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確》#2 負面型直覺偏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負面型直覺

我們傾向於留意壞事多過好事。
這包含三種情況:
  • 對過往的錯誤記憶;
  • 新聞媒體與社運人士的選擇性報導;
  • 以及擔心把壞事說是在好轉會顯得冷血。
過往錯誤記憶
數世紀以來,人很愛美化自己的年少年代,嘆著今不如昔。呃,但其實多數事物往往是昔不如今,只是人非常容易忘掉事物「當年」到底是什麼模樣。
撇開個人的記憶偏誤,我們也因故刻意不跟自己與孩子提及古代的悲慘與殘酷。
選擇性報導
儘管大趨勢是世界在變好,但社運人士與遊說團體很懂得怎麼把一點風吹草動渲染成世界末日,靠危言聳聽讓我們害怕。
比方說,美國的犯罪率從1990年到現在呈現下降。1990年,通報案件數達1450萬件。到了2016年,案件數不到950萬件。幾乎年年會有可怕嚇人的事情發生,但每當發生了,媒體就報導得繪聲繪影,結果多數人往往認為犯罪率節節升高。
難怪我們誤以為世界正在變糟。新聞一再報導壞事。雪上加霜的是,我們不太記得以前的情況,對過往抱持美好印象。
在這種悲觀的錯覺下,有些人感到憂心,有些人感到絕望,卻如同自尋煩惱。
憑感覺而非思考
一般人說著世界正變壞時,心裡到底在想什麼?我猜他們沒有在想,而是在憑感覺。
當一般人誤以為世界沒在進步,很容易認為目前的努力只是徒勞,連對確實有效的措施都失去信心。我遇過很多這種人,他們對人類不抱一絲希望,不然就是變得激進,支持不智的激烈手段,但其實現有方法已經讓世界大為改善。
以女孩上學為例,然而從1970年代開始,全球出現長足進展。如今各宗教、各文化與各洲的父母幾乎都有錢讓所有小孩上學,兒子能上學,女兒也能上學。女孩就學率幾乎跟男孩不相上下:90%的小學學齡女孩有上學。男孩的就學率則是92%,相差無幾。
在我看來,慶祝現有的成功是一回事,繼續目前的奮戰是一回事,兩者並不衝突。

如何扭轉負面型直覺偏誤?

既是糟糕也在變好
「正在變好」這說法是否代表一切都好,我們該鬆一口氣,別再擔憂?當然不是。難道我們只能從「糟糕」與「變好」之間擇一來講嗎?當然不是。事實上兩者都成立,既是糟糕,也在變好。變好,仍糟,同時成立。
預期壞消息會被渲染
另一個有助降低負面型直覺影響的方法是,時常預期壞消息會被大肆報導。
要記得新聞媒體與社運團體得靠誇大來吸引注意。要記得負面消息比中性或正面消息更引人矚目。要記得無論目前多有長足進步,要抓住一個小地方誇張渲染與危言聳聽實在很容易。要記得我們身在一個透明公開且資訊暢通的世界,災害消息比過往更容易流出。
切記,正面的改變可能更多,只是你看不到,所以你得去找出來才行(如果你檢視統計數據,各種正面改變可謂俯拾皆是)。
別美化過去
當我們沉浸在美化了的過去,我們與孩子會看不清事實。有些證據指出過往的不堪,儘管可怕嚇人,卻是良藥苦口,我們能從而珍惜現有的成果,相信未來世代能如過往世代一樣跨過障礙,解決世上的難題,繼續朝和平與繁榮邁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40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都不禁傾向把各種事物分成截然不同的兩類,之間橫著一條鴻溝。我們眼中的世界分成兩類國家:富人與窮人。 在建構基於事實的世界觀之際,你所遇到最大的難關在於要知道一點:你的多數親身經驗來自第四級,間接資訊則經過大眾媒體的篩選。你需要靠什麼來揪出並取代誤解?答案是數據。你得秀出數據,看見背後的事實。
結尾很重要。我們收尾的時候,可能誤以為難處理的部份都結束了,但其實還沒。若要在未來有效競爭與合作,我們必須小心處理最後一步。 我們學到,就算已經成交,依舊得處理合作與競爭之間的張力,而且還得放眼未來。
出場順序看似不重要,居然也會影響各種競賽成績,投票和審判第一個比較好,而競賽和面試壓軸比較好。 決大多數的談判,先出價比較好。第一件是資訊,如果有缺乏資訊,搶先出價反而吃虧;第二件事是「錨定概念」。 關鍵在於,如果有充分資訊,先開口有優勢;但如果對方掌握的談判資訊比我們多,最好先禮讓對方。
