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全息圖解】全息圖解析04:如何對一本書進行知識萃取,做出更好傳播的知識全息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全息圖是對一個完整的系統進行視覺化的圖解。
當我們要將一本書的內容轉化為全息圖時,就會產生一個問題:我該用幾張全息圖?只用一張全息圖的話,有可能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來看。
一本書可以只談一個知識系統,也可能涉及多個系統。比方說在《多模型思維》中就提到多達三十二個思維模型,每一個思維模型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整本書可以做成三十二張全息圖,或者只挑其中一個思維模型來做成全息圖。這樣的思考模式,都是從書中的綱要分類來梳理知識脈絡的做法,也就是「作者」觀點。
那麼,能不能將整本書只做成一張全息圖呢?當然可以,只不過我們得從「讀者」觀點重新理解與組織書中的知識脈絡。比方說,使用邏輯框架中的「主題框架」來組織希望傳達的內容:
  • 目的:為什麼要學習多模型思維?
  • 關聯:多模型思維對於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有什麼影響?
  • 效益:多模型思維有哪些?可以帶來什麼樣的效益?
我可以用這樣的架構來萃取書中的知識點,梳理出讀者觀點的知識脈絡並製作成全息圖。當然,我還可以用其他類型的邏輯框架來梳理出不同的知識脈絡、製作出截然不同的全息圖。
因此,要想從一本書萃取知識,做出更好傳播的知識全息圖,我有兩個聰明對策。
  • 聰明對策一:運用「讀者觀點」取代作者觀點
  • 聰明對策二:利用「邏輯框架」來梳理知識脈絡
接下來,我會在這篇文章告訴你
  1. 如何用兩個聰明對策,將一本書的內容轉化為全息圖
  2. 一本書從讀者觀點、作者觀點做出來的全息圖有何差別?以《成功最關鍵的事:管控不如預期》為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88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全息圖解析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用輸出可以反饋更好的輸入,對於學習也是相同的道理。 作筆記、用心智圖整理或是寫心得文都是常見的輸出方式,確認自己學到了多少內容?檢視理解上有無偏誤? 那麼,如果將課程內容濃縮為一張全息圖,又該怎麼做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用兩個真實案例,告訴你如何做到。
心智圖是個簡單好用的工具,我自己也很常使用。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會用心智圖來歸納與整理資訊的脈絡,然後再製作為全息圖,不僅在視覺上能維持一致性,在訊息傳達上也能提供結構性、層次感與視覺化的優點。在這篇文章中,你會看到我如何將演講內容的心智圖,重新組織為視覺化的全息圖。
如果能用一張圖,就能將知識或資訊完整呈現、一目了然,該有多好?全息圖,就是我得出的答案。這篇文章,我將告訴你如何掌握四個步驟、三個關鍵,製作出吸睛的全息圖。
用輸出可以反饋更好的輸入,對於學習也是相同的道理。 作筆記、用心智圖整理或是寫心得文都是常見的輸出方式,確認自己學到了多少內容?檢視理解上有無偏誤? 那麼,如果將課程內容濃縮為一張全息圖,又該怎麼做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用兩個真實案例,告訴你如何做到。
心智圖是個簡單好用的工具,我自己也很常使用。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會用心智圖來歸納與整理資訊的脈絡,然後再製作為全息圖,不僅在視覺上能維持一致性,在訊息傳達上也能提供結構性、層次感與視覺化的優點。在這篇文章中,你會看到我如何將演講內容的心智圖,重新組織為視覺化的全息圖。
如果能用一張圖,就能將知識或資訊完整呈現、一目了然,該有多好?全息圖,就是我得出的答案。這篇文章,我將告訴你如何掌握四個步驟、三個關鍵,製作出吸睛的全息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作者主張當我們進行重大決策時,應先架構起一個框架(Frame)。善用這個框架之所有相關因素,才能達成預定成效。首先先定義何謂「思考框架」。其次就分多個章節仔細論述「思考框架」的具體內涵有哪些? 作者們舉出很多實際案例來闡述如何運用架構落實,在落實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重要概念。
我自己很喜歡同時讀多本書。 而且我會先比較每一本書的目錄, 來學習每個作者編排內容的方式。 例如機器學習就有很多的書都在教, 而且裡面的內容也可以差異很大。 有的書可能整本都是理論, 有的書整本都是程式碼, 而理論仔細去比較, 有的又更側重其計算複
這本書輕鬆易懂,結合生活例子來闡釋底層邏輯,包含選擇的智慧、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以及社會進化的底層邏輯,作者強調拋棄過去經驗,運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的方法面對問題,並不被利益、立場左右。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談論如何建立有效的思考框架,並解釋這如何幫助整合新舊知識。 建立思考的框架 「波士,在我們談論思考框架之前,要不要給我們的朋友們解釋一下什麼是「思考框架」呢?」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閱讀分享 書名:底層邏輯 1主題:如何快速洞察本質-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 重點摘要 1.商業顧問的核心能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 2.洞察力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科學的方法練習精進。 3.系統=要素 X 連接關係 系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 要素-要素可以想成零件,是我們表面看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以簡潔淺白的文字講述世界運作的通用邏輯,包括底層邏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等主題。書中提及放棄與選擇、成功的商業模式、高度與格局等觀念,以及如何應用在生活中。作者的觀點直白真實,適用於不同生活階段。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作者主張當我們進行重大決策時,應先架構起一個框架(Frame)。善用這個框架之所有相關因素,才能達成預定成效。首先先定義何謂「思考框架」。其次就分多個章節仔細論述「思考框架」的具體內涵有哪些? 作者們舉出很多實際案例來闡述如何運用架構落實,在落實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重要概念。
我自己很喜歡同時讀多本書。 而且我會先比較每一本書的目錄, 來學習每個作者編排內容的方式。 例如機器學習就有很多的書都在教, 而且裡面的內容也可以差異很大。 有的書可能整本都是理論, 有的書整本都是程式碼, 而理論仔細去比較, 有的又更側重其計算複
這本書輕鬆易懂,結合生活例子來闡釋底層邏輯,包含選擇的智慧、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以及社會進化的底層邏輯,作者強調拋棄過去經驗,運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的方法面對問題,並不被利益、立場左右。
Thumbnail
本文用輕鬆對話的方式,談論如何建立有效的思考框架,並解釋這如何幫助整合新舊知識。 建立思考的框架 「波士,在我們談論思考框架之前,要不要給我們的朋友們解釋一下什麼是「思考框架」呢?」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閱讀分享 書名:底層邏輯 1主題:如何快速洞察本質-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 重點摘要 1.商業顧問的核心能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 2.洞察力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科學的方法練習精進。 3.系統=要素 X 連接關係 系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 要素-要素可以想成零件,是我們表面看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以簡潔淺白的文字講述世界運作的通用邏輯,包括底層邏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等主題。書中提及放棄與選擇、成功的商業模式、高度與格局等觀念,以及如何應用在生活中。作者的觀點直白真實,適用於不同生活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