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後感:吾愛吾詩(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會被這部電影給吸引,主要是二個巧合,一個是因為一個月前才看過韓國電影生命之詩,平日兼差當看護的歐巴桑加入詩社,意外地開啟了創作的天份;而我最近也因為突來的靈感,先是創作了一首英文藏頭詩,而開啟了英文小短文的創作領域,若對這個專題好奇的讀者也可自行參閱,目前已有三十餘篇作品。
幼稚園kindergarten這個學制源自於德國,1837年福祿貝爾在巴特布蘭肯堡創辦一所遊戲活動機構。1840年起名為幼稚園,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園。德語為「Kindergarten」,意為「孩子的庭園」,而英文「庭園」則是拼成garden,所以英文單字Kindergarten也算是外來語,所以沿用德語的拼法。
電影中的女主角是個年屆中年的幼稚園老師,生活平淡無奇,為了填補心靈空缺,閒暇加入了寫詩班,但作品卻都只是無病呻吟,連自己都感動不了,有一天班上的小男生的喃喃自語,吸引了她的注意力,"Anna is beautiful. Beautiful enough for me. The sun hits her yellow house. It's almost like a sign from God"小男孩怎能說出這一串如詩的言語,於是她開始利用各種名義,午休將小男孩帶到厠所,透過閒聊了解小男孩的家庭狀況,探究小男孩出口成詩的原因,運用糖果等小禮物,誘發小男孩的創作意願,看到這兒時,我直覺就聯想女主角純粹想剽竊男孩的作品,果不其然女主角在寫詩班發表了男孩的第一首詩文,原本表情生無可戀的講師,眼睛都發亮了,即使其他同學提出異議,講師也為女主角辯白,並鼓勵她繼續創作,也期待她的其他作品。
小男孩因父母離異,父親因開設酒吧,作息完全與小男孩顛倒,放學後全權由父親所雇用的女員工,充當褓姆負照顧之責,其中一至二天還是交由同學父親代理,原因是因課後棒球隊練習之便而託育,這樣的狀況像極了年輕一輩的育兒常態,以身邊的案例來看,年輕人有三分之二多數選擇同居而不結婚,三分之一結了婚,又有二分之一不生小孩,生了小孩的夫妻又因工作繁忙,沒辦法負起教養之責,學齡前的照顧有的交由公婆或父母代養,有的聘用24小時褓姆,到了孩子該上了幼稚園,公立幼稚園必須四點接,門口聚集的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安親班老師,只有少部份是全職媽媽,這段最需要媽媽的時期,是職業婦女最深的無奈與無力。
女主角無法坐視小男孩的天份被白白地浪費,先是和褓姆協調,請她代為記下小男孩的創作,也藉著帶著他出遊的機會,也計劃帶他去詩作發表會朗讀那首Anna is beautiful.的詩作,但不巧寫詩班的講師也在其間,二人因此交惡,講師不顧二人交情,嚴辭指責其不恥心態,但女主角不為所動,仍義於反顧地鼓勵小男孩創作,過於積極的行為引來小男孩的父親起了疑竇,於是為男孩辦了轉學手續。
劇情至此急轉直下,女主角為家人做了大餐,說了類似告別的言語,原來她已打包好行李,透過跟踪來到男孩的新學校,順勢帶走男孩,他們一起到海灘戲水,男孩又詩性大發,創作了"The bull stood alone in the backyard. So dark. I opened the door and stepped out. Wind in the branches. He watched me, Blue eyes. He kept breathing to stay alive. I didn't want him. I was just a boy. Say yes, Say yes, anyway."
