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兩肉飲食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餐餐都吃肉,很想改,覺得全素太難? 給:最近也開始想對全肉飲食做點改變的你。



2021開始一周兩肉飲食的心得記錄


照燒豆腐代替豬肉的辣醬拌麵

照燒豆腐代替豬肉的辣醬拌麵


先說說我們之前的飲食習慣

我之前的飲食以少吃肉為主但不限制天數、也不限制肉的用量,一個禮拜大概四天,雖然很少吃大塊的肉排餐,但用肉來提味料理卻少不了,像是肉絲、炸豬油或肉末爆香等等。

萊恩是無肉不歡的人,餐餐八成都要有肉,雖然他的家人一個禮拜有一天是素食天,他有時候會拒吃乾脆出去外帶。澳洲人的飲食充滿披薩、漢堡、炸薯條、肉醬義大利麵和牛排餐,要做清淡飲食根本是難上加難。



故事從萊恩去超市買菜開始


在這裡生活,通常得自己開伙,我們一個禮拜會開伙五到六天,一個禮拜能出去外食一兩次。

一起住之後,在萊恩飲食影響下,我們在煮飯時盡量取個兩人飲食習慣的中間值,中餐西餐輪著煮,我提高吃肉的天數,同時有意識地減少他吃肉的量。對於全肉食的生活,我當時很不舒服,全肉食太沉重了,很難形容這種感覺;但他也應該不好過,肉少又因為我不吃牛,他也配合著,好幾個月才吃一次牛料理。

直到,2020末有天萊恩去買菜時,他突然回來跟我提了一個建議,一個一周兩肉的飲食計畫。

聽他說,他當時不知道哪根筋不對,明明也常去買菜,都沒什麼問題,但他那天走進超市想買雞肉和豬肉時,看著那一排排的肉,突然心裡感到一陣難過,如果他不要吃這麼多肉,就不會有這麼多雞肉豬肉排在這裡了。 (難道這就是所謂覺醒? 哈哈哈 )

總之,經歷過那趟超市維度提升洗禮之後,半信半疑的我就順水推舟支持他的計畫。


味增湯、蔬菜大阪燒

味增湯、蔬菜大阪燒





不勉強,我們做到了我們能做的了


身邊有很多全素或近全素的友人或教授(大多都是有信仰的印度友人)。

其中,有個近全素的教授跟我說: [ 我已經不吃肉了,但還是兩個禮拜會吃一次海鮮,我們不用期待每個人都吃全素,這我自己也做不到。可是如果每個人減少吃肉,一周減少一餐也好,養牲口多出來的糧食能養活好多人,不用勉強,做到我們自己能接受的程度就好。]

一周兩天肉,配上兩天海鮮、兩天素食,其中一個會到三天,純看心情,盡量控制就好,剛好搭上最近流行一句話:

最好的自律是不要過度自律,不然這樣的自律是不會持久的。


港式_西多士

港式_西多士


全素人可能會覺得這是小兒科,還要多多加油。對我們來說,至少跨出自己的一步,在為自己健康和環境努力,尤其是萊恩從天天吃肉到現在,真的是非常大的改變。






實行澳式素餐後的感想


櫛瓜派、沙拉、薯餅

櫛瓜派、沙拉、薯餅

接近一年的少肉飲食裡,我們發掘了素雞排做漢堡、用素熱狗做熱狗堡,從素肉末紅醬、蘑菇白醬義大利麵到櫛瓜派和Halloumi pita。

做亞洲餐時,我們試了很多豆腐料理,尤其澳洲人飲食裡很難找到豆腐,還遇過有一個直接跟我說他拒吃豆腐類產品,凍豆腐、豆皮之類的製品要特別到亞洲超市才買的到。最近還試著用天貝(Tempeh,一種印尼的傳統用黃豆的發酵食品)入菜。

這整個發掘和適應的過程,很緩慢,很實驗性。

很多靈性大師都會說,少肉心靈會變平靜阿,身體變輕盈阿,心情變好阿。

心理上,我們兩個沒怎麼感受到心情上變比較平靜或心情變更好之類的轉變。
相反的,自己倒覺得是因為心裡靜下來了、變好了,不再需要那麼多吃肉吃到爽的時候了,才會朝這個方向移動。

