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設計日記 #5】從視覺設計到設計思考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這篇原文是我於 2020 年藉由教育部菁培計畫所提供的獎學金在丹麥的科靈設計學院 Design School KoldingDesign for People(為人類而設計)研究所開學第一個月結束時所寫下的學習心得。

接下來將陸續更新在研究所第一年的每月學習心得,希望能分享給更多對設計、設計思考與社會永續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們囉。

以下正文開始!


2020. September
開學後第一個月的課程,由於 COVID-19 疫情的關係需要隔離,前兩個禮拜必須上線上課,後兩個禮拜才能正式去學校上課,因此也剛好體驗了不同的授課與學習方式,是段有趣的經歷。

Design for People 研究所的課程安排為一門主軸課,搭配不同設計專業領域的課程、一對一的教授指導和各式各樣的工作坊所組成。開放且多元的課程安排,讓我們得以在課堂上和不同設計領域及專業的人交流,甚至共同合作完成專案。(點我看更詳細的課程介紹!

raw-image

第一門主軸課—— Situating Social Design (社會設計)

碩一上學期的第一門主軸課 Situating Social Design 是一門實務導向性質的課程。

在為期兩個月的課程中,我們以小組的方式,針對特定場域,學習透過專家訪談、焦點團體訪談、田野調查(Field Research)、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設計工作坊等不同的設計研究方法,以設計提出問題,並以共創設計解決問題!

raw-image

藉由一層層不同的設計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場域,鎖定目標使用者。在不斷發散與收斂的過程中,聚焦我們想針對的場域和使用者,提出設計核心問題(How Might We),為整個設計專案定錨。

這個專案中我們小組鎖定的設計場域為丹麥奧胡斯的 Ellekær Youth Club。前兩週,老師們介紹了不同類型的設計思考以及關於共創(Co-Creation)、Co-Design 等概念、方法與案例分享,也帶著大家實地走訪奧胡斯,訪問當地相關的專家與工作人員,以建立初步的設計專案框架和結構。

raw-image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期資料搜集與田野調查的過程,由於我們的目標使用者為 8-12歲、家庭失能的孩子。因此他們除了較難與人建立信任和連結外,很多時候因為語言隔閡、年紀或生長背景等原因無法具體用英文描述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或甚至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問題與困境。

因此設計師如何能用適切的設計思考方法(Design Thinking Process)去了解並引導目標族群,看見且表達他們的問題與需求,便顯得非常重要。

後兩週,我們則透過學習與實際操作不同的設計工作坊,逐步描繪出使用者的使用情境、痛點與人物誌(Persona)等。將這些資料經過內部討論、發散與收斂後,便形成下一階段工作坊的目標或是原型(Prototype)。

接著,再依據這階段所定下的工作坊目標,提出工作坊的設計與運作方式,進一步搜集下一階段的資料。

raw-image

Co-Creation Design 共創設計,每個人都是專家!

這次的課程中,我們以一個又一個的設計工作坊,去引導孩子們(專案的受眾)參與在我們的設計專案中。

共創設計中,設計師的角色在於能透過不同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思考,讓使用者和專家實際參與在專案中。透過使用者與專家的視角,以及他們實際在場域中的生活經驗,讓設計師能因此與他們共同設計出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設計。

長達近兩個月的設計過程,從一開始只有大方向的場域和受眾,經歷各階段的設計研究、設計思考、設計工作坊之中,設計師們和受眾攜手,一起找到問題,並解決問題。

這樣的設計專案需要組員們投入大量且長時間的討論,以及來自不同背景的多元視角和觀察。因此在課堂上,老師非常鼓勵學生發言,任何想法都值得被聽見,甚至可能因為一個獨特的意見激起同學間更多有趣的討論和創意。

在丹麥的 Design School Kolding,視覺設計不再只是專注於設計出符合美學、有風格的視覺呈現。更多的是專注於以「人」為核心的「設計過程」和「(不僅止於視覺上的)溝通 / 傳達」的設計。

學習以設計解決問題,甚至以設計提出和發現問題。

想更了解丹麥這間以人為本的設計學校 Design School Kolding :

