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Noam | 人物專訪謝宜潔:踏入藝術療癒的契機與自我認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圖片來源:夢想城鄉協會志工Hannah攝影

圖片來源:夢想城鄉協會志工Hannah攝影

謝宜潔,在萬華非營利組織「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擔任藝術教育企劃。

劇場為起點的藝術之路

圖片來源:窮學盟提供

圖片來源:窮學盟提供

大學剛畢業的宜潔,第一份工作是社區營造的輔導團,關注受新北市文化局補助的社區如何進行社區營造,並協助媒合資源。而宜潔當時主要工作是跟著主管訪至各個社區,撰寫會議記錄。

當宜潔在旁觀察紀錄時,她發現當下最有感覺、且被觸動的,都是藝術型的社區活動。而剛好,當時有一個劇場社區的劇場種子師資培訓計畫,宜潔備感興趣,向主管提出成為學員的請求,並以行政人員的身份參與其中。

在劇場一系列的課程中,剛開始會請大家先互相交流,接著流程會進入到請大家講一個有感覺的故事,並分組把每個故事搓揉,創造一個新的故事,並以照片或肢體呈現出來。

圖片來源:窮學盟提供

圖片來源:窮學盟提供

當課程走入後半階段,宜潔小組的一位國小老師,分享他出櫃的經歷,而組員一起演出了這段故事。而後續組員們在討論角色的感受時,宜潔當下卻完全無法表達,只是不斷的在哭泣。

宜潔告訴我:「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只要講到我的感覺,我就會一直哭,無法講話。我才發現我沒有辦法描述出來我怎麼了、為什麼哭,我講不出那個情緒是什麼,我也發現我身上有很多壓抑很久的東西,我不知道怎麼整理跟看待。」當時的組員回饋給宜潔,表示當提到「媽媽」這個關鍵字時,宜潔會特別激動、情緒漲滿。

也因此,這次的劇場參與是她踏入藝術療癒的契機,宜潔說是她第一次稍微觸碰到自己內心,也是第一次她如此強烈的參與在創作性的活動裡,同時看見自己失控的一面,並深刻感受到藝術為她帶來的自我發現。

不過宜潔緊接著說:「但其實這也就只是個起點,因為我也不知道接下來我要做什麼,因為我還是沒有辦法自己去面對自己身上壓抑的事,我也不可能馬上講清楚我為什麼要哭。」只是這個起點讓宜潔開始對劇場好奇,有興趣參加更多劇場工作坊。

看見藝術帶來的轉變

圖片來源:窮學盟提供

圖片來源:窮學盟提供

在宜潔大量接觸各式的應用劇場,累積了一些人脈,其中有個老師叫喬,邀請了宜潔跟幾個夥伴,至青少年收容機構一起進行劇場活動。

而這群青少年叛逆爭吵,語氣和情緒張力很大,當天宜潔一走進空間,立刻感受到氣氛很緊繃。但透過劇場互動,大家漸漸玩在一起,也開始願意描述自己的感受,而那些感受又會連結到分享機構的生活,於是,原本緊繃的氛圍開始鬆動、改變。

「其實也不過才兩天,但差別很大,從一開始很亂,到最後大家圍一圈緊密的談心、真誠的說自己的感受,然後我就覺得天啊!真的是太神奇了,這些到底是怎麼發生的?」這件事讓宜潔很驚訝,也更加對藝術治療抱有一個好奇:到底藝術扮演一個什麼角色?

