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2021/09/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在在親子教育中“陪伴”最常被提出,但是怎樣才叫做是一個好的陪伴過程呢?對許多父母親來說這又是一個惱人的難題;這讓我想到小孩小學三年級的一個過程,在敘述前想請各位思考一下,當小孩以嘶喊的音量大哭時,我們自己可以忍受多久的時間。
……………………………………..
小孩出生時,全家歡欣鼓舞的充滿歡樂,隨著小孩慢慢長大,開始有個性想法但又沒有完整表達能力時,便常用哭來表示,在自己不知如何面對且又遇到工作或生活上的困境時,面對小孩時是完全沒有耐心的,所以在小孩3-6歲的階段時,就常因不知小孩的狀況再加上自己的情緒,對小孩進行了懲罰,如罰跪、罰站、限制哭泣、責罵…等等,無形中也讓小孩累積了不少情緒與壓力而不自知。
在小孩到小學三年級時,小孩因學校的狀況或與朋友間的衝突因而造成情緒上的波動,所以回到家就會出現不聽話的反應,剛開始自己還不了解狀況,然後又一直問不出原因時,情緒難免波動而責罵了小孩,小孩因委屈而哭泣,或許是以前曾被我限制哭泣,所以也不敢哭得太大聲,此時自己發現情況似乎有異,因為連一些簡單、輕微的要求或責罵,小孩也很容易哭泣,所幸自己也已進行了幾年的學習與成長,便重新靜下心來引導小孩,協助進行情緒宣洩,不做還好,一做下去小孩淚水如潰堤一般湧出,哭聲越來越大,大到曾經在隔天鄰居問我是不是家暴。
小孩就這麼哭了快一個月,在這一個月內從每星期哭三次、每次2-3小時,慢慢地降低頻率與聲量,一個月後有一天,當小孩哭完後我詢問小孩還要哭嗎,小孩回答我哭完了,過了幾天開玩笑地再詢問小孩,這幾天怎麼沒哭,小孩回答沒什好哭的了,這時我才確定從小累積在小孩身上的情緒已經抒發完畢,自此之後,小孩哭的次數微乎其微,且大多是感動、自責或自我要求未達到才會哭泣。
在這一個月內我做了什麼,其實很簡單,但也不是那麼容易,每當小孩開始哭時,我就會把電視關掉、手機放下,靜靜坐在旁邊陪著,遞遞衛生紙,不打擾但也讓小孩知道自己在旁邊,關心、關注著小孩狀況但不多嘴及做無謂的動作,在小孩表達需要時才會有碰觸或擁抱,讓小孩處在一個安全的氛圍中。
很多人或許會以為陪伴就是一定要詢問很多事,對小孩的所有事都要一清二楚,在過程中參雜了過度的擔心與關心,反而讓小孩無法安心紓發、表達情緒與想法,要有優質的陪伴,必須先調整好自身的身心狀態,或許這就是“陪伴”困難的地方吧!
您能平靜地在小孩身邊聽著多久的大聲哭喊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習習踐行
    習習踐行
    持續實踐、體驗生命是我的價值,分享生命經驗是我的目標,期許自己在有限的時間體驗無限的生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