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傳承的愁雲中,看見希望的曙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之前說到,陣頭文化的傳承困難重重,(可參考先前守護陣頭文化),特別在鄉村地區,因少子化、人口外移等等大環境整體的不樂觀,更讓人不禁唏噓說:「文化傳承只是比誰撐得久」。而在擔憂文化失傳時,我們若能回到文化本質的魅力,以及文化與人、與生活的連結,其實能看見一片愁雲之中仍透著曙光。

只要小孩子與年輕人仍然熱愛,傳承就有希望


雖然現在青少年與小朋友都是被「手機」養大,經常手機不離身,眼球都被螢幕吸引走,但廟會與傳統民俗就是有其獨特的魅力,依然能吸引到新世代的興趣。有時在陣頭表演的場合,會看到旁邊有「手癢」的小朋友,雖然還沒正式加入練習,但已經按奈不住內心的衝動,自己依樣畫葫蘆模仿起來,非常可愛。如同下面的影片,這些都是文化傳承最美的風景。
相信只要我們的小朋友、青少年當中,還有人發自內心喜愛這項文化、會有衝動想親近,他們不論未來用哪種形式參與,都是將來傳承文化的種子。

文化是能跨越世代、跨越族群的共同喜好

在家族中,能夠找到一些事情,能夠讓阿公、爸爸與小孩三個世代,都共同感到興趣,這樣的事情大概不多,而文化就有這樣的凝聚力。

舉例來說,當小孩子在家裡從小耳濡目染、產生興趣,當他有機會參加參加陣頭時,他會成為家族維持文化傳承的窗口,透過小孩子在練習的過程,其他家人能夠了解今年的「即時概況」。從開始練習到廟會結束的期間,「陣頭」成為家人間共同的生活焦點,像是最近在練哪個招式、鄰居某某某有沒有參加、聽說哪個村庄練得怎樣等等話題,讓文化成為跨越世代的語言。
而當阿公或爸爸之前年輕時曾參與過,心裡也會希望,讓小孩子多接觸,有機會的話,也能夠鼓勵下一代參加;若遇到有興趣的小朋友,那家裡生活會變得很有趣熱鬧,像是下面的影片。
另外,對文化有興趣的朋友也涵蓋極廣,除了在地人,更能吸引到外地、或是遠在都市的朋友來參與,彼此原本不相識,生活在四面八方,各自有不同類型的工作與生活,但卻能因對文化共同的熱情,在廟會熱鬧期間,在廟口相遇。
因為文化能把不同背景的人凝聚在一起。

不斷的把文化傳出去、說出去,讓更多人認識


不論是小孩子、青少年,甚至跨到家庭、跨到不同領域,雖然已有一群人熱愛文化,死忠著投入及耕耘,但在少子化、人口外移的時代大洪流之下,要幫助傳統文化挺住,如果只靠少數人的部分力量仍是不夠。
多數的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連結」仍然不高,一來是知道的人不多,如果沒有家庭成員參與過,或是自身非常有熱情,其實是不容易接觸到這些文化;二來是要接觸這些文化有其門檻在,像是平常可以去哪裡看、如何了解文化背後的內涵等等,對於新手接觸者仍都存有一點難度。所以,「推廣與教育」會是文化傳承中很關鍵的
而文化傳承如要能源源活水般持續下去,「讓更多人知道」非常重要,要能捲動更多人的關心與參與。