只是參加這麼多工作坊,宜潔發現她並不是喜歡戲劇,而是喜歡透過藝術這個媒材,在過程裡看見自己,對自己的反思,並和自己產生連結、最後更靠近自己一點,是那樣的感受吸引她走進藝術療癒的領域。

從藝術教育所踏入貧窮非營利組織

圖片來源:夢想城鄉協會志工邱珞晽攝影

圖片來源:夢想城鄉協會志工邱珞晽攝影

於是,宜潔去報考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只是,當時的她報考的動機除了興趣,更多是因為迷惘。為了讓主管認為她離職是因為進修而不是抗壓力不足,也為了逃離家人要她考公務員的期待,藝術教育所成了宜潔在迷茫海中裡的一根浮木。

然而進去了研究所,未來依然沒有方向,宜潔跌落了一個難堪的谷底。但她意外看到了一個特別的攝影展,是由街友拍攝的。當時宜潔想,街友應該是一個比自己更難堪的狀態,她想知道這樣子的狀態該如何活下去,卻沒想到這個攝影展接住了她。

那天有個攝影作品叫作「仰望」,是一張抬頭看到葉子,陽光灑落形成葉子的金邊。宜潔說,當時的她頭總是低低的,很沒自信的過著每一天,她好想知道為什麼一個人在谷底時還能拍出這樣的照片。

而這張作品給了她力量,也讓宜潔對於經濟弱勢者用藝術探索痛苦產生好奇。這也是促使宜潔後來到夢想城鄉協會,用多元藝術的創作方案,包含了繪畫、拼貼、牌卡等,陪伴經濟弱勢者和自己大量練習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狀態、在想什麼、敘述過去的挫折經驗,及重新整理跟看待自己。

用藝術和自己連結

圖片來源:窮學盟提供

圖片來源:窮學盟提供

訪談中我問了宜潔如何定義藝術療癒,她停頓思考說:「在協會的方案裡,會試著營造出藝術情境,而不只是畫畫、劇場,或是某種特定方式。對我來說藝術療癒應該是一個價值,或是一種想望的生活。」宜潔的這個觀點讓人擴大了對於藝術療癒的想像,於是訪談中請她分享一個相關的故事。

「之前在導覽聚會裡,有一位志工分享,她從家鄉來台北生活,這個歷程其實對家人充滿著愧疚。我也不太記得她說了什麼,可是她點出了愧疚和愧疚造成她生活中的影響這件事,對我很震撼,因為她說出我難以描述的處境,我也從她的故事中重新整理離家的愧疚感對我的影響。」宜潔表示當把自己身上的感受需求整理,內在就會有空間讓新的可能進來,才有機會去做調整。

因此宜潔繼續分享:「那個愧疚感被整理出來之後,有一個狀態就被鬆動了,我開始在退縮或跟人有衝突的時候意識到,我的被動可能是來自愧疚感造成的沒有信心,所以當我看見了這個,我在當下其實更能做出跟以前習慣逃避不一樣的選擇。」也許,不管是療癒又或是改變的發生,都是從看見開始,而看見的前提必須願意誠實的面對自己。

說完,宜潔笑說:「妳可能會問這個故事,藝術發生在哪裡?」我也笑了,並點點頭。宜潔告訴我,她把「關係」當成是「創作媒材」,而整個聚會的設計想像成一個「藝術情境」,把一些「好元素」放進來,像是安全地表達、提供經驗能再詮釋的空間⋯⋯等,並和大家一起學習、互惠。

或許藝術就是扮演一個連結的角色,不論是創作又或是人際互動,在每一次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看見、新反思,然後連結到自己身上,也許是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看見關係的脈絡,又或是轉化自我的觀點,最終慢慢內在修復把自己建構起來。

採訪後記

在開始訪談前,我緩緩倒抽了一口氣:「我有點緊張呢!」宜潔溫柔的詢問我:「緊張採訪不好嗎?如果資料蒐集不夠可以再約,若接不好、停頓看草稿都沒關係喔!我也很常訪談學員的時候跟他們說:『我忘記剛剛要問什麼了』」聽完不禁讓我笑了,不自覺放鬆了下來,也讓我看見宜潔身上溫柔接納人的特質。

在和宜潔的訪談中,可以感受到,她是很重視、關心人是怎麼跟這個世界還有自己連結,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的認同跟位置,並將這個目標擺在藝術療癒裡面,讓情緒、感受、經驗能被好好整理,好好安頓,也讓療癒修復,在藝術創作過程裡面發生。


【後記】

這是我第一篇嘗試人物採訪的撰寫,也是第一次寫訪綱、紀錄逐字稿,訪談到後面才發現這個主題有點大跟抽象呢(笑)我也在過程中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很擔心邏輯脈絡不清楚,跟主題沒有扣合,又或是我兩篇訪談的筆法都太固定,但卻也是享受其中,我也會持續練習寫、慢慢修改、也嘗試更多風格!

