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全息圖解】全息圖解析04:如何對一本書進行知識萃取,做出更好傳播的知識全息圖?

2021/07/0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全息圖是對一個完整的系統進行視覺化的圖解。
當我們要將一本書的內容轉化為全息圖時,就會產生一個問題:我該用幾張全息圖?只用一張全息圖的話,有可能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來看。
一本書可以只談一個知識系統,也可能涉及多個系統。比方說在《多模型思維》中就提到多達三十二個思維模型,每一個思維模型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整本書可以做成三十二張全息圖,或者只挑其中一個思維模型來做成全息圖。這樣的思考模式,都是從書中的綱要分類來梳理知識脈絡的做法,也就是「作者」觀點。
那麼,能不能將整本書只做成一張全息圖呢?當然可以,只不過我們得從「讀者」觀點重新理解與組織書中的知識脈絡。比方說,使用邏輯框架中的「主題框架」來組織希望傳達的內容:
  • 目的:為什麼要學習多模型思維?
  • 關聯:多模型思維對於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有什麼影響?
  • 效益:多模型思維有哪些?可以帶來什麼樣的效益?
我可以用這樣的架構來萃取書中的知識點,梳理出讀者觀點的知識脈絡並製作成全息圖。當然,我還可以用其他類型的邏輯框架來梳理出不同的知識脈絡、製作出截然不同的全息圖。
因此,要想從一本書萃取知識,做出更好傳播的知識全息圖,我有兩個聰明對策。
  • 聰明對策一:運用「讀者觀點」取代作者觀點
  • 聰明對策二:利用「邏輯框架」來梳理知識脈絡
接下來,我會在這篇文章告訴你
  1. 如何用兩個聰明對策,將一本書的內容轉化為全息圖
  2. 一本書從讀者觀點、作者觀點做出來的全息圖有何差別?以《成功最關鍵的事:管控不如預期》為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88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全息圖解析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