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嘴巴承擔後果|學習系列 IV|舊文復刻 #1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2 集數地圖

第 14 站,悲觀和正向還是有個適當的平衡存在

...

失敗值得追求數次

實作課程之所以受到重視,或許是因為人們很清楚:說說不算,做了才知道。

那為什麼到「人生」課題上,卻總有 100 分的參考答案和詳解呢,成功方程式真的有這麼好找到嗎。

當我聽到發生在人身上那些「大起大落」的事,我所領悟的,並不是應該要感謝現在還沒摸透現實感就要稱之為「幸福」的生活,而是能重新站起來面對自己和人群的那份勇氣,值得讚許

原文的背景比較厭世,新增結論會說明「為何不要維持這樣的狀態太久」。

1

前幾天 (2019) 在林育聖《文案的美》個人頁面上看到的這句話:

當覺得自己都是對的時候,那就是錯的。(2023 的現在有疑似在部分哲學書裡閱讀過,個人認為不同情境的解讀會不太一樣,一邊的說教感比較重,一邊則是不跟風,後者理想些)

聽完長輩們理所當然的建言後,習慣多問一句「為什麼」變得很重要

10 來年前,即便我只有小學的年紀,才不是聽不懂人話;在當時,許多人恐怕還正趕著「台灣錢淹腳目」的末班車後跑著。

明知看不到車尾燈,總希望還能夠沾到那麼點運氣成分。

傳統觀念會有不合時宜的一天嗎,「傳統」二個字說好聽是保有前人的智慧,難聽點就是不知變通、守舊固執 ... 因此,讀大學是一定要的,工作才好找;理組的更棒了,薪水更多。

這世界不是 18 歲冠上個成年,就什麼都自然而然的會了;也不是 22 歲出社會才能不叫父母擔心,不肖子滿街跑的時候,這樣的無知永遠不能以「這應該的」作為回覆。

質疑這些看似合理的說法,才是學習在起步的關鍵。

2

結果絕非偶然,在最應當學習的年紀選擇了安逸,肯定不是年輕人從肚子裡蹦出來時要求的;倒不如說:種下去的就是草莓種子,還能結出其他水果的果實嗎。

當許多人還對著自己所謂的夢想「吃苦」的時候,為什麼夢想不容易實現,為什麼淪為笑柄的人可以這麼多,當社會成為扼殺年輕人夢想的地獄時,倒可以想想阻礙自己成功的前因後果。

如果免費給讀者一顆色澤漂亮的富士山蘋果,吃不吃。

再加一道條件,白雪公主裡那個壞心的後母來到你面前,想要免費給讀者一顆很好吃的富士山蘋果,還吃不吃。

比起前者,說「不會」的人就多一點了,因為大部分都知道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呀!

看不到壞處的選擇,在具創造性的年紀是相當可怕的糖衣毒藥

涉及投資 (自己) 的項目,有穩賺不賠的嗎。

小從做題開始拒絕錯誤的答案,大到人生路上不允許絆腳石存在,這些名為「正確」的東西,可能從一開始就都是錯的;有人會說:當老闆通常都不是成績優異的人,也有人說:作為學生的本分就是要讀好書。

又為什麼指向那些有成就的人,和常理會不大一樣

我想,有些人的時間並不是只有投資在讀書上這麼簡單,而是比一般人更了解:吃苦不是看著別人吃苦,吃苦不是身體累就等於吃苦

爸媽沒辦法代替自己跌倒,老師沒辦法代替自己跌倒,老闆也沒辦法示範怎麼跌給員工看;如果考卷上錯一次的東西,訂正完會記得,人生路上摔一次又怎麼了呢?

摔一次記得一輩子,天底下哪裡來這麼好的投資報酬率

3

我確實不愛聽別人的建議,因為大部分的「建議」不用錢

許多人因為自己過不上一個更理想、更有計畫的生活,所以摻入讀者的生活中,具體想像如果是他,接下來怎麼做最好。

運氣好,聽了建議的人要是真有成一定會充滿感謝;但失敗的也很多,那些給建議的人就像沒犯罪一樣逍遙,更過分的可能還會倒過來說「應該是你的問題」。

這也牽扯到「聆聽的藝術」,是我正在努力學習的事;不知不覺就開始講起自己的觀點

殊不知對方可能只是想單純地分享一件事,而不是來找我做伯樂。

如果人生真的碰到一些決策上的困難,卡在一個迴路裡想不通;或是需要人給出最好的意見和想法,即便「建議」也是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效果就不及諮詢。

有些事還是得放心交給專業的來,都比走冤枉路要好得多。


選擇涉及交換

以前總覺得,某件事的提案想法很好啊,好處也看得到,做就是了嘛,很酷!

