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EV!【D-Forum 智慧車論壇 講稿】(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時間:2021/10/14(Thu.)
地點:台北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
演講題目:WA! EV!

raw-image

WA!

如果以人一天之中,所待的場合跟所花的時間長短,以此來判斷創新的需求強弱,來決定創新的先後次序,那我們可以預期,在「Mobile的應用」之後,最受到期待的,無疑是「交通載具」以及「辦公室與居家環境」的創新。

raw-image

從去年延續至今的車用半導體缺貨潮,已經趨緩了嗎?我們來看看這一個月內持續發布的新聞吧。
車用半導體龍頭IDM大廠英飛凌,除了在上個月月底宣布,奧地利12吋新廠比規劃提前3個月啟用量產。
本月〈10月〉5號更宣布預計在2022年較今年增加50%的投資〈即24億歐元〉,可能用於增加半導體產能。但對於車用半導體供應的緊張情勢,英飛凌CFO Sven Schneider顯然也不太樂觀,表示預計晶片短缺將持續到 2022 年,2023年才有機會恢復正常供應。

根據Digitimes 在一個月前的今天,2021年9月14日的報導,英特爾〈Intel〉執行長Patrick Paul Gelsinger預測,隨著汽車成為裝了輪子的電腦,到2030年,半導體將佔高階汽車材料成本的20%,較2019年的4%增加5%。

此外,同為IDM大廠的意法半導體,也因為代工產能吃緊,決定2021年最後一季提高所有產品線價格,包括尚未生產出貨訂單。德國豪華車品牌Mercedes Benz 與 BMW也指出,即便未來車用晶片供應充足,已調漲後的價錢也不會降價了。

更不必提被網友戲稱,售價就是「時價」的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今年早已多次調漲售價了。

這些科技巨頭的行動跟發言,都在提醒著我們:「車用市場絕對是半導體業界近年不可忽視的高成長市場。」

所以這個「WA!」,除了驚嘆2020到2021車用半導體的供需狀況吃緊,除了惋惜自己心目中的豪華車已然漲價不回頭,還企圖解釋「Why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raw-image

汽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不再只是甲地到乙地的運輸工具,就像Intel CEO Pat所說:汽車成為裝輪子的電腦。
未來將從我們日常生活中,佔據時間比率高的行為,開始進行平台轉移,自駕車可以將通勤時間結合會議與休閒時間,彷彿「身處專屬的移動辦公室與娛樂間」裡,而我相信其中會有許多許多需要儲存資料的應用,而且是必須斷電後依舊必須存在的應用,這時候就會運用到NAND Flash的儲存裝置,如USB、microSD card、eMMC、UFS或是PCIe介面的BGA SSD。

如同所有IDM大廠的觀念一樣,身為NAND Flash應用控制器龍頭的群聯電子,在車載應用的儲存裝置上,一樣秉持「整合元件」的概念,從控制器、快閃記憶體、AEC-Q100、量產驗證都為需求廠商,做好一條龍服務,讓我們客戶專心掌握這個關鍵的平台轉移時代。

EV!

車用市場中,根據相關研究指出,未來幾年車載市場成長率最高的前兩名,即是自駕系統〈ADAS〉跟電動車〈EV〉,我以上提到的【Why Automotive applications】即涵蓋了廣泛的車載市場應用,這裡就不再特別著墨電動車的部分。

raw-image

那我題目中「WA!EV!」中的EV如果並非是指Electric Vehicle,那又是指甚麼呢?

接下來我要提到,如何選擇車載系統中的儲存裝置?有哪些元件驗證標準跟要求,是跟一般商用的儲存裝置不同的呢?

raw-image

Endurance Validation

隨著汽車中電子零件的大幅增長,十年前汽車裡的半導體元件可能僅有幾百個,但現今可能包含多達8,000個半導體IC,這麼多的IC在複雜的電子系統中整合,如果每個電子元件都存在一定比例的缺陷〈Defect〉,即便是商用市場普遍可接受的1,000~3,000dppm,但如果那麼多的元件是運用在極度注重安全的自駕〈ADAS〉系統中,那整體系統的缺陷率將會相當的令人擔憂。

所以當前「車載市場」儲存電子元件的發展,導入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觀念:「零缺陷管理」。

整體的觀念就如以下所展示,從設計端一開始的選料、IC設計流程、製程管理、測試籂選、量產管理、糾正改善、預防措施等等的整體式架構,藉由各領域各種方法一站一站的,讓後端出貨 DPM持續改善,目標「趨近於零」。

在這個過程中,目標有無達成,「並非」是選擇一家好的儲存電子元件廠商的唯一必要條件,相對地,我會建議觀察這家廠商是否擁有追求「零缺陷管理框架」的觀念。透過不斷的「持續改善」,滿足市場的需求。

有人這樣說過:
「瞄準月亮,即便你沒達到預期的目標,你也將置身於繁星之中。」
「只要出門,就一定會到。只要開始走,就會看到目的地。」
「找一條又濕又長的雪道,讓自己變成雪球。」〈指著圖下方的雪球循環

抱持著正確的觀念持續改善,比始終坐著收集資料跟規劃,更容易靠近目標。

那為什麼我剛提到,有無達成零缺陷的目標,「不是」選擇儲存電子元件的「唯一必要」條件呢?
擁有這種管理觀念,又做到零缺陷,不是更完美嗎?

