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專注力─品味生活的每一個當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直覺得學會專注、學習活在當下,是自己人生中重要的課題。

或許,這也是每個人人生中的一道課題。對人生相當有益的特質。
你認為自己具備這項特質嗎?

專注地打電動、專注地閱讀、專注地烹飪、專注地聽音樂、專注地替貓咪梳毛、專注地思考、專注地寫一篇文章、專注地與人對話、專注地欣賞一部電影、專注地吃一碗麵。我不認為自己具備能一心二用、甚至好幾用的天賦,曾嘗試著朝這方向自我挑戰,但最終發現這太累了,也太難。

一心多用的結果,是發現生活變得過於輕巧、不著痕跡,彷彿每天都完成很多任務、很充實,我想是真的充實吧。但長久下來,我感覺自己對生活的感知逐漸不靈敏了,記性也變差了。

這和一心多用有直接的關係嗎?我原本並不確定。
直到最近看了這本書


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書中部分內容,或許是因為自己未曾體驗過作者的某些人生經歷,或畢竟每個人對於人生的感知程度總是因人而異,所以有部分章節我無法同理感受,也就不明白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

但同時,我對於作者在書中所闡述「專注的力量」、以及「學會專注所帶來的隱形效益」的各種闡述,深感共鳴,更在書中找到訓練自己專注力的方法,在這邊也簡單地將書中提到的方法分享給你。

七件事練習法:
從「日常小事」起,少量多餐的改變,當務之急就是拿回自己的專注力。


每天早晨起床,下意識或是有意識地,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有99%的機率,我總是先拿起手機,看看LINE裡有什麼新的訊息、看看前一天在IG發的動態有多少人看過了、有什麼樣有趣的回覆、再看看有什麼新的動態新的貼文、接著輾轉於各個APP滑滑滑… 總是這樣開啟新的一天。

現在想想,才發現自己原來如此渴望別人的關注。
也渴望那些資訊、來自外界的新知與刺激,每天都被龐大的資訊洪荒給灌爆,或滿足或疲憊,總之這已然是我們的日常。一種名為「資訊焦慮」的文明病。

那麼要如何拿回自己的專注力呢?
作者提供她自己用來練習專注力的七件日常小事:吃飯、閱讀、運動、走路、通勤、與人交談、用手機/電腦。以下從中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吃飯:在這三十分鐘內,沒人可以介入你和你的食物。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或一邊划手機一邊吃早餐,已成為我日常的習慣。「吃飯」變成只是一件「陪襯」的事,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對食物不敏銳的人,換句話說,我不太知道「要如何品嘗食物」,凡食物只要能下嚥、不要難吃得太離譜就好;那麼,對我來說:好吃的食物,究竟好吃在哪裡?

即使是戴上牙套,牙口不好、進食困難的現在,我仍沒自然學會細細咀嚼的習慣,反而是拼命把食物送進嘴裡,能咬爛的就咬爛,沒辦法咬的就用力吞下去,如此暴力的進食方式。

現在,我告訴自己要學會「品嘗食物」這項技能。

像書中說的「深化滋味」,用眼睛觀察眼前的菜色、用鼻子嗅聞食物的味道,是溫和的還是刺鼻的?送入口中時的溫度是冰涼、還是燙口的?用舌頭去感知一下醬汁的風味,確實感受到食物在口中咀嚼成泥後,才慢慢嚥下。

與人交談:除了言語之外,對方還釋出什麼訊息?

我們都知道,網路跟手機帶給我們便捷且迅速又即時的生活,也聽過一些長輩、甚至是同輩發出感嘆:明明大家出來吃飯,卻人人都在划手機當低頭族。

我認為這並沒有好還是不好,這是科技為我們帶來的便利,是事實。

只是因為現階段的我,想要訓練自己的專注力,所以我開始練習在和人聊天說話的時候,專注地聆聽對方的聲音、說話的內容,是平靜的、還是激動地訴說?也觀察自己發出的聲音、說出來的話,那是發自內心想說的話嗎?或只是因為當下必須這麼接話?

用手機/電腦:我現在要用手機/電腦了,我要用它來做什麼?

曾經有好長一段時間,當時我厭惡自己一天下來,總是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滑手機,造成眼睛過度疲勞、腦袋也疲乏。深感這世代網路好方便,而我卻好疲累。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輕或重的依賴著手機和電腦,除了日常社交之外,工作、行事曆、資訊需求,或甚至是無聊沒事做,都經常是我們不得不拿起手機的原因,然後總是滑著滑著半小時、一小時,甚至是半天就過去了。

但也很常有的狀況是,明明是想查某個資訊,在拿起手機、打開螢幕之後,手卻不自覺先點開LINE或是IG,接著目光隨即被某個訊息吸引,注意力便遊走到其他地方去了,等到訊息回完、社群軟體也都滑過一遍,才突然想起:咦?我剛剛拿手機好像是要做什麼?(但卻怎麼也想不起來)

我就是經常在這樣的手機岔路中,迷失自我XD

書中介紹兩個使用手機/電腦的技巧,目前實踐下來,覺得頗有成效:

技巧一:決定任務。
技巧二: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使用手機和電腦前,先有意識地問自己:「我現在要用手機/電腦做什麼?」

如果是想查詢某個資訊,那就有意識地告訴自己:「在查完這項資訊前,我不分心做任何事。」 每一次打開手機前,都有意識地訂下使用任務,或沒有特定任務,只是想查看有沒有人找自己,確認一下社群軟體的消息,也可以有意識地告訴自己:「這次的任務是把社群軟體都看過一遍,10分鐘內就放下手機。」

