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最常見的謊言:「我很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於2021/10/20 06:45更新)
我最近看到一張國外網站製作的英文新解梗圖

I'm fine.
The most common lie.


這種揭穿日常虛偽互動的新解,我很讚賞。這也是在我偽裝「正常人」時,常發生的情況。

raw-image


當旁人可能隨口一問「你還好嗎?」(Are you ok?)

你真的狀態不好時,會回覆:「我不好」嗎?
或者你真能「勇敢」揭露「我不好」嗎??

raw-image

假若你真的這麼誠實回應,那很有可能造成問的人反而不知如何反應(或傻眼的狀態),就含糊混了過去。(但這也是目前社會對於情感教育的貧乏,導致一般人沒有被教導如何陪伴受到情緒困擾的人)

由於深受情緒困擾的人也不願意見到旁人這樣不知所措的反應,除了不想造成他人困擾外,看到這類反應多少心裡還是會受傷。所以最常心口不一的回覆:「我很好」或者「我還好」。

raw-image


「你還好嗎?」

「我很好」或「我還好」



對受情緒困擾者最常遇到的這類日常撒謊,呈現內外兩種困境:

對外的社會文化困境,主流社會無法接受或無能回應身心狀態不好的人,主流社會只建立在正常人的秩序上互動,還沒有發展出接納與對應受情緒困擾者或身心失序者的方式,甚至仍會將他們貼上「抗壓性差」、「不穩定」等汙名化的標籤。

對內的困境,受情緒困擾者為了不要破壞跟「正常人」的連結或者正常的秩序,常常必須要壓抑自身感受或者脆弱的狀態,「假裝自己很好、很正常」,並避免社會對自身的污名化。

內外困境造成認知失調,以及嘗試妥協出應對的行為

受情緒困擾者要如何調解他們所面臨的內外困境,這時我認為心理學的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的理論可以提出部份解釋
(以下定義取自維基百科)

「認知失調」在心理學中形容人產生矛盾的認知,觀察到對立的訊息。這些訊息包括人的行為、情緒、想法、信念、價值觀、信仰,外界環境中的事物等。認知失調通常體現爲因進行與自己的思想、價值或自我概念相悖的行爲而產生的心理壓力或焦慮。根據利昂·費斯廷格提出的認知失調的理論,爲了緩解認知失調的壓力與不適,人會努力更改矛盾的認知,使自己的認知調和一致。

認知失調的理論對於人類的認知有三個基本假設:(以下定義取自維基百科)

1. 人們都有追求認知三元素(自我、他人、某元素或事物)一致性的需求。
2. 當出現認知失調時,人們會在心理上感到不適。
3. 心理上的不適感會驅動人們解決認知的矛盾,以恢復認知的調和一致。

我發現有些人(包括我)在面對社交上的偽裝時,會傾向尋求認知協調:

1. 不想要完全假裝我很好,不想要說謊自我欺騙
→依照理論符合出現認知失調時(不想要對外完全假裝我很好),人們會在心裡感到不適(不想要說謊自我欺騙)

2. 可是我們又不能完全暴露自己心情真的沒有很好,在衡量之下,會發展出求取平衡的社交說法對外交待自己的狀態,像是「我還好」、「so so」、「日子就是這樣過啊」、「還可以」、「還行」、「普普」、「沒什麼特別的」、「馬馬虎虎」
→依照理論符合心理上的不適感會驅動人們解決認知的矛盾,發展出試圖調解內外困境的說法,盡可能恢復認知的調和性。在兼顧不想假裝自己很好與掩飾自身真實對外社交這兩方面發展出妥協的用語

不過也是有些人的心情真的是很穩定,沒有太多情緒起落,生活對他們沒有大好或大壞的影響,這樣的穩定可能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不一樣的評價。
只是對我這種受情緒困擾的人來說,能心情平穩、能活在當下努力,就是最好的狀態。

當心季節性憂鬱症


其實我在十月寫這篇〈最常見的謊言:「我很好」〉也希望能成為對他人的提醒。因為接下來秋冬轉換,季節交替是一個引發季節性憂鬱症的重要因素,讓有些人在秋冬時節容易心情不好,或者身心症狀復發或加重。希望讀者能夠多關心身旁的人或者多愛自己,提高對周圍的人情緒的敏感度,打破這種虛偽的日常謊言,去真正察覺到需要關懷的人,給出即時的溫暖。


二十四歲成為憂鬱症患者的英國作家麥特·海格(Matt Haig)撰寫的著作《活著的理由》給生活的40條建議的第五條提到:

小心星期二和十月。


其他建議可參考此文《活著的理由》:憂鬱患者給生活的40 條建議|cacao 可口雜誌

這篇文章當初在我社群網路的心理學領域的朋友分享了數次,其中最引起討論的就是第五條,為什麼要小心星期二和十月?

