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散文】母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月回去南投的時候,母親人正在廚房。坐著凳子,旁邊擺個裝滿芥菜的臉盆,一桶裝菜葉廚餘的水桶。
她在挑芥菜,是準備要拿去曬乾、做梅乾菜用的。我記得那盆芥菜的菜葉大多早已被蟲咬出一些小洞,僅有少數菜葉是完好的。有時候不需要問,母親自己就會說起菜蟲到底有多愛吃芥菜,像是她在挑菜時,就已經抓死了好幾隻菜蟲,有時候還是會沒看到,所以洗的時候要洗多洗幾遍。
因為曾經跟著她下田拔芥菜,所以我能懂她的意思。那次她叫我看其中一顆芥菜,果然從葉子到心,到處都是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的菜蟲。若不是親自看過,大概很難想像,原來小小的菜園竟藏著如此奇異的生命,也就是這些小東西,僅需一夜,就能把青翠嫩綠的菜園啃得坑坑疤疤。
但母親抱怨歸抱怨,菜挑完,總是會說。
「啊這就代表菜很健康很天然,沒有農藥很好吃啦!不像你在外面吃餐廳,有些店家用的菜就不好。」然後下一句,就開始問著我在台北都吃什麼、什麼東西要吃到應該很不容易。
一如既往的關心,就像小時候那個總是愛把魚肉雞腿讓給我們吃,明明這種讓法早已過時了,還是夾到我們碗裡怕我們吃不飽的母親。這就是我母親。
若以傳統觀念來看,我的母親實在是很標準的「母親」。
來自鄉下農村家庭,跟著外婆下田種菜,只要貪玩就會被打,凡事都得自己來自己做;後來自己到台北上學打工,邊學邊讀書,考上公務員;跟父親結婚後,從睜眼起床開始就待在廚房挑菜、洗菜,準備早餐;十點騎著摩托車到菜市場,然後款著大小包的菜豬魚肉回來,立刻準備起午餐;下午有空,則是把外婆寄來的地瓜、芋頭或筍子做個處理保存;臨近傍晚的空檔,騎著摩托車又跑到附近跟別人一起租的菜園摘菜、澆水。
若早幾十個年頭,母親還會在晚上時督促我讀書寫功課。記憶中,國中以前的她是很嚴厲的。當到了讀高職後,她漸漸放任。有部分是自己長大了,知道要自動自發;但也有一部份是因為她的工作業務變得繁重許多,難以抽開心思煩惱我的課業。那陣子,她甚至在假日還得到辦公室加班一整天──可即使如此,她依然試著打理好我們一家的三餐,以及一些零碎的家務。
用老觀念來看,好像能稱之為叫「好母親」,「好媳婦」,「好太太」。是,在我眼裡,我的母親很萬能。即使自己肩負的擔子已經夠多夠重了,她還是想盡辦法要打理好所有家務。我想,放到現今社會很多家庭裡,我的母親絕對是許多為人婆婆眼中的「優質模範」吧。
但正因為她是我母親,所以我明白,成為那種模範不容易,用說的都比做還簡單。我母親之所以做得到,單純是她的生長環境將她磨練成吃苦耐勞的「好母親」。這全是她一再忍耐,忍耐,再忍耐,所換取來的。
上班事務一批又一批壓進來,僅有她獨挑大樑,還得面對上司無理刁難;被刀傷切到手,或者被火或滾燙的水燙傷,她就只是哎呀一下,然後沖沖水、簡單包紮,又繼續忙活;跟叛逆期的我哥吵架吵到凌晨,隔天還是保持理性準備早餐給我們吃;最近幾年,阿嬤失智症越來越嚴重,總是說著那個不要這個不要,她依然是想盡辦法,好讓阿嬤滿意。
我無法想像若換做是我自己,我能做到這些嗎?我做得來嗎?才不可能。我就連國小第一次打架,母親勸過我「忍耐」,但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後悔沒把同學打到住院很可惜。忍耐,我大概是做不來的。我無法像她這樣,百般忍耐,百般承受。那種苦,只有她吃得下,別人吃不來的。
這未必是好事。若是小時候就懂事,我大概會提醒母親不要這麼累。
但大概也起不了作用就是。畢竟我母親老早選擇坦然接受。僅此而已。
後來那晚的晚餐是蒸鱸魚。吃之前,母親頻繁告誡鱸魚的刺很多,要小心吃;一轉頭,她就拿著筷子與湯匙,把魚骨連著魚頭與魚肉分開來,然後挖一大片肉到我碗裡。我吃魚的技術,幾乎有一半是看著母親這麼分魚學會的。
「明天有要去菜市場嗎?」
「都可以啊,想去就去,我要順便買雞肉。」
她的付出,只有長大之後才能夠體諒。但時間過了,就是過了。現在如果說是彌補,也就是去菜市場買菜時幫忙提個菜,幫她省點力氣了。

〈關於Moonrogu〉
嗨,我是Moonrogu!一位奇幻小說家,你可以叫我村長。從2018年加入方格子並持續寫作至今,已累積數百篇極短篇小說創作以及三篇長篇奇幻小說的連載;而除了小說,我也寫我的寫作觀點,並發展成付費專題「奇幻寫作事」。如果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透過追蹤、訂閱,隨時follow最新的文章資訊!另外,誠摯邀請加入vocus Premium,閱讀我的Premium限定創作!
