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科靈設計學院 Design School Kolding 在學生餐廳旁標誌性的黃色溜滑梯!
接下來將陸續更新在研究所第一年的每月學習心得,希望能分享給更多對設計、設計思考與社會永續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們囉。
以下正文開始!
2020. September
開學後第一個月的課程,由於 COVID-19 疫情的關係需要隔離,前兩個禮拜必須上線上課,後兩個禮拜才能正式去學校上課,因此也剛好體驗了不同的授課與學習方式,是段有趣的經歷。
Design for People 研究所的課程安排為一門主軸課,搭配不同設計專業領域的課程、一對一的教授指導和各式各樣的工作坊所組成。開放且多元的課程安排,讓我們得以在課堂上和不同設計領域及專業的人交流,甚至共同合作完成專案。(
點我看更詳細的課程介紹!)
Design for People 班上除了視覺設計外,還有來自工業設計、服裝設計、織品設計等不同設計專業的學生,因此讓小組合作和上課更加有趣與多元!
第一門主軸課—— Situating Social Design (社會設計)
碩一上學期的第一門主軸課 Situating Social Design 是一門實務導向性質的課程。
在為期兩個月的課程中,我們以小組的方式,針對特定場域,學習透過專家訪談、焦點團體訪談、田野調查(Field Research)、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設計工作坊等不同的設計研究方法,以設計提出問題,並以共創設計解決問題!
這是我們在初步了解場域和受眾後,班上同學一起舉辦的設計工作坊。旨在了解奧胡斯這個區域的孩子們對於周遭空間的想像與期待,同時在玩樂中建立和孩子們的信任。
藉由一層層不同的設計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場域,鎖定目標使用者。在不斷發散與收斂的過程中,聚焦我們想針對的場域和使用者,提出設計核心問題(How Might We),為整個設計專案定錨。
這個專案中我們小組鎖定的設計場域為丹麥奧胡斯的 Ellekær Youth Club。前兩週,老師們介紹了不同類型的設計思考以及關於共創(Co-Creation)、Co-Design 等概念、方法與案例分享,也帶著大家實地走訪奧胡斯,訪問當地相關的專家與工作人員,以建立初步的設計專案框架和結構。
在第一階段的工作坊結束後,我們分成更小的組別,再度前往奧胡斯的 Youth Club 舉辦目標更聚焦且明確的設計工作坊。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期資料搜集與田野調查的過程,由於我們的目標使用者為 8-12歲、家庭失能的孩子。因此他們除了較難與人建立信任和連結外,很多時候因為語言隔閡、年紀或生長背景等原因無法具體用英文描述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或甚至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問題與困境。
因此設計師如何能用適切的設計思考方法(Design Thinking Process)去了解並引導目標族群,看見且表達他們的問題與需求,便顯得非常重要。
後兩週,我們則透過學習與實際操作不同的設計工作坊,逐步描繪出使用者的使用情境、痛點與人物誌(Persona)等。將這些資料經過內部討論、發散與收斂後,便形成下一階段工作坊的目標或是原型(Prototype)。
接著,再依據這階段所定下的工作坊目標,提出工作坊的設計與運作方式,進一步搜集下一階段的資料。
在上一階段工作坊結束後,我們有了更加具體的設計核心問題(How Might We)。針對這個 HMW 舉辦了第三階段的共創設計(Co-Creation)工作坊,想與孩子們共同創造出屬於他們的字體設計。
Co-Creation Design 共創設計,每個人都是專家!
這次的課程中,我們以一個又一個的設計工作坊,去引導孩子們(專案的受眾)參與在我們的設計專案中。
共創設計中,設計師的角色在於能透過不同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思考,讓使用者和專家實際參與在專案中。透過使用者與專家的視角,以及他們實際在場域中的生活經驗,讓設計師能因此與他們共同設計出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設計。
長達近兩個月的設計過程,從一開始只有大方向的場域和受眾,經歷各階段的設計研究、設計思考、設計工作坊之中,設計師們和受眾攜手,一起找到問題,並解決問題。
這樣的設計專案需要組員們投入大量且長時間的討論,以及來自不同背景的多元視角和觀察。因此在課堂上,老師非常鼓勵學生發言,任何想法都值得被聽見,甚至可能因為一個獨特的意見激起同學間更多有趣的討論和創意。
在丹麥的 Design School Kolding,視覺設計不再只是專注於設計出符合美學、有風格的視覺呈現。更多的是專注於以「人」為核心的「設計過程」和「(不僅止於視覺上的)溝通 / 傳達」的設計。
想更了解丹麥這間以人為本的設計學校 Design School Kolding :
想知道我怎麼錄取丹麥的 Design School Kolding:
✨ Wish you all love and l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