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不會害孩子的父母|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某天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說:「當父母的,不會害自己的孩子~」


我回應說到:「沒錯,沒有一個父母會存心害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時候卻無心害了孩子…可能自己也不懂,或是想都沒想過,卻自以為的”為他好”,三個字害了孩子。」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人家的父母,我認同。但我也看見身邊很多家長,努力學習當個好父母。當然偶爾也會看見,沒有學習觀念的家長。想當然而,孩子的未來方向也大致底定。

我不敢談論”教育”,畢竟我也是摸索而來,但在與孩子成長的路上,學習、測試、改變、修正,是必然的。因為,我們不一定能帶給孩子多富足的物質,但肯定可以為孩子帶來豐盛的心靈。當孩子的內心是幸福的,性格是勇敢的、自信的,我想他這輩子大概也沒什麼困難了,因為他已經有了堅毅的精神。


像電影“銀河補習班”裡談到的,鄧超說:「這是我第一次當父親,我也在學習做父親。」


學習當個父親、學習當個孩子、學習當個丈夫、學習當個主管,在而立到不惑這人生最沈重的階段,學習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因為有太多角色等著我們扮演,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演出會影響到許多人,也會影響到自己。


今天,孩子考試回來,不太敢和我互動,我就知道有問題,一問之下原來是考試考差了。我請他把考卷拿出來,把錯誤的地方訂正一次,在討論時發現,孩子題目都會,但是背不起來,所以考試才失常了。


這時候我跟他說:「凡事都有要領。」我叫他拿了紙跟筆來,翻開課本,我把這次考試的章節重點,畫了一張概略的”心智圖”。然後我問孩子:「如果像爸爸這樣畫完,你覺得背的起來嗎?」孩子很有自信的回答:「肯定背的起來。」


如果是我小時候,考試考差了就是只有打罵,當時候也沒有老師、父母,會教任何的讀書方法,只能是靠著死記硬背。因為自己是過來人,也看過重視教育的家庭,他們的孩子是如何樂於學習。所以,我當家長的,要更樂於學習。


期盼自己,能不停的學習,有天成為「不會害孩子的父母。」讓自己的孩子,能夠真正的平安、快樂的長大,擁有完整的人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庭爺的沙龍
18會員
114內容數
庭爺是在上市壽險公司服務,擔任業務經理一職。平時就有用文字記錄生活的習慣,用部落格來紀錄及與大家分享。 文章類別大致上有 #業務生活 #銷售技巧 #理財資訊 #親子教養 #勵志故事 等等~ 希望大家會喜歡~
庭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這篇文章探討了「宿命論」的哲學觀點,如何幫助人們以更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挑戰與困境。文章以「一切都是必然」為核心思想,引導讀者從情緒的束縛中解脫,以更高層次的視角看待人生的成功與失敗。
Thumbnail
2025/04/10
這篇文章探討了「宿命論」的哲學觀點,如何幫助人們以更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挑戰與困境。文章以「一切都是必然」為核心思想,引導讀者從情緒的束縛中解脫,以更高層次的視角看待人生的成功與失敗。
Thumbnail
2025/03/27
探討了社群媒體上充斥負面新聞的現象,以及這些負面訊息對個人情緒和社會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為何選擇不關注負面新聞,並提出三種方法來打破負面循環:設立情緒邊界、停止轉載負面新聞和多分享美好的事物。文章最後強調,真正的影響力來自於正向行動,而非情緒化的反應,呼籲讀者從自身做起,成為正能量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3/27
探討了社群媒體上充斥負面新聞的現象,以及這些負面訊息對個人情緒和社會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為何選擇不關注負面新聞,並提出三種方法來打破負面循環:設立情緒邊界、停止轉載負面新聞和多分享美好的事物。文章最後強調,真正的影響力來自於正向行動,而非情緒化的反應,呼籲讀者從自身做起,成為正能量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3/19
爸爸巧妙化解孩子與老師的衝突,透過鼓勵孩子主動提問,改善親子關係和學習狀況。文中反思傳統教育方式,並強調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19
爸爸巧妙化解孩子與老師的衝突,透過鼓勵孩子主動提問,改善親子關係和學習狀況。文中反思傳統教育方式,並強調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在幾次的禱告服事中,我發現童年被忽視的經驗,經常深深地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在他們的心中,經常有一個謊言在對他們說:「我是不重要的。」當我們邀請聖靈啟示受傷的源頭時,經常發現父母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所說的話有關。這提醒我,有時候身為權柄,我們所說的話,經常比現實的處境,更有殺傷力。
Thumbnail
在幾次的禱告服事中,我發現童年被忽視的經驗,經常深深地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在他們的心中,經常有一個謊言在對他們說:「我是不重要的。」當我們邀請聖靈啟示受傷的源頭時,經常發現父母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所說的話有關。這提醒我,有時候身為權柄,我們所說的話,經常比現實的處境,更有殺傷力。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嚮往著新生活的生命之子。」 你的生活得主控權不屬於其他人,你是屬於你自己。 即便是大人的我們,也永遠有著「孩子」的身份,而我們塑形而成現在的個性、行為模式,大多時候也與我們的童年經驗有很大的關聯。小時候父母是否能提供足夠的「愛與安全感」,也能體現在寶寶的依附
Thumbnail
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嚮往著新生活的生命之子。」 你的生活得主控權不屬於其他人,你是屬於你自己。 即便是大人的我們,也永遠有著「孩子」的身份,而我們塑形而成現在的個性、行為模式,大多時候也與我們的童年經驗有很大的關聯。小時候父母是否能提供足夠的「愛與安全感」,也能體現在寶寶的依附
Thumbnail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張爸媽的試卷,等待我們填空,並交卷(放手)。 朋友A的答案,在朋友B的試卷上,不一定能拿到分數。 雖然教科書有建議的解題方式,但絕非放諸四海皆準。 老話一句,沒有絕對正確的教育方式,只有合適與不合適這個孩子。 我們總是在對自己充滿著疑惑中,就跟著孩子一同成長了。
Thumbnail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張爸媽的試卷,等待我們填空,並交卷(放手)。 朋友A的答案,在朋友B的試卷上,不一定能拿到分數。 雖然教科書有建議的解題方式,但絕非放諸四海皆準。 老話一句,沒有絕對正確的教育方式,只有合適與不合適這個孩子。 我們總是在對自己充滿著疑惑中,就跟著孩子一同成長了。
Thumbnail
某天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說:「當父母的,不會害自己的孩子~」 我回應說到:「沒錯,沒有一個父母會存心還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時候卻無心害了孩子…可能自己也不懂,或是想都沒想過,卻自以為的”為他好”,三個字害了孩子。」
Thumbnail
某天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說:「當父母的,不會害自己的孩子~」 我回應說到:「沒錯,沒有一個父母會存心還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時候卻無心害了孩子…可能自己也不懂,或是想都沒想過,卻自以為的”為他好”,三個字害了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