣的廢棄物當寶貝,也逐漸發展出他那具有天真好奇心的個性,也從模仿廢棄錄影帶裏的舞蹈有了尋找舞伴共舞的念頭。

  七百年後,太空站裏的人類派出太空船送了一個機器人到地球來觀察環境變得如何?這具時麾摩登的機器人伊芙吸引了瓦力,跟隨著她來到太空站,經過一番歷險,最後,在類似諾亞方舟中的太空站裏生活的人類,也隨著瓦力回到地球,這片曾經是死寂的星球也有了復活的希望。


  影片中設定的背景,地球因廢棄物、污染、資源耗盡而喪失生機,其實也是這些年來,許多人心中的隱憂,我想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保護大自然的重要,可是大家卻會忽略了我們每天不斷購買東西,不斷丟出垃圾,就是正在傷害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原來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的習慣原來就是殘害生物的元凶!

  「吃不完,所以丟啊!」

  「舊了,所以丟啊!」

  「管它還能不能用,丟啊!」

  「太麻煩了,所以丟啊!」

  『因為便宜,所以愈買愈多!』

  等到身邊東西太多了,就往家庭頭之外的垃圾場去,可是地球的空間就是這麼大,若是等到某一天所有地方都被垃圾佔滿了後該怎麼辦?「瓦力」這部電影設定的背景就是這樣一個未來世界。

  這些年,一方面科技進步,一方面全球化的競爭,所以東西似乎愈來愈便宜,也因為便宜,所以我們就很輕易的買,愈買愈多;也因為便宜,我們就不會好好珍惜,所以隨隨便便就扔掉了!即便我們把不要的東西分類回收,處理的過程也將會耗掉許多寶貴的能源。

  看了電影,我們該提醒自己買東西不要只看價格是不是很便宜,而是要想到那樣東西我們是不是真的用得著,用完後它會到那裏去,要看到東西來自於大自然裏的價值而不是販賣的價格。


  假如我們只是以不斷消費不斷購買不斷丟棄的方式來過生活,大自然的資源很快就會被我們用完,而且聲光彼此物質刺激很快會失去吸引力,就像機械式的玩具很快就會被玩膩丟棄一樣,假設我們沒有改變我們的習慣,自然生命的豐富就會在我們的消費慾望中消失,或許就如同西雅圖酋長所說的:「當所有的野牛被屠殺殆盡,所有的野馬被套上韁繩,所有幽秘的林蔭,佈滿人的汗臭,電話線如幽靈般,綑綁以往豐饒的山坡,人生還剩下什麼?」

  垃圾的確是現代社會很大的困擾與威脅,可是,我們或許忘了,就在沒有多久以前,在我們的父母親年輕的時候,當時的世界沒有所謂垃圾,我們吃的、穿的、用的,一切物品用完之後都可以回歸到大地,融入生態體系的循環。直到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才製造出大量無法進入生物循環的物品,而且這些物品大多含有許多會影響我們健康的成份,因為全球化競爭的關係,製造商從全世界尋找成本最低的原料,因此即便在高科技的產品中,也常常包含了廉價但有毒的塑料和染料。

  當人口不斷增加,全球化時代以促進消費當作維持經濟運作改善人民生活的唯一目標時,環保團體即便要求廢棄物減量與回收,恐怕污染還是會持續增加。因此,或許我們必須從「禁止」「減少」這些負面思考轉換成正面的想法──是否可以建立全新的製造模式,向大自然學習,任何產品在設計之初,就要求使用完了沒有任何廢棄物,不是減少廢棄物,而是將廢棄物轉化為其他有用的循環或產品,如此一來,資源不斷循環利用,一個價值創造出另一個創值,生生不息。

  這個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事實上,這種從「搖籃到搖籃」的設計概念(相對於「從搖籃到墳墓」)世界各國已有不少企業與團體響應,付諸實際行動,至今已有近千種日常用品符合這目標。