玩了一整天,二人到旅館投宿,看似開心的一天,但機警的小男孩還是覺得不太對勁,先洗好澡的小男孩,利用女主角洗澡時,先將浴室的門反鎖,再嚐試打電話報警,女主角不忘教師本色,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教會小男孩成功報警,也在小男孩協助開門後,如願穿好衣服,不至於在赤身裸體情況下被捕,女主角當然會吃上綁架罪名,但小男孩被帶上警車回家之前,坐在車內的他仍不斷地說著"I have a poem.”但再也不會有視這些喃喃自語如珍寶,那個伯樂老師免不了要鋃鐺入獄,小男孩又要過著明明有人(褓姆)陪伴、衣食無虞孤單的生活,寫詩的天份註定又要被忽略。
影片被歸類為驚悚片,但我倒覺得比較像是心理分析劇,女主角慧眼識璞玉,是她教學生涯一個美麗的插曲,她一心想將男孩變成可炫耀的標的,心態和許多想以子為貴的家長,不惜用各種手段,透過各種比賽和獲得獎牌,疊高自己的成就感沒有兩樣,小孩真有天份也有興趣就罷了,但我也曾親眼目睹,兒童寫生比賽,媽媽偷偷幫忙畫上幾筆的舉動,或是自己的學生曾告訴我,小學的音樂比賽作品都是在愛的小手下被逼出來的。
其實所有學制中最辛苦的老師就是幼稚園老師,以我自己的孩子為例,老大剛上幼稚園時,有嚴重的分離焦慮,每天穿上幼稚園圍兜兜就開始哭,足足哭了一整個月;好不容易不哭了,竟然和另一個想找我女兒玩,卻用了挑釁方式來吸引她注意的小男生吵起來了,二個三歲多的小朋友用著童言童語互嗆,小男孩說:「我爸爸是學校老師!」我女兒楞了一秒之後,也回他:「我爸爸也是學校老師!」小男孩又說:「我不信!」我女兒也回他:「我也不信!」後來幼稚園老師不得不找來雙方家長溝通協調,才發現雙方家長真的都是該所高中附設幼稚園的高中部老師,都是熟識的朋友,也才平息了二個小小孩的爭執。
姑且不論女主角的違法行為,她也還是個盡責的老師,也還是個敏感度高的教育人員,幼稚園是小孩的第一個母校,不管是資賦優異或是學習障礙,好的幼教老師可即早提醒,不錯過黃金時期,但多數的家長若被老師提醒孩子可能是特殊生,尤其是學習障礙,幾乎都會認為老師在找麻煩,也有一些家長明明孩子沒問題,但家長卻神經兮兮地疑神疑鬼,該帶孩子去看醫生的家長卻東推西推,不願正視問題。
於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熱心過了頭的老師自毀前程,年紀雖小卻文采煥發的幼稚園學童回歸平凡小孩,年紀愈長他的天份就愈黯淡,終究年齡趕上他的能力,星星墜落凡間也只會化為石頭,不再那麼地閃爍動人了。
二人的相遇可分為四個階段,先是發掘瑰寶、驚為天才,接著提供表演舞台、驚艷四座,後因過度激進、震驚家屬,最後挺而走險、驚慌就逮,男孩似乎發生過一些事兒,又好像沒造成什麼不同的後果,除了那句沒人搭理的"I have a poem.”,直翻是我有一首詩,但意思比較像是我寫了一首詩,而這首詩受過高等教育的大人還不見得寫得出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觀後感|抉擇於所愛之人的夢想與生命──《DARLING in the FRANXX》DARLING in the FRANXX 廣(左)與零二(右) 相信大家在看DARLING in the FRANXX的時候,一定會在留言中看到有關主角之一「莓」的各種討論,其中不外乎的就是因莓對主角「廣」的單戀而出現的各種調侃甚至嘲諷,像「莓機會」、「莓辦法」、「莓你的事」之類的層出不窮。到劇情
Thumbnail
avatar
Yufann
2021-09-03
釀X新北紀錄片影展|身份認同是一種創傷:《吾家有男初長成》、《不具名:自由的代價》、《寍》成為跨性別者、香港人、唐氏症患者與離群索居的老人,並非他們所願意的,但是不得不如此。佛瑞斯所認為的「被冒犯的世代」,並不是一種世代特徵或是個人的選擇累積而成,而是成為創傷的主體,成為某個少數的、被剝削的族群──成為受害者,是在當今恐怖事件、性暴力、物理病變、價值崩解的世界裡,保護自己的唯一方式。
Thumbnail
avatar
太空人 Astronautin
2021-06-30
《釀電影》雋永之愛【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人們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We all live in the past,we take a minute to know someone, one hour
Thumbnail
avatar
空凜
2020-10-24
電影"夕霧花園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愛情痛並快樂的存在日本,一個在二次大戰期間,令亞洲各國畏懼的名字。 愛情,卻在雲霧飄渺的茶園,默默展開... ​
Thumbnail
avatar
大女人工作室
2020-02-02
電影短感|電流大戰 The Current War或許你知道「電流大戰」字面上指的是直流電和交流電之爭,也知道兩者各自的擁護者是愛迪生和特斯拉,但如果你想在本片看到這兩人的不斷交鋒,那你可能會失望。因為在歷史上,這場電流大戰其實是愛迪生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的西屋公司之間的商業利益爭奪,而特斯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他設計的交流電傳輸方法給威斯汀豪斯。
Thumbnail
avatar
凱文的觀影筆記
2019-07-24
[美劇]Orange is the new black season3 觀後感當我發現我變成高等遊民時(from日劇-約會) 已經過了七天 自7/1辦好離職程序 把所有金山街小套房內的長(ㄓㄤˋ)物都搬回老家 無縫變為谷口巧 樂不思蜀 百廢待舉卻甚麼也不想做  長物們還堆在那沒有整理 髒了的床包到現在還沒洗 原來只要變成高級遊民 五體就滿足了...   寫影評是高級遊民
Thumbnail
avatar
Lady J
201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