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女兒上小二了,前陣子在幫她張羅學習用的文具時,買了一本辭典。
哇,原來現在的辭典種類有這麼多!女兒問我說:爸爸,辭典和字典有什麼不同?我應該買哪一本比較好?嗯,這問題還真不好回答。畢竟,我脫離這些已經很久了,印象中最後使用辭典應該是在國中時吧!
在翻閱與比較了不同出版物的內容後,我選了一本辭典。
因為相較於字典以查生字、解釋字義為主,詞典更專注在例句和造詞上,也就是怎麼用一個字。這次收到采實文化的《
商業框架圖鑑》與《
創意發想圖鑑》這兩本書,就像是辭典一樣,專注在各種框架的說明與使用。
我認為,在這個資訊時代,人人都需要有一本框架的辭典。
框架,是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的架構
要如何思考一件事?
在我記憶中,最早學習到的一種方式,就是不斷地問為什麼?也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後來知道這就是一種稱之為「五何法」的框架,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或者是問題背後的問題;但是在真正了解這個框架的用法之後,我才明白這麼多年來都誤用了。
你知道要問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停下來嗎?你清楚錯誤的提問只會將問題帶入死胡同嗎?
在使用連續提問時,要注意三個關鍵:
- 問題變得沒有意義時就停止
- 有意義的提問,而不是質問
- 要避免不可控制的回答內容
比方說,靠近郊區的房屋如果晚上開著燈,那麼窗戶上可能會聚集著各種小蟲。如果你問「為什麼窗戶上會聚集著小蟲?」會得到「因為蟲子有趨光性」這樣的答案。
假如你繼續問下去「為什麼蟲子要有趨光性?」
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取決於你提問的目的。
如果你只是要解決蟲子聚集的問題,趨光性這個回答已經足以讓你做出關燈、拉上窗簾來解決這個問題。再問下去,就是生物學的範疇,或許為了學習與滿足求知慾。
在連續提問的過程中,要確保提問對當時場景來說是有意義的,否則只會離題;或變成反問、審問與質問。特別是對人的時候,我們常會做出「會什麼會犯這種錯誤?」或是「為什麼不好好學習正確的方法?」這樣的質問,卻誤以為自己在提問。
對於其他的框架來說,如果我們能正確的選擇與使用,就能提升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的速度與品質,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地,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使用框架,反而會陷入困局,只為了填滿框架中的空格。
所以,我們需要正確地學習框架的原理、用法與應用場景。
然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與實務經驗去修正。舉例來說,時間管理上常用到的重要急迫矩陣,是根據項目的重要性、急迫性來定位出輕重緩急;但是我會將急迫性調整為容易性,重要的先做、容易得先做,雙管齊下以確保持續有產出。
另一個例子,是行銷中常用STP來區隔市場、找出目標客群與定位後,再透過4P擬定各方面的行銷計畫。不過,我會稍加調整為ST-4P-P,也就是在考量4P的限制、挑戰與規畫之後,再來做整體的定位。
諸如此類,還有許多框架的應用與組合,存在於各領域當中。當我們學會了框架的本質,就能更好的使用這些框架。
市面上的框架、模型商管書這麼多?哪一本適合我?
先說結論:沒有最好的,只有當下適合你的。
市面上談論框架的書籍有很多,有的深度很夠,專注在問題解決、商業決策或是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解決,同時結合作者自身的領域專業與經驗分享;有的以廣度為主,廣泛地蒐集與羅列各種框架與簡要說明,像是這次的《
商業框架圖鑑》與《
創意發想圖鑑》就是屬於這類的書。
你不妨親自翻閱看看,再擇一購買即可。
善用商業框架與發想框架,發揮垂直與水平思考的綜效
商業框架,大多是用在思考與表達的聚焦收斂上。
比方說,一項產品的行銷策略應該如何展開?我們可以天馬行空地創意發想,也可以利用商業框架快速找到切入點,像是4P是以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四個面向展開。如果提供的不是產品,而是服務,那麼也可以採用7P加入消費者體驗的概念,將People、Process與Physical Evidence也納入考慮。
發想框架,則是為了找到新的可能性。
美國知名廣告大師詹姆士.韋伯.楊說過「創意,不過是舊元素的重新組合。」
如何能將自己與眾人腦中的點子掏出,集思廣益找出好方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將既有的創意加以延伸或轉換,以全新的觀點來思考。而框架,就是幫助你將這件事做得更快、更好。
在《
商業框架圖鑑》與《
創意發想圖鑑》這兩本書中,涵蓋了十一個場景、共計137種框架的使用指南,你可以根據場景來挑選合適的框架,也可以針對特定框架進行學習。為了讓你更好地掌握這些框架的全貌,我整理了一張全息圖供你參考!
劉奕酉|知識型自雇者、暢銷書作者、企業培訓顧問
擅長邏輯思考、數據分析、策略規劃、資訊視覺化與商務簡報,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職場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大型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