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其一
我努力的長大、花了十八年長到現在這麼大,可是現在卻要回頭學習小孩子的思考。雖說這是社會必要但滿好笑的。
/其二
私自話語,心理學家維高斯基提出的專有名詞;指兒童對自己說話,進而引導思考的過程。突然想到,連續劇的男女主角們,哪次不是對著自己撈撈叨叨、把想法全說出來的。是否也能說他們尚未脫離私自話語的時期?好啦當然不是,我懂什麼叫戲劇技巧。
2021.9.30. Thu.
avatar-img
2會員
39內容數
太多話想說。都說在這了。 偶爾,也把那些堆放太久的心室垃圾,拿來倒一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時候被環境模糊了是「事實?」,還是「個人觀點?」。 回家每天寫的聯絡薄,家長與老師的簽章回應,身為學生的我們等著被評價與評分,好像老師說的觀點都是對的?有沒有在發考卷的時候,發到分數高的同學,老師說:「給王大明鼓掌,他是全校第x名。」。   在懵懂無知的年紀裡,不懂好不好、美與醜,只有單純的
身心靈有很多的詞彙, 其中一個常見的詞彙應該是內心小孩, 但愛自己其實有另一個訣竅, 但他是另一個詞, 也就是內心大人。 小時候是內心小孩的主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內心大人逐漸被外界給餵養, 大人長大了, 小孩就被欺負了, 所以就造成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這個愛自己。 也就是本性, 就是內心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總是聽他人說要與內在小孩對話,在一次冥想中無意與小我對話了,才突然驚覺為何我們不與小我對話?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你有完整的自覺意識嗎?我有,印象中小時候大概幼稚園或是低年級時吧,我問自己:「不知道長大後的我會不會覺得自己現在很幼稚?」當時自己想想:不曉得,不過以後的我應該不會這樣想吧~ 現在每次回想當時跨時空的對話,都會覺得自己很可愛,並且告訴她你很棒! 後來我發現任何事情和自己討論最實在
多久開始自言自語呢? 從幼兒時期,孩子在發展過程就會有一個階段是自我對話,外人看來孩子好像有問題,但孩子來說卻是必經之路。 有些孩子很害羞更是需要如此過程,孩子與自己對話中可以,促進孩子的 1.語文發展,建立未來與人的溝通橋樑。 2.理解自己,從語言中整理自己情緒情緒管理,通常是獨處了時候,
Thumbnail
"自言自語是梳理自我,幫助思考的過程" 自言自語,常見於任何人身上,有的人於腦中自我對話,有的人會說出口,沒什麼大不了的。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時候被環境模糊了是「事實?」,還是「個人觀點?」。 回家每天寫的聯絡薄,家長與老師的簽章回應,身為學生的我們等著被評價與評分,好像老師說的觀點都是對的?有沒有在發考卷的時候,發到分數高的同學,老師說:「給王大明鼓掌,他是全校第x名。」。   在懵懂無知的年紀裡,不懂好不好、美與醜,只有單純的
身心靈有很多的詞彙, 其中一個常見的詞彙應該是內心小孩, 但愛自己其實有另一個訣竅, 但他是另一個詞, 也就是內心大人。 小時候是內心小孩的主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內心大人逐漸被外界給餵養, 大人長大了, 小孩就被欺負了, 所以就造成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這個愛自己。 也就是本性, 就是內心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總是聽他人說要與內在小孩對話,在一次冥想中無意與小我對話了,才突然驚覺為何我們不與小我對話?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你有完整的自覺意識嗎?我有,印象中小時候大概幼稚園或是低年級時吧,我問自己:「不知道長大後的我會不會覺得自己現在很幼稚?」當時自己想想:不曉得,不過以後的我應該不會這樣想吧~ 現在每次回想當時跨時空的對話,都會覺得自己很可愛,並且告訴她你很棒! 後來我發現任何事情和自己討論最實在
多久開始自言自語呢? 從幼兒時期,孩子在發展過程就會有一個階段是自我對話,外人看來孩子好像有問題,但孩子來說卻是必經之路。 有些孩子很害羞更是需要如此過程,孩子與自己對話中可以,促進孩子的 1.語文發展,建立未來與人的溝通橋樑。 2.理解自己,從語言中整理自己情緒情緒管理,通常是獨處了時候,
Thumbnail
"自言自語是梳理自我,幫助思考的過程" 自言自語,常見於任何人身上,有的人於腦中自我對話,有的人會說出口,沒什麼大不了的。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