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名詞,傾聽是動詞,本質上是同一件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關鍵差異

今天的儲備幹部研討會正好講到這個題目,而前陣子也正好都在看一些情商的書,像是之前就推薦過的《被討厭的勇氣》,因此想籍這個機會說一下我對同理心的理解。
影片中提到的4個結論,本質上是非常正確的∶
  1. 覺察情緒
  2. 認同觀點
  3. 不加評論
  4. 建立連結
但若是單純去Wiki看「同情」和「同理」的定義,則會發現它們之間有一些關係,但也有關鍵性的不同:
同情心(Compassion): 因為同理心而對其他人產生的情緒。因為我們對於其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對於其他人的遭遇產生責任感,因此出現幫助別人的動機,這種情緒稱為同情。
同理心(Empathy): 或稱做同感心,是一種將自己置於他人的位置、並能夠理解或感受他人在其框架內所經歷的事物的能力,對同理心的使用又稱「將心比心」或「感同身受」。
若只是以「將心比心」或「感同身受」這個角度去看,兩者幾乎是一樣的,難以分辨。而且同情心又是基於同理心之上延伸的,所以又好像是同一回事。在定義上的差異就是在最後的那段話: 對於其他人的遭遇產生責任感。當你"應該"要提供你過去的經驗,你"想要"幫對方度過難關,你"覺得"怎麼做可讓對方好過一點,你產生的是同情心。反之若是你一樣能感同身受,但也能做到聽過就算了,他人死活不干我事,這表現出來的才能叫做同理心(雖然有點偏激,但這就是定義)。
所以,仿間許多心靈雞湯類的書,會習慣用「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定義來說明何謂同理心/同情心時,其實都不是那麼清楚的解釋。因為「設身處地」是同理心,而「為人著想」是同情心,這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同情心是天生的,但也是模糊的

同情心是一種很奇妙的素質,甚至我不確定是不是人類特有的能力。當你看到傷心哭泣的孩子,你會有想去安撫對方的暖心(即使那是別人的孩子),當你聽到朋友的報怨,你會想跟他一鼻子出氣或是嘗試安慰他。你從小到大或多或少也都會被教導要有同情心,因此當你心有餘裕之時,你確實能做到「設身處理,為人著想」的境界,因為這確實是你本性的一部分。
若情況變得不同…當今天是你被不平的對待,是你遭受到不實的指控,是你遭逢不幸的變故時,你是那位需要別人同情的對象時,你還能同情別人嗎?你會去想,我自己都自顧不暇了,為什麼是我還得要去同情別人?那誰要同情我?到了職場,又更增添了幾分利益考量。若我同情了我其實不認同的觀點,會不會被誤以為自己是默許了,同意了對方的意見?對下屬呢?展現過多的同情,會造成士氣懶散,若一切按規矩來,又會顯得沒有溫度,只會造成高壓統治。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可說是一件很容易發動,卻很難控制的後果的思維。因為這裡面含入了自己的欲望及責任,所以常常模糊不清,也難以真正解決問題,有時反而就是造成問題的源頭,更別說是要建立什麼連結了。

同理心是反人性的

當基於同情心的起點,把「自己的責任」抽離後,就是同理心。
當我們決定要認真傾聽對方的苦惱或疑問時,我們知道要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到對方的位置後,嘗試去理解對方有什麼,為什麼如此感受時,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自我」。為什麼我們要「認同觀點」,為什麼要「不加評論」?因為你就是他呀,你當然應該是要做到這個程度,否則你的換位思考並沒有換到位,你的理解還是你的理解。如果你只是站在一個制高點,或是像一個路人一樣,聽他的事情就跟聽新聞或聽Podcast一樣,最終你不是想解決他的問題,就是想否認他的情緒,主角會變成你,傾聽也就到此結束
在心理諮商的領域中,同理心是有深度的:
  1. Acknowledge: 只是覆述,表示一個「朕知道了」的程度。
  2. Something inside: 感覺到對方還有東西沒說,不曉得是何種情緒(可能是壓抑,矛盾,慾望等),但就是沒有到心靈深處。
  3. Contradiction: 處在一種「矛盾」的狀態,雖然內心有一個自己的答案,但他自己也不知道對不對,應不應該。
  4. Dissociation: 當問題壓抑到最深處時,就會把「真我」解離出來,好像從第三人看自己的問題一樣,雖然知道是個問題,但完全不想正面(回到自己身體)去面對。
大多數身邊的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話,敏感一點可以有第二級深度的同理心。但要有夠深的同理心,可以透過真正的傾聽,挖出對方更深層的問題,就看能將「自我」抽離到什麼程度。其實這有一點像演員要將情緒投入到要演的角色一樣,不只是要講台詞,還要演出身體的動作,臉部的表情。我們大家覺得漫威英雄的表演很棒,台詞很棒,但有些經典其實是脫稿演出,即興表演出來的。他們演出了角色內心的情緒,可能是矛盾,甚至是解離的狀態,這些都是深度投入的結果。
為什麼我說同理心是反人性的?在你面對的是跟你有關的事情的時候,你會更難把自己抽離。
當有人指著你鼻子,把你罵得一文不值的時候,你覺得這又不是你一個人能解決的事,為什麼認為都是你的錯,你還能同理對方的行為嗎?當你親如兄弟或姐妹的好友受到委屈,比如說被你介紹的對象拋棄,不平的對待時,他簡直就是在指責你,你還能同理好友對你的指責嗎?當你下定決心,脫離舒適圈去找一份新工作,另一半因負荷家務疲累,對你頤指氣使,說你沒準備好就離職,不負責任的時候,你又憑什麼同理你的另一半呢?
許多人都知道傾聽很重要,但其實不知道傾聽有多困難,需要花多少時間,從身邊的人開始練習。

