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群眾力量的敢曝(Cam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把海報放大時發現,原本的粉紅色背景有一種凝膠狀質感,難道是暗指著大眾射出的精液交織而成?(補充一下,看了縮圖,原來那個三角LOGO是暗指著女性的私處)
就像買票的時候跟票口的阿姨說要買什麼A片,但有些害羞怕被誤會又補了一句是「倒楣A片」啦,這樣地顯露展現粗俗的不純粹, 而且是把原本的A片加了一個反意來合理化這是一部電影,不是A片(是阿沒錯,真實就真的只是如同表面那樣子而已),不是在自打嘴巴?如同想像著一部台灣「藝術電影」展示著昔日韓粉的庶民驕傲一般,身為同是創作者的心理OS:真的要這樣嗎 ?算是還熟悉本片導演哈督裘德(Radu Jude)的創作歷程,抱著像是看著他修成正果(得了金熊獎),看完卻有一些些失望。那或許是自己認為的藝術性是那樣不是這樣,因為沒有很喜歡第三段那樣太過刻意的喜劇形式,甚至是結尾那樣有點B級片感。一直會想起很久以前第一次看《新空房禁地》抱怨:「啥?一直噴血,這也是經典?」然後朋友就接著說,這才是cult film的真髓啊。ㄧ直覺得自己太ㄍㄧㄥ,所以覺得藝術性強一點的片子,一定要像《追拿吉普賽》(Aferim!)那種在fine art 概念性框架的工整中展現群眾的粗俗才是一種高妙手段,而非僅僅在喜劇形式的政治不正確的安全界限中火力全開,盡情嘲諷。
幾乎可以確定裘德(Radu Jude)驕傲地展現羅馬尼亞民眾的野蠻已經是他美學化的契機(註1),特別喜歡本片第一段(偽)紀錄片形式的影像的顆粒雜訊與隨性和游移感,路人演員的事件雖然是刻意安排的,卻也蠻自然的融合在寫實的背景跟真的路人中,如此看來是隨機偶發的狀態。
電影的第一段,特別喜歡本片第一段(偽)紀錄片形式的影像的顆粒雜訊與隨性和游移感。
第二段當代錄像的呈現方式,羅馬尼亞民族主義關鍵字用類似抖音或是IG限動的一視同仁的民主感瀏覽,無非會想到Zizek(齊澤克)可能會說,民族主義是最淫蕩的色情片,這類描述在群眾暴力與私密影片之間的政治性連結。但如果只是在符號、意義和意識形態中打轉,覺得是有點old school的東西了。
電影的第二段,從畫質可以辨識出檔案紀錄片、網路影片與導演團隊自己拍的影片等交錯出現。
第三段喜劇劇場感是熟悉的裘德(Radu Jude)作品喜歡在電影中安插對話,甚至是喇賽的辯證方式,政治立場如《羅馬尼亞野蠻史》思想進步的自由派女導演與保守的民族主義的群眾之間的對峙,而真相往往不是越辨越明,只是越描越黑。垃圾話連發,最後崩毀,這些都符合裘德(Radu Jude)作品的姿態,只是在《追拿吉普賽》與《羅馬尼亞野蠻史》我在意的是他再現的歷史框架,而本片是導演對於,一位老師上傳自拍影片而遭到解職的新聞事件產生好奇。再現的是事件本身,與其中現代網路資訊生活的表現;乃至於第三段回到導演最喜歡的,知識分子與一般民眾對於在各項社會議題中顯露出的「羅馬尼亞性格」,如總是三不五時提到迫害吉普賽人,與猶太人屠殺等等跟當代社會議題的關聯性。但依照劇情,最終必須給出:老師是否要被迫離職的答案。所以電影中好像也只能提供三段結局,如此有點理所當然的處理方式。
電影的第三段,也許是疫情戴口罩帶給導演口交隱喻的靈感。
「我們不在乎,我們就是我們。」套用在韓粉身上也可以成立的羅馬尼牙民眾,群眾力量的敢曝(Camp)(註2),有趣的是在於像是《羅馬尼亞野蠻史》為了準備再現歷史劇場的那些素人臨演,《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依舊遍佈著臨演感,包含第二段採用部分網路(迷因)影片的真正臨演,意味著從如何再現真實的民眾,到真正碰觸真實的羅馬尼亞之間,導演在只有一個螢幕的電影場域選擇了三種不同形式來依序呈現,如同電影介紹中導演透露他覺得藝術性有時候在於是畫作過程中的素描,而不是最後畫作本身。不過我只是在想如果電影變成美術館那種多頻道錄像展示的方式,會不會更好。
註1.
