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饌錄》練習通透

更新於 2021/06/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小最愛的蔬菜,就是清炒空心菜。直到現在,仍然每隔幾天就爆香幾粒蒜瓣,菜梗先下鍋,再下菜葉,嗆一圈紅標米酒。
有一回晚餐桌上,我失望地找不著那一盤愛菜,奶奶哄我說到,眼前那一盤就是。這時爸爸說了:「那是菠菜,妳別騙小孩嘛。」
我知道奶奶捨不得我失望,然而到了今日,我才明白,爸爸說那句話的時候,同時是父也是母。我想起很久以前他告訴我,我一出生,他跟媽媽就做了約定:永遠不對小孩說謊,也絕不在小孩面前吵架。所以,那天餐桌上,他代替了永遠缺席的媽媽,說出了對待我的原則。
現在回想,這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開始。我沒有小孩,但是看不少父母對小孩的哄騙,無論是嚇唬他們,還是誘騙、交換條件,總覺得那對建立敞開的溝通及成熟的關係有害。而溝通及建立健康關係的能力,是最最重要的。
要對指望著自己的人全然坦承,是蠻可怕的。可能得面對對方的失望、情緒,或是衝突,甚或關係的改變。但現在的我,還是要求自己盡力做到,對脆弱或無能為力,坦誠以對。因為內化壓力,一定會讓關係惡化,不會有改善或成長的可能。
前段時間,家裡的瑣事讓我有點厭煩,太多細碎的小決定,需要顧慮到另一個人。我是個自我慣了的人,這對我而言實在是小型的折磨。於是我找了情緒平靜的一天,一邊燒飯(這基本上都是心情最好的時候),一邊跟阿恩仔說,生活中我需要他更多的幫忙與投入。
這段對話不算太平順,但我們都盡力地了解對方的訴求。我不斷提醒自己,溝通的重點在表達我的需求,而不是要求對方或指責對方。他悶悶地沈澱了一兩天,然後生活上果然就有了不同。我感覺他更投入了,我輕鬆了不少,也更能表達出對他的感謝;而他的投入,也令他擁有更多的主導權,可以感覺得到他更自在,也更積極。
當然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調整,比如每天決定要吃啥這件事,我是個急驚風,他是個慢郎中,光是等他做出決定,我的血管都要爆了。但這兩天,我試著將這作為挑戰;與其火速的列出選項,不如將之視為開放性挑戰,從中激發新靈感。
當然,這個例子是我愛的烹飪,熱情是最好的潤滑劑,讓轉變及彈性變得容易又自然。可我深信,就像健身運動跟切菜的刀工,練習!表達自己,是可以練習的,經營健康的關係,是可以練習的,不斷地追求成長及進步,也是可以練習的。
人生至此,大半的路程,我都採逃避路線。所以我特別有「資格」說:對自己不誠實、不面對內在的真相、迴避困難及恐懼,只會讓人生越過越遭,心智越來越軟弱,每一步越來越模糊。
到了此時,不得不說,無論我跟我爹有多少「恩怨情仇」(比母女檔血腥多了!),我終是欣賞且佩服他「直視痛苦」的人生原則的。迴避了痛苦,不僅可能迴避掉了成長、突破的機會,更可能連當中寶貴的情感、回憶都一併背棄,而這,就是對自己最深沈的背叛。
一起練習吧!給身邊的人,一起正面迎擊挑戰、一起成長的機會,這樣的關係,一定會更茁壯!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icky W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我是那種「很難餵飯」的小孩。 我不挑食,不會跑來跑去,也不會不吃,但是,我會放空。 意思就是,一勺飯餵進來了,我就進入平行時空,完全忘記要咬,根本忘記自己有嘴巴這回事。 我們家的晚餐桌很熱鬧,因為我們都會回爺爺奶奶家吃飯。有時大伯、堂哥、姑姑都回來的時候,真的是一大家子人。家裡有張大餐桌,上
    《珍饌錄》顧名思義,是紀錄我與「珍饈美饌」的記憶。然而,於我而言的美味,往往來自於當下的情境、身邊的人、某些特殊的記憶,而不一定是多豪華、稀奇的美味佳餚。 從《鴿子蛋拍賣記》開始觀察自己,到《藏六記》習慣了紀錄下內在的實話,我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更進一步,寫寫食物帶給我的記憶,以及當時的人生經驗。 即
    小時候,我是那種「很難餵飯」的小孩。 我不挑食,不會跑來跑去,也不會不吃,但是,我會放空。 意思就是,一勺飯餵進來了,我就進入平行時空,完全忘記要咬,根本忘記自己有嘴巴這回事。 我們家的晚餐桌很熱鬧,因為我們都會回爺爺奶奶家吃飯。有時大伯、堂哥、姑姑都回來的時候,真的是一大家子人。家裡有張大餐桌,上
    《珍饌錄》顧名思義,是紀錄我與「珍饈美饌」的記憶。然而,於我而言的美味,往往來自於當下的情境、身邊的人、某些特殊的記憶,而不一定是多豪華、稀奇的美味佳餚。 從《鴿子蛋拍賣記》開始觀察自己,到《藏六記》習慣了紀錄下內在的實話,我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更進一步,寫寫食物帶給我的記憶,以及當時的人生經驗。 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看到一篇短文,寫著 孩子喜歡吃一道菜,媽媽會拼命挾到他碗裡,爸爸是直接不吃這道菜。 媽媽的愛是犧牲的愛,爸爸的愛則是堅定又隱晦的愛。希望天下的爸爸都能更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 更希望我的父親,父親節快樂、健康平安。
    Thumbnail