用你喜歡的、擅長的方式,成為文化傳承的助力


基於上述的理念,我才開始於網路上寫文章,希望能有機會讓更多人認識傳統文化,而除了文字,今年更嘗試透過影像紀錄,來為文化傳承盡一份力,之後再接續與大家分享。
而有幸生活在當今的網路世代,自媒體與影像紀錄發達,能夠讓鄉村、讓各角落默默耕耘的文化事件,透過各種載體讓更多人知道。邀請各位朋友,如果你身邊有你熱愛的文化,也歡迎用你擅長、用你喜歡的方式,來推廣他們。
參與就是支持。越多人認識並參與,文化傳承越有希望;讓我們自己,也成為文化傳承的未來希望之一。
avatar-img
44會員
24內容數
走出大都市,新世代的人生舞台在台灣各地鄉鎮,換個視野與角度,用創新振興地方。從320年的諸羅古城出發,看老靈魂勇敢活出新生命,與有志投入地方活化的朋友作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郭軒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昔日引以為榮的傳統陣頭文化,今日維繫更艱難,走到現在成為「比誰撐得久」。而能夠有年輕人自發加入,是最珍貴的希望種子,大家朝思暮想在這三天大顯身手。疫情收走了年輕人獲得掌聲的舞台,也讓少了一次熱血體驗的機會,大大衝擊陣頭傳承士氣。過了三年,人好不容易聚起來,卻因為疫情,還沒熱鬧開始就淡淡收場。
講到陣頭,想到的只有8+9或舞龍舞獅?被讚譽「台灣第一香」的西港刈香,各村庄仍自組陣頭,為先民生活及傳統文化的結晶,值得你一看! 期待透過中壯年參與陣頭,並帶動家庭投入刈香活動;讓陣頭文化不僅是人與人的凝聚、是刈香的靈魂所在,更是下一代傳承文化的重要橋樑。
昔日引以為榮的傳統陣頭文化,今日維繫更艱難,走到現在成為「比誰撐得久」。而能夠有年輕人自發加入,是最珍貴的希望種子,大家朝思暮想在這三天大顯身手。疫情收走了年輕人獲得掌聲的舞台,也讓少了一次熱血體驗的機會,大大衝擊陣頭傳承士氣。過了三年,人好不容易聚起來,卻因為疫情,還沒熱鬧開始就淡淡收場。
講到陣頭,想到的只有8+9或舞龍舞獅?被讚譽「台灣第一香」的西港刈香,各村庄仍自組陣頭,為先民生活及傳統文化的結晶,值得你一看! 期待透過中壯年參與陣頭,並帶動家庭投入刈香活動;讓陣頭文化不僅是人與人的凝聚、是刈香的靈魂所在,更是下一代傳承文化的重要橋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CH台灣有哪些傳統文化 做成2D電玩遊戲可以在全球市場創下佳績? 新創科技創新科技如何與文化共融? 幸福課程 fb 幸福教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台灣有豐富的傳統文化 可以融入2D電玩遊戲並在全球市場取得成功。 以下是幾個具有潛力的台灣傳統文化元素: 廟會文化:
Thumbnail
在教育下一代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要打破從眾效應,勇於表現,在古代社會,從眾效應或許曾是保護的一種機制,但如今卻可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這篇文章以活潑生動的故事說明這個觀念。
Thumbnail
前幾天旗山進行了四年一度的媽祖繞境活動, 我們的孩子在那樣的氛圍中,感染了信仰給予的力量。 先不論每個人對於繞境後的感受是如何? 不過樂見的是孩子們藉由這次的活動, 認識了特別的繞境文化。 而從他們的日常中也能看到這次活動對他們的影響, 他們會利用學校原有的遊具, 當作是活動中的「
Thumbnail
「日常」,容易讓我們習以為常地忽略身邊的無形價值,尤以我開始關注耆老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挖掘歌謠儲存在記憶裡的文化脈絡,是多麼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 「音樂」,究竟與我們的文化有多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放學學校旁邊的小廟神明正在看戲 小孩也去湊熱鬧 在廟裡泡茶的阿公們看孩子埕裡嘻鬧 非但沒有意見還請他們進去後台瞧瞧 正在操偶的阿姨見到孩子們跑進工作場域 也非但沒有感到干擾還在劇情空檔拿偶給孩子試試 中間阿公還給孩子水果吃 阿姨好厲害熟練到指導小鬼之餘 仍穩住原本的演出 乾冰起 偶
Thumbnail
  全台總計有近900個眷村,10萬餘戶,其中具有文資身分的列管眷村計有47處(國防部公告13處眷存文化園區+34處具文資身分的眷村)。自2012年公告13處眷存文化園區保存名單以來,眷村可說是近年來文化資產保存的重點之一。   然而,在現行文化資產的體系下,眷村保存是保存了「眷村文化
Thumbnail
  「老房子在土地開發壓力下岌岌可危,老傳統在社會變遷發展中快速消逝,我們用盡各種辦法,努力保護他們,留住文化記憶與時代美感,藉以懷念祖先、傳承孩子、分享朋友。我們在日常生活,透過學校教育,傳遞老房子與老傳統的價值與智慧給孩子,也努力為這些老事物創造新價值。我們關注老房子與老傳統如何保存與發
