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會糖成癮?- 多巴胺系統與進食行為

為何我們會糖成癮?- 多巴胺系統與進食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昨天我們提到了多巴胺系統與大多的獎勵事件有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些目前有關多巴胺與攝食的實驗結果,讓大可以對多巴胺與攝食的關係更有概念。

raw-image

多巴胺參與的獎勵過程

進入主題前,先介紹一下什麼是「獎勵」(reward),獎勵是一個模糊的詞,它致紹3個元素:具有快樂性(hedonic)讓人喜歡、有加強性(reinforcement)讓人能記住它、驅動力(motivation)讓人能想要獲取它,而多巴胺系統並非參與所有過程,目前認為它和加強性與驅動性較有關,快樂性則是和opioid(鴉片類)系統以及GABA系統較有關連性,在此先不多提。

多巴胺系統參與進食行為

獎勵系統內的多巴胺系統從解剖上來看,它是一條從#VTA(ventral tegmental area, 腹側背蓋區)到NAc(nucleus accubems, 伏隔核)的路徑(pathway),目前雖然我們還不清楚此多巴胺系統在獎勵事件中的確定位、確切作用方式,但是大多研究者都同意它會參與攝食行為(feeding behavior)。

多巴胺系統(VTA-NAc路徑)會與攝食行為扯上關係,起源於研究者發現當抑制這條路徑時,動物們對食物的工具性反應(insrumental response)會消失,例如不會再拉拉桿去拿食物了,另外當小鼠多巴胺系統受損時(striatonigral pathway),以及多巴胺分泌量不足時會使動物產生吞嚥不能(aphagia)和#不渴症(adipsia)。

多巴胺系統並不參與所有進食事件

但隨著實驗越做越多,我們後來發現它並非參與所有進食事件,例如若用自助式餵食的方式 養小鼠,在牠們進食時多巴胺系統不會有反應,但是如果讓牠們餓個幾天 再給食物,就會有反應;或者我們發現當老鼠重複多次暴露 在同樣的食物後,多巴胺系統的反應會漸漸消失,即便食物再可口,但是若換新的食物 就又會有反應;另外多巴胺系統也會在小鼠學習拉桿與食物關係 時會有反應。

其他蛋白與多巴胺的關係

控制進食行為的不只是這些只在腦中的神經傳導物,有一些多肽(peptide)也會參與再其中,控制我們的飢餓感與飽足感,也就是控制進食慾望,不過這些多肽能夠做到這些,可能也跟前面所提的多巴胺系統脫不了關係

這邊介紹2大類與進食相關的多肽,它們分別為orexigenic peptide(促進食慾的多肽),顧名思義分泌時可以讓人感到飢餓,例如我們的胃會分泌的ghrelin(飢餓素),以及與他對立的anorexigenic peptide(厭食多肽),這2大類底下包含了許多種類,從不同地方分泌的蛋白,在這先不細談。
當我們注射促食慾多肽到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之後,會發現NAc的多巴胺分泌量上升,反之,當注射厭食多肽到同一地方時,NAc的多巴胺量會降低,因此,這些多肽能夠控制食慾或許跟多巴胺系統有著關聯性。

令人費解的藥理實驗結果

藥理操作得到的結果更加複雜,當我們注射多巴胺到NAc(多巴胺獎勵系統)時,確實會引發攝食行為,而且用化學基因工程(chemogenetically)去繞亂多巴胺系統時,也有發現進食行為被繞亂的現象,這與我們前面得到的結果一致,但是當我們於同一個地方注射拮抗劑或抑制劑時,卻沒有任何影響,因此,我們目前還無法確定其系統的確切作用方式,可能還有其他沒考慮進去,但卻會與它作用的系統。

討論

今天我們盡量以易懂的方式將多巴胺系統與進食行為的關係做講解,不過其中以許多專有名詞或概念可能較難懂一些,所以如果有問題的話都歡迎直接在底下提問喔,那麼一樣,明天18:30,我們會去探討另外一個與多巴胺相對的系統與進食的關係,敬請期待~
有任何想與我們討論的想法歡迎隨時留言或私訊我們喔!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咖啡因成癮的蛾
校正/咖啡因成癮的蛾
圖/咖啡因成癮的蛾
IG製圖/想啡的貓


參考資料

Wiss, D. A., Avena, N., & Rada, P. (2018). Sugar Addiction: From Evolution to Revolution.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9. doi:10.3389/fpsyt.2018.00545Wiss, D. A., Avena, N., & Rada, P. (2018). Sugar Addiction: From Evolution to Revolution.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9. doi:10.3389/fpsyt.2018.00545

avatar-img
THEMA Café 希瑪科學咖啡館的沙龍
25會員
77內容數
你知道同理心不是天生的嗎?你知道同理心的神經機制嗎? 同理心(empathy),和同情心(sympathy)不同,是一項難度更高,更為寶貴的東西。 此主題中,我們並不是要再重新解釋一次empathy和sympathy的不同,畢竟相信大家也早知道了, 我們將會更會更深入地去探討同理心的神經機制,以及其相關研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5-甲氧基色氨酸 (5-MTP) 是血管內皮細胞的代謝產物,而在研究中發現它可以阻斷巨噬細胞活化和促發炎細胞因子的分泌,所以在本篇研究便是要來看它是否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
【天才 (genius) 與瘋子 (mad) 之間,可能只具有一線之隔】,這個具有哲學感的觀點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這個議題,不只一般大眾會感興趣,研究者們也很感興趣。 就讓我們於文章內,透過研究結果向大家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5-甲氧基色氨酸 (5-Methoxytryptophan, 5-MTP),是體內色基酸的代謝物,在過去的研究中顯示,它具有具有抗發炎、抗癌細胞生成、保護血管和抗纖維化的作用,因此在本篇所介紹的試驗將以5-甲氧基色氨酸,來看能否改善肺部的纖維化。 撰寫/種咖啡的五色鳥 參考文獻
5-甲氧基色氨酸 (5-MTP) 是血管內皮細胞的代謝產物,而在研究中發現它可以阻斷巨噬細胞活化和促發炎細胞因子的分泌,所以在本篇研究便是要來看它是否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
【天才 (genius) 與瘋子 (mad) 之間,可能只具有一線之隔】,這個具有哲學感的觀點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這個議題,不只一般大眾會感興趣,研究者們也很感興趣。 就讓我們於文章內,透過研究結果向大家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5-甲氧基色氨酸 (5-Methoxytryptophan, 5-MTP),是體內色基酸的代謝物,在過去的研究中顯示,它具有具有抗發炎、抗癌細胞生成、保護血管和抗纖維化的作用,因此在本篇所介紹的試驗將以5-甲氧基色氨酸,來看能否改善肺部的纖維化。 撰寫/種咖啡的五色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