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妳/你的自我批判,停止苛責自己!

2024/01/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天練習,友善對待自己。(圖源取自Unsplash)

每天練習,友善對待自己。(圖源取自Unsplash)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息,但腦筋有時就是停不下來,會開始回顧當天我的行為舉止或工作過程有什麼需要反省的地方,反省可能有哪些地方處理不好,我常常會罵自己「我是笨蛋!」,感到沮喪。

如果當天很累,有時更容易陷在自我批判裡,無法睡好。


適度的反省,可以從痛苦中學習。我們用成長性思維來看,每一次挫折,就是學習成長的經驗值累積。

但陷入強迫性思考的自我鞭打,就是苛責自己。不僅無助於自我成長,只是內耗寶貴的能量。


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


2023年12月,我在讀《內疚清理練習–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妳》,作者伊麗絲.桑德同時也著有《高敏感是種天賦》,她本書介紹如此寫道:


愈負責任的人,愈容易有內疚感。

理性的內疚,能驅使我們前進、成長;

不理性的內疚,會讓我們磕磕絆絆、喘不過氣、生無可戀......


對於容易有完美主義傾向、容易焦慮、責任感強、認真仔細、細心為他人著想這些個性特質的人來說,內疚、苛責自己幾乎是家常便飯,相信看到上面那段文字的讀者都心有戚戚焉。


伊麗絲.桑德提供了15個內疚清理練習方法,幫助我們從多種心理面向去辨別出不理性的內疚,劃出適當的心理界線,增強自我價值,放下期待,別討好他人為難自己。 其中一章提到覺察妳/你的自我批判,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以下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到自己的方式: 1.當你覺得心情低落時,可以自問:「當時我在想什麼?」來發現自我批判,並把怪罪自己的原因寫下來。 2.如果你發現的訊息,是要去做一些與平常不同的舉動,或對你對某人說的話/做的事做出彌補,可以考慮採取行動。 3.如果你發現批判自己只是壞習慣,就把這個習慣改成有建設性的方式。每天在筆記本寫下自己做的三件事,或者是覺得值得稱讚的三個想法。每天這樣寫,持續三到四個月。 第3點我有看過其他類似的作法是,寫下三件感恩的事(小事也可),或是正向的事情。

這點是改變我們自我認知方式,從負面批判轉變到正面思考。

接下來我還會陸續分享這本書的數個練習,這些能促成自我正向成長的練習都值得做為2024新年新目標,持續每天的紀錄,一段時間後就能產生有效的改變。 自我照顧、自我成長,是一生最值得追求的事情!



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多年前我思考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多年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