想知道我怎麼錄取丹麥的 Design School Kolding:


喜歡這篇文章或是想看更多關於設計與社會永續的分享
歡迎〖 ❤️按愛心❤️ / 分享 / 追蹤 / 贊助作者 〗給我更多支持與鼓勵
讓我繼續寫下去! (也可以來 Instagram 找我玩🌞

✨ Wish you all love and light.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計設計|設計×社會x日常筆記
34會員
13內容數
這個專題將分享我在丹麥 DSKD 讀設計研究所時的設計學習筆記、日常觀察與一點心情隨筆。【丹麥設計日記】主要分享我在丹麥學習視覺設計、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的紀錄,以及對丹麥教育的觀察和心得。【丹麥生存日記】則關於我在丹麥的日常生活觀察、體驗與心情隨筆。 有興趣的人歡迎訂閱支持囉!
2020/12/15
✨在動盪的 2020 來到疫情嚴重的歐洲學設計,或許正是我最大的幸運✨ 在丹麥,人們不太討論設計,取而代之的,他們討論「環境」、討論「人」、討論「生活」。 設計不再只是為了商品或品牌的包裝、視覺上的美化,更多的是在做設計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用不同的設計思考與方法,重新理解人、理解社會,理解生活。
Thumbnail
2020/12/15
✨在動盪的 2020 來到疫情嚴重的歐洲學設計,或許正是我最大的幸運✨ 在丹麥,人們不太討論設計,取而代之的,他們討論「環境」、討論「人」、討論「生活」。 設計不再只是為了商品或品牌的包裝、視覺上的美化,更多的是在做設計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用不同的設計思考與方法,重新理解人、理解社會,理解生活。
Thumbnail
2020/10/20
在丹麥,當你的意見跟大部分人不一樣時,他們更渴望聽見你的聲音。 過去在台灣的學習經驗中,不論哪堂課,每當老師在課堂裡問同學,「有沒有問題?」,通常沒意外的話,都是一陣尷尬的靜默。 這陣靜默,不代表大家沒問題,更多的是,我們害怕提出被別人覺得愚蠢的問題;畏懼提出跟主流
Thumbnail
2020/10/20
在丹麥,當你的意見跟大部分人不一樣時,他們更渴望聽見你的聲音。 過去在台灣的學習經驗中,不論哪堂課,每當老師在課堂裡問同學,「有沒有問題?」,通常沒意外的話,都是一陣尷尬的靜默。 這陣靜默,不代表大家沒問題,更多的是,我們害怕提出被別人覺得愚蠢的問題;畏懼提出跟主流
Thumbnail
2020/10/12
感謝教育部的菁培獎學金,我得以公費前往位於丹麥的科靈設計學院 Design School Kolding,以視覺傳達設計為專業,就讀 Design for People 的 MA 學程。本篇將分享丹麥 DSK 如何在學校空間、課程設計、老師與學生互動之中設計出讓學生能頻繁交流與主動跨領域學習的方法!
Thumbnail
2020/10/12
感謝教育部的菁培獎學金,我得以公費前往位於丹麥的科靈設計學院 Design School Kolding,以視覺傳達設計為專業,就讀 Design for People 的 MA 學程。本篇將分享丹麥 DSK 如何在學校空間、課程設計、老師與學生互動之中設計出讓學生能頻繁交流與主動跨領域學習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Thumbnail
2022年底我在陪實戰營同學如火如荼的討論 Demoday ,他們即將要在一群產業專家以及資深產品人的面前介紹歷經十二週的學習與專案實作之後,他們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用戶研究洞察。 在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大卡關的時刻,比方說洞察到的用戶困境與商業目標要怎麼連結起來,這兩個概念距離太遙遠了。 ​一位學員問我
Thumbnail
一門課要能開得成,它的內容肯定是被整理過、驗證過的經驗累積,有系統化的發展脈絡和論述能力,果真名不虛傳,十分迷人。
Thumbnail