關於「野蠻」的部分,有興趣者,請見筆者之前寫的《羅馬尼亞野蠻史》的觀後想法,就不在本文贅述。(連結如下https://blog.xuite.net/notfind/wretch/585726043
註2.
關於Camp 這個詞,可見網路文章https://edumovie.culture.tw/activities_info.php?id=467這裡的「群眾力量的Camp」跟酷兒文化較無關聯,只是看到本片展現的羅馬尼亞群眾樣貌自然想到這個詞,藉予運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像是把飽受戰亂的巴爾幹島,在斷瓦殘垣的廢墟華麗歡樂的轉換。本片重要的概念:躲藏在地下的微縮世界。那個被時間遺棄,或是說忘卻了時間,如電影《再見列寧》處再某種的過時,往往在時代更迭中還活在舊時代的人們。
而是在意《火神的眼淚》反而藉由我們周遭現實的關懷去體恤消防員辛勞的「正確性」,這樣帶有電視劇的社會責任,又並非像上述如莒光園地那樣僵硬的宣教。也許就如同過往王小棣的戲劇般,盡量呈現現實人物的真實,這有賴於這些演員自然的演技,並營造一個消防分隊大家庭有歡笑有淚水的真實性。
收到一個新的環保稽查任務,目標是調查新北市的自助餐/便當店內用餐具的回收和使用情形。看似簡單的工作,因為疫情關係添加了許多變數,但現階段是想賺點外快所以接受了邀約。
那種特別的當代感,還是在敘事的變化,也就是電影中傑克對於材料的偏執:如屍體運用與殺人方式。導演對於音畫材料的偏執,在於從精神狀態去探索人的存在並向外展現對於神話、宗教的興趣,乃至於他的電影中常常出現類似宗教裡繁雜的符號,到近期偏愛各種美術史的繪畫,但重點還是為了建構出戲劇上胡謅鬼扯的偽神話、偽科學
藝術跟政治背景之間的關係。恰巧把東德時期共產主義如何看待藝術的政治與美學的關係描述出來,就現在看來也不只是藝術成為一種政治宣傳那樣簡單。而是從,服務黨與社會的藝術家不能有自我;潛逃到西德後學習現代藝術強調完全自由下的自我;又進展到接近當代藝術,藝術家在社會環境中的自我。
排練與正式演出界線的模糊,並和劇情互為內外,所提醒的,回到身為「一個人」的真實:社會跟家庭成為某種「虛擬」關係的個體看待世界的方式,以至於《歡樂時光》法庭場中那樣排演感的荒謬,與可笑地對現實的「出戲感」,這樣具有某種解放意圖。
像是把飽受戰亂的巴爾幹島,在斷瓦殘垣的廢墟華麗歡樂的轉換。本片重要的概念:躲藏在地下的微縮世界。那個被時間遺棄,或是說忘卻了時間,如電影《再見列寧》處再某種的過時,往往在時代更迭中還活在舊時代的人們。
而是在意《火神的眼淚》反而藉由我們周遭現實的關懷去體恤消防員辛勞的「正確性」,這樣帶有電視劇的社會責任,又並非像上述如莒光園地那樣僵硬的宣教。也許就如同過往王小棣的戲劇般,盡量呈現現實人物的真實,這有賴於這些演員自然的演技,並營造一個消防分隊大家庭有歡笑有淚水的真實性。
收到一個新的環保稽查任務,目標是調查新北市的自助餐/便當店內用餐具的回收和使用情形。看似簡單的工作,因為疫情關係添加了許多變數,但現階段是想賺點外快所以接受了邀約。
那種特別的當代感,還是在敘事的變化,也就是電影中傑克對於材料的偏執:如屍體運用與殺人方式。導演對於音畫材料的偏執,在於從精神狀態去探索人的存在並向外展現對於神話、宗教的興趣,乃至於他的電影中常常出現類似宗教裡繁雜的符號,到近期偏愛各種美術史的繪畫,但重點還是為了建構出戲劇上胡謅鬼扯的偽神話、偽科學
藝術跟政治背景之間的關係。恰巧把東德時期共產主義如何看待藝術的政治與美學的關係描述出來,就現在看來也不只是藝術成為一種政治宣傳那樣簡單。而是從,服務黨與社會的藝術家不能有自我;潛逃到西德後學習現代藝術強調完全自由下的自我;又進展到接近當代藝術,藝術家在社會環境中的自我。
排練與正式演出界線的模糊,並和劇情互為內外,所提醒的,回到身為「一個人」的真實:社會跟家庭成為某種「虛擬」關係的個體看待世界的方式,以至於《歡樂時光》法庭場中那樣排演感的荒謬,與可笑地對現實的「出戲感」,這樣具有某種解放意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電影雖然主打情慾滿溢的裸露畫面,然而,觀影的過程卻不會帶有男性凝視的強逼與服從。周旋在四個角色之間的多樣態性愛,反而更加敦促著觀眾直面回應,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性愛,在關係中缺失的我們可以獲得什麼?
