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時序對戰略的重要性(1)

2021/06/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天想到,雖然筆者講過很多作戰的時序問題,但好像沒認真講過什麼,所以開一個短篇系列,談一下在戰略上,時序的重要性在哪。
這其實也沒什麼,就邏輯上來說,就是要你用子彈打死敵人前,你總要先有槍吧?當然,使勁的拿一顆子彈往人家頭上狂敲到死,也不能說是有錯啦,只是一般人會覺得這是來吵架的。

槍從哪裡來:軍事準備總有時間因素

先讓我們來談論一個很基本的概念,所謂的時序指的是什麼?在戰略上的時序,以及作戰時的各種戰術,是不是有一個關聯在。筆者要先講,這其實是很難懂的,因為變數太多,所以往後幾篇都是軍普類寫法,著重在便於理解,優先於真實狀況的描述。
先讓我們回到古代,從冷兵器時代開始,慢慢建立起整個時序的概念,這樣到了熱兵器時代,以及現在飛彈滿天飛的狀況,就不會感到困惑。
在冷兵器時代,不足百人的戰鬥,常常是一團混戰,但在有訓練的士兵,跟一般老百姓之間還是有巨大差異。差異在於幾個,對於武器的熟悉跟運用程度不同,小組戰鬥的訓練有無,以及辨認打擊目標上。有訓練的士兵只要能組成戰鬥編組,對上人數更多的未受訓民兵,結果也常常是單方面的屠殺,在這邊我們要問的問題就是,這個士兵怎麼養成的?
這就是最最基本的時序概念,大家都知道訓練有素的專業士兵,去對付一大群沒有受訓過的民兵,當然是如切瓜斬菜般容易。但專業士兵怎麼練出來的?軍隊訓練總要有一套SOP,這套SOP透過哪種方式創造出的?這總有個開端,以及引入這套制度並普及化的人。就算普及了,讓一個新兵進去到出來,也是得花時間。即便最基本的戰鬥編組,要士兵們熟悉彼此,到願意交出背面給隊友,都需要花很多時間訓練。
再來,就是戰場的敏銳度,專業士兵面對數量較多的未受訓練者,也是要迅速判斷,先攻擊削弱哪一邊,有沒有要優先解決的危險對象。要人廝殺,是得要面對恐懼的,尤其是對手有武器時,沒有受訓過的一般人,很難做到一擁而上,或是願意身先士卒。所以對於有受訓過的士兵,找出這種特別勇敢的帶頭者,或明顯居於領導地位的對手,先一步處理,速度總是比民兵快。
這聽來跟時序無關?不,當然有關,這就是用槍殺人前得先要有槍的邏輯。

從經驗、資訊累積,到評估基準的建立

只要有時間因素,都會有次序的問題,從訓練、部署……到評估、調整規劃,都會和時序有關
這也是為何,現代在評估戰力時,都會拿美國、俄國或是以色列當基準,因為只有這些國家有在常態性的對外出兵,且我們很明確的可以查到,某個將軍過去有多少參戰戰例,手下部隊有多少實戰經驗。從這邊,我們就會有一些基準值,可以評估出很多東西。
例如?
可以想像他們有一套戰場訓練手冊,老兵會教新兵很多實際經驗,並從過往的訓練時間,反過來能判斷再訓練100人得投入多少資源等等。簡單說,要複製同樣的經歷,我們會有一個接近現代的實際參考基準,而不是憑空想像。
有了這些,我們才能在更大的戰術與戰略層級上,去判斷出各種決策的時序。
舉一個範例,假設美軍某個將軍退役後,台灣請來當新式軍隊的教官,我們問他怎樣打造之前那支可以應付巷戰的軍隊?他就可以根據過往的經驗,算出一支千人部隊,需要有多少經費,在怎樣的士兵素質前提下,花多少時間可以做到。如果不是全部新軍,而是把現有的部隊改造呢?他也可以在取得現有這支國軍部隊的資訊下,反過去估算大致時間。

和時間有關,都得有時序的概念

換句話說,當我們想要在戰略或是戰術上,去評估一個時間,像是「打造無敵艦隊要幾年」、「建立反攻大陸軍團要多久」,總得要有現實基礎,這個時間就是這篇筆者說的,要有各種實際的經驗,累積出的各種資料,才能做出一個比較客觀的判斷。
你得先要有規劃建造無敵艦隊,後面才能說要打造海洋帝國;只說要海洋帝國,卻完全不管艦隊怎麼變出來,這時序怎樣都是不對的。更正確的講法是,隔壁國家花了三十年打造了一支有制海權的艦隊,你想要對抗,提出一個三年超越的方案,正確的作法應該為何?
外購啊。膝蓋想也知道自製做不到,但卻有人堅持要自己打造,並提了一套看來合理的方案,為何其他人看了就覺得這唬爛。時序不對嘛,人家用三十年的時間,你要三年打造完,國力跟人家也沒差多少,怎麼可能辦到。
筆者在這篇想要給各位一個觀念,不是只有到戰爭開打才有「時序的概念」,所有的計畫,只要跟時間有關都需要。在我們高談台積電超強生產低價晶片前,也得先問問投入了多少時間人力與金錢,才有今天的結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