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聽過sympathy (同情) 及empathy (同理),但大家知道還有以個比empathy更好的compassion (關懷) 嗎?這3個的差別在哪呢?
- sympathy (同情):知道對方的情緒、狀況,例如:我知道你很難過、我看得出你正在難過。
- empathy (同理):對對方的情緒「感同身受」,不只是知道而已,例如:我看到你很難過,這讓我也開始感到難過,我理解這為何讓你傷心;相反,也可以是感受到對方的快樂。
- compassion (關懷):不只知道對方的情緒,還「願意幫忙對方」,願意幫忙這點讓compassion和另外2者有關鍵性的不同,例如:我感受到你正在難過,我想幫你排解痛苦。
今天,我們就來更多地去探討這個新東西 ─ compassion (關懷) 吧!
因為「在意」所以關懷:empathy (同理) 不等於compassion (關懷)
compassion (關懷) 所激活的腦區跟獎勵機制有關,以往,我們直覺地認為empathy (同理) 與compassion (關懷) 是差不多的東西,所以我們認為他們的大腦機制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是在近來的實驗中我們觀察到事情並非我們想的那麼簡單,透過觀測大腦活動,我們發現到empathy (同理) 和compassion (關懷) 所激活的腦區其實差異相當大,只有一小部分有重疊而已。
那麼這就有趣了,如果這2者之間相當可能存在著關聯性,那empathy (同理) 和compassion (關懷) 之間到底怎麼藉由這一小點重疊的腦區而互相整合呢?目前的假說認為因為empathy會讓我們心裡感到「在意」(因為感受到對方的痛苦),而促使我們選擇去幫助他人 (compassion),不過,empathy (同理) 和compassion (關懷) 是互相造就對方 (build up each other)?還是可以各自獨立運作呢?這是作者我們將來值得探討的議題。
冥想能使我們更富 compassion (關懷心)?
在過去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冥想可以有效地提升關懷心,即便只是短暫的冥想也可以,它就像是個關懷心特訓一樣,不僅如此,它還可以幫我們降低empathy (同理心) 的副作用,舉個例子:
- 假設我看到朋友傷心 (sympathy)
- 並感同身受、理解朋友傷心的成因後 (empathy)
- 決定要幫助他走出傷痛 (compassion)
這樣一個過程中,冥想可以幫助我們在empathy (步驟2) 感同身受步驟時,不會感到太過難受,降低 empathy 的負面效果,並提升 compassion (步驟3) 的正面效果,讓我們幫助他人後感覺更好,更加有意願去幫助他人。
為何針灸師扎人時不會覺得痛?
經驗與意志可以影響共感?
empathy (同理心) 以及compassion (關懷心) 2個都是人類相當有價值的能力,讓我們可以做到「讀心與互相幫助」,但是很顯然地,即便本能上沒問題,大家的能力發揮程度差異非常大,有些人善解人意、非常富有愛心,但有些人卻冷血、自私,大家是否感到好奇,同樣為人類,為何差異如此的大呢?
科學家們還是相當有創意的,他們從針灸師父上注意到了這件事,為何針灸師父他們常常拿針扎人,卻不會受共感 (empathy) 所困擾呢?為何他們不會因共感而感受到痛呢?在觀察腦部活動後科學家們發現,有經驗的針灸師不知道為何是能夠抑制共感的(透過抑制?又或者經驗?),他們可以抑制自己感受到跟看診人一樣的痛。不過更多的問題產生了,這樣做會不會也影響到sympathy (同情心),在意志的同時也讓他們不容易認知到對方的情緒呢?
到底經驗、意識、個性能夠多大程度的影響我們的讀心能力 (sympathy、empathy、compassion)?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讀心能力?作者認為是相當值得在未來去探討的的題目,因為當這3個能力出問題時,不只是會導致疾病,也可能會造造成社會損失,例如心理變態是可以感受到對方情緒的 (empathy沒問題),但為何沒辦法轉換至關懷 (compassion) 呢?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咖啡因成癮的蛾
封面/咖啡因成癮的蛾
圖解/想啡的貓
參考文獻
Lamm, C., Rütgen, M., & Wagner, I. C. (2017). Imaging empathy and prosocial emotions. Neuroscience Letters. doi:10.1016/j.neulet.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