宜潔是我在夢想城鄉協會實習時認識的夥伴,我的文章Noam | 札記2 : 人啊,無法跨越自己的痛苦,去理解他人有提到她和我的一段對話。謝謝宜潔接受我訪談的邀請,願意這麼敞開的和我談她自己,分享她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Noam-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6/06
Noam |我的七堂藝術療癒課(中篇-教課)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Noam裡有光
110會員
42內容數
療癒跟改變不是某個瞬間或事件的產生,而是累積了一段路自然而然的發生,在這裡我們一起好好記錄,慢慢成長,在生命的黑暗中找到Noam(那)裡有光。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去年6月我參加胖老師開的攝影藝術創作班認識很多對創作、當代藝術有興趣的同學,他們來自社會上各行各業,因為有緣,大家變成了能夠共同討論、切磋藝術創作的同學,我們在每次的作業裡掙扎,在每次的討論後、上床睡覺前,彷彿都還聽得到老師和同學和自己討論當代藝術的聲音,這是我人生中上過少數能這麼刺激腦部的課...
Thumbnail
去年6月我參加胖老師開的攝影藝術創作班認識很多對創作、當代藝術有興趣的同學,他們來自社會上各行各業,因為有緣,大家變成了能夠共同討論、切磋藝術創作的同學,我們在每次的作業裡掙扎,在每次的討論後、上床睡覺前,彷彿都還聽得到老師和同學和自己討論當代藝術的聲音,這是我人生中上過少數能這麼刺激腦部的課...
Thumbnail
隔了一年,再次和台藝大廣電系靛藍小孩劇組合作,和他們在 2017 年底一起拍攝了《寂靜的聲音》,能再次合作十分開心,熟悉的面孔再次相遇,合作上也更有默契。
Thumbnail
隔了一年,再次和台藝大廣電系靛藍小孩劇組合作,和他們在 2017 年底一起拍攝了《寂靜的聲音》,能再次合作十分開心,熟悉的面孔再次相遇,合作上也更有默契。
Thumbnail
「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乎什麼、有哪些感受、要怎麼成為最自在的自己。」當問起為何聆聽內心如此重要時,她眼神堅定地回覆。她是鍾怜萱,曾參與TFT兩年教師計畫,也是「畫的室」共同創辦人。
Thumbnail
「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乎什麼、有哪些感受、要怎麼成為最自在的自己。」當問起為何聆聽內心如此重要時,她眼神堅定地回覆。她是鍾怜萱,曾參與TFT兩年教師計畫,也是「畫的室」共同創辦人。
Thumbnail
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夢想城鄉每週五創作班實習的這些日子,帶給我的人生諸多美好豐富的收穫和後勁。我想透過這篇有點細、有點長的記錄,誠摯向大家介紹和推薦我心目中的夢想城鄉。
Thumbnail
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夢想城鄉每週五創作班實習的這些日子,帶給我的人生諸多美好豐富的收穫和後勁。我想透過這篇有點細、有點長的記錄,誠摯向大家介紹和推薦我心目中的夢想城鄉。
Thumbnail
【講座】【2022.01.29(六) 10:00—12:00_ART x English x Life(10)_ 脆弱畫室:一起走的修復之路】 【分享者】曾品璇老師 年輕時在學校用心且用力的教書,但後來卻遇到與學生的衝突及困境。 “提起勇氣,面對失敗。藝術是連結失敗最後途徑。” 【社區工作以共存】
Thumbnail