社群追蹤:FB粉專噗浪PlurkIG
經營出版專題:

拍手五下,輕鬆支持我繼續創作 ↓

avatar-img
12.5K會員
1.9K內容數
Moonrogu的歡樂鳥窩是個Moonrogu主觀觀點的集中地,你可以在這看到奇幻小說、創作觀點、平台生態觀察,以及不定時的討論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onrogu的歡樂鳥窩 的其他內容
提早回北部吧!這個想法纏繞在我腦袋裡很久,很長。可是我始終沒有去下訂提早北返的高鐵車票,我就只是每天打開訂票系統,看著傍晚、晚上後的車票被訂光;中午、下午的時段也陸續沒票;一直到初二凌晨十二點,初三的車票,只剩早上六、七點的班次,要趕,根本趕不上。 於是我一直拖到初六,才離家。
親戚還沒來,但媽媽已經端著自己帶來的食材準備張羅中午的大餐;由於廚房窄小且爐子早已堆滿廚具──包括外婆總是會準備的那鍋滷肉──我在這幫不上忙,也沒忙可幫,所以只能坐在客廳吃著外婆不吃的麻荖、餅乾,要不然就是外出照照太陽、吸一下田園清新的空氣,我甚至直接在門口做起伸展操。鄉下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無聊
於是除夕的下午我都在樓梯上坐著,要不然就是進廚房幫母親一點小忙。直到下午五點把菜都端出來拜祖先,燒金紙,等大伯、二伯一家人都到場出現後,又把冷掉的菜拿去熱一下,圍爐吃年夜飯。 不過想起這頓年夜飯,我又有一點頭痛。
空氣安靜而清晰,不遠處的小山不斷傳來大冠鷲的鳴叫,水流潺潺,枝葉騷騷,偶爾有某戶人家的狗,不知所謂的胡亂大叫。 就彷彿二十年前在這裡生活時一樣。 彷彿十年前時一樣。 彷彿一年前時一樣。 沒什麼變過。
如果真的打算不回去,那我還必要買嗎?畢竟一盒十幾顆鳳梨酥,我根本吃不完。但,現在不買,再晚幾天就真的買不到了,不如先繼續觀察疫情吧......於是就這樣,我又多拖延了幾天後,某天下午,疫情逐漸趨緩,不再有本土病例發生。 然後我隔天一早就去帶了一盒鳳梨酥,回租屋處以前又買了南下的高鐵車票。我要回家了。
以前的我,非常不喜歡被太陽這樣照,因為會反胃想吐、覺得噁心;所以以前的我很討厭太陽,不論溫暖和熙的春夏,還是帶著涼意北風的秋冬,我總是會帶一件外套掛在車頂的扶手當作是窗簾,或者整個套在頭上,即使悶熱,也好過被太陽直直照著。 也許,我是被陽光厭惡的,所以每當曝露在它的照拂下,才會總是一副懨態吧。
提早回北部吧!這個想法纏繞在我腦袋裡很久,很長。可是我始終沒有去下訂提早北返的高鐵車票,我就只是每天打開訂票系統,看著傍晚、晚上後的車票被訂光;中午、下午的時段也陸續沒票;一直到初二凌晨十二點,初三的車票,只剩早上六、七點的班次,要趕,根本趕不上。 於是我一直拖到初六,才離家。
親戚還沒來,但媽媽已經端著自己帶來的食材準備張羅中午的大餐;由於廚房窄小且爐子早已堆滿廚具──包括外婆總是會準備的那鍋滷肉──我在這幫不上忙,也沒忙可幫,所以只能坐在客廳吃著外婆不吃的麻荖、餅乾,要不然就是外出照照太陽、吸一下田園清新的空氣,我甚至直接在門口做起伸展操。鄉下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無聊
於是除夕的下午我都在樓梯上坐著,要不然就是進廚房幫母親一點小忙。直到下午五點把菜都端出來拜祖先,燒金紙,等大伯、二伯一家人都到場出現後,又把冷掉的菜拿去熱一下,圍爐吃年夜飯。 不過想起這頓年夜飯,我又有一點頭痛。
空氣安靜而清晰,不遠處的小山不斷傳來大冠鷲的鳴叫,水流潺潺,枝葉騷騷,偶爾有某戶人家的狗,不知所謂的胡亂大叫。 就彷彿二十年前在這裡生活時一樣。 彷彿十年前時一樣。 彷彿一年前時一樣。 沒什麼變過。
如果真的打算不回去,那我還必要買嗎?畢竟一盒十幾顆鳳梨酥,我根本吃不完。但,現在不買,再晚幾天就真的買不到了,不如先繼續觀察疫情吧......於是就這樣,我又多拖延了幾天後,某天下午,疫情逐漸趨緩,不再有本土病例發生。 然後我隔天一早就去帶了一盒鳳梨酥,回租屋處以前又買了南下的高鐵車票。我要回家了。