因為手機的誘惑力真的真的非常強大,在剛開始實行戒斷的頭兩天,我只要經過手機旁邊,就覺得手機在對我殷殷呼喚:「看看我~ 拿起我~ 用我~ 用我!!」 但我強迫自己堅決地把眼睛移開,去做別的事情,於是便能夠「暫時」忘記手機的存在,專心地做別的事情。

實踐到目前,我有時候還是會想要盡情地、無拘束地滑手機,我偶而還是會放任自己一下,但頻率已經減低很多,因為我確實感受到減少滑手機後,內心莫名升起一股安定沉穩的感覺,這些感覺可能是在專注地從事其他事情時,一點一點跑出來的。

相比於無止盡地滑手機,在放下手機後的那股空虛感,這種安定沉穩的感覺真的好太多了。

這七件事情,每個人在每一天機乎都會做到,與其刻意在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靜坐、強迫自己閉上眼睛靜下來,作者認為從這些日常行為來著手會相對容易些。當然靜坐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只是若沒有養成習慣的話,我們很容易忘記實行、就自然而然放棄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愛筆-avatar-img
2021/08/10
真的很容易掉進手機岔路的陷阱XDD 平常都盡可能關閉手機網路,改用電腦開很多分頁(事情做完再逐個關掉)不過,每天安排20分鐘~1小時的閱讀時間是真的很放鬆!不用讀得太多,又可以在幾週內看完進度~
avatar-img
KIMDORCHI 的沙龍
3會員
7內容數
記錄了我的閱讀&觀劇體驗,及所思所想。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開始在方格子發表讀書心得後,更發現專注的重要性。 從在方格子看完一篇長文,到看完一本書,乃至於寫完一篇心得,這過程需要許多專注累積而成。 大腦的運作方式 在有許多螢幕試圖吸引大眾目光的現代,專注更顯得難得。《專注的力量》這本書主要從腦科學跟心理學面向,探究分心的原因,以及要如何才能專注。
Thumbnail
開始在方格子發表讀書心得後,更發現專注的重要性。 從在方格子看完一篇長文,到看完一本書,乃至於寫完一篇心得,這過程需要許多專注累積而成。 大腦的運作方式 在有許多螢幕試圖吸引大眾目光的現代,專注更顯得難得。《專注的力量》這本書主要從腦科學跟心理學面向,探究分心的原因,以及要如何才能專注。
Thumbnail
我一直都有隱約的感覺到,自己似乎有點「不太對勁」了。
Thumbnail
我一直都有隱約的感覺到,自己似乎有點「不太對勁」了。
Thumbnail
出社會後一陣子,除了平常的8小時左右的上班時間,下班後帶著疲倦的身心處理日常瑣事的事物,有時甚至還在想工作案件的事,要想靜下心來專注的學習完成自己的目標,還真的是有點難阿! 跟以前求學時期比起來,真的沒有那種好好投入其中的專注感.....
Thumbnail
出社會後一陣子,除了平常的8小時左右的上班時間,下班後帶著疲倦的身心處理日常瑣事的事物,有時甚至還在想工作案件的事,要想靜下心來專注的學習完成自己的目標,還真的是有點難阿! 跟以前求學時期比起來,真的沒有那種好好投入其中的專注感.....
Thumbnail
只要手機出現在你的視野中,你的注意力就開始受到影響,總是想點開看看,下意識的滑動手機畫面。 手機對專注力的影響 我常常發現,自己總會無意識的使用手機,無聊的時候滑一下、尷尬的時候滑一下,有時打開手機響查點資料,又不小心被跳出來的通知吸引,過了一回又忘記原本想做什麼。 手機的存在感 訊息通知 聊聊天
Thumbnail
只要手機出現在你的視野中,你的注意力就開始受到影響,總是想點開看看,下意識的滑動手機畫面。 手機對專注力的影響 我常常發現,自己總會無意識的使用手機,無聊的時候滑一下、尷尬的時候滑一下,有時打開手機響查點資料,又不小心被跳出來的通知吸引,過了一回又忘記原本想做什麼。 手機的存在感 訊息通知 聊聊天
Thumbnail
專心注意力,專注學習 當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將會感受到回饋 在尋找自己的興趣同時這一句話之中 興趣 = 專注而尋找 = 行動 二者相加 就是行動起來才能找到興趣 這樣是具體且容易執行 專注確定方向 專注也要有目標方向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 要先確定目標,執行起來才不會多繞路 然後不要懷疑的耐心的執
Thumbnail
專心注意力,專注學習 當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將會感受到回饋 在尋找自己的興趣同時這一句話之中 興趣 = 專注而尋找 = 行動 二者相加 就是行動起來才能找到興趣 這樣是具體且容易執行 專注確定方向 專注也要有目標方向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 要先確定目標,執行起來才不會多繞路 然後不要懷疑的耐心的執
Thumbnail
這是一本排版乾淨清楚,可以飛快閱讀完畢的一本書籍,我非常喜歡每一頁大量的留白與此書行距控制,又也許是因為讀過許多同性質的書,終於是體驗到事半功倍的速讀感。 這本書提及如何找回專注力,找回生活品質,用生活中簡單的七件事開始練習控制自己的專注力。
Thumbnail
這是一本排版乾淨清楚,可以飛快閱讀完畢的一本書籍,我非常喜歡每一頁大量的留白與此書行距控制,又也許是因為讀過許多同性質的書,終於是體驗到事半功倍的速讀感。 這本書提及如何找回專注力,找回生活品質,用生活中簡單的七件事開始練習控制自己的專注力。
Thumbnail
專注產生內在察覺力,當我們頻繁地出現某些情緒或行為時,就是「挖掘課題」的最佳時機
Thumbnail
專注產生內在察覺力,當我們頻繁地出現某些情緒或行為時,就是「挖掘課題」的最佳時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