【講座】【2022.01.29(六) 10:00—12:00_ART x English x Life(10)_ 脆弱畫室:一起走的修復之路】 【分享者】曾品璇老師 年輕時在學校用心且用力的教書,但後來卻遇到與學生的衝突及困境。 “提起勇氣,面對失敗。藝術是連結失敗最後途徑。” 【社區工作以共存】
Thumbnail
2017《永久居留》 昨日打開臉書的動態回顧提醒,發現四年前的「今天」正是《永久居留》的開鏡日,這是我接到的第一支學生畢業製作,要離開台北好多天,老早就跟居酒屋的店長排好假。能獲得這個角色很開心,但最開心的還是能夠回到熟悉的台南工作。
Thumbnail
2017《永久居留》 昨日打開臉書的動態回顧提醒,發現四年前的「今天」正是《永久居留》的開鏡日,這是我接到的第一支學生畢業製作,要離開台北好多天,老早就跟居酒屋的店長排好假。能獲得這個角色很開心,但最開心的還是能夠回到熟悉的台南工作。
Thumbnail
長年拍攝紀錄片的經驗,讓陳芯宜對人的洞察敏銳又感性。她說自己不是不喜歡喊卡,而是「當演員的狀態對的時候,我會覺得他就是那個人,那個存在,我就可以繼續拍下去。我把他當成真實人物在拍,我就會渴望知道溢出劇本之外的東西會是什麼。」
Thumbnail
長年拍攝紀錄片的經驗,讓陳芯宜對人的洞察敏銳又感性。她說自己不是不喜歡喊卡,而是「當演員的狀態對的時候,我會覺得他就是那個人,那個存在,我就可以繼續拍下去。我把他當成真實人物在拍,我就會渴望知道溢出劇本之外的東西會是什麼。」
Thumbnail
宜潔告訴我:「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只要講到我的感覺,我就會一直哭,無法講話。我才發現我沒有辦法描述出來我怎麼了、為什麼哭,我講不出那個情緒是什麼,我也發現我身上有很多壓抑很久的東西,我不知道怎麼整理跟看待。」當時的組員回饋給宜潔,表示當提到「媽媽」這個關鍵字時,宜潔會特別激動、情緒漲滿。
Thumbnail
宜潔告訴我:「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只要講到我的感覺,我就會一直哭,無法講話。我才發現我沒有辦法描述出來我怎麼了、為什麼哭,我講不出那個情緒是什麼,我也發現我身上有很多壓抑很久的東西,我不知道怎麼整理跟看待。」當時的組員回饋給宜潔,表示當提到「媽媽」這個關鍵字時,宜潔會特別激動、情緒漲滿。
Thumbnail
今年一月中,我去參加了一個很特別的課程,是華梵大學推廣教育處新北板橋中心辦的表演工作坊,會發現這個是我在ACCUPASS這個APP上看到的,順便介紹一下這個APP,這APP我在很久以前就有用過了,它上面有各種體驗講座,像是手作課程、品酒的啊、煮菜的、做草莓醬、還有月老巡禮、街頭塗鴉、各類講座演唱會.
Thumbnail
今年一月中,我去參加了一個很特別的課程,是華梵大學推廣教育處新北板橋中心辦的表演工作坊,會發現這個是我在ACCUPASS這個APP上看到的,順便介紹一下這個APP,這APP我在很久以前就有用過了,它上面有各種體驗講座,像是手作課程、品酒的啊、煮菜的、做草莓醬、還有月老巡禮、街頭塗鴉、各類講座演唱會.
Thumbnail
「藍色」,是對謝貽娟的第一印象,也是再也忘不了的印象,深邃而純粹的藍展現了極大的張力吸引著觀者。在這篇文章中,試圖回到脈絡的源頭說起,聊聊謝貽娟的成長故事、創作歷程,與她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或許就能明白,原來是這樣的生命將自己畫作永恆的藝術。
Thumbnail
「藍色」,是對謝貽娟的第一印象,也是再也忘不了的印象,深邃而純粹的藍展現了極大的張力吸引著觀者。在這篇文章中,試圖回到脈絡的源頭說起,聊聊謝貽娟的成長故事、創作歷程,與她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或許就能明白,原來是這樣的生命將自己畫作永恆的藝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