以前的我,非常不喜歡被太陽這樣照,因為會反胃想吐、覺得噁心;所以以前的我很討厭太陽,不論溫暖和熙的春夏,還是帶著涼意北風的秋冬,我總是會帶一件外套掛在車頂的扶手當作是窗簾,或者整個套在頭上,即使悶熱,也好過被太陽直直照著。 也許,我是被陽光厭惡的,所以每當曝露在它的照拂下,才會總是一副懨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她有時覺得煩躁, 尤其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之際, 母親頻繁來電, 耳朵重聽的母親, 聽不到她在工作時刻意壓低音量的回覆, 她們無法對話,只好掛上電話。 午休時間,她搭電梯下樓, 走到公司大樓對面的小公園, 坐在溜滑梯的階梯上,回電, 她已經習慣母親頻繁來電都是一些生活很瑣碎的小事,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困難抉擇時的善良和正確之間的抉擇。作者分享了她和家人的一些個人事例,並提出了一些對於教導孩子和與年長家人相處的感悟。藉由這些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希望能啟發讀者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抉擇時,選擇善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人生在自己手裡 不是別人嘴裡 活著 把自己做好 努力 堅毅 善良就可以 高媽媽是個非常傳統的女性 顧家 孝順 又燒的一手好菜的母親 一個非常努力盡好責任的媽媽 但從小我就覺得 她沒有活得真正的快樂……. 高媽媽出生在民國30年初那個尚未擁有女性覺醒與自主意識的年代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小時候聽阿母講過一個故事,有點誇張,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個人摘了很多茼蒿回去給妻子煮,心想今天應該可以吃得飽飽的,沒想到餐桌上的菜只剩一點點。 他以為是妻子把菜偷吃掉,氣到想打人,所以茼蒿又名「打某菜」,「某」是妻子的台語。 很多蔬菜都是煮過以後會「縮水」,100公克重的生菜很大一
Thumbnail
『為母則強』,這話套用在人類世界,凸顯出母性的愛與光輝;但若是在植物界,就有點違反遊戲規則的感覺。特別是遇到如我這般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種到最後知根柢』的人,那麼進行嫁接之術的人,一定會對我的行為捶胸頓足!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她有時覺得煩躁, 尤其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之際, 母親頻繁來電, 耳朵重聽的母親, 聽不到她在工作時刻意壓低音量的回覆, 她們無法對話,只好掛上電話。 午休時間,她搭電梯下樓, 走到公司大樓對面的小公園, 坐在溜滑梯的階梯上,回電, 她已經習慣母親頻繁來電都是一些生活很瑣碎的小事,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困難抉擇時的善良和正確之間的抉擇。作者分享了她和家人的一些個人事例,並提出了一些對於教導孩子和與年長家人相處的感悟。藉由這些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希望能啟發讀者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抉擇時,選擇善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人生在自己手裡 不是別人嘴裡 活著 把自己做好 努力 堅毅 善良就可以 高媽媽是個非常傳統的女性 顧家 孝順 又燒的一手好菜的母親 一個非常努力盡好責任的媽媽 但從小我就覺得 她沒有活得真正的快樂……. 高媽媽出生在民國30年初那個尚未擁有女性覺醒與自主意識的年代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小時候聽阿母講過一個故事,有點誇張,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個人摘了很多茼蒿回去給妻子煮,心想今天應該可以吃得飽飽的,沒想到餐桌上的菜只剩一點點。 他以為是妻子把菜偷吃掉,氣到想打人,所以茼蒿又名「打某菜」,「某」是妻子的台語。 很多蔬菜都是煮過以後會「縮水」,100公克重的生菜很大一
Thumbnail
『為母則強』,這話套用在人類世界,凸顯出母性的愛與光輝;但若是在植物界,就有點違反遊戲規則的感覺。特別是遇到如我這般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種到最後知根柢』的人,那麼進行嫁接之術的人,一定會對我的行為捶胸頓足!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