傾聽不是一門新的學問,它就是同理心的展現。同理心如果是個名詞,那傾聽就是動詞,本質上是同一件事。
今天你聽的是別人的事,要注意的是不要去想自己認不認同,也不要急著給出你的評論或觀點(除非對方真的有詢問你),記得「主角不是你」就是了。若今天聽到的是你的事,若你決定要表現出積極的傾聽,那你該做的就是像靈魂出竅那樣,把自我抽離,試著以對方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你同不同意不重要,看到另一個角色面臨的困境,以及會有的反應,才是重點;你的經驗/評論/建議/解決方法…也不重要,因為他有他的限制,有他的考量,有他的能力極限,能解決就不是問題了。
真正的傾聽中是沒有自己,也沒有邏輯的。全然接收對方告訴你的任何訊息.就像看那些穿越劇或偶像劇一樣,若看戲的過程還要詢問為什麼劇中人沒大腦,為什麼不會多想一點,更"理智"一點的話,這戲你是看不下去的。"下戲"之後,你回到你自己,你或許會覺得剛剛真是聽了一卡車的垃圾,浪費時間;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連自己的情緒都回復不了。這樣的同理心除了給我們莫大的負擔,還能帶給我們什麼?

同理心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成功,更是清明

當我們越來越熟悉怎麼透過傾聽,來訓練自己的同理心時,我們也同時從容易受傷,模糊不清,標準不一的人際關係中,慢慢找回「自我」。還記得影片的結論是什麼嗎?是「建立連結」,當有了同理心之後,我們到底是建立出什麼「連結」?
是一個讓彼此更舒服,相互助益的溝通。
這也就是為什麼同理心會有助於事業上或職場上的成功,因為溝通本就是人類社會,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技能。人不像其他的動物有更強大的肢體或感官優勢,人能站在食物鏈的頂端,靠的就是分工合作,靠的就是組織力量。溝通越順暢,越能迅速取得共識,團隊的力量就能發揮的更好。溝通技能越好的人,就會越有機會成為樞紐(Pivot)點,成為推動改變的重要角色。
同理心其實反過來也帶給我們清明。"清明"不是反清復明,也不是掃墓的那個節日,而是指我們心中那個瞭解「你是你,我是我」那條界線的狀態。同理心並沒有使用對象限制,你既可以在別人身上發揮同理心,也可以在自己身上使用。許多在指責你的觀點,批評你認同的對象(可能是家人,或是你支持的政治人物)的言論, 你本來就可以不認同 。你認同的是「傾聽」這個過程,你投入的是「感同身受」這個態度,但不代表你不能有自己的觀點。
傾聽的終點是什麼?就是「今後該怎麼辦?」。
像阿德勒的心理諮商方向那樣,傾聽的過程很多時候,不是在講「可惡的他」,就是在說「可憐的我」,這些事情在當事人的主觀來看都是事實,你不必否定他的觀點,也不必否定他的情緒。就算這整件事都是在指責你,你也可以分得清楚,你並沒有責任為他的報怨負責。如果你想做些什麼補救措施,是因為你決定,你想做,不是因為認同對方的觀點
其實大家身邊也有類似的例子吧?有時聽完一些報怨之後,當事人自己會回過神來,說一些接下來他打算怎麼做的事。或是當你認真的聽完另一半的報怨後,你和對方在討論接下來該做什麼的時候,會非常順利。因為主觀的部分都已確實抒發過了,才能進行到「今後該怎麼辦?」,整個溝通中最客觀,最有建設性的階段。

