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民國八十五年七月三十日(農曆六月十五日)
地點:光量學佛院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真心正信。」正信者,謂正直之信念,是相對於邪信而言。真心者,即指虔信佛所說正法之心。此信,不因遭逢諸異道而稍生疑念,這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條件。
如《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成唯識論》卷六亦說:「云何為信?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以心淨為性,故又說「此性澄清,能淨心等。以心勝故,立心淨名。如水清珠,能清濁水。」由是可知萬善法生,信為前導。(
註)
所以,佛經首立:「如是我聞。」這是六種成就當中的「信成就」,以裨末法眾生信故,所以生信初門立信,以教生信故。教門多種,以信為基。
如人天因果,有大福祿者,以十善為妙因,人天為樂果;二乘根性,以信生滅因緣為正因,知「苦、集、滅、道」四諦而證聖果;又樂佛果者,歷三大阿僧祇劫勤修六度萬行,悲智雙運為因,以趣證菩提涅槃為妙樂佛果。
我們要出三界、了生死,一定要深信因果。假若對因果不清楚,就無法發起深信切願的心,也發不起勇猛心來精勤修學,凡事就會得少為足,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皆是對的。
譬如說自己做一件事,在外人看來其實不夠圓滿,但卻執著於自己做的才是圓滿的,不能虛心納受別人的提攜勸諫,這都是要背負因果的。一旦背負因果,就還是要落入輪迴的。因此我們學佛一定要深信因果,徹底了解因果,明白「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才能消除過去,我們因為無明所串習累積的習氣。
我們的心要如水,若不靜止,就無法澄清;水在流動時混含泥沙,所以污濁不清;必須等水靜止、泥沙沉澱時,上面的淨水方能清澈,才能供人歡喜取用,供人飲用止渴,並可供人洗除汙穢,潔淨衣物。
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自性清淨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自性,它是自然存在的,並不是由什麼人把它創造出來的。我們只要靜心,拋棄一切東西,處於強烈的覺知狀態下,那本具的自性清淨心就會顯露出來。
而淨心修行,就猶如淨水,我相信每一個人對清淨的水,都會生起歡喜心的。相反的,如果這水是骯髒的,譬如水溝的水很髒,就沒有人會去使用它。我們的心也是一樣,如果每天不斷地,一再地動來動去,攀東緣西的,這對我們修行人來說,不但是一點利益都沒有,反而讓修行變得障礙重重。
因為人身難得,生命有限,不能淨心如淨水,那想要解脫生死、成就佛道是很難的,不只阻礙了自己的道業,還會影響到他人的修行。因為攀緣造「業」,就不能夠好好地修行受持,也無法消除業障的。
譬如最簡單的一支蠟燭,它都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給別人光明,令別人得到利益的。而我們人呢?都是好攀緣、多管事、多造業,所以不能利益自己,也無法利益他人。蠟燭,雖然燃燒自己,看似自己吃虧,但是它照亮別人,布施給人光明,而且即使是燃燒到了最後,它自己也是清清淨淨的,一點罣礙都沒有。
所以,我們人一定要相信自己,要反省自己每天的行持,是不是有利益自己,或是每天都是在妄想中混過呢?我們大家都說要修行,要求解脫,但在二六時中,待人接物,不知觀照自己,常起心動念,攀緣外面的塵境,自己不能覺知,每天只是浪費生命,虛度光陰,這是非常愚癡的。
古德云:「要修世間法,也需要修十善法。」然修十善,只是得人天福報而已,也沒辦法真正獲得佛法的解脫,因為真正要解脫,首先必須要從「苦」來修。(
註)
如民國初年八指頭陀敬安大師,有一次在大庭廣眾中,一手提住太虛大師胸口的衣服,拖入禪房訓示:「要吃得了苦,受得了苦,挨得了苦。」之後才有今日的太虛大師。
又古人云:「吃苦了苦,享福損福。」所以必須要懂得吃苦、行苦,才能夠究竟得到佛法的安樂。佛陀當初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說四聖諦—苦、集、滅、道。為什麼要先講「苦諦」呢?因為我們在這世間六道輪迴中,尤其在人世間,人多行「貪」故,才會感受到苦報。(
註)
在感受苦報當中,要知這「苦」的原因,是由迷惑造業才受苦的;「集諦」,就是指迷惑煩惱,由煩惱越集越多,就越來越苦。
譬如說你現在獲得人身,若不懂得珍惜,進德修業,勤行六度,持戒念佛,以求解脫,將來不慎墮入畜生道中,或三途餘道,其苦更不堪設想。畜生道輪轉完了,又不幸墮入地獄道中,則苦上加苦了。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深信、明白「因果」兩個字,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學佛,就是為了要成佛。但要成佛談何容易?我們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講得很清楚,他修了三大阿僧祇劫,斷了見思、塵沙、無明三惑之後,才證得聖果。我們現在有大福報,能遇到最簡易、最捷徑、最圓頓的淨土法門,能專心念佛,又能護持常住,造就勝緣,這是成就往生極樂淨土的增上緣,是非常難得的。
譬如說,護持常住,愛護常住物。凡一切三寶物品,點滴清楚,不混擾、不濫用,我相信修行就不必背負太多因果,對了生死、生極樂,必定指日可待。
有些人說「我只要念佛就好了」。對常住一點都不發心,也不願護持。如果你是這樣修行的話,那就不是一位發大乘心的行者。大乘心,是要發菩提心的。你若真正要修行,真想了生死,更要深信切願,發菩提心,以大乘佛法圓修的精神,持名念佛,如淨土法門的基本三種福業,也是要具大乘心,讀誦大乘經典,廣修六度。
六度第一就是布施度,先有布施的心,才有辦法行施捨。其次,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布施為六度之首。修行如果越修越侷限於自己求好,自己求解脫的自私心,這根本連小乘聖果都修不成,哪裡還能證取大乘佛法,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呢?(
註)
你們現在對因果清楚了嗎?以後每天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舉手投足,起心動念之際,對因果都要明白清楚,否則修行說要了生死,連因果都不明白,生死要怎麼了呢?大家好好努力吧!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