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報酬越高,風險就越高,這是在股票市場很常被提及的一句話,也是身在股票市場裡的投資人最難拿捏的分寸,許多人進行投資只是想獲得比通貨膨脹更好的報酬率,不要讓資產貶值即可,有的人投資股市是為了想要提早財務自由,或是靠股票投資翻身致富,成為身價數千萬上億的有錢人,對於在準備退休金或是想提早財務自由的人來說,甚麼樣的風險是可以承擔的呢? 本篇我們將針對退休需求族群來探討,在盡可能追求更高報酬率的情況下,可以承擔哪些風險。
以下探討的範圍將會局限在以操作指數型ETF為主,因為如果涉及個股投資,風險與報酬都會超過可評估範圍,運氣好的買到翻漲10倍的股票,運氣不好買到下市的股票,這樣極端的情況一旦發生,就會把評估內容完全推翻,在本部落格也建議,要存退休金,主力以指數型ETF為主,個股以小額投資即可,避免極端情況發生。
在退休資產組合裡,最普遍的就是股債組合,以美國市場舉例,相當大多人最簡單的搭配方式就是用VOO或VTI搭配BND投資美國市場,若是投資全球市場,則可以用VT搭配BND與BNDX,或是VT搭配BNDW,作為全球股債市場的組合。依據不同的比例搭配組合,年化投資報酬率可以介於3%至8%之間,若是單純只投資美國股票市場VTI,以綠角統計從2007年至2019年的年化報酬率可以達到13.4%,排除2009年金融海嘯後大漲的時間,自2010年到2020年3月底來計算,年化報酬率也有10%。
我們都知道,如果採用股債比例搭配,波動率會降低,年度最大獲利與最大虧損都會縮小,好處是股市大跌的時候,你的資產損失會比完全投資股市要來的小,但缺點也是股市大漲的時候,你的獲利也會比完全投資股市要來的小,如果拿股債搭配取得年化報酬率5%與提高或甚至完全只投資股市可獲得年化報酬率10%相比,以20年長期累積下來的差距會差到2.5倍(20年累積報酬率265%比上673%)。
但如果簡單的用年化報酬率來計算累積報酬,這就會是一個錯得離譜的估計方法,不要忘記,年化報酬率是以當下的統計時間往回推算的一個數值,計算的僅是起始值到終止值兩個數字的差距,給予以年為單位的統計報酬,換句話說,過去20年來,每一年的的報酬有高有低,有正有負,絕不是以年化報酬率每年5%,就當作每年都可以穩定的獲得5%報酬來看,股市每一年每一天的波動,都同時影響著換算當下的年化報酬率。
所以,時間就成了投資是否獲利最關鍵的因素,這裡指的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你計算獲利或虧損的時間點,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以下圖為例,A視為全股票市場的ETF,B則為股票搭配債券的ETF,B的波動率約為A的50%,假設同一個時間投入一筆資金在A與B不同的投資組合標的,線型圖依據投資報酬率畫出20年後的走勢圖。
我們先解釋這張圖表,特別注意圖中標示出來的幾條綠色虛線,第一條綠線可以看到,投資5年後碰到股市大跌,雖然前幾年A的表現比B略好,但股市大跌後,A的報酬率就明顯比B低了,這時候A與B都是呈現虧損的狀態(紅色虛線以下),此後股市表現開始恢復,經過第8年時,A已經恢復正報酬,而且報酬率也比B高了,到了第10, 11年,A的報酬率表現明顯比B高出許多。
但好景不常...
(訂閱閱讀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