這樣的事情不勝其數,比如實習的機會、講課的機會、發表作品的機會,只要有預期中的碩果在,還是能引人朝聖。

實際上這就是後母,看不到壞處的時候就要壞事了

做專案看起來超狂,作品大到讓人驚豔,殊不知背後要牽多少人的線、多少人手中的經費、多少做作品的時間,犧牲多少睡眠時間、犧牲多少吃宵夜的悠閒,更甚各式各樣的朋友聚會,一度會覺得自己怎麼可以累得這麼可憐。

毒蘋果來了,吃不吃。

4

這幾日 (2019) 有收到同學的志願來信,我已經很仔細地看完,大部分都還是縈繞在:當外界都不贊同自己的選擇的時候,應不應該繼續堅持自己的道路?

首先我會說:這就是 (前人的) 建議沒什麼幫助的那種。

台灣的學生很可憐,被壓著讀書的人不是少數,連要去哪裡高就還是會被干涉,「成年」這樣子雙重標準的大笑話 ... 放手吧,大人們。

人生確實是沒有後悔藥,但「後悔」這二字值得出社會後才認識嗎。

太害怕失敗肯定是造成失敗的元凶,搖搖欲墜也不會比較好過呀

有的人已經開始感覺到學歷,和所謂的找到好工作關聯性有疑慮,卻半夢半醒地來到畢業大門,認識學到人生第一個「後悔」,就是沒有真正後悔過

但我卻也不是一定贊同學生的想法,因為還是存在多數人對於未來的選擇,是摻雜社會聲音的,卻堅定地告訴我:這就是我想要的!

嗯 … 確定標點符號沒有用錯嗎

關於選系所考量出路的出發點其實不全然適合自己,不論是有前途、沒前途,就是說:做這個選擇,喜歡就好嗎;走錯路真的有辦法負責嗎,我要怎樣負責?

可以探討的面向太多了,最後舉例一個認為最蠢的討論:時間。

當國外的學生有 12 年的時間可以充分規劃自己未來的時候,憑什麼台灣的學生只能先讀好書,憑什麼花 4 年的時間認識自己叫做浪費,對一個充滿開創性的人身上貼上這樣的標籤是相當不公平的事。

所以我一向敬服那些不怕孩子失敗的人

失敗裡可以學到的東西多太多。

成功這道窄門,當一個人用自己的套路擠進去,我們要如何確定自己也能夠用同樣的方式把自己塞進去;因此,若真想要一個人有意識地成長,就得先明白:

承擔不起選擇的代價,就只能聽天由命


悲觀人逃離迴圈的想法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我非常不喜歡正向到「中毒」的人,真心認為這已經神智不清,很像嗑藥;不過區分一下,我指的是那些利用正向觀排外的人,否則大家過好好的,不必要主動冒犯。

師大期間我的悲觀主義到達頂點,覺得當時的社會氛圍、環境非常差,雖然現在看過去,大概是一鍋醬油,沒想到曾經存在在歷史課本上的瘟疫,2020 年代還有辦法捲土重來呀。

事實上我覺得悲觀的人是進入一種「接受現況能力不完全」的狀態

因為操之在己的部分還是可以改變的,人可以無力到什麼程度還無法想像,只是會想去揭露那些「自找」的地方。

挖開,然後重新灌泥。

說實在,我覺得一些蠢蛋愛排外就算了,那主管級的人在想什麼,明知道人脈算是維持事業的一部分,多一個朋友不就少一個敵人嗎,他們的「正向排外」又是怎麼回事?

後來才想通:唉呀,因為財富有限

悲觀的人其實對這社會的期待並不會輸給有願景的人,可是悲觀主義有個現代社會相當致命的缺點:缺乏創造 (或說革新) 力,他們在推動事情翻轉的能力只看趨勢的話,表現比較差強人意