    之前去市場,賣菜的阿婆給我一大堆辣椒,眼看快要乾癟了,今天下午在家切辣椒打算冰凍起來。 切著切著,忽然手指一辣「哇喔!」這個刺激瞬間帶我回到那個「媽媽去上班,把我和弟弟托給外婆照顧」的幼稚園時期。 那時,我大約六歲,正處於好奇心旺盛的年紀。外婆有一天桌上放了大約十來條的紅辣椒,新鮮飽
    Thumbnail
    你不需要的信念,對你沒有幫助的信念,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你又為什麼要緊抓不放呢?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童年時父母離異,對於成長來說是個難題。雙親離開後,我們都靠自己努力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到父母的愛與付出。這道家常菜也許無法解決情感的問題,但可以帶給我們一絲家的溫暖。期望每個家庭都能讓孩子記住家的味道。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困難抉擇時的善良和正確之間的抉擇。作者分享了她和家人的一些個人事例,並提出了一些對於教導孩子和與年長家人相處的感悟。藉由這些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希望能啟發讀者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抉擇時,選擇善良。
    Thumbnail
    小時候聽阿母講過一個故事,有點誇張,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個人摘了很多茼蒿回去給妻子煮,心想今天應該可以吃得飽飽的,沒想到餐桌上的菜只剩一點點。 他以為是妻子把菜偷吃掉,氣到想打人,所以茼蒿又名「打某菜」,「某」是妻子的台語。 很多蔬菜都是煮過以後會「縮水」,100公克重的生菜很大一
    Thumbnail
    如果要說我的廚藝最受誰啟發,那就要歸功於我老媽,七歲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時,我開始當起我媽的廚房特助,幫的都是一些基本功,洗菜、拖地和保持流理臺清潔,好像少林寺練功的情節,我常想什麼時候才會學到秘訣、打通任督二脈,像阿嬤一樣開一家小餐館 ...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看到一篇短文,寫著 孩子喜歡吃一道菜,媽媽會拼命挾到他碗裡,爸爸是直接不吃這道菜。 媽媽的愛是犧牲的愛,爸爸的愛則是堅定又隱晦的愛。希望天下的爸爸都能更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 更希望我的父親,父親節快樂、健康平安。
    Thumbnail
    之前去市場,賣菜的阿婆給我一大堆辣椒,眼看快要乾癟了,今天下午在家切辣椒打算冰凍起來。 切著切著,忽然手指一辣「哇喔!」這個刺激瞬間帶我回到那個「媽媽去上班,把我和弟弟托給外婆照顧」的幼稚園時期。 那時,我大約六歲,正處於好奇心旺盛的年紀。外婆有一天桌上放了大約十來條的紅辣椒,新鮮飽
    Thumbnail
    你不需要的信念,對你沒有幫助的信念,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你又為什麼要緊抓不放呢?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童年時父母離異,對於成長來說是個難題。雙親離開後,我們都靠自己努力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到父母的愛與付出。這道家常菜也許無法解決情感的問題,但可以帶給我們一絲家的溫暖。期望每個家庭都能讓孩子記住家的味道。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困難抉擇時的善良和正確之間的抉擇。作者分享了她和家人的一些個人事例,並提出了一些對於教導孩子和與年長家人相處的感悟。藉由這些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希望能啟發讀者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抉擇時,選擇善良。
    Thumbnail
    小時候聽阿母講過一個故事,有點誇張,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個人摘了很多茼蒿回去給妻子煮,心想今天應該可以吃得飽飽的,沒想到餐桌上的菜只剩一點點。 他以為是妻子把菜偷吃掉,氣到想打人,所以茼蒿又名「打某菜」,「某」是妻子的台語。 很多蔬菜都是煮過以後會「縮水」,100公克重的生菜很大一
    Thumbnail
    如果要說我的廚藝最受誰啟發,那就要歸功於我老媽,七歲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時,我開始當起我媽的廚房特助,幫的都是一些基本功,洗菜、拖地和保持流理臺清潔,好像少林寺練功的情節,我常想什麼時候才會學到秘訣、打通任督二脈,像阿嬤一樣開一家小餐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