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這條路】父母自己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成長這條路】
當我聽到大姑跟我說起她要帶著兩個小孩還要加上小孩的老婆,去開一家所謂的火鍋外帶店的時候,我一句話都講不出來。
就在前幾個月前,我才聽說,他們想要去開7-11.
然後,後面又說要去夜市賣麵線。
最後一次我聽到的是,要去開早餐店。
真的是還好當時我們是講電話,不是視訊,因為我很怕我會不自覺流露出『荒謬』的表情。
大姑說著自己也曾經在餐飲業待過,很拼湊的講著一些她所謂的專業的餐飲知識,但說實話那些都只是一些基本,這種紙上談兵,還是談的荒腔走板,當我系問到他們的菜單單價,還有大約預計要花的創業資金,天方夜譚的跟我說要500萬,但當我細問下去,500萬都要花在那裏的時候,又說只是她大概粗估的金額,也就是說,根本沒有真的仔細去算過,正確一點來說,應該是連要如何去估算,也毫無概念。
大姑又誇下海口說,她要從台中上來台北好好的『督促』他們。
我也不知道要督促甚麼,又說著要拿著自己台中的一個小套房去貸款,看看能夠貸款多少錢。
(我想她那句話可能是講給我聽,希望我跟老吳能夠資助她們一點。)
但,面對這一群完全沒有經驗,但又都以為自己甚麼都懂的他們,我根本不看好他們,就更不要說還要投資他們了。
最讓我無言的其中一點就是,他們之所以想要做火鍋外帶店純粹是因為台灣這三個月的疫情,讓他們嗅到外送的商機。
我聽到這段的時候,真的是下巴都要掉下來。餐飲業叫苦連天,他們居然還覺得現在是開店的好時機?
餐飲業都在煩惱著怎麼撐過這段疫情,但你們這幾個人卻是做白日夢覺得機不可失,現在正是投入餐飲的好時間?
當然,這個最讓我傻眼的是,身為母親的大姑,居然還是帶頭起哄想要開店的其中一個人,一個已經60歲,都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有碰過餐飲的人,說著滿嘴的異想天開,意氣風發的,讓我實在也無力說些甚麼。
我回頭跟老吳說,我連一句建議的話都不想講。
老吳說,對,不要講。他們沒有問,就不要說。
其實我想,老吳比我更清楚他自己姐姐的個性,因此也不止一次對他姐姐的教育方式提出質疑,但老實說,母親自己的個性都是這樣欠缺思考,甚至還跟小孩子一樣衝動。
其實,最好的教育,實際上是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教育方式和處世方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
母親從小所種下的根源,他們從小的家庭教育,都跟他們後來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息息相關。
電話最後在一些瑣碎雜事閒聊中結束,我不禁嘆了口氣,母親帶著小孩這種三分鐘熱度的做事方式,我相信這個所謂的火鍋外帶店,最後也會無疾而終,然後這樣的創業話題也許之後還是會不時的出現在對話裡,但應該永遠不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奔五的老少女的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外甥的這件事情,在我跟老吳的對話裡面,重複出現了好幾次。 當然,最多被討論的事情,還是老吳的姐姐,小外甥的媽媽,在這整件事情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老吳也曾經對這件事說過很多次,大姑對於她的小孩沒有影響力,也沒有約束力,但偏偏,母親自己認為,跟小孩做朋友,才是現在的管教之道。 的確,雖然我們一直說小
家裡的小外甥,從大學畢業之後就窩在7-11打工,一直逃避要找工作這件事情,而身為母親的大姑,也沒有給小孩太多的壓力,加上老吳每個月都還是有金錢支助小外甥,自然而然生活的沒有壓力。雖然我很早就跟老吳說不應該再給小外甥零用錢了,但老吳的本意本來是希望他可以認真去找工作,不要因為一點小錢,就一直賴在7-1
周末跟老吳還有即將來上班的同事一起去吃自助午餐。年輕的小男生才29歲,面對未來的老闆,一開始多少有點緊張, 我心裡面默默地想著,『啊 ,如果換作是我,我可能也會很緊張的心情』,就盡量找一些輕鬆的話題穿插一下。 吃完很撐的午餐之後,我跟老吳決定散步回家去。 老實說距離並不是太遠,從飯店走回去家裡
昨天看了一本書,叫做五十歲,我辭職了。 作者是一位爆炸頭姐姐稻垣惠美子,在日本有名的朝日新聞社的社會部擔任總編輯,並且是一位專欄作家,也上過許多電視節目,因為燙了一頭爆炸的捲捲頭而讓人印象深刻。 才剛剛開始看了幾個章節,就連續被書中的好幾個句子感動。 想要離開大企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想要從一個很好