身體上,我們倒是對一點蠻有感的,那就是:排氣的時候,臭的機率變低了。哈哈哈


帕馬森起司蘑菇義大利麵

帕馬森起司蘑菇義大利麵





靠近南極的塔島,是你心情不想平靜都不可能的好地方啊。







最後,請按愛心和LIKE,是我繼續前進的動力。想要知道其他主題的話也歡迎留言,chee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ngela Lee-avatar-img
2023/07/17
我也覺得少肉之後,身體負擔減輕很多
王韻雅-avatar-img
2021/09/13
最近也想慢慢少吃肉~
avatar-img
Una 澳洲起居的沙龍
8會員
11內容數
一個女生隻身到布里斯本打工度假,那個禮拜,媽媽試圖用失敗阻止我,連奶奶都打電話要媽媽勸阻,不過人生總是要自己過得,對吧? 到達的第二個禮拜就找到工作,一年的經驗裡,三份工、換了兩個房子,一路上橫衝直撞的幸運讓我走到現在,如果想要出發澳洲,那就快點進來看看吧
2021/09/07
遊戲規則很簡單,59歲(含)以下打輝瑞(Pfizer); 59歲以上打AZ  遊戲規則還是一貫維持簡單路線(而且超佛心的,感謝政府): 1. 在境內的人,不論你是公民、永久居留、留學生或各種原因留在澳洲的人,一律免費施打。 2. 59歲(含)以下打輝瑞(Pfizer); 59歲以上打AZ。 聽說上
Thumbnail
2021/09/07
遊戲規則很簡單,59歲(含)以下打輝瑞(Pfizer); 59歲以上打AZ  遊戲規則還是一貫維持簡單路線(而且超佛心的,感謝政府): 1. 在境內的人,不論你是公民、永久居留、留學生或各種原因留在澳洲的人,一律免費施打。 2. 59歲(含)以下打輝瑞(Pfizer); 59歲以上打AZ。 聽說上
Thumbnail
2021/07/12
從來澳洲後開始實施"新年新希望目標清單"到目前為止也第三年了 有些人就算是不回去看還是能好好地朝目標前進,但我沒有被賦予這種能力又是焦慮系,所以大約一年定期回顧兩三次,以確保自己還大致在軌道上 (笑。 今年新入手KOBO 電子閱讀器,終於在澳洲也能讀中文書(感動!!。這個月在讀已經在台灣紅很久的[
Thumbnail
2021/07/12
從來澳洲後開始實施"新年新希望目標清單"到目前為止也第三年了 有些人就算是不回去看還是能好好地朝目標前進,但我沒有被賦予這種能力又是焦慮系,所以大約一年定期回顧兩三次,以確保自己還大致在軌道上 (笑。 今年新入手KOBO 電子閱讀器,終於在澳洲也能讀中文書(感動!!。這個月在讀已經在台灣紅很久的[
Thumbnail
2020/11/19
露營沒水、沒電、沒有標誌、沒有燈、沒有廁所,兩天一夜像是在野外求生,讓Una大聲驚嘆,第一次體驗真的什麼都沒有的日子 搭了一面也沒見過的團員到了荒郊野外 第三個學期,終於抓到一些學期的節奏之後,不安分的自己覺得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決定在研究生的最後一年看看當地塔斯人是如何生活 這次參加的是學校
Thumbnail
2020/11/19
露營沒水、沒電、沒有標誌、沒有燈、沒有廁所,兩天一夜像是在野外求生,讓Una大聲驚嘆,第一次體驗真的什麼都沒有的日子 搭了一面也沒見過的團員到了荒郊野外 第三個學期,終於抓到一些學期的節奏之後,不安分的自己覺得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決定在研究生的最後一年看看當地塔斯人是如何生活 這次參加的是學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好像要吃素了 1/15拉肚子後,就不想吃肉,有吃的話,只吃一口,一小塊,只吃魚,也是一小片,蛋白質就吃豆乾、豆皮、麵筋等,常常煮黑豆、黃豆、毛豆,剛看了腰果的成分表,蛋白質也不少,堅果平時都有在吃,自從飯得少吃後,因為它不會升醣。 蛋也不想吃。這麼沒吃肉也不會肚子餓,我覺得很神奇。以前肉要吃足夠,
Thumbnail
我好像要吃素了 1/15拉肚子後,就不想吃肉,有吃的話,只吃一口,一小塊,只吃魚,也是一小片,蛋白質就吃豆乾、豆皮、麵筋等,常常煮黑豆、黃豆、毛豆,剛看了腰果的成分表,蛋白質也不少,堅果平時都有在吃,自從飯得少吃後,因為它不會升醣。 蛋也不想吃。這麼沒吃肉也不會肚子餓,我覺得很神奇。以前肉要吃足夠,
Thumbnail
醫生說R1+R2的時間要大於14天,14天就有一次放縱日的機會,我從2022/10/20開始執行4+2R,2022/11/5要參加婚禮,所以我把那日訂為我的放縱日。所以我R1+R2的時間有16天。 R2期間還不能吃肉,以前的我絕對不可能忍受沒有肉的生活,但這次不知不覺就習慣了
Thumbnail
醫生說R1+R2的時間要大於14天,14天就有一次放縱日的機會,我從2022/10/20開始執行4+2R,2022/11/5要參加婚禮,所以我把那日訂為我的放縱日。所以我R1+R2的時間有16天。 R2期間還不能吃肉,以前的我絕對不可能忍受沒有肉的生活,但這次不知不覺就習慣了
