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福爾摩斯先生》:真相與人性,「真相只有一個,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柯南常說的話,作為解謎的偵探,這句話是對的。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分析與識破心靈詭計不是結局,而是真正關係的開始,人際之間是如此,諮商關係更應該是,心理師不能自以為是心靈偵探而沾沾自喜。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以生動、犀利、環環相扣的故事提醒了我們。

raw-image

電影《福爾摩斯先生》

福爾摩斯在快 60 歲時接了一個案子,男人為妻子的事前來,妻子因連續小產兩次極度悲傷,男人為她安排學琴調解情緒,沒想到她變了,要求天天學琴,常常與不存在的兒女對話,男人禁止她再如此做,她卻私下出入鋼琴老師家,男人追蹤證據不到,強烈懷疑鋼琴老師有陰謀或下咒。

我不太懂福爾摩斯為何接此案,是嗅到謀殺案的氣息嗎?總之他接了,然後他解開了她的設局,不被了解的妻子看似要謀殺先生,其實不是,先生不懂流產如同喪子,她抑鬱太深想輕生,只是需要被了解。她引福爾摩斯前來,福爾摩斯則超越她的想像直搗核心。

她說「人們的離開不是離開,只是在牆的另一邊」,她不懂大家為何不懂,而「活著的人們竟是如此…」

「孤單(alone)」福爾摩斯說。

她動容了,福爾摩斯說中她的感受。

福爾摩斯以鼓勵的姿態繼續說,「我,孤單了一輩子了」。

「那你都怎麼辦?」她問。

「所幸我靠智慧得以彌補,可以的。或者更幸運的有個地方,有個人可以共同撫慰」。

她沈默兩秒,「那你知道有哪個地方可以讓這兩人共同撫慰的呢?」

福爾摩斯驚訝,心裡知道女人正在邀請他,希望一同分享或共同撫慰,然而他只是來揭開真相,讓女人不要因痛苦胡亂做傻事而已。他正確反應,保護自己,然而對這女人卻是致命的決定。

「你…有愛你的丈夫,回到他身邊去吧」福爾摩斯說的正確,一般人也會這樣說吧。不,電影最後他承認,其實他是害怕。也許害怕違反專業倫理,也許害怕一段涉入的關係。

女人含著眼淚微笑,這樣也好,絕望已經義無反顧。三小時後她撞火車自殺。


女人不是要解謎,而是藉由設局引起注意,想被看見被撫慰,福爾摩斯做了前半段,後半卻不敢 hold 住她受傷孤單的靈魂。內疚的傷疤,如劇中手套象徵,只能壓抑在心裡抽屉的最底層,塗抹不去也治癒不了,於是 35 年來退隱養蜂,寧其孤獨不再傷人。直到 90 歲看到女人照片,引發人生回顧的燥動與不安(Erikson 的老年整合期),迫使自己在死前要解剖過去真相。

福爾摩斯越用偵探的方式解剖自己的記憶,越是不得志,蜂王乳或日本山椒也沒有用,反而是 14 歲的 Roger 這位忘年交刺激他完成了這段回憶,當 Roger 被螫病危時,他才哭著也發現自己是關心他的。

「關係、關心、不再孤單」才讓福爾摩斯憶起多面且深層的人生真相,他解了自己的結,領會華生對他的關心,在現實裡共組新關係,編了一個故事幫助日本梅崎先生的遺憾,最後在田地上擺放石頭,祭告亡靈(他的伙伴:華生、哈德森太太),是的,其實他的一生並不孤單,得到療癒,已無憾恨。

電影步調看似緩慢,但所有線索在最後都互相連結,生動、犀利、環環相扣,同時也是一部精彩的解謎片。

raw-image


心理師不能只是心靈偵探

這部片讓我好有感觸,短短 100 分鐘的多線故事,讓豐富又複雜的人性多層次展現,是的,「真相只有一個,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我們都不自覺受苦於某個角色及情感,設局不是預謀,企圖與真意不會只有一個真相,矛盾才是真理;分析與識破心靈詭計不是結局,而是真正關係的開始。

人際之間是如此,諮商關係更應該是,心理師不能自以為是心靈偵探而沾沾自喜。心理師撥開迷霧是為了釋放,讓案主在關係裡流淚,表達語言或緊握雙手讓對方知道我們同在、願意協助。當心理師退出諮商室回到現實世界時,也要如福爾摩斯一樣,探求自己的內心與關係並行動,唯有自己走過,讓裡外世界互相牽引、協助,才知曉案主的苦,才知道如何帶領案主往前。