手很殘的老吳,常常都會有那種自己以為自己很靈敏的錯覺,但就偏偏事實上就不是這樣,因此家裡很多他常用的茶具也好,盤子也好,常常都是這裡缺一角,那裏少一塊的。 今天又是一樣的老劇場。自己把自己心愛的茶杯給摔到地上,還好茶杯還算耐摔,指摔壞了杯底,杯子本身還是可以用的,但老吳就開始在那裏唉聲嘆氣,家裡缺
昨天晚上10:30就覺得很疲累,爬上床睡覺。 然後今天早上6:30就默默地醒來了。 每天一如往常的送老吳去地鐵站,因為今天南京天氣實在太舒服,我又跟點兒到處逛逛,大概閒晃了一個小時才回家。 在散步的時候,順便的上網把今天要煮的菜買一買,回到家的時候,剛剛好送到。就一起提上樓準備自己的早午餐。 大概
小外甥的這件事情,在我跟老吳的對話裡面,重複出現了好幾次。 當然,最多被討論的事情,還是老吳的姐姐,小外甥的媽媽,在這整件事情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老吳也曾經對這件事說過很多次,大姑對於她的小孩沒有影響力,也沒有約束力,但偏偏,母親自己認為,跟小孩做朋友,才是現在的管教之道。 的確,雖然我們一直說小
家裡的小外甥,從大學畢業之後就窩在7-11打工,一直逃避要找工作這件事情,而身為母親的大姑,也沒有給小孩太多的壓力,加上老吳每個月都還是有金錢支助小外甥,自然而然生活的沒有壓力。雖然我很早就跟老吳說不應該再給小外甥零用錢了,但老吳的本意本來是希望他可以認真去找工作,不要因為一點小錢,就一直賴在7-1
周末跟老吳還有即將來上班的同事一起去吃自助午餐。年輕的小男生才29歲,面對未來的老闆,一開始多少有點緊張, 我心裡面默默地想著,『啊 ,如果換作是我,我可能也會很緊張的心情』,就盡量找一些輕鬆的話題穿插一下。 吃完很撐的午餐之後,我跟老吳決定散步回家去。 老實說距離並不是太遠,從飯店走回去家裡
昨天看了一本書,叫做五十歲,我辭職了。 作者是一位爆炸頭姐姐稻垣惠美子,在日本有名的朝日新聞社的社會部擔任總編輯,並且是一位專欄作家,也上過許多電視節目,因為燙了一頭爆炸的捲捲頭而讓人印象深刻。 才剛剛開始看了幾個章節,就連續被書中的好幾個句子感動。 想要離開大企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想要從一個很好
手很殘的老吳,常常都會有那種自己以為自己很靈敏的錯覺,但就偏偏事實上就不是這樣,因此家裡很多他常用的茶具也好,盤子也好,常常都是這裡缺一角,那裏少一塊的。 今天又是一樣的老劇場。自己把自己心愛的茶杯給摔到地上,還好茶杯還算耐摔,指摔壞了杯底,杯子本身還是可以用的,但老吳就開始在那裏唉聲嘆氣,家裡缺
昨天晚上10:30就覺得很疲累,爬上床睡覺。 然後今天早上6:30就默默地醒來了。 每天一如往常的送老吳去地鐵站,因為今天南京天氣實在太舒服,我又跟點兒到處逛逛,大概閒晃了一個小時才回家。 在散步的時候,順便的上網把今天要煮的菜買一買,回到家的時候,剛剛好送到。就一起提上樓準備自己的早午餐。 大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親節前和妹妹討論今年要帶老爸去吃什麼好料,討論好幾間餐廳都沒有共識,後來她說朋友介紹我們去北投吃一家很有名的茶蝦飯 瞬間我眼睛一亮,因為之前美食節目剛好有介紹這家餐廳,本以為在山裡面,沒想到在市區,然後跟老媽說要吃這間,她也說阿姨跟她講這家生意很好,常常客滿,沒訂位是吃不到的,原來老人間早已
她有時覺得煩躁, 尤其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之際, 母親頻繁來電, 耳朵重聽的母親, 聽不到她在工作時刻意壓低音量的回覆, 她們無法對話,只好掛上電話。 午休時間,她搭電梯下樓, 走到公司大樓對面的小公園, 坐在溜滑梯的階梯上,回電, 她已經習慣母親頻繁來電都是一些生活很瑣碎的小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夢見我正面臨生意失敗,相當沮喪。看到媽媽和繼父出門擺麵攤,讓我看了好捨不得。媽媽說繼父想說多少賺一點,來過生活。 繼父每天都燉一大鍋湯,然後客人來了再下白麵條。我問媽媽這樣子一碗多少錢,她說一塊錢美金,大概台幣 30 元。我心想要靠賣麵來賺每天的生活費,真的也不是很容易。 我問媽媽:「您可以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那天跟一群爸爸媽媽們聊天時談到了煮飯這件事,竟然聽到某位爸爸說現在大家都用電子鍋煮飯,因為用大同電鍋煮的飯不好吃。 我不加思索一臉驚愕地回:怎麼會?我是都用大同電鍋而且我煮得很好吃啊.......