同理心是一個可以寫成一本書的主題,但大方向並沒有太難理解。「感同身受」雖說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但要做到不「為人著想」就是需要多練習的部分。我們傾聽,但不能去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今後該怎麼辦?」才是我們練習具有同理心,練習傾聽,最重要的理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Google實驗室Area120釋出了一個「製作遊戲」的遊戲叫「Game Builder」。 主要的用戶是遊戲編導,方便他們以拖拉卡片的型式來驗證遊戲性好不好。 因此這個專題就是「Game Builder」的"真心話(好用難用都會說)"和"大冒險(真的來挑戰看看能做什麼遊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其實中階幹部,我覺得可以用一個具像化的東西來比喻,會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家家戶戶都會有的東西: 家電的儀表板。 這意思是說,用戶操作微波爐,他需要知道一些 有限 的選項: 瓦數(攻率),時間,烹調模式等,若是你把裡面的電路板的jumper都做成一個開關給他按,他會不曉得怎麼樣好好的熱一杯牛奶…
「”我沒有做好” vs “沒做好的我不好”」這句很經典。 這一直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情,即便是2年後的我,有時都會不小心掉進這樣的情緒陷阱中。尤其是對身邊親近的人,特別會讓自己失去理智,把別人”善意的提醒”,或是”無心的比較”給聽進心裡,任其無限發酵…
今天在寫作上卡住,而且又是那個我早就想解決的老問題:我究竟應該寫技術類文章,還是觀念類文章呢?技術類文章感覺比較有料,能獲得馬上派得上用場的知識,但觀念類文章感覺比較重要,能讓讀者獲得啟發,影響比較深遠。 兩種都能寫的,兩種都想寫的下場,通常就是「兩種都沒寫」…
用mention很好,可是這得開發者願意mention我,我才收得到,這樣我怕漏掉重要的訊息;可是使用Watcher功能的話,我又不想什麼風吹草動都要收到信,像是改個狀態還是改個時程的,我希望開發者真的有寫什麼”重要的”再通知我…
嗯,我當然發現我常常是「三天曬網,兩天捕魚」的那種人。請用力的譴責我吧!我雖然三番兩次都在推崇寫作的好處,但我自己卻是始終無法養成習慣的那位…
這一篇BBC的報導有3個重點。 首先是不情願被理光頭,但必須是「最美的逆行者」的女性醫護員團隊;第二是媒體報導只想給防疫不力的官員暖心,且只希望別人的救援一定要帶有意識型態;第三是武漢出現的「中國加油」雪景圖,實際是出現在山東。以及出生20天不到的雙胞胎孩子會說話,問「媽媽幹嘛去了?」…
其實中階幹部,我覺得可以用一個具像化的東西來比喻,會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家家戶戶都會有的東西: 家電的儀表板。 這意思是說,用戶操作微波爐,他需要知道一些 有限 的選項: 瓦數(攻率),時間,烹調模式等,若是你把裡面的電路板的jumper都做成一個開關給他按,他會不曉得怎麼樣好好的熱一杯牛奶…
「”我沒有做好” vs “沒做好的我不好”」這句很經典。 這一直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情,即便是2年後的我,有時都會不小心掉進這樣的情緒陷阱中。尤其是對身邊親近的人,特別會讓自己失去理智,把別人”善意的提醒”,或是”無心的比較”給聽進心裡,任其無限發酵…
今天在寫作上卡住,而且又是那個我早就想解決的老問題:我究竟應該寫技術類文章,還是觀念類文章呢?技術類文章感覺比較有料,能獲得馬上派得上用場的知識,但觀念類文章感覺比較重要,能讓讀者獲得啟發,影響比較深遠。 兩種都能寫的,兩種都想寫的下場,通常就是「兩種都沒寫」…
用mention很好,可是這得開發者願意mention我,我才收得到,這樣我怕漏掉重要的訊息;可是使用Watcher功能的話,我又不想什麼風吹草動都要收到信,像是改個狀態還是改個時程的,我希望開發者真的有寫什麼”重要的”再通知我…
嗯,我當然發現我常常是「三天曬網,兩天捕魚」的那種人。請用力的譴責我吧!我雖然三番兩次都在推崇寫作的好處,但我自己卻是始終無法養成習慣的那位…
這一篇BBC的報導有3個重點。 首先是不情願被理光頭,但必須是「最美的逆行者」的女性醫護員團隊;第二是媒體報導只想給防疫不力的官員暖心,且只希望別人的救援一定要帶有意識型態;第三是武漢出現的「中國加油」雪景圖,實際是出現在山東。以及出生20天不到的雙胞胎孩子會說話,問「媽媽幹嘛去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與其說《我是遺物整理師》是一部跟死亡有關的職場劇,我覺得更像是一部探討關係本質的推理劇,透過天才可魯對遺物的偵查解析,帶我們看一個個,跟我們一樣的平常人,與生命裡與重要的人之間的故事。