Thumbnail
想以「請用藝術來說服我」之名對《破浪男女》撻伐一番的異議人士,就算被片裡的激情激怒了,也只能以「看不懂」暫作結。但幸福的人(註)也沒有什麼好吃虧的,就當交了個愛聊深夜話題的朋友。淺交深交都無所謂,但你這個台灣朋友很爭氣,任何人知道你認識他,你都不會丟臉。
近年來,我開始關注起韓國電影中所傳達的政治意義與現代性,偶爾也觀看網飛上的電視影集。不過,坦白說,我的觀劇行為有明確的目的,就是解析它們運用商業手法包裝嚴肅議題的技術(即使有時為了戲劇效果而誇大情節),然後儘可能把這些進步的影像技術引進小說創作裡。我個人認為,小說家習得了高超的電影拍攝手法,有諸多的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Thumbnail
真實到非常可怕,卻無法用不正常來形容,因為導演僅是給出契機,喚醒角色的本性,也就是現實中我們的本性。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及完整版院線影評文章。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這部電影滿夯的,在韓國討論度非常之高! 預告片第一天就破百萬人觀看了。 電影前面氣氛營造得非常不錯! 女主角他的神態都非常讓嵐嵐緊張了起來。 秉持著要有「反轉」的理念,前面也是一段非常開心快樂的互打互鬧情節。 一群熱血高中生就這樣開了一輛車出門玩了。 劇情直接強制開啟 然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電影的精緻度很高,所以就算是快十年前的片子,也不會很老舊。
「貴族凡事以禮為優先,但不宜強迫百姓跟著遵從。」 「無法接受牽制的君王,都有成為暴君的潛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電影雖然主打情慾滿溢的裸露畫面,然而,觀影的過程卻不會帶有男性凝視的強逼與服從。周旋在四個角色之間的多樣態性愛,反而更加敦促著觀眾直面回應,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性愛,在關係中缺失的我們可以獲得什麼?
Thumbnail
想以「請用藝術來說服我」之名對《破浪男女》撻伐一番的異議人士,就算被片裡的激情激怒了,也只能以「看不懂」暫作結。但幸福的人(註)也沒有什麼好吃虧的,就當交了個愛聊深夜話題的朋友。淺交深交都無所謂,但你這個台灣朋友很爭氣,任何人知道你認識他,你都不會丟臉。
近年來,我開始關注起韓國電影中所傳達的政治意義與現代性,偶爾也觀看網飛上的電視影集。不過,坦白說,我的觀劇行為有明確的目的,就是解析它們運用商業手法包裝嚴肅議題的技術(即使有時為了戲劇效果而誇大情節),然後儘可能把這些進步的影像技術引進小說創作裡。我個人認為,小說家習得了高超的電影拍攝手法,有諸多的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Thumbnail
真實到非常可怕,卻無法用不正常來形容,因為導演僅是給出契機,喚醒角色的本性,也就是現實中我們的本性。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及完整版院線影評文章。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這部電影滿夯的,在韓國討論度非常之高! 預告片第一天就破百萬人觀看了。 電影前面氣氛營造得非常不錯! 女主角他的神態都非常讓嵐嵐緊張了起來。 秉持著要有「反轉」的理念,前面也是一段非常開心快樂的互打互鬧情節。 一群熱血高中生就這樣開了一輛車出門玩了。 劇情直接強制開啟 然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電影的精緻度很高,所以就算是快十年前的片子,也不會很老舊。
「貴族凡事以禮為優先,但不宜強迫百姓跟著遵從。」 「無法接受牽制的君王,都有成為暴君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