福爾摩斯靠著對 Roger 的關心才終於想起完整記憶,才冷靜地解出讓 Roger 病危的不是蜜蜂而是胡蜂才能正確解毒,更託付遺產讓 Roger 母親安心留下,從此三人重組緊密關係。

這部片該給心理師看,因為福爾摩斯的分析能力與我們雷同,我們太容易陷入對此能力的著迷,但其實分析能力只是同理心的一部份,我認為「同理」需要:

1.推理式的傾聽
並不是所有案主到你面前都可以直述他的需要,尤其在亞洲文化,總是言此意彼,或以行為表達。想被了解卻又怕受傷害的案主,會用各種次級議題與行為掩飾自己,心理師要如何傾聽,才能聽到案主層層包裹裡的真意,有時就像偵探,推理案主動機,知道他真正的需求/欲望。

2.知道真相後,同理、同在
案主掩飾無法承受的感受及絕望必有他的道理,他需要的是被了解,有人陪伴,與他的孤單同在。得知真相卻不回應呼救,將如劇中人一樣,讓案主的絕望義無反顧、徹底無助,將心鎖得更緊、放得更空。

古典精神分析認為解開潛意識的面紗,案主會自行頓悟(亮燈泡),然後他就好了。嗯,不是沒有,是幾乎沒有如此條件的典型案主,因此諮商關係才重要,心理師要表達「同理」──了解、回應;表達「同在」──協助意願,行動表示,彼此擁有關係的力量。