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你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 光問「為什麼」?尋求他人觀點,就連最暴力的情境都可以化解。研究發現,被要求思考賣方觀點的受試者,比較可想出具有創意的交易。 觀點取替能讓餅變大,還能讓當事人替自己取得額外資源。 做到觀點取代的方法之一,是主動想像別人會怎麼想。 模仿可以帶來更有效的觀點取替。
一旦我們犯了錯,很有可能會失去他人對我們的信任,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即時的道歉」,這是重拾信任最佳的方法。 簡單說出「我很抱歉」力量強大,而我們說話的方式,以及我們道歉時所做的事,會讓事情很不一樣。 組織可以訂定規章請員工道出,身為個人的我們,則得替自己定好做人的原則,讓自己克服抗拒道歉的心理關卡。
人類不是唯一靠著欺騙達成目的的動物,其實許多動物都會利用其他動物以取得更多稀缺資源。 如果我們過於輕信,敵人就會利用我們;然而,多疑也會交不到朋友,無法得到合作的好處。 要在合作與競爭間抓到平衡。 要看出別人說謊的徵兆之前,首先必須建立基準線。有了基準線之後,接下來得留意別人說了什麼。
我們都不禁傾向把各種事物分成截然不同的兩類,之間橫著一條鴻溝。我們眼中的世界分成兩類國家:富人與窮人。 在建構基於事實的世界觀之際,你所遇到最大的難關在於要知道一點:你的多數親身經驗來自第四級,間接資訊則經過大眾媒體的篩選。你需要靠什麼來揪出並取代誤解?答案是數據。你得秀出數據,看見背後的事實。
結尾很重要。我們收尾的時候,可能誤以為難處理的部份都結束了,但其實還沒。若要在未來有效競爭與合作,我們必須小心處理最後一步。 我們學到,就算已經成交,依舊得處理合作與競爭之間的張力,而且還得放眼未來。
出場順序看似不重要,居然也會影響各種競賽成績,投票和審判第一個比較好,而競賽和面試壓軸比較好。 決大多數的談判,先出價比較好。第一件是資訊,如果有缺乏資訊,搶先出價反而吃虧;第二件事是「錨定概念」。 關鍵在於,如果有充分資訊,先開口有優勢;但如果對方掌握的談判資訊比我們多,最好先禮讓對方。
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你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 光問「為什麼」?尋求他人觀點,就連最暴力的情境都可以化解。研究發現,被要求思考賣方觀點的受試者,比較可想出具有創意的交易。 觀點取替能讓餅變大,還能讓當事人替自己取得額外資源。 做到觀點取代的方法之一,是主動想像別人會怎麼想。 模仿可以帶來更有效的觀點取替。
一旦我們犯了錯,很有可能會失去他人對我們的信任,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即時的道歉」,這是重拾信任最佳的方法。 簡單說出「我很抱歉」力量強大,而我們說話的方式,以及我們道歉時所做的事,會讓事情很不一樣。 組織可以訂定規章請員工道出,身為個人的我們,則得替自己定好做人的原則,讓自己克服抗拒道歉的心理關卡。
人類不是唯一靠著欺騙達成目的的動物,其實許多動物都會利用其他動物以取得更多稀缺資源。 如果我們過於輕信,敵人就會利用我們;然而,多疑也會交不到朋友,無法得到合作的好處。 要在合作與競爭間抓到平衡。 要看出別人說謊的徵兆之前,首先必須建立基準線。有了基準線之後,接下來得留意別人說了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總是比較容易想像事情會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種"最壞打算"的心態來源於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控制感的缺乏。但事實上,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Thumbnail