Thumbnail
  早上量體重,R2第54天(總天數達57天),體重來到53.7kg,出現目前最低點。與最7/21初始的體重60.9kg比較起來,已經減掉7.2kg,若與8/5的R1第一天體重相比,也減掉了5.9kg,差不多來到10%左右,一般說來已經可以開始準備進入R3了。   這兩個多月來,我們完全沒有任何的聚
Thumbnail
  早上量體重,R2第54天(總天數達57天),體重來到53.7kg,出現目前最低點。與最7/21初始的體重60.9kg比較起來,已經減掉7.2kg,若與8/5的R1第一天體重相比,也減掉了5.9kg,差不多來到10%左右,一般說來已經可以開始準備進入R3了。   這兩個多月來,我們完全沒有任何的聚
Thumbnail
因為持續茹素生活沒什麼特別大變化, 就好幾天都記錄在一篇裡吧!
Thumbnail
因為持續茹素生活沒什麼特別大變化, 就好幾天都記錄在一篇裡吧!
Thumbnail
因為果食生活已超出一般營養科學領域,難以說服他人只吃水果的正當性,另外一天只吃一餐也容易讓人擔心熱量營養不夠,為了避免家人無謂的擔心,我並沒有跟家人說明自己在練習果食生活,而是說自己因為健康考量正在練習素食生活。 因為有部分的家人本來就有在食素,因此素食生活比較能夠被理解,如果我回老家,煮給家人的
Thumbnail
因為果食生活已超出一般營養科學領域,難以說服他人只吃水果的正當性,另外一天只吃一餐也容易讓人擔心熱量營養不夠,為了避免家人無謂的擔心,我並沒有跟家人說明自己在練習果食生活,而是說自己因為健康考量正在練習素食生活。 因為有部分的家人本來就有在食素,因此素食生活比較能夠被理解,如果我回老家,煮給家人的
Thumbnail
有些人可能因為想要減肥、想要健康,因此選擇吃素,但是有可能誤以為自己只要不吃肉,怎麼吃都會是健康的,但如果料理的方式仍是高油、高鹽、高糖、過量,身體還是會出問題的! 現在已經有愈來愈多人加入素食者的行列,素食生活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很多人成為素食者的理由是因為「愛護動物」以及「愛護地球」這兩大
Thumbnail
有些人可能因為想要減肥、想要健康,因此選擇吃素,但是有可能誤以為自己只要不吃肉,怎麼吃都會是健康的,但如果料理的方式仍是高油、高鹽、高糖、過量,身體還是會出問題的! 現在已經有愈來愈多人加入素食者的行列,素食生活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很多人成為素食者的理由是因為「愛護動物」以及「愛護地球」這兩大
Thumbnail
我是先少食生活大約1年,再素食生活1個月之後就決定開始練習果食生活,現在的我並不是完全只吃水果和堅果維生,而是正要嘗試去這麼做而已,我目前一邊飲食、一邊生活、一邊學習其他果食者怎麼吃、一邊觀察和調整適合我執行的飲食生活! 我幾乎每天都在微調自己的飲食內容。 貿然大幅變動自己的飲食內容,我覺得是很不
Thumbnail
我是先少食生活大約1年,再素食生活1個月之後就決定開始練習果食生活,現在的我並不是完全只吃水果和堅果維生,而是正要嘗試去這麼做而已,我目前一邊飲食、一邊生活、一邊學習其他果食者怎麼吃、一邊觀察和調整適合我執行的飲食生活! 我幾乎每天都在微調自己的飲食內容。 貿然大幅變動自己的飲食內容,我覺得是很不
Thumbnail
餐餐都吃肉,很想改,覺得全素太難?  給:最近也開始想對全肉飲食做點改變的你。 2021開始實施一周兩肉飲食的心得記錄 先說說我們之前的飲食習慣 之前的飲食以少吃肉為主但不限制天數、也不限制肉的用量,一個禮拜大概四天,雖然很少吃大塊的肉排餐,但用肉來提味料理卻少不
Thumbnail
餐餐都吃肉,很想改,覺得全素太難?  給:最近也開始想對全肉飲食做點改變的你。 2021開始實施一周兩肉飲食的心得記錄 先說說我們之前的飲食習慣 之前的飲食以少吃肉為主但不限制天數、也不限制肉的用量,一個禮拜大概四天,雖然很少吃大塊的肉排餐,但用肉來提味料理卻少不
Thumbnail
11/25是世界無肉日,我的一週一日無肉計畫,執行超過一年了。無肉日該如何開始?不吃肉有哪些好處?將我這一年的經驗分享在文章中。
Thumbnail
11/25是世界無肉日,我的一週一日無肉計畫,執行超過一年了。無肉日該如何開始?不吃肉有哪些好處?將我這一年的經驗分享在文章中。
Thumbnail
20200803-【健身】【飲食控制】-健身後的規律飲食 自從健身後,淺意識中可能會想要不吃太多的錯覺,但健身日子多了才發現,可能就是一種錯覺或是壓力吧,一開始4月健身,效果超過預期的好,所以想要一直保持下去。
Thumbnail
20200803-【健身】【飲食控制】-健身後的規律飲食 自從健身後,淺意識中可能會想要不吃太多的錯覺,但健身日子多了才發現,可能就是一種錯覺或是壓力吧,一開始4月健身,效果超過預期的好,所以想要一直保持下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