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AIoT數位轉型的法律議題(2-3)契約責任與風險配置議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導言



關於著作權、個資及營業秘密等法律風險與爭議,所伴隨的責任問題,其實都能透過契約去配置其法律風險,尤其是在「AI軟體開發契約」的情形,也就是關於AI軟體研發的承攬契約,定作人(業主)與承攬人(承包商)之間的權利義務內容、責任歸屬及分險分配,在現行法律規範及實務見解有所欠缺而無從發揮補充功能時,則只能有賴契約明文確實去訂定,才能保障當事人間之權益。



為何說現行法律規範及實務見解無法保障此類契約當事人之權益呢?



因為AI軟體不論是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s)、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語音辨識(Speech Understanding)、模糊邏輯(Fuzzy Logic)等運用,其研發與應用過程涉及許多項目的產出,例如:原始數據、衍生數據、訓練資料、模組、專門領域的知識(Domain Know-How),這些項目常常在法律方面並無明文規定何人在何種條件或情況下得以利用,或其權利可歸屬於何人,故有賴於契約清楚約定這些項目的權利歸屬及使用條款,才能真正釐清其定義與權限。




透過契約內容的約定做好風險控管


AI模型是否能順利研發、達到預測與反應的效能,往往取決於業主所提供具有相當質量的數據資料,就此也應列入契約評估規範中。又如果,當AI軟體模型未能開發完成,或其預測與反應之結果或效能不佳,契約雙方也應事前就「債務不履行」、「瑕疵擔保」、「可歸責因素」或「因果關係」等事項做風險控管。其中最重要者,就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0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現代人必懂的資訊法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建佑律師_NoMoreLaw的沙龍
154會員
192內容數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任何在網路上搜尋資訊、使用網路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路上交易等,無不與資訊法有關,是當代網路世代的人們必須要了解、認識的領域!
2025/01/20
如同美國最高法院多數意見所指出的,該法案並非直接規範或涉及言論自由,而主要是從國家安全這面大旗的角度作評估,所以如此高度涉及政治或現實考量,不論從憲法上的嚴格或中間審查標準去看,很容易得出合憲的結論。更遑論網路平台的責任,就直接Get Out!
Thumbnail
2025/01/20
如同美國最高法院多數意見所指出的,該法案並非直接規範或涉及言論自由,而主要是從國家安全這面大旗的角度作評估,所以如此高度涉及政治或現實考量,不論從憲法上的嚴格或中間審查標準去看,很容易得出合憲的結論。更遑論網路平台的責任,就直接Get Out!
Thumbnail
2024/10/22
[摘要] 本文探討多元宇宙、Web3和網路治理等概念如何塑造未來數位世界。筆者指出,唐鳳提出的多元宇宙概念強調運用數位科技支持民主,促進社會協作。而Web3則著重去中心化技術,確保用戶對數據的擁有權。
Thumbnail
2024/10/22
[摘要] 本文探討多元宇宙、Web3和網路治理等概念如何塑造未來數位世界。筆者指出,唐鳳提出的多元宇宙概念強調運用數位科技支持民主,促進社會協作。而Web3則著重去中心化技術,確保用戶對數據的擁有權。
Thumbnail
2024/07/30
探討數位轉生和AI復活的議題,並對這些技術在法律層面存在的風險與爭議進行深入分析。藉由涉及的人工智慧、數位遺產、個資法、民法等法律領域,提出合理且具體的修法建議,以規範死者個人資料在AI應用中的合法性及倫理標準。
Thumbnail
2024/07/30
探討數位轉生和AI復活的議題,並對這些技術在法律層面存在的風險與爭議進行深入分析。藉由涉及的人工智慧、數位遺產、個資法、民法等法律領域,提出合理且具體的修法建議,以規範死者個人資料在AI應用中的合法性及倫理標準。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