raw-image


她沈默兩秒,「那你知道有哪個地方可以讓這兩人共同撫慰的呢?」

「有的,在諮商室」我們說。

提醒偵探/心理師的:「真相/表相看似一個,但人性真相不只有一個」;理解一個人時:「表相/真相不只一個,但人性真相只有一個」 。


電影:《福爾摩斯先生》Mr. Holmes。2015年,英國片,104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41會員
266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1/18
主角從小跟世界格格不入,如小鳥死了大家很傷心,她想到的是烤來吃正好;兩個國小男生在吵架,她去幫忙阻止,結果是拿鏟子把其中一人打昏,另一人看到則嚇死;導師在台上歇斯底里,她也幫忙制止,上前一把將她裙子、內褲都扯掉,果然導師就靜下來了...她說是看電視學的。
Thumbnail
2025/01/18
主角從小跟世界格格不入,如小鳥死了大家很傷心,她想到的是烤來吃正好;兩個國小男生在吵架,她去幫忙阻止,結果是拿鏟子把其中一人打昏,另一人看到則嚇死;導師在台上歇斯底里,她也幫忙制止,上前一把將她裙子、內褲都扯掉,果然導師就靜下來了...她說是看電視學的。
Thumbnail
2024/10/27
去看的時候是一個超小的廳,只有五排,不過沒想到還有9人來看呢。因為廳太小了,我索性坐在第一排,以為放大螢幕。結果錯算,觀影時我要一面向下看字幕一面抬頭看全畫面,搞得眼睛好酸、精神耗盡。有時不得不轉移焦點去看手機,或者乾脆只看字幕...
Thumbnail
2024/10/27
去看的時候是一個超小的廳,只有五排,不過沒想到還有9人來看呢。因為廳太小了,我索性坐在第一排,以為放大螢幕。結果錯算,觀影時我要一面向下看字幕一面抬頭看全畫面,搞得眼睛好酸、精神耗盡。有時不得不轉移焦點去看手機,或者乾脆只看字幕...
Thumbnail
2024/10/10
本篇不算爆雷,即使你已經知道我在分析什麼,但都比不上你去看電影、聽故事、感受畫面的美、被音樂感染所連起來的共鳴與震撼 真正去看,你才會知道我要傳遞的感受 我學五條悟的話告訴你:「會哭喔」 而且常常哭
Thumbnail
2024/10/10
本篇不算爆雷,即使你已經知道我在分析什麼,但都比不上你去看電影、聽故事、感受畫面的美、被音樂感染所連起來的共鳴與震撼 真正去看,你才會知道我要傳遞的感受 我學五條悟的話告訴你:「會哭喔」 而且常常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別以期待的心去看心靈雞湯並祈求能夠獲得幸福和安定 萬物自有不同的豐盛等著我們,路邊的一片葉子、一朵枯萎的花,甚至是不起眼的石頭,也都經歷過一番徹骨。 《自我的追尋》    佛洛姆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他思考整合各派系學的互動問題,而不是以二元對立方式去展開分析
Thumbnail
別以期待的心去看心靈雞湯並祈求能夠獲得幸福和安定 萬物自有不同的豐盛等著我們,路邊的一片葉子、一朵枯萎的花,甚至是不起眼的石頭,也都經歷過一番徹骨。 《自我的追尋》    佛洛姆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他思考整合各派系學的互動問題,而不是以二元對立方式去展開分析
Thumbnail
《作者:謝智博》 〔推薦理由〕 福爾摩斯、柯南,經常是正義的化身,尤其,在柯南說出那句經典台詞,「真相只有一個」,揪出凶手那一刻,皆是大快人心,看到凶手繩之以法時,心中的道義獲得伸張,非常滿足。宅爾摩斯的萬事屋,是台灣的柯南,看作者謝智博,帶領他所創立的徵信社團隊,以專業的角度,解決一樁又一樁的人性
Thumbnail
《作者:謝智博》 〔推薦理由〕 福爾摩斯、柯南,經常是正義的化身,尤其,在柯南說出那句經典台詞,「真相只有一個」,揪出凶手那一刻,皆是大快人心,看到凶手繩之以法時,心中的道義獲得伸張,非常滿足。宅爾摩斯的萬事屋,是台灣的柯南,看作者謝智博,帶領他所創立的徵信社團隊,以專業的角度,解決一樁又一樁的人性
Thumbnail
福爾摩斯肯定是最家喻戶曉的小說人物之一,精明幹練的形象深入民心,在第293次搬上大銀幕的電影《福爾摩斯的最後奇案》中,福爾摩斯面對年老、退化與遺憾,經歷脆弱、悔咎與救贖,捨棄理智,首嘗感性滋味。
Thumbnail
福爾摩斯肯定是最家喻戶曉的小說人物之一,精明幹練的形象深入民心,在第293次搬上大銀幕的電影《福爾摩斯的最後奇案》中,福爾摩斯面對年老、退化與遺憾,經歷脆弱、悔咎與救贖,捨棄理智,首嘗感性滋味。
Thumbnail
適逢假期,這兩天花了一點時間看了兩部日劇《勿說是推理》與《新聞記者》,新聞記者是一次上架完成,所有追了六集,勿說是推理則是現正熱映中,所以期待每週一的跟播的推出。結果,一集的日劇,就推翻那朗朗上口二十年的一句話。其實會對這特別有感覺,是因為勾起了心中許多的回憶。事情會過去,過不去的是情緒
Thumbnail
適逢假期,這兩天花了一點時間看了兩部日劇《勿說是推理》與《新聞記者》,新聞記者是一次上架完成,所有追了六集,勿說是推理則是現正熱映中,所以期待每週一的跟播的推出。結果,一集的日劇,就推翻那朗朗上口二十年的一句話。其實會對這特別有感覺,是因為勾起了心中許多的回憶。事情會過去,過不去的是情緒
Thumbnail
只有歷代祖先知道我的內心有奪摸委屈。
Thumbnail
只有歷代祖先知道我的內心有奪摸委屈。
Thumbnail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柯南常說的話,作為解謎的偵探,這句話是對的。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分析與識破心靈詭計不是結局,而是真正關係的開始,人際之間是如此,諮商關係更應該是,心理師不能自以為是心靈偵探而沾沾自喜。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以生動、犀利、環環相扣的故事提醒了我們。
Thumbnail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柯南常說的話,作為解謎的偵探,這句話是對的。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分析與識破心靈詭計不是結局,而是真正關係的開始,人際之間是如此,諮商關係更應該是,心理師不能自以為是心靈偵探而沾沾自喜。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以生動、犀利、環環相扣的故事提醒了我們。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抵達隧道另一端的唯一辦法是走過,不是繞著它打轉。 走進診間諮商的人,是否都是因為想獲得某個程度的改變才踏進去的呢?這是我對心理諮商的第一個想法。還記得年初時訪問從事心理諮商的朋友,她說「心理師要走到那裡,才能帶個案走到那裡。」當時對這句話似懂非懂,直到看了這本書,似乎可以理解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如同
Thumbnail
抵達隧道另一端的唯一辦法是走過,不是繞著它打轉。 走進診間諮商的人,是否都是因為想獲得某個程度的改變才踏進去的呢?這是我對心理諮商的第一個想法。還記得年初時訪問從事心理諮商的朋友,她說「心理師要走到那裡,才能帶個案走到那裡。」當時對這句話似懂非懂,直到看了這本書,似乎可以理解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如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