【楔子】 「微型企業」~基本上,都是創業者發起的創業行為!  ※大企業轉投資或新創公司~其規模不會那麼小!(人數≦五人!)   創辦一家新公司,若單憑一股勇氣~其實,也是很容易的! 然而,創辦一家公司且存活下來~就是很不容易了!   筆者,僅以過往學習「生意經營」的心得分享~做為「微企學園」的開場詞
Thumbnail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Thumbnail
「彩雲,妳在哪裡啊?來幫我找我的眼鏡。」阿公叫道。 「爸,我是彩霞,我已經回來好幾天了,現在彩雲回家休息,由我來照顧你。」 「喔,彩霞,你回來啦。」 過了幾個小時後…… 「彩雲,我要起床,幫我!」 「爸,是我彩霞,是我在照顧你,不是彩雲啦。」彩霞耐心地回答,但滿腦子想的卻是「失智症」!...
Thumbnail
許多情侶爭吵,其實都是在吵「我才沒有妳/你講得這麼差!」,吵到最後,都是在吵爭吵中彼此詆毀、攻擊、中傷的那些事情,所以請放下互相指責的動力吧。試著用「我們的關係遇到一點問題,妳/你可以跟我一起解決看看嗎?」的態度,大家會發現你的伴侶,比你想像的更有能力面對你們關係的困境。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的二三事】 在Farhugs遠距諮商中有人提問:為何諮商師不跟他談談日常對話,難道心理師都沒有自己的情緒嗎? 于玥答: 您好,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心理師也是人,當然也有自己的情緒。依據我們的訓練過程,我們的倫理基點主要要以個案的最大注意與不傷害個案為考量。不過因為每位心理師的治療取向
Thumbnail
握壽司、天婦羅、蒲燒鰻,還有蕎麥麵是我們現在還滿常見,也可能偶爾會吃的日式料理,而它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日本人飲食當中的一份子呢?一起來探索這些食物的起源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與其說《我是遺物整理師》是一部跟死亡有關的職場劇,我覺得更像是一部探討關係本質的推理劇,透過天才可魯對遺物的偵查解析,帶我們看一個個,跟我們一樣的平常人,與生命裡與重要的人之間的故事。
【楔子】 「微型企業」~基本上,都是創業者發起的創業行為!  ※大企業轉投資或新創公司~其規模不會那麼小!(人數≦五人!)   創辦一家新公司,若單憑一股勇氣~其實,也是很容易的! 然而,創辦一家公司且存活下來~就是很不容易了!   筆者,僅以過往學習「生意經營」的心得分享~做為「微企學園」的開場詞
Thumbnail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Thumbnail
「彩雲,妳在哪裡啊?來幫我找我的眼鏡。」阿公叫道。 「爸,我是彩霞,我已經回來好幾天了,現在彩雲回家休息,由我來照顧你。」 「喔,彩霞,你回來啦。」 過了幾個小時後…… 「彩雲,我要起床,幫我!」 「爸,是我彩霞,是我在照顧你,不是彩雲啦。」彩霞耐心地回答,但滿腦子想的卻是「失智症」!...
Thumbnail
許多情侶爭吵,其實都是在吵「我才沒有妳/你講得這麼差!」,吵到最後,都是在吵爭吵中彼此詆毀、攻擊、中傷的那些事情,所以請放下互相指責的動力吧。試著用「我們的關係遇到一點問題,妳/你可以跟我一起解決看看嗎?」的態度,大家會發現你的伴侶,比你想像的更有能力面對你們關係的困境。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的二三事】 在Farhugs遠距諮商中有人提問:為何諮商師不跟他談談日常對話,難道心理師都沒有自己的情緒嗎? 于玥答: 您好,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心理師也是人,當然也有自己的情緒。依據我們的訓練過程,我們的倫理基點主要要以個案的最大注意與不傷害個案為考量。不過因為每位心理師的治療取向
Thumbnail
握壽司、天婦羅、蒲燒鰻,還有蕎麥麵是我們現在還滿常見,也可能偶爾會吃的日式料理,而它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日本人飲食當中的一份子呢?一起來探索這些食物的起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