一門課要能開得成,它的內容肯定是被整理過、驗證過的經驗累積,有系統化的發展脈絡和論述能力,果真名不虛傳,十分迷人。
Thumbnail
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日本兩位老師把他們經營的模式交給我代理,我也寫出了一份企劃把大家的東西整理在一起;另外台灣這邊第
Thumbnail
一切要從2019年開始說起,當時我在加賀市役所負責台日交流專案,任期適逢中期,講座、工作坊都順風順水,台灣還推起了地方創生政策,來參訪過的台灣老師,前輩們,與日本方合作過的大咖,都正好在同一時期找我合作。日本兩位老師把他們經營的模式交給我代理,我也寫出了一份企劃把大家的東西整理在一起;另外台灣這邊第
Thumbnail
今天跟讀書會夥伴討論,意外的發現我們已經維持這個讀書會的運作長達兩年了。雖然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能在這段時間裡,每個人都主動願意投入固定的時間參與,我想我們中間一定做了什麼對的決定,所以決定自己覆盤一下整個讀書會至今的旅程。 最一開始,Design system 比較輕量的書單 玩心設計
Thumbnail
今天跟讀書會夥伴討論,意外的發現我們已經維持這個讀書會的運作長達兩年了。雖然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能在這段時間裡,每個人都主動願意投入固定的時間參與,我想我們中間一定做了什麼對的決定,所以決定自己覆盤一下整個讀書會至今的旅程。 最一開始,Design system 比較輕量的書單 玩心設計
Thumbnail
在丹麥 Design School Kolding 的第一堂設計課,讓我從視覺設計師的角度學習設計思考。其中的 Co-Creation Design 共創設計概念也為設計與社會永續帶來新的可能!
Thumbnail
在丹麥 Design School Kolding 的第一堂設計課,讓我從視覺設計師的角度學習設計思考。其中的 Co-Creation Design 共創設計概念也為設計與社會永續帶來新的可能!
Thumbnail
我是設計方面0經驗的新人,在這堂課上獲益良多 目前在Google UX Design課程上了一陣子,已經上到第五課 (持續努力中💪🏻) 想藉由發文寫下學習筆記,讓自己在整理內容的時候再次吸收! 後續會陸續寫下所學到的內容,歡迎各位一同交流🙌🏻😊 - 做為第一篇文章 想先分享第一堂課所提及
Thumbnail
我是設計方面0經驗的新人,在這堂課上獲益良多 目前在Google UX Design課程上了一陣子,已經上到第五課 (持續努力中💪🏻) 想藉由發文寫下學習筆記,讓自己在整理內容的時候再次吸收! 後續會陸續寫下所學到的內容,歡迎各位一同交流🙌🏻😊 - 做為第一篇文章 想先分享第一堂課所提及
Thumbnail
感謝教育部的菁培獎學金,我得以公費前往位於丹麥的科靈設計學院 Design School Kolding,以視覺傳達設計為專業,就讀 Design for People 的 MA 學程。本篇將分享丹麥 DSK 如何在學校空間、課程設計、老師與學生互動之中設計出讓學生能頻繁交流與主動跨領域學習的方法!
Thumbnail
感謝教育部的菁培獎學金,我得以公費前往位於丹麥的科靈設計學院 Design School Kolding,以視覺傳達設計為專業,就讀 Design for People 的 MA 學程。本篇將分享丹麥 DSK 如何在學校空間、課程設計、老師與學生互動之中設計出讓學生能頻繁交流與主動跨領域學習的方法!
Thumbnail
深入淺出介面設計講座 即使這個講座,本意是給大學生或社會新鮮人,提供他們成為UI設計師路上的一些小建議。 但我認為這個講座的內容也非常適合想要轉職UI設計師、或已經成功成為UI設計師的你們,這場講座可以幫助你看清楚一些事情、一些或許可以再努力看看的方向。
Thumbnail
深入淺出介面設計講座 即使這個講座,本意是給大學生或社會新鮮人,提供他們成為UI設計師路上的一些小建議。 但我認為這個講座的內容也非常適合想要轉職UI設計師、或已經成功成為UI設計師的你們,這場講座可以幫助你看清楚一些事情、一些或許可以再努力看看的方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