我住在新竹一個客家小鄉鎮,街上共有三個自助餐店,其中這家生意特別紅火,中午11點就開始有顧客光顧而且要排隊,門口停滿來店的摩托車有時還真沒地方停。我觀察店裡生意好的主要關鍵是菜色符合大眾口味而且便宜,一個主菜(魚或肉類)加兩個青菜也就5~70元左右,在物價飛漲的今天,這樣的價格說明常常要排隊是有原因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跟往常一樣回娘家,中午去熟悉的麵攤吃麵,點著一樣的餐點。用餐完後母親起身去結帳,金額為245元,這家麵攤是熟識,且單價便宜實惠又會關照老客人,在我記憶中嫁人後這應該是母親第五次左右主動結帳吧! 用餐過程中,說實在也沒什麼好聊,但我總會想到身邊兒時記憶但目前過得不錯(至少IG上這樣的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次出遊過程中因點餐事件引發的家庭衝突,女兒和父親的交流,以及母親的內心掙扎。文章充滿了情感與反思,呈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和互動。作者通過自己的家庭經曆,引起讀者對於父母和子女之間關係的思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親節前和妹妹討論今年要帶老爸去吃什麼好料,討論好幾間餐廳都沒有共識,後來她說朋友介紹我們去北投吃一家很有名的茶蝦飯 瞬間我眼睛一亮,因為之前美食節目剛好有介紹這家餐廳,本以為在山裡面,沒想到在市區,然後跟老媽說要吃這間,她也說阿姨跟她講這家生意很好,常常客滿,沒訂位是吃不到的,原來老人間早已
她有時覺得煩躁, 尤其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之際, 母親頻繁來電, 耳朵重聽的母親, 聽不到她在工作時刻意壓低音量的回覆, 她們無法對話,只好掛上電話。 午休時間,她搭電梯下樓, 走到公司大樓對面的小公園, 坐在溜滑梯的階梯上,回電, 她已經習慣母親頻繁來電都是一些生活很瑣碎的小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夢見我正面臨生意失敗,相當沮喪。看到媽媽和繼父出門擺麵攤,讓我看了好捨不得。媽媽說繼父想說多少賺一點,來過生活。 繼父每天都燉一大鍋湯,然後客人來了再下白麵條。我問媽媽這樣子一碗多少錢,她說一塊錢美金,大概台幣 30 元。我心想要靠賣麵來賺每天的生活費,真的也不是很容易。 我問媽媽:「您可以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那天跟一群爸爸媽媽們聊天時談到了煮飯這件事,竟然聽到某位爸爸說現在大家都用電子鍋煮飯,因為用大同電鍋煮的飯不好吃。 我不加思索一臉驚愕地回:怎麼會?我是都用大同電鍋而且我煮得很好吃啊.......
我住在新竹一個客家小鄉鎮,街上共有三個自助餐店,其中這家生意特別紅火,中午11點就開始有顧客光顧而且要排隊,門口停滿來店的摩托車有時還真沒地方停。我觀察店裡生意好的主要關鍵是菜色符合大眾口味而且便宜,一個主菜(魚或肉類)加兩個青菜也就5~70元左右,在物價飛漲的今天,這樣的價格說明常常要排隊是有原因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跟往常一樣回娘家,中午去熟悉的麵攤吃麵,點著一樣的餐點。用餐完後母親起身去結帳,金額為245元,這家麵攤是熟識,且單價便宜實惠又會關照老客人,在我記憶中嫁人後這應該是母親第五次左右主動結帳吧! 用餐過程中,說實在也沒什麼好聊,但我總會想到身邊兒時記憶但目前過得不錯(至少IG上這樣的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次出遊過程中因點餐事件引發的家庭衝突,女兒和父親的交流,以及母親的內心掙扎。文章充滿了情感與反思,呈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和互動。作者通過自己的家庭經曆,引起讀者對於父母和子女之間關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