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是孩子愛鬧情緒,是他想說卻不會說!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談如何克服無聊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體認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那麼,德國又是如何在幼兒時期就教育孩子認識及掌握情緒的呢?


  首先,情緒是一種表達方式,在還未學習用語言表達前,幼兒最直接的感受便會藉由情緒反應表達。當幼兒感受到許多的第一次時,例如:第一次喪失愛犬的感覺、第一次東西被搶的感覺、第一次感到不公平的感覺、第一次吸不到奶嘴的感覺、第一次家裡有新成員(寶寶)的感覺時。這些新的、陌生的感受,讓幼兒產生很多新的情緒體驗,例如:害羞、害怕、挫折、嫉妒等。而0~6歲的階段,便是讓幼兒逐漸認識自己的情緒、適切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進而學會用語言溝通交流情緒。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剛學會以語言表達情緒的幼兒,其語言亦沒有好壞之分。沒有人天生就知道何謂謊話、何謂實話。在4歲以下還分不清楚現實與想像的差異時,幼兒無意間說出謊話是很正常的。有時可能只是想引起大人注意或為了不被處罰,而非故意的欺騙。重要的是,鼓勵幼兒誠實,而不是處罰其說謊。讓幼兒願意說實話,知道說實話才能真正獲得理解、獲得幫助,自然便認為沒有說謊的必要。


  在尚未學習如何控制情緒之下,幼兒的哭鬧反應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異常的情緒起伏,就必須注意背後是否隱藏著難以表達的情緒。從學會語言、應用語言表達再到用語言溝通,是階段性的。首先要營造讓幼兒願意開口說話的環境,讓幼兒多說、多透過語言表達、進而逐漸掌握語言背後的意義。因此,起出很多問題應該避免幼兒回答「是」或「否」的問法,而是讓幼兒願意多說、甚至重複的說,並且不以強硬的方式逼幼兒說(例如:幼兒剛學會一點英語,就硬逼他跟其他幼兒說英語,這只會使幼兒喪失主動說英語的樂趣)。


  為何用語言溝通情緒在幼兒園是重要的?例如:學會懂得用語言說「不」。知道用語言表達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事,這跟禮貌不禮貌、尊重不尊重無關係,只要我們不喜歡、不願意,就有權利表達抗議。懂得說「不」代表幼兒已真正融入團體生活,保有與不公平事物抗衡的勇氣,並明白自己有發聲的權利,而不是始終態度消極地當個沉默的被害者。雖然保持安靜並低頭不語,能安全地免於責難,卻也因此失去練習表達自我需求的陳述能力。台灣家長在遇到親戚朋友時,常會在對方要求下將幼兒給親戚朋友抱一下、甚至親一下。此舉容易使孩子對身體安全的理解產生模糊的灰色地帶,若幼兒因為厭惡卻又不敢說不,將弱化對自己情緒及身體的主權。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我們都有權利生氣,沒有一個人需要為他的情緒受到處罰,但在生氣之後呢?藉由適切的言語表達,能夠紓解緩和內心所承受的高壓情緒。這也就是為什麼難過的時候,我們必須找個人說說話。而懂得面對情緒、釋放情緒便是自我認識、建立自信的第一步。


  學習面對情緒、釋放、接受情緒並懂得適切的表達情緒後,幼兒自然會產生自信。台灣的家長常在幼兒受傷時、挫折時說:「早就告訴過你……,你不聽我的話有什麼用?」先行動後思考是幼兒的天性。當幼兒受挫產生情緒時,正是練習誠實面對自己內心聲音的時候。幼兒經由反思理解到自己的錯誤,理解情緒被後的原因,日後便能在相信自己的基礎上,與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


  即便是德國幼兒園每星期的「無玩具日」,也不必擔心幼兒會感到無聊。若他感到無聊的情緒、討厭這樣的情緒,他也有能力與自信克服。最怕的是,家長遇到幼兒鬧情緒時,就請出手機保母或電視保母。久了,幼兒被動且無須思考地接受資訊,便容易會感到無聊。因為幼兒玩的能力、創造力、想像力逐漸被削弱,並逐漸喪失了主動好奇的天性。


  幼兒的情緒亦會從家長處理情緒的方式中學習。家長若失控,幼兒就會有樣學樣。家長必須時時提醒自己避免對幼兒大吼大叫,因為那不過是告訴他你沒辦法了。而當幼兒產生不當的行為(如:惡言相向),那便是幼兒在發出自己無法處理情緒的求救信號,這時成熟的大人應該要有能力協助幼兒處理情緒。強悍的虎爸/虎媽式教育,只會讓幼兒喪失面對情緒、建立自信的勇氣。


  當大人不強逼幼兒事事順從,而是理解他的情緒,讓他有選擇情緒的自由。幼兒便會學到如何自律並不強踏他人的底線,同理他人情緒方面的能力也就自然跟著提升。如同教育幼兒分辨事實與看法,理解同樣的事實會有不同的看法,進而學習改變、解釋自己看法的能力。想法會決定我們如何感受,而感受會決定我們的行為。下一篇將從德國的幼兒教育對比台灣的職場關係,討論在職場上我們如何處理情緒?如何建立自信?如何依舊能夠在玩中學習?