關於星期二的解讀沒有結論,本文就不討論。不過比較有共識的是:季節轉換會引發或加重憂鬱症狀,十月秋意最濃,最容易讓旁人深感季節交替,一年將至的歲月流逝。

以我的經驗來說,在台灣這種亞熱帶氣候,季節轉換落差最大的當屬秋冬了,除了身體感受氣溫顯著降低外,明顯的日照的縮短(如:更早天黑)讓情緒較敏感的人感覺到自身的不穩定。憂鬱症患者很需要陽光充足的天氣,日照透過視覺刺激腦部提升血清素功能。可參考此文〈日照不足 小心冬季憂鬱症〉


所以像資深的身心症患者,都很重視在日照縮短的秋冬季節更加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穩定,並且跟身心科醫師聯繫好處方籤的安排,備妥藥物。

不過《活著的理由》最後一點的建議要記得看:

勇敢,堅強,呼吸,活下去。你會感謝今天的自己。


最後列出數張在網路上搜尋到,我覺得詮釋 "I'm fine. The most common lie." 有意思的梗圖(以下圖多)


raw-image

圖檔比較模糊,以下附文字

I'm okay.
I'm not crying.
Everything is okay.
Nothing bad happens.
Do not worry about me.
You don't have to come.
I can handle it myself.
I'm honest.
I'm fine.
I'm doing fine.
Come on, I'm not lying.

Fine... I'm lying.


以下這組梗圖則是生動描述人在回應"I'm fine."時,會隱藏及壓抑的負面情緒。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簡略列出數個這些圖案中出現的文字,協助讀者了解意涵。
藉著了解隱藏在謊言「我很好」背後的訊號與情緒,也能幫助大家辨識自身和周遭的人的情緒狀態。
(限於文章篇幅,本文不會將全部圖片的文字列出)

被隱藏的求助訊號:HELP ME

被隱藏的負面情緒

I"m......

depressed 憂鬱的
sad 悲傷的
hurt 受傷的
confused 困惑的
frustrated 沮喪的
lonely 孤單的
unloved 不被愛的
judged 被批判的
misunderstood 被誤解的
insignificant 不重要的
heart broken/ broken 心碎的
dying 快死的
insecure 不安全的
sick 生病了
unwanted 不被需要的
stressed 壓力大的、緊張的
distressed 苦惱的
scared 被嚇壞了
forgotten 被遺忘的
neglected 被忽略的
rejected 被拒絕的
offended 被冒犯的
irritated 被惱怒的
angry 生氣的
unhappy 不快樂的
vexed 煩惱的
down 消沉的
glum 悶悶不樂的
baffled 感到挫折的
in pain 痛苦中
hopeless 無望的
helpless 無助的
sorrowful 悲傷的
tired 疲憊的
miserable 悲慘的
wounded 受傷的
empty 空虛的
low 低潮的
injured 受傷的
vulnerable 脆弱的


但是我在文末,還是給出祝福:

希望人在脆弱、受情緒困擾時,能有人接住他們。
希望有哪天,人能夠表裡一致地說「我很好」,而不再是假裝正常的謊言。


raw-image




「傾聽憂鬱說說話」專題介紹
我是葉宇燦,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如果對之後的文章有興趣的讀者歡迎按下追蹤或訂閱,您會在第一時間接收新文章發佈的通知訊息。同時也請按下方免費的手掌符號五下,給我肯定的掌聲。這些正面的支持都是我寫作的動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葉宇燦|尋常生活之練習的沙龍
50會員
35內容數
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2024/01/01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
Thumbnail
2024/01/01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
Thumbnail
2022/11/06
我在求職碰壁的日子,搜尋網路的資訊沒有看到有人分享憂鬱症患者如何在求職期間安頓身心度過這段難捱的時期。因此我決定認真寫作這篇給憂鬱症求職者的9個建議,從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網絡三大面向分享,希望能幫助病友順利度過求職的挫折,找到適合的工作。
Thumbnail
2022/11/06
我在求職碰壁的日子,搜尋網路的資訊沒有看到有人分享憂鬱症患者如何在求職期間安頓身心度過這段難捱的時期。因此我決定認真寫作這篇給憂鬱症求職者的9個建議,從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網絡三大面向分享,希望能幫助病友順利度過求職的挫折,找到適合的工作。
Thumbnail
2021/12/31
這是2021年最後一篇的文章。我回憶起生命中第一次見到雪景,我伸手接住落下的雪花,感受那美麗的冰晶落在掌心的冷冽。接著講述當我陷入憂鬱的雪地裡,感謝主動關懷的友情。
Thumbnail
2021/12/31
這是2021年最後一篇的文章。我回憶起生命中第一次見到雪景,我伸手接住落下的雪花,感受那美麗的冰晶落在掌心的冷冽。接著講述當我陷入憂鬱的雪地裡,感謝主動關懷的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很好』,這句話我們說過無數次,卻很少是真的。它像一層薄薄的面紗,遮住了我們內心的風暴。」 讀懂情緒暗語,成為心靈捕手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常常戴著「我很好」的面具,將真實情緒隱藏起來。我們可能在疲憊不堪時,對家人說「我沒事,別擔心」;在壓力巨大時,對朋友講「一切都好,不用擔心我」。這
Thumbnail
「『我很好』,這句話我們說過無數次,卻很少是真的。它像一層薄薄的面紗,遮住了我們內心的風暴。」 讀懂情緒暗語,成為心靈捕手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常常戴著「我很好」的面具,將真實情緒隱藏起來。我們可能在疲憊不堪時,對家人說「我沒事,別擔心」;在壓力巨大時,對朋友講「一切都好,不用擔心我」。這
Thumbnail
認知失調是一個於1950年代由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的名詞 簡單來說,就是人心中有兩種不協調,互相矛盾的觀點、態度、信念、或見解時,會陷入精神緊繃的狀態。 而為了消弭這樣的不協調感,人會傾向為其中一方進行自我辯護 來達到心理上的一致性,讓自己能舒坦地睡個好覺
Thumbnail
認知失調是一個於1950年代由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的名詞 簡單來說,就是人心中有兩種不協調,互相矛盾的觀點、態度、信念、或見解時,會陷入精神緊繃的狀態。 而為了消弭這樣的不協調感,人會傾向為其中一方進行自我辯護 來達到心理上的一致性,讓自己能舒坦地睡個好覺
Thumbnail
我們的字典中,由於不精確性,已經造成很多混淆,譬如: 「說謊騙人」被與「說非事實的事情」還有「心態上使人吃虧」的混淆 說謊騙人,通常概念是: 說非事實的事情 此行為有以下種解釋: 這個人原先是認真的,只是後來失諾 這個人出於捉弄原因,開玩笑 這個人出於使人上當目的,而說假話 這個人說錯話
Thumbnail
我們的字典中,由於不精確性,已經造成很多混淆,譬如: 「說謊騙人」被與「說非事實的事情」還有「心態上使人吃虧」的混淆 說謊騙人,通常概念是: 說非事實的事情 此行為有以下種解釋: 這個人原先是認真的,只是後來失諾 這個人出於捉弄原因,開玩笑 這個人出於使人上當目的,而說假話 這個人說錯話
Thumbnail
分析自我狀態(應然/實然、自信/自卑或偏執等),認識特殊心態,金句選集。
Thumbnail
分析自我狀態(應然/實然、自信/自卑或偏執等),認識特殊心態,金句選集。
Thumbnail
(內文有新增)看到國外網站製作的英文新解梗圖"I'm fine.The most common lie." 這揭穿日常虛偽互動的新解,我很讚賞。也是在我偽裝「正常人」時,常發生的情況。本文指出此日常謊言的產生困境外,也提醒讀者邁入秋冬季節,容易引發人心情不好,甚或季節性憂鬱症,請大家多關心身邊的人。
Thumbnail
(內文有新增)看到國外網站製作的英文新解梗圖"I'm fine.The most common lie." 這揭穿日常虛偽互動的新解,我很讚賞。也是在我偽裝「正常人」時,常發生的情況。本文指出此日常謊言的產生困境外,也提醒讀者邁入秋冬季節,容易引發人心情不好,甚或季節性憂鬱症,請大家多關心身邊的人。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Thumbnail
你最近過得怎麼樣? 最近還好嗎? 一句問候要怎樣回應呢……? 該是禮貌地說:「還不錯」「差不多」「還可以」…… 還是說出事實:「很不好」 雖然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但近年我大多會說出最真實的那部分。 一聲問候, 有時眼淚會缺堤, 有時鼻開始發酸, 有時覺得莫名, 有時覺得煩躁,
Thumbnail
你最近過得怎麼樣? 最近還好嗎? 一句問候要怎樣回應呢……? 該是禮貌地說:「還不錯」「差不多」「還可以」…… 還是說出事實:「很不好」 雖然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但近年我大多會說出最真實的那部分。 一聲問候, 有時眼淚會缺堤, 有時鼻開始發酸, 有時覺得莫名, 有時覺得煩躁,
Thumbnail
什麼是「正常」?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記得,那時,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沒來由地不快樂、沒來由地提不起勁、沒來由地哭泣。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我開始假裝,假裝自己很好,假裝我很「正常」。
Thumbnail
什麼是「正常」?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記得,那時,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沒來由地不快樂、沒來由地提不起勁、沒來由地哭泣。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我開始假裝,假裝自己很好,假裝我很「正常」。
Thumbnail
只讓別人看見自己好的一面時,在社會心理學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會趨向認知一致,傾向忽略身體的感覺,認為自己就像是相片看起來一般開心。 「但鏡頭底下的人生才是百態,有暴力與挫折、粗魯與醜陋、臭味與辛酸,那些不會端上台面的,才是尋常生活。」
Thumbnail
只讓別人看見自己好的一面時,在社會心理學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會趨向認知一致,傾向忽略身體的感覺,認為自己就像是相片看起來一般開心。 「但鏡頭底下的人生才是百態,有暴力與挫折、粗魯與醜陋、臭味與辛酸,那些不會端上台面的,才是尋常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