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輔導了一家2015年成立的公司,領導層是一群30多歲的年輕人,如同台灣一般公司的創業過程,剛開始都是從2-3個人做起,到今年人數已達40人以上,當在人數逐漸增多的過程中,人的問題便開始浮現。
創業初期,有相同理念的人聚集在一起,一起努力、一起奮鬥、默契十足,各司其職的完成各項工作,這時何須制度、何須管理,大家都能把自己管理的很好,公司營運也蒸蒸日上,慢慢事業擴大,開始招募團隊新夥伴,而新夥伴與原有創業團隊默契就差了許多,努力的目標也不盡相同,開始就出現了管理問題。
要開始管理嗎?
要怎麼管理?
要建構組織,劃出組織圖嗎?
作業、行政流程怎樣才叫合理?
…..
各式各樣的問題接連出現,開始看書、上課以求能有解答,協助公司進入第一階段的轉型或提升。
解決問題絕不是立刻拿一頂大帽子扣在自己頭上,看別人的組織長怎樣就要照著抄,原封不動地搬過來,這樣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創造出更多問題,這也就是轉型難的地方。
在3小時的輔導過程中,從人力資源談到生產效能,從線上行銷談到企業文化,可以感受的到經營者的急迫性與需求性,但還是給予一個最基礎的建議,先盤點自己有什麼、自己在做什麼及現在是如何運作的….,從自己擁有的出發才能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公司最佳的運作模式。
最後分享了一個觀念,什麼組織最好,適合自己公司順暢運作、能創造營利的組織最好,不要急著學別人,先將自己擁有的進行盤點,並以此為基礎向上發展,如此才能創造出一家獨特、優秀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