2019/10/27

avatar-img
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何謂德意志文化?何謂德意志意識形態?文化之間的差異又是在何時顯現的?若說文化是後天的,那麼幼兒之間便沒有文化的差異,因為每一位幼兒來到世上都是一張白紙。然而,是什麼讓白紙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是什麼讓德意志文化顯現?或許能夠從德國的幼兒教育看出一些端倪。   本書作者莊琳君,是英國教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本書是由一位居住在柏林的30多歲英國人所寫,在這位英國人眼中的德國人:「沒跟五個最好的男性朋友一起裸泳過,就白活了。」、「只要口袋一有點錢,就想去買保險。」、「不管笑話多好笑,只要資訊有誤,一定糾正到底。」、「每個德國人心中,都有一張不能說的職業分級表。」、「德國人旅遊,是想提醒自己德國
  川普桌上有一個小木盒,小木盒上面有個紅色按鈕(是傳說中的核彈按鈕嗎?),就放在總統桌上的電話旁邊,後來發現在會見他國領導人時的另張桌上也同樣有個小木盒(怎麼有這麼多小木盒?)。某次媒體詢問川普,桌上的小木盒是什麼時,川普微微地露出微笑,馬上按了紅色按鈕,然後……然後可樂就送來了。原來小木
  21世紀是網路演算法的時代,人們提供數據,AI(人工智慧)演算數據,在AI可連結、可更新的強大優勢下,人們部分的工作將被AI取代。但科技取代工作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早在18世紀工業革命(1769瓦特改良蒸汽機),自動化、機械化的生產方式便逐漸取代看天吃飯、手工勞動的生產方式。雖然當時也有
攤開人類發展的歷史,從狩獵採集時期的泛靈論、農業社會的一神論到科學革命的神人(人文主義),就是一步步追求不凡的過程。本書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認為人類過去的三大問題:1.飢荒、2.瘟疫、3.戰爭,未來皆將隨著食物科技、醫學研究、人道主義的發展獲得弭平,那麼何謂人類面
  何謂德意志文化?何謂德意志意識形態?文化之間的差異又是在何時顯現的?若說文化是後天的,那麼幼兒之間便沒有文化的差異,因為每一位幼兒來到世上都是一張白紙。然而,是什麼讓白紙上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是什麼讓德意志文化顯現?或許能夠從德國的幼兒教育看出一些端倪。   本書作者莊琳君,是英國教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本書是由一位居住在柏林的30多歲英國人所寫,在這位英國人眼中的德國人:「沒跟五個最好的男性朋友一起裸泳過,就白活了。」、「只要口袋一有點錢,就想去買保險。」、「不管笑話多好笑,只要資訊有誤,一定糾正到底。」、「每個德國人心中,都有一張不能說的職業分級表。」、「德國人旅遊,是想提醒自己德國
  川普桌上有一個小木盒,小木盒上面有個紅色按鈕(是傳說中的核彈按鈕嗎?),就放在總統桌上的電話旁邊,後來發現在會見他國領導人時的另張桌上也同樣有個小木盒(怎麼有這麼多小木盒?)。某次媒體詢問川普,桌上的小木盒是什麼時,川普微微地露出微笑,馬上按了紅色按鈕,然後……然後可樂就送來了。原來小木
  21世紀是網路演算法的時代,人們提供數據,AI(人工智慧)演算數據,在AI可連結、可更新的強大優勢下,人們部分的工作將被AI取代。但科技取代工作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早在18世紀工業革命(1769瓦特改良蒸汽機),自動化、機械化的生產方式便逐漸取代看天吃飯、手工勞動的生產方式。雖然當時也有
攤開人類發展的歷史,從狩獵採集時期的泛靈論、農業社會的一神論到科學革命的神人(人文主義),就是一步步追求不凡的過程。本書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認為人類過去的三大問題:1.飢荒、2.瘟疫、3.戰爭,未來皆將隨著食物科技、醫學研究、人道主義的發展獲得弭平,那麼何謂人類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當孩子有情緒產生時,首要做的事情必須先處理孩子的情緒,才去處理事情。辨識孩子的情緒和引發情緒的刺激源,提供解決的建議,並使用正面的語言表達。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Thumbnail
妳是否覺得小孩有情緒的時候,都要慎重處理呢?我不覺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當孩子有情緒產生時,首要做的事情必須先處理孩子的情緒,才去處理事情。辨識孩子的情緒和引發情緒的刺激源,提供解決的建議,並使用正面的語言表達。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Thumbnail
妳是否覺得小孩有情緒的時候,都要慎重處理呢?我不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