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別人的小孩哭鬧,我們的情緒往往容易被影響,煩躁、易怒的感覺瞬間湧上心頭。但試想一下,若哭鬧的是自己的小孩,你會有何反應?
當我親手抱起自己的小孩,儘管他在懷裡哭到聲嘶力竭、臉頰泛紅,我卻無法生氣。我反而仔細觀察起他的小臉蛋,不敢太用力地搖晃他,語氣變得柔和甚至帶點幼稚地問他:「怎麼啦?哪裡不舒服嗎?」即使明知這些問題得不到答案,我的心中也沒有一絲不耐煩。因為他是我的寶貝,而他的哭鬧,是他此刻唯一能表達的方式。
抱著他的時候,我只想著「餵奶時間到了嗎?」、「是不是該換尿布了?」、「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每一個念頭都圍繞著他的需求,完全沒有一點厭煩的情緒波動,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父母心」。有時候我不禁好奇,自己小時候是否也這樣哭鬧?
看待別人與自己的小孩出發點不一樣,行為自然不同,這種態度的轉變來自於我們的內心。當我們把對象視為自己人,視為值得珍惜的對象或是心中所愛,便會自然地從關懷和體諒的角度出發,而不是急於擺脫問題或表現出厭煩。
許多人在尋找愛情的過程中,往往只是站在外圍,像旁觀者一樣觀察著別人的愛情,甚至批評、羨慕或模仿。但愛情真正的答案,並不在他人的故事裡,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內心深處。
找到你的內在小孩,才能找到愛情的真諦!就像一個小孩需要被父母關愛,我們內心也有一個「內在小孩」需要被我們理解和照顧。當我們無法好好面對自己的情感需求,無法接納自己,便很難真正走進愛情。
試著問問自己:
你是否能接納自己的不足與脆弱?
是否願意傾聽內心的渴望,而不是強迫自己迎合外界期待?
是否能為自己提供安全感,而不是寄望他人填補空缺?
當觀念成為行為,愛情便不再是無法掌握的命運,而是一段由你主導的旅程。找到內在的力量,試著去關愛、去付出,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屬於你的愛情便會悄然到來。
當我們學會像呵護小孩一樣對待自己的內心,愛情的行為便會自然流露理解、尊重、包容、共情。這樣的行為,也會吸引來一段健康、真誠的愛情。觀念就如同小孩陪伴我們成長,隨著經歷學習與改變,而我們的言行舉止也因此獨特有魅力!
現在人缺乏的不是外在資訊,而是對內在傾聽與照護。多花些時間像呵護小寶貝一般,聽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感受,讓內心的聲音得以被接納與理解。我們常忙於追逐外界的認可,卻忽略了內在的需求與渴望。只有當我們學會與自己對話,關注自己的情緒與狀態,才能找到真正的平靜與力量。別讓生活的喧囂掩蓋了內心的呢喃,請給自己一些時間,細細感受內心的每一份悸動,這才是通往幸福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