Thumbnail
【近距離的布袋戲】《驚蜇慶典》 邀請的布袋戲團林老師夫婦,是布袋戲團的團長, 很盡心分享也很可愛, 白花花的長鬍子,圓滾滾的身形, 就像個慈祥的老爺爺一樣,雙手演着戲偶的他, 有著歷史傳承的軌跡,台上的布袋戲偶, 竟然有著100多歲的歷史。 孩子看著雙手揮來揮去、飛來飛去、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文化底蘊著靈魂淬鍊的美麗 每一種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種民族真正和期望看見的是其他民族和自己的文化傳統,相互學習其他文化的內容和智慧。身為中國人,如果孩子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才是代表自己的亮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CH台灣有哪些傳統文化 做成2D電玩遊戲可以在全球市場創下佳績? 新創科技創新科技如何與文化共融? 幸福課程 fb 幸福教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台灣有豐富的傳統文化 可以融入2D電玩遊戲並在全球市場取得成功。 以下是幾個具有潛力的台灣傳統文化元素: 廟會文化:
Thumbnail
在教育下一代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要打破從眾效應,勇於表現,在古代社會,從眾效應或許曾是保護的一種機制,但如今卻可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這篇文章以活潑生動的故事說明這個觀念。
Thumbnail
前幾天旗山進行了四年一度的媽祖繞境活動, 我們的孩子在那樣的氛圍中,感染了信仰給予的力量。 先不論每個人對於繞境後的感受是如何? 不過樂見的是孩子們藉由這次的活動, 認識了特別的繞境文化。 而從他們的日常中也能看到這次活動對他們的影響, 他們會利用學校原有的遊具, 當作是活動中的「
Thumbnail
「日常」,容易讓我們習以為常地忽略身邊的無形價值,尤以我開始關注耆老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挖掘歌謠儲存在記憶裡的文化脈絡,是多麼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 「音樂」,究竟與我們的文化有多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放學學校旁邊的小廟神明正在看戲 小孩也去湊熱鬧 在廟裡泡茶的阿公們看孩子埕裡嘻鬧 非但沒有意見還請他們進去後台瞧瞧 正在操偶的阿姨見到孩子們跑進工作場域 也非但沒有感到干擾還在劇情空檔拿偶給孩子試試 中間阿公還給孩子水果吃 阿姨好厲害熟練到指導小鬼之餘 仍穩住原本的演出 乾冰起 偶
Thumbnail
  全台總計有近900個眷村,10萬餘戶,其中具有文資身分的列管眷村計有47處(國防部公告13處眷存文化園區+34處具文資身分的眷村)。自2012年公告13處眷存文化園區保存名單以來,眷村可說是近年來文化資產保存的重點之一。   然而,在現行文化資產的體系下,眷村保存是保存了「眷村文化
Thumbnail
  「老房子在土地開發壓力下岌岌可危,老傳統在社會變遷發展中快速消逝,我們用盡各種辦法,努力保護他們,留住文化記憶與時代美感,藉以懷念祖先、傳承孩子、分享朋友。我們在日常生活,透過學校教育,傳遞老房子與老傳統的價值與智慧給孩子,也努力為這些老事物創造新價值。我們關注老房子與老傳統如何保存與發
Thumbnail
【近距離的布袋戲】《驚蜇慶典》 邀請的布袋戲團林老師夫婦,是布袋戲團的團長, 很盡心分享也很可愛, 白花花的長鬍子,圓滾滾的身形, 就像個慈祥的老爺爺一樣,雙手演着戲偶的他, 有著歷史傳承的軌跡,台上的布袋戲偶, 竟然有著100多歲的歷史。 孩子看著雙手揮來揮去、飛來飛去、
Thumbnail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人們越來越認為應有權活出真實的自己,道德一直都是被文化塑造的。通過雙向溝通, 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代。人需要接受並認同自己,這樣培養出的養分才是最珍貴的,我們應向這個方向前進。
Thumbnail
文化底蘊著靈魂淬鍊的美麗 每一種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種民族真正和期望看見的是其他民族和自己的文化傳統,相互學習其他文化的內容和智慧。身為中國人,如果孩子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才是代表自己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