  只要大家願意接受這個新的概念,並且以每個人消費的力量支持這樣的產品,那麼「瓦力」影片中的「地球垃圾墳場」才能夠避免。

  澳洲的原住民常常吟唱著歌,走在廣闊的草原與沙漠中,編織成『夢的路徑』,他們在大地上躡足而行,認為若從土地上拿的東西愈少,將來要歸還的也愈少。

  我們要如何輕輕的走在地球上呢?少買東西、少丟東西,不要浪費能源,大自然遭受的破壞少一些,地球就會少一聲歎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疑似看太多電影跟影集的關係,以前的我常常會覺得要是我回到過去,一定可以修正一些人生中錯誤的決定,甚至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一些歷史之類,讓先進的自己在落後的過去成為一個受大家崇拜的人!
Thumbnail
疑似看太多電影跟影集的關係,以前的我常常會覺得要是我回到過去,一定可以修正一些人生中錯誤的決定,甚至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一些歷史之類,讓先進的自己在落後的過去成為一個受大家崇拜的人!
Thumbnail
對200年前的人來說,時間與空間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對這一代的我們來說,只要稍稍接觸過科普書籍大多都聽過相對論一詞,更進階者也聽過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的概念; 而對下一代的孩子們呢?這些概念是否比我們當時還要深入日常生活的各種角落?以各種影音、作品、日常語彙展現出來?
Thumbnail
對200年前的人來說,時間與空間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對這一代的我們來說,只要稍稍接觸過科普書籍大多都聽過相對論一詞,更進階者也聽過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的概念; 而對下一代的孩子們呢?這些概念是否比我們當時還要深入日常生活的各種角落?以各種影音、作品、日常語彙展現出來?
Thumbnail
全幅生命的內容,只有用「生命」親自去體驗,才能領會。
Thumbnail
全幅生命的內容,只有用「生命」親自去體驗,才能領會。
Thumbnail
💝多和孩子談未來,具體一點。 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未來可以被想像,被描述,被期待。❤️ 📕Here We Are 歡迎來到這個美麗的星球 📕What We'll Build 創造我們的未來 *** *** 疫情發展來到第三年,不知道為何,有一種全部又回到原點的感覺。 ***
Thumbnail
💝多和孩子談未來,具體一點。 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未來可以被想像,被描述,被期待。❤️ 📕Here We Are 歡迎來到這個美麗的星球 📕What We'll Build 創造我們的未來 *** *** 疫情發展來到第三年,不知道為何,有一種全部又回到原點的感覺。 ***
Thumbnail
在接觸過極簡類書籍後,我開始對於如何減少垃圾開始有興趣。這本書給了我詳盡及全面的垃圾世界,我也開始檢視自己生活的垃圾量。
Thumbnail
在接觸過極簡類書籍後,我開始對於如何減少垃圾開始有興趣。這本書給了我詳盡及全面的垃圾世界,我也開始檢視自己生活的垃圾量。
Thumbnail
就在沒有多久以前,在我們的父母親年輕的時候,當時的世界沒有所謂垃圾,我們吃的、穿的、用的,一切物品用完之後都可以回歸到大地,融入生態體系的循環。 近幾年陸續已有五.六篇文章被選入國小.國中與高職的國文教科書當課文,以下這篇是國三教科書採用的「別讓地球成為垃圾場」,編輯要我寫的背景說明供教師手冊參考用
Thumbnail
就在沒有多久以前,在我們的父母親年輕的時候,當時的世界沒有所謂垃圾,我們吃的、穿的、用的,一切物品用完之後都可以回歸到大地,融入生態體系的循環。 近幾年陸續已有五.六篇文章被選入國小.國中與高職的國文教科書當課文,以下這篇是國三教科書採用的「別讓地球成為垃圾場」,編輯要我寫的背景說明供教師手冊參考用
Thumbnail
當科技愈來愈發達 ,我們是將科技運用到提昇靈性還是將其運用到破壞、掠奪、追逐物質金錢權力呢? 我們的行為恐怕是頃向於後者了 就算大腦老嚷嚷要愛護地球、地球只有一個, 我們要愛環保,而在購買一堆環保餐具後,老又忘了帶出門,購入餐具的時機點又是哪個藝人、哪個動物又因為被我們所製造的塑料產物給毒害了, 因
Thumbnail
當科技愈來愈發達 ,我們是將科技運用到提昇靈性還是將其運用到破壞、掠奪、追逐物質金錢權力呢? 我們的行為恐怕是頃向於後者了 就算大腦老嚷嚷要愛護地球、地球只有一個, 我們要愛環保,而在購買一堆環保餐具後,老又忘了帶出門,購入餐具的時機點又是哪個藝人、哪個動物又因為被我們所製造的塑料產物給毒害了, 因
Thumbnail
社會科學是赤裸的學域,它深入人間,但卻冷靜地切開道德、倫理、信仰下的實象。在這本家喻戶曉的經典,我們還可能學到什麼?筆者將以章回方式試論本書,並且融入日常生活之應用。
Thumbnail
社會科學是赤裸的學域,它深入人間,但卻冷靜地切開道德、倫理、信仰下的實象。在這本家喻戶曉的經典,我們還可能學到什麼?筆者將以章回方式試論本書,並且融入日常生活之應用。
Thumbnail
在這個綠色/環保世紀,【瓦力】的出現,不用說教的態度,意在言外的提醒觀眾,善待腳下踏著的土地,畢竟如果未來某天人類得要漂流在太空過日子,可能沒有另一個瓦力來拯救癡肥的人類。
Thumbnail
在這個綠色/環保世紀,【瓦力】的出現,不用說教的態度,意在言外的提醒觀眾,善待腳下踏著的土地,畢竟如果未來某天人類得要漂流在太空過日子,可能沒有另一個瓦力來拯救癡肥的人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