意思是,我就正向,然後我讓你開始去感覺自己能著手改變的事情越來越少,我讓你去覺得自己就是「這麼一個人」。

不然你也懂的話,人家還賺什麼呢

avatar-img
28會員
334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人類量測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人生不只一種可能,我算是典型那種嘴巴上說相信,但內底子有時候沒有全然接納開放觀念的人。
寧願考生有一科 14 級,也不要五科都考一樣 12,尷尬到不行。
解題需要「工具」,但是要怎麼確定我們看到題目就「有股感覺」大概是要用這個東西來做?
我們沒辦法干涉過去的人設下什麼社會陷阱,可是怎麼掌握今天,這不僅是權利,甚至是一種責任。
考試當下寫錯的時候補一句話就能說完的筆記解釋這個題目,同樣的模考、大考都能做一樣的事。
簡單感受自己將來要就讀的科系,挑選大致上都在採計什麼科目,去調配我們的讀書和休息時間。
人生不只一種可能,我算是典型那種嘴巴上說相信,但內底子有時候沒有全然接納開放觀念的人。
寧願考生有一科 14 級,也不要五科都考一樣 12,尷尬到不行。
解題需要「工具」,但是要怎麼確定我們看到題目就「有股感覺」大概是要用這個東西來做?
我們沒辦法干涉過去的人設下什麼社會陷阱,可是怎麼掌握今天,這不僅是權利,甚至是一種責任。
考試當下寫錯的時候補一句話就能說完的筆記解釋這個題目,同樣的模考、大考都能做一樣的事。
簡單感受自己將來要就讀的科系,挑選大致上都在採計什麼科目,去調配我們的讀書和休息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前幾個月在構思社群內容時,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節日—「國際蛋糕日」,在每年的11月26日。 這個節日主要是要紀念「蛋糕」的重要性,而蛋糕所帶來的是各種節日及慶祝會上的「歡樂」,所以也是代表「愛」的象徵。 這兩年,蛋糕對我來說有著「療癒」的意義。
Thumbnail
ChatGPT 搜尋功能結合自然語言處理和即時網路搜尋,讓我們能夠更有效率地獲取各類資訊,包括天氣、運動成績與地圖推薦等。不僅提升了搜尋精準度,還能以自然對話的方式進行提問,並獲得高品質的回應。ChatGPT 搜尋還與新聞業合作,強調資訊的可信來源,未來將持續拓展功能,使學習和資訊搜尋變得更加便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前段時間從討論的角度去思考性、愛、情、慾的不同,契機是一直以來都在壓抑性需求,想想 性需求好像不只有性慾?還有其他的成分在,那到底還有哪些需求呢?更重要的是「那我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性需求呢?」於是我設計了一個調色盤來表達自己喜歡的「色」
Thumbnail
很多人固守自己的觀念,選擇不願意改變。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限制了自己,也會影響下一代。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現象,例如官方洗腦、缺乏獨立思考、對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等。建議人們需要更加開放的思維方式,不要被束縛在侷限的觀念中。
Thumbnail
素養導向的寫作教學趨勢下,現行的寫作教學和大考作文,是否能銜接到未來社會所需的寫作能力呢?他又會給老師和家長們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除了文學創作以外,在這社會上還有哪些以文字能力謀生的工作? 又要擁有怎樣的能力,才能讓我們真的能「靠文字吃飯」?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沒錯,正如標題,不管是學生時期的自己還是不久之前的自己都曾經以為自己是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水到渠成的天真小孩,只要我讀書,證照一定上,有了證照,就能上自己理想的工作,有了理想的工作,我就能賺取一定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收入,我就能去搞投資、賺取更多資產,然後讓錢為自己工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等等。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前幾個月在構思社群內容時,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節日—「國際蛋糕日」,在每年的11月26日。 這個節日主要是要紀念「蛋糕」的重要性,而蛋糕所帶來的是各種節日及慶祝會上的「歡樂」,所以也是代表「愛」的象徵。 這兩年,蛋糕對我來說有著「療癒」的意義。
Thumbnail
ChatGPT 搜尋功能結合自然語言處理和即時網路搜尋,讓我們能夠更有效率地獲取各類資訊,包括天氣、運動成績與地圖推薦等。不僅提升了搜尋精準度,還能以自然對話的方式進行提問,並獲得高品質的回應。ChatGPT 搜尋還與新聞業合作,強調資訊的可信來源,未來將持續拓展功能,使學習和資訊搜尋變得更加便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前段時間從討論的角度去思考性、愛、情、慾的不同,契機是一直以來都在壓抑性需求,想想 性需求好像不只有性慾?還有其他的成分在,那到底還有哪些需求呢?更重要的是「那我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性需求呢?」於是我設計了一個調色盤來表達自己喜歡的「色」
Thumbnail
很多人固守自己的觀念,選擇不願意改變。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限制了自己,也會影響下一代。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現象,例如官方洗腦、缺乏獨立思考、對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等。建議人們需要更加開放的思維方式,不要被束縛在侷限的觀念中。
Thumbnail
素養導向的寫作教學趨勢下,現行的寫作教學和大考作文,是否能銜接到未來社會所需的寫作能力呢?他又會給老師和家長們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除了文學創作以外,在這社會上還有哪些以文字能力謀生的工作? 又要擁有怎樣的能力,才能讓我們真的能「靠文字吃飯」?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沒錯,正如標題,不管是學生時期的自己還是不久之前的自己都曾經以為自己是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水到渠成的天真小孩,只要我讀書,證照一定上,有了證照,就能上自己理想的工作,有了理想的工作,我就能賺取一定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收入,我就能去搞投資、賺取更多資產,然後讓錢為自己工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等等。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