原因就在於我們正在做的,不是為了零缺陷而已,這部分要小心不要倒果為因。

無論是車廠還是半導體元件供應商,我們正在追求的,是追求「符合市場的需求」。

市場還會考量耐用年限、還會考量售價、還會考量維修方式〈如換貨或是回廠維修〉、或是考量特殊的功能要求。

(待續)



請記得按下追蹤免費連擊下方5個讚】喔。
《免費註冊一般公民,推薦人:tomatochuan,好人一生平安呀!》。
【直接的鼓勵】讓我分享更多的創作,歡迎用此連結加入Likecoin讚賞公民

商科PM是擁有10+年經驗的科技業PM主管,我嘗試分享「理性的思維」與「商業的觀察」文章、別忘了按下追蹤免費連擊下方5個讚】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商科PM的沙龍
157會員
59內容數
針對PM職涯五個階段更深入淺出的介紹
商科P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11
【經理人必備五種心態】這篇經典文章,符合我的「PM思維邏輯」中, 由【Why>>How(外)>>How(內)>>What】的思維邏輯, 本質上就是不斷「由內而外」、「以終為始」的成熟心態。
Thumbnail
2023/11/11
【經理人必備五種心態】這篇經典文章,符合我的「PM思維邏輯」中, 由【Why>>How(外)>>How(內)>>What】的思維邏輯, 本質上就是不斷「由內而外」、「以終為始」的成熟心態。
Thumbnail
2023/07/02
這篇文章要討論的主題:「權力的來源」。 是的,我要從「力量」的權力,來分析它的來源。
Thumbnail
2023/07/02
這篇文章要討論的主題:「權力的來源」。 是的,我要從「力量」的權力,來分析它的來源。
Thumbnail
2023/01/26
當情境「非常不利或非常有利」時,具「任務導向」的領導者較能發揮影響力。 當情境「中等有利」時,具「關係導向」的領導者比較能發揮影響力。
Thumbnail
2023/01/26
當情境「非常不利或非常有利」時,具「任務導向」的領導者較能發揮影響力。 當情境「中等有利」時,具「關係導向」的領導者比較能發揮影響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電動車 PCB 2022~2028 CAGR 達 34.4%,高於整體 PCB 產業的 7.1% 2.明年營收佔比維持汽車板 70%,增加高階產品比重,網通板翻倍,達 8~10%。 3.HDI 產能維持 15 萬 square feet,不過產值會上升。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電動車 PCB 2022~2028 CAGR 達 34.4%,高於整體 PCB 產業的 7.1% 2.明年營收佔比維持汽車板 70%,增加高階產品比重,網通板翻倍,達 8~10%。 3.HDI 產能維持 15 萬 square feet,不過產值會上升。
Thumbnail
鴻海劉董事長,推出3.0轉型升級,佈局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三大產業與人工智慧、半導體、5G與6G三大核心技術,近期中國電動車補貼刺激下,各大車廠紛紛跟進削價競爭,因為不降價電動車市場,將有可能被中國電動車品牌,搶下大部分的電動車市場,連同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也跟著調整售價,未來車廠將無法走向過去
Thumbnail
鴻海劉董事長,推出3.0轉型升級,佈局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三大產業與人工智慧、半導體、5G與6G三大核心技術,近期中國電動車補貼刺激下,各大車廠紛紛跟進削價競爭,因為不降價電動車市場,將有可能被中國電動車品牌,搶下大部分的電動車市場,連同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也跟著調整售價,未來車廠將無法走向過去
Thumbnail
AI+電動車,科技業的新動能 近年來,人工智慧(AI)和電動車(EV)兩大題材,成為科技業的新動能,也帶動了台灣電子產業的發展和創新。在這篇文章中,我將介紹AI伺服器和電動車的市場趨勢,以及台灣科技業者如何搶佔這兩大商機。 AI伺服器:高速運算的核心 AI伺服器是指能夠支援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其他A
Thumbnail
AI+電動車,科技業的新動能 近年來,人工智慧(AI)和電動車(EV)兩大題材,成為科技業的新動能,也帶動了台灣電子產業的發展和創新。在這篇文章中,我將介紹AI伺服器和電動車的市場趨勢,以及台灣科技業者如何搶佔這兩大商機。 AI伺服器:高速運算的核心 AI伺服器是指能夠支援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其他A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