「預期危險」是大腦古老的機制,如果一件壞事發生,你會想到更多壞事。在沒有毒蛇猛獸的現代,人們卻仍有數不的煩惱,看林達宏老師教我們如何「凡事往好處想」,轉念升維,好事就在眼前!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今天在 YT 聽到在談「轉念,世界跟著改變」的力量。 當我們深陷在負面的情緒與環境時,不但停止自己進步,對身心無益,更糟的是還把自己掉入負面情緒漩渦,與無限挫折感中。 難過、仇恨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好。世界是不會為你停止轉動。當你停止進步時,就已經逐步被抛在後面了。 或許我們對現況不滿,如果把這力
  我們害怕。作為人類,除了記憶之外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害怕。就像極權政權害怕日子被記得,我們害怕面對錯誤和改變。我們害怕「變得更好」,因為變得更好,不只意味著過去的不足;也意味了過去執行至今的計畫必須打住,我們要重新制定、重新去相信另一種未來--在這個我們需要跳躍過去才能相信的當下,它還不存在。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任何事前,就先萌生過去失敗的經驗,認定事情一定不可能成功 但這個未必是壞事,因為這是一個人性的本質 就像我們都愛聽跟看"末日的預言" 這都只是一個防禦機制,從遠古開始都是這樣,因為隨時要注意"危險的狀況" 只要把恐懼轉變為"懂得預期各種風險的思考能力" 客觀看待負面的自己
Thumbnail
這幾年的社會氛圍讓我越來越有一種笑貧不笑「壞」的感受,而我們對於生活許多面向也愈加不信任。個人的力量很小也很大,想改變這個社會,我們或許可以從「關心政策」開始。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總是比較容易想像事情會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種"最壞打算"的心態來源於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控制感的缺乏。但事實上,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Thumbnail
「預期危險」是大腦古老的機制,如果一件壞事發生,你會想到更多壞事。在沒有毒蛇猛獸的現代,人們卻仍有數不的煩惱,看林達宏老師教我們如何「凡事往好處想」,轉念升維,好事就在眼前!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今天在 YT 聽到在談「轉念,世界跟著改變」的力量。 當我們深陷在負面的情緒與環境時,不但停止自己進步,對身心無益,更糟的是還把自己掉入負面情緒漩渦,與無限挫折感中。 難過、仇恨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好。世界是不會為你停止轉動。當你停止進步時,就已經逐步被抛在後面了。 或許我們對現況不滿,如果把這力
  我們害怕。作為人類,除了記憶之外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害怕。就像極權政權害怕日子被記得,我們害怕面對錯誤和改變。我們害怕「變得更好」,因為變得更好,不只意味著過去的不足;也意味了過去執行至今的計畫必須打住,我們要重新制定、重新去相信另一種未來--在這個我們需要跳躍過去才能相信的當下,它還不存在。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任何事前,就先萌生過去失敗的經驗,認定事情一定不可能成功 但這個未必是壞事,因為這是一個人性的本質 就像我們都愛聽跟看"末日的預言" 這都只是一個防禦機制,從遠古開始都是這樣,因為隨時要注意"危險的狀況" 只要把恐懼轉變為"懂得預期各種風險的思考能力" 客觀看待負面的自己
Thumbnail
這幾年的社會氛圍讓我越來越有一種笑貧不笑「壞」的感受,而我們對於生活許多面向也愈加不信任。個人的力量很小也很大,想改變這個社會,